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的循环衰竭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因循环衰竭实施ECMO支持的59例心脏病患儿的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PICU患儿肠内营养中断原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6月所有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的患儿,分析患儿基本喂养情况及肠内营养中断的频次、时间、原因,统计分析营养中断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71例患儿,入住PICU时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20.0%(94例),重度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PICU住院治疗且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鼻饲管分别给予试验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评估两组患儿的年龄别体重Z值、STRONGkids营养风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评分。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出院前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胃肠耐受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68例机械通气患儿中有26例(38%)存在营养不良,包括中度营养不良10例(15%),重度营养不良16例(24%);出院时有10例(15%)存在营养不良。63例(93%)患儿存在中、高营养风险,包括中度营养风险21例,高度营养风险42例,极危重组和危重组中的中、高营养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缩短,血清PA水平和体重增长率增加,在胃肠道耐受性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及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检出率较高。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改善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更适用于需机械通气危重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PICU住院治疗且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鼻饲管分别给予试验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评估两组患儿的年龄别体重Z值、STRONGkids营养风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评分。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出院前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胃肠耐受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68例机械通气患儿中有26例(38%)存在营养不良,包括中度营养不良10例(15%),重度营养不良16例(24%);出院时有10例(15%)存在营养不良。63例(93%)患儿存在中、高营养风险,包括中度营养风险21例,高度营养风险42例,极危重组和危重组中的中、高营养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缩短,血清PA水平和体重增长率增加,在胃肠道耐受性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及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检出率较高。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改善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更适用于需机械通气危重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儿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在恶性肿瘤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999年 7月~ 2 0 0 1年 2月 ,66例 2~ 1 2岁恶性肿瘤患儿接受化疗期间进行 30d的肠内营养支持。配方采用雀巢公司提供的NutrenJunior。分别测定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 1 3d及 30d的身高、体重、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及CD4/CD8等免疫指标 ,并计算预期感染营养指数 (PI NI)。结果 患儿治疗期间血红蛋白显著升高 (P =0 .0 0 1 )。平均身高和体重也有所增加 ,但差异不明显 (P >0 .0 5)。前白蛋白于D1 3即表现显著升高 ,血清白蛋白D30明显上升。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 ;但PINI指数显著降低。结论 肠内营养可改善肿瘤患儿营养状况 ,提高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CD)患者中至少25%在儿童期发病,且发病高峰年龄为生长发育迅速的青春期,此阶段也是情感和生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几乎所有CD患儿在诊断时或随后的病程中出现营养障碍,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甚至超重和肥胖。最新炎症性肠病(IBD)营养指南指出,所有IBD患者在入院时及定期随访中应采用有效的筛查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欧洲儿童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协会(ECCO/ESPGHAN)最新发布的指南指出,全肠内营养(EEN)应作为儿童肠腔型CD诱导缓解的一线治疗方案。研究证实,EEN在诱导黏膜愈合、恢复骨密度、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优于激素,且无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文章就EEN在儿童CD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22例婴儿和儿童肠外营养中应用两种不同的小儿专用氨基酸进行比较,结果除了两组应用后血清氨基酸谱和牛磺酸/甘氨酸比值有轻度不同外,其他各项指标包括伤口愈合情况、体重增长、肝功能、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及氮平衡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低聚果糖在恶性肿瘤患儿肠内营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低聚果糖(FOS)配方在恶性肿瘤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和前生物效应。方法1999年7月至2001年2月,66例2~12岁恶性肿瘤患儿分FOS组(32例)和.Non-FOS组(3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患儿均按标准方案接受化疗并用Nutren Junior FOS或Nutren Junior进行30d的肠内营养支持。分别测定营养支持后第13d及30d的身高、体重、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免疫指标,并计算预期感染营养指数;同时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含量。结果两组治疗期间营养和免疫指标的变化无显著差异。但预期感染及营养指数(PINI)D30时FOS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6)。粪便中双歧杆菌含量在FOS组逐步上升,高于Non-FOS组。FOS组乳酸杆菌含量上升,Non-FOS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肠内营养含FOS营养配方可提高抗感染能力、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提示其可能具有前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肠内营养(exclusive enteral nutrition,EEN)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诱导缓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EEN治疗的62例C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儿的身高、体重、儿童CD活动指数、CD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62例患儿中,男39例(63%),女23例(37%),确诊年龄(11.9±3.0)岁。