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体外培养法,在完整的脊神经节水平下观察钙拮抗剂和细胞外不同浓度的Ca2+对神经生长因子(NGF)促神经突起生长效应的影响,旨在探讨NGF产生促神经突起生长效应是否存在Ca2+依赖性。结果NGF+4mmol/LCa2+组突起生长明显优于其它组。NGF+4mmol/LCa2+组培养12~24h脊神经节生长效应可达5级,突起密布,培养120h仍生长茂盛。而NGF+verapamil组培养72h仅见散在突起生长,并于96h后开始崩解。NGF+0mmol/LCa2+组突起少细小,96h后萎缩、崩解。NGF组与NGF+verapamil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初步证实NGF促神经突起生长对细胞外Ca2+及跨膜Ca2+内流具有显著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方法:实验分为10、20、50和80 μg•L-1 NGF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的NGF组均诱导PC12细胞72 h,在24、48和72 h分别观察细胞的突起长度和细胞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在诱导72 h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NGF作用后PC12细胞向MAP2阳性细胞分化的情况。 结果: 20、50和80 μg•L-1 NGF组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50 μg•L-1 组最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NGF组分化的细胞其突起和细胞直径明显增长和增大,以50 μg•L-1 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NGF能够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50 μg•L-1 的NGF浓度是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八角属植物假地枫皮的根皮提取液对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神经竽长因子诱导的PC12细胞,以神经生长因子为阳性对照,在无血清和有血清培养条件下分别对存活细胞进行MTT染色测定;以未分化的PC12为效应细胞,采用图象分析法显微观测分化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假地枫皮根皮提取液对经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PC12细胞的增殖以及未分化PC12细胞凸起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结论初步确认假地枫皮根皮提取液可能有促进神经增殖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鼠颌下腺2.5S神经生长因子生物活性评估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鼠颌下腺2.5S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鸡胚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建立一套对神经生长因子在生物活性的评估标准。方法分离培养鸡胚背根神经节,加入不同浓度NGF、NGF标准品,另设空白和NGF与NGF抗体对照组,共培养48h后观察各组神经节周围神经突起的生长情况。结果NGF促进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随浓度升高突起而增多增长,与标准品相似,而不加NGF或加NGF与NGF抗体则无或仅有少量突起生长。结论小鼠颌下腺2.5SNGF呈剂量依赖性促进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的作用,依神经节突起生长的不同程度可将NGF的生物活性划分为五个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京尼平固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壳聚糖膜(GCN膜)缓释NGF的方法和作用。方法:实验组(GCN膜)采用纯天然生物交联剂京尼平将NGF固定在壳聚糖上,采用壳聚糖固定NGF以后的膜与未分化的PC12细胞共培养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另设阴性对照组(GC膜)不加NGF,阳性对照组(低血清F12K完全培养基中加入50ng/mlNGF)。结果:GCN膜组的PC12细胞在膜中释放出的NGF作用下突起生长明显,与阴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京尼平固定NGF壳聚糖膜可以有效缓释出具有生物活性的NGF,为临床上损伤神经的修复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诱导大鼠前软骨干细胞(PSCs)向软骨方向分化的可行性以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在体外将分离纯化的大鼠PSCs置于含有不同剂量TGF-β3的诱导培养液中培养,依据其浓度分为5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不含TGF-β3),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进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Ⅱ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细胞生长良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Ⅱ型胶原表达阴性,而含TGF-β3的诱导培养液诱导的各组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均阳性,其中10μg/L组阳性率最高。RT-PCR半定量检测也显示10μg/L组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最多,与其它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TGF-β3在体外能有效诱导P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TGF-β3对PSCs促分化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淫羊藿提取液(Epimedium Extract, EE)和雌二醇(17β- Estradiol, E2)联合使用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酶消化法分离新生SD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用基础培养基培养3d后获得未分化成骨细胞(undifferenciation osteoblast,udOB),继续用条件培养基培养3d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differenciation osteoblast, dOB),分别以低剂量(1mg/L)、中剂量5mg/L)及高剂量(10mg/L)EE与10μM E2联合干预48h,检测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hatase,AKP)比活性及骨连接素(osteonectin,ON)基因mRNA水平。结果 对udOB,高剂量联用组的增殖率及各联用组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但ON的mRNA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对dOB,高剂量联用组的增殖率也明显高于其它组,但各联用组的AKP活性较对照组降低,而ON的mRNA水平上调。结论 EE和E2联合使用,较低剂量EE即有协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但高剂量EE的协同促增殖效应更强,而协同促分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成骨细胞的分化早期,对分化成熟的成骨细胞有促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8.
绿原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生成及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绿原酸(CGA)对肝星状细胞增殖、胶原蛋白(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组、PDGF+ CGA (12.5 μg/mL)组、PDGF+ CGA (25 μg/mL)组和PDGF+CGA (50 μg/mL)组。干预24 h后,MTT法检测HSC-T6的增殖情况;RT-PCR检测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及MMP-2 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及MMP-2的蛋白含量。结果 CGA可明显抑制PDGF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CGA可明显抑制PDGF诱导的Collagen Ⅰ、CollagenⅢ、TIMP-1的表达和分泌(P<0.05),但对MMP-2的表达和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 CGA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再生素对神经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再生素(NRF)对离体培养的PC12细胞、背根神经节细胞、大脑皮层细胞生长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和比较NRF组(添加NRF)、NGF组(添加NGF)和空白对照组(基础培养基)中细胞生存状况及相关基因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NRF作用于离体培养的PC12细胞,可促使其分化;作用于背根神经节细胞,GAP-43和NF-L 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呈不同程度的上调;作用于大脑皮层细胞,GAP-43和NF蛋白亦比对照组表达量为高。结论:NRF具有维持细胞生存和促进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并可使神经元GAP-43和NF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上调。  相似文献   

10.