55例完成至少8周EEN治疗的患儿中,87%(48/55)的患儿在治疗第8周获得临床缓解。第8周儿童CD活动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除去17例单纯累及小肠患儿及3例未行结肠镜复查的累及结肠患儿,剩余35例累及结肠患儿在8周EEN治疗后进行了结肠镜复查,83%(29/35)的患儿达到黏膜愈合。在第8周达到临床缓解的48例患儿中,年龄别身高Z评分及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在第8周未达到临床缓解的7例患儿中,年龄别身高Z评分和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周EEN治疗对儿童CD的诱导缓解及黏膜愈合的疗效良好。对于成功诱导缓解的CD患儿,EEN可改善其身高和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态及初次化疗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共111例初次确诊各型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化疗前后营养相关指标变化及对化疗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初次诊断时42例(37.8%)存在高度营养风险,69例(62.2%)存在中度营养风险,化疗后干预组HAZ、WAZ及BAZ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干预组TG、Alb、PA及WBC、HGB、AST、ALT、CHE较相应对照组变化程度小;干预组首次入院平均药品费用、特殊限制级别抗生素使用比例及血液制品使用比例均低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恶性肿瘤患儿初次诊断时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化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患儿营养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闭合性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闭合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NOM)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对采用NOM闭合性肝外伤患儿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有明确外伤史,创伤原因以车祸伤居首位,其中肝被膜下血肿11例(57.9%),肝实质裂伤8例(42.1%)。主要治疗措施是输血、止血,密切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非手术治愈17例(89.5%),中转手术2例(10.5%)。随访10个月~2年,全部患儿恢复良好。结论由于小儿具有特殊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大多数闭合性肝外伤采用NOM可获得满意效果。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及注意合并伤的处理是NOM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儿童期肝豆状核变性(WD)1例的亲体部分肝移植术(LRLT)后的肝脏病理学研究,探讨WD患儿LRLT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采集WD患儿LRLT后的受体和供体的肝脏标本,进行HE、MASSON、Timm′s、Rubeanic染色。结果WD患儿肝脏HE、MASSON染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及典型假小叶形成;Timm′s、Rubeanic染色发现不均匀分布黑色颗粒或团块样物质沉积,处于典型肝硬化阶段,与临床Child Pugh分级存在差异。结论肝脏病理对WD的手术时机选择有重要价值,在肝脏病理支持的基础上,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肥胖)儿童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情况及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选择肥胖儿童90例,年龄2.5~14.3岁。其中NAFLD 24例(NAFLD组),无NAFLD 66例(无NAFLD组)。另选35例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清晨空腹测量其体质量、身高、腰围和臀围,计算BMI和WHR,同时静脉采血检测其血清胰岛素(FINS)、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LT、AST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FBG/22.5),并做肝胆等部位超声检查。结果 NAFLD占肥胖儿童的26.67%;NAFLD组儿童BMI、WHR最高,其次为无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1);3组儿童FINS和HOMA-I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1),NAFLD组最高,其次为无NAFLD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FBG无明显差异;NAFLD组血清TG、LDL-C和TC水平明显高于无NAFLD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1);HOMA-IR值与BMI、WHR、血TG、LDL-C呈正相关(r=0.402、0.256、0.239、0.180,P=0.000、0.004、0.008、0.046);BMI、WHR诊断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和0.765(Pa=0.000)。结论肥胖儿童NAFLD的发生与IR,血TG、LDL-C、TC升高及BMI、WHR增高关系密切,BMI、WHR对儿童肥胖NAFL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控制体质量,减少腰围,可减轻IR,阻止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量喂养及机械通气对早产儿血促胃液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和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促胃液素(MTL)的影响和提高早产儿特别是危重儿胃肠动力途径,促进早产儿营养发育。方法将2004年11月~2006年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组,所有早产儿根据病情进行机械通气与非机械通气,分别测定生后1d后(开奶前)、3、7d空腹血浆MTL水平,喂养和通气对激素水平影响,采用析因分析,同时比较2种喂养方法胃肠动力的差异;激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机械通气对MTL水平无影响,而微量喂养能显著增加MTL的分泌(P<0.05);2种干预因素之间互相无交互作用;微量喂养组过渡正常便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7.66±2.33)、(6.03±1.18)、(13.11±4.05)d],较常规喂养组[(9.96±2.48)、(8.08±1.18)、(19.21±5.58)d],均明显缩短(Pa<0.05);喂养不耐受率分别为13.9%和12.89%,无显著差异(χ2=0.47P>0.05);患儿无1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微量喂养能显著提高早产儿胃肠动力,即使对机械通气早产儿施行也是安全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16.
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17例ALI患儿,在持续镇静下俯卧位通气4h,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模式(PCmode),以监测呼出潮气量6~8mL/kg反馈调节控制压力,吸气时间0.6~1.0s,呼吸频率28~42次/min,吸入氧体积分数400~1000mL/L,呼气末正压6~16cmH2O(1cmH2O=0.098kPa)。监测0、1、4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施俯卧位通气1、4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h,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O2)均较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显著升高(Pa<0.05),俯卧位通气4h和恢复仰卧位通气4h时的尿量也有增加(Pa<0.05)。而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呼吸道峰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ALI患儿的氧合,增加尿量,恢复仰卧位通气后氧合改善,尿量增加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肾损伤(AKI)发病情况、病因、病理改变及病程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院儿肾科收治的所有AKI患儿发病情况、临床诊断、病理诊断、住院天数及预后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治AKI患儿121例,每年儿童AKI人数/每年因肾脏疾病住院人数呈递增趋势,其中70例患儿进行了肾活检.121例AKI患儿中,男79例,女42例,发病年龄1~14岁[(7.6±3.8)岁],临床诊断前4位分别为急性感染后肾炎,肾病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和急性间质性肾炎;病理诊断前4位分别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和狼疮肾炎.所有AKI患儿中61例行血液透析,5例行腹膜透析,其余患儿对症保守治疗后好转.治疗后完全康复95例(78.51%),部分康复24例(19.83%),维持性透析治疗2例(1.66%).AKI衰竭期患儿住院时间(25.6±6.8) d,明显长于AKI危险期和损伤期患儿,且预后差.结论 儿童AKI的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尤以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为主,但狼疮肾炎有逐年增多趋势,易并发肾功能不全.肾实质性AKI患儿均应行肾活检以明确病因,进行有效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AKI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小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策略(RM)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ALI),动态观察血浆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及IL-6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观察ALI患儿30例。分为2组,各15例,一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方式(CON组),潮气量为10~15 mL.kg-1;另一组予以小潮气量联合RM通气方式(RM组),潮气量为6~8 mL.kg-1,RM采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方式,维持压力为2.94 kPa,每次维持30 s,每天平均进行3次,连续5 d,其他治疗均相同。分别于入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留取血样,ELISA法测定其血浆SP-A及IL-6水平,比较2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入组时2组患儿IL-6水平相近,至入组第3天及第5天时,RM组IL-6水平分别降为(304.3±58.6)×10-9g.L-1和(223.0±60.6)×10-9g.L-1,同时间点CON组虽然也分别降至(374.9±105.7)×10-9g.L-1和(316.2±107.3)×10-9g.L-1,但RM组IL-6水平均显著低于CON组(Pa<0.05)。入组时2组患儿SP-A水平无差异性,入组第3天,RM组SP-A水平降至(256.0±59.4)×10-9g.L-1,而CON组为(293.5±48.6)×10-9g.L-1,二者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入组第5天RM组患儿达(194.2±54.4)×10-9g.L-1,显著低于相应CON组[(252.1±71.5)×10-9g.L-1](P<0.05)。结论应用RM联合小潮气量通气治疗小儿ALI,可使血浆SP-A及IL-6水平显著下降,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程度,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浆含硫氨基酸的变化,进一步阐明肥胖发生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某中小学常规体检儿童116例。男77例,女39例;年龄(12.7±3.0)岁。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测量所有对象的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参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根据BMI将所有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n=40)、超体质量组(n=40)和肥胖组(n=36)。收集各组儿童空腹静脉抗凝血,并分离血浆,采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酶法检测其血浆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采用清除法检测其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日立L-8500型氨基酸分析仪,应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其血浆蛋氨酸及胱氨酸水平。结果肥胖组、超体质量组儿童血浆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1.16±0.54)mmol/L,(1.01±0.45)mmol/L,(0.80±0.29)mmol/L,F=6.682 P<0.05];HDL-C较健康对照组儿童显著降低[(1.30±0.23)mmol/L,(1.38±0.24)mmol/L,(1.59±0.30)mmol/L,F=12.02 P<0.001];血浆胱氨酸水平在肥胖组儿童[(28.68±6.29)μmol/L]和超体质量组儿童[(28.50±6.57)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25.32±6.26)μmol/L](F=3.347 P<0.05);血浆蛋氨酸水平在3组之间无明显变化[(27.40±3.55)μmol/L,(26.75±3.52)μmol/L,(25.94±3.50)μmol/L,F=1.752 P>0.05]。结论肥胖儿童体内存在含硫氨基酸体系的代谢失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CK-MB水平升高与心肌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及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分析cTnI、CK-MB、APACHE Ⅱ在评价危重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59例脓毒症患儿血清cTnI、CK-MB水平与MODS、心肌损伤、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关系.分别测定脓毒症患儿入院时、入院第3天、第7天血清cTnI及CK-MB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酶学升高组和酶学正常组的APACHE Ⅱ评分、ICU病死率和30 d生存率.结果 459例危重病脓毒症患儿中205例(44.7%)发生心肌损伤[cTnI和(或)CK-MB升高],cTnI、CK-MB升高患儿的病死率远远高于cTnI、CK-MB未升高患儿(26.34% vs 2.36%),机械通气发生率(46% vs 21%)和持续时间(7.5 d vs 3.2 d),以及住院时间(11.9 d vs 5.3 d)均显著增高,血清cTnI、CK-MB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患儿入院时、入院24~72 h和入院第7天,酶学升高组APACHE Ⅱ评分、ICU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酶学正常组(Pa<0.05);而30 d生存率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血清cTnI、CK-MB水平升高提示危重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血清 cTnI、CK-MB 在评价危重病患儿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cTnI、CK-MB和APACHE Ⅱ评分升高的患儿其病死率、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