GM-1对培养的人胚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人胚胎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培养于含bFGF(阳性对照组)和B27(阴性对照组)的DMEM/F12细胞培养液中,实验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335μg/L,3.35μg/L及33.5μg/L的GM-1,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含体积分数3%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诱导细胞分化,每间隔6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化情况,结果:5d,10dMTT比色显示,GM-1(33.5μg/L)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均>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均<0.05,GM-1(0.335μg/L)组,GM-1(3.35μg/L)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均>0.05。分化实验发现,接种6h后,体积分数3%血清+DMEM/F12组神球周边可见明显的细胞突起,呈放射状向周围伸出,而3个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突起短且细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的细胞突起逐渐伸长,3个实验组分化能力低于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GM-1能够维持神经干细胞的原始神经状态,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对神经干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两者联用时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增殖的生物学作用,为牙周损伤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浓度的TGF-β1与NGF以及两者联用时的生物学作用进行分析。结果:TGF-β1、NGF单独作用后,PDLC较对照组增殖较。(P〈0.05),而两者联合作用后的增殖作用较各自单独应用的作用更显著。结论:TGF-β1、NGF两者以最佳效应浓度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志鹏  蒋小龙  王成德  刘洁  陈云祥  李群  吴近森  吴哲褒 《浙江医学》2011,33(8):1115-1116,111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溴隐亭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将GH3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溴隐亭组、NGF+溴隐亭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后GH3细胞的成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GF干预后GH3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单独溴隐亭治疗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NGF干预后2、4、6d分别再给予溴隐亭治疗则对GH3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NGF干预后4d及6d时溴隐亭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NGF能促进溴隐亭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羊蹄根对体外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液氮下保存的肝星状细胞株于 37 ℃、5%CO2孵育箱中复苏传代培养,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刺激肝星状细胞(HSC)12h后,同步分为 2 组:对照组、羊蹄根不同剂量(1:1200、1:1800、1:2400)组,2 h后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镜下可见羊蹄根组比对照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细胞由典型的星形变成了椭圆形或梭形,细胞体积减小,细胞结构完整,细胞之间伪足连接少见、融合基本消失;各剂量组对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 69.36%、32.01%、29.14%,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相比细胞抑制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羊蹄根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效的缓解了肝星状细胞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阐明SCLCs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进行脑梗死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北大之路,恩经复18ug≥9000AU),18ug,im,q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示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能较快速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范洪伟  马强  付健  丁磊  殷刚  马玉林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8):682-684,F0002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枸杞多糖(LBP)组,每组24只,后两组切除右侧坐骨神经2cm,LBP组腹腔注射枸杞多糖10mg/(kg.d),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第7、14、21和28d取坐骨神经离断的近端神经及相连背根神经节和相对应的脊髓(每组6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利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和LBP组的坐骨神经及相连背根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N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高于空白对照组,LBP组坐骨神经、脊神经节及脊髓中的N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在术后第7、14、21、28d均低于模型组组(P〈0.05)。结论枸杞多糖可抑制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近端及相应的节段神经节和脊髓组织中的神经生长因子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神经节苷脂GM1对神经生长因子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脂GM1是否介导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分化。方法 采用MTT法、葡萄神经酰胺合成抑制剂(D-PDMP)分析神经节苷脂GM1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神经节苷脂GM1对PC12细胞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而能够促进NGF对PC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NGF能诱导PC12细胞分化,但NGF无法诱导神经节苷脂缺乏型PC12细胞的分化;在神经节苷脂缺乏型PC12细胞中添加神经节苷脂GM1后,细胞恢复对NGF的反应性。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大鼠血清及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8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36)、模型MT组(n=36)及假手术组(n=12)。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模型对照组给予无水乙醇,模型MT组给予MT,均为腹腔注射。对比术后12h、3、5d大鼠血清及脊髓组织中NGF的表达及Tarlov评分。结果术后12h模型对照组及模型MT组Tarlov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MT组TarlOV评分稍高于模型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d模型MT组Tarlov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12h、3、5d模型对照组和模型MT组血清NGF水平、脊髓组织NGF蛋白及NGFmRNA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模型MT组则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MT通过调高脊髓损伤大鼠体内NGF的表达起到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从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中分离得到的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对PC12细胞增殖及其拮抗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2、3)对PC12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以MTT法检测化合物1、2、3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化合物1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结果:2、10和50 μmol/L化合物1给药72 h后可使正常PC12细胞光度密(optical density, OD)值显著升高(P<0.05,P<0.01)。谷氨酸损伤24 h后,0.4、2、50 μmol/L化合物1组,0.4、2、100 μmol/L化合物2组以及2 μmol/L化合物3组OD值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P<0.05);48 h后,各剂量化合物1组OD值达到正常组和阳性对照组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0.4、2、50 μmol/L化合物1可显著降低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作用相当,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从软珊瑚中分离得到的西松烷二萜化合物1可显著增强PC12细胞增殖活力,化合物1、2、3可促进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神经细胞增殖、拮抗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损伤的作用,其中新化合物——化合物1作用相对最强,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降低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钙超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戊四氮(PTZ)诱导建立的慢性癫痫(EP)幼鼠模型,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处理后幼鼠海马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探讨 NGF在 E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50只SD幼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B组)、NGF低剂量组(C组)、NGF中剂量组(D组)、NGF高剂量组(E组)。NGF用药后3 d ,取海马组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yt C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Cyt C阳性细胞数及mRNA 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B组比较,C~ E组Cyt C阳性细胞数及 mRNA 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NGF可减少海马Cyt C的表达,促进EP幼鼠体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