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multiple myeloma (MM) with the onset of renal impairment. Methods: The 27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 with the onset of renal impair-ment were collected in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Wuhan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ommand, China, 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1. 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group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n = 16) and normal renal function (n = 11). The clinic manifestations, treatme...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是由浆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一系列溶骨性改变,包括骨骼疼痛、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起病隐匿、误诊率高,预后差。其核心机制主要是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被抑制导致的骨模型稳态失衡。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骨细胞是调节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中心,且MMBD的发生受某些因子调控。文章对MMBD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3月至2016 年3 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26例(A组)、病例资料及随访较完整的无髓外侵犯患者130例(B组)及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10例(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三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发生率为4.68%(26/556),发生部位为睾丸、椎管硬膜外、皮肤等。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发病率为1.80%(10/556),发生部位为肋骨附近胸壁和脊柱旁等。A组中6例为反复治疗不缓解,出现髓外侵犯,自确诊到髓外病变出现中位时间为 3(2~12)个月;9例为完全缓解后在骨髓复发或未复发状态出现髓外侵犯,自确诊到髓外病变出现中位时间为16.5(8~45)个月;11例为初诊时伴有髓外侵犯。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2个月,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7.3个月,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3个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侵犯在骨髓不缓解和缓解状态均可出现,不依赖骨髓微环境生长,是骨髓瘤预后不良因素。骨髓瘤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预后优于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4.
胡婉莉  宋佳殷  魏宇君 《肿瘤学杂志》2021,27(12):1028-1033
摘 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恶性浆细胞肿瘤,新诊断MM或复发难治MM均可合并髓外病变。其中,MM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髓外病变的发病率约1%,患者通常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视力改变、神经根病、头痛、精神状态改变、认知障碍症状等。增强磁共振成像是标准放射学检查方法,同时脑组织或脑脊液检查中可见单克隆浆细胞有助于诊断。治疗上,目前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新药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和放疗相结合的积极治疗策略,但MM合并髓外病变患者的预后仍较差,中位生存期仅6~10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肾脏损害的误诊原因,提高MM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入院前诊断与骨髓检查后的符合率,寻找误诊原因。结果 经骨髓检查证实肾脏损害15例MM并发肾脏损害病例中存在病因误诊,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尿路感染、肝硬化、急性脊髓炎、慢性再障等。结论 临床上有相当部分MM病因被误诊,在临床上遇到肾损害的患者,要考虑MM的可能性,必要时应行骨髓穿刺术,以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的恶性浆细胞疾病。一般情况下,骨髓瘤细胞局限于髓内,但在初诊或疾病进展过程中均可出现髓外病变(EM),伴EM的MM患者预后较差。根据EM的发生方式可将其分为单纯骨相关髓外病变(EM-b)和软组织相关髓外病变(EM—s)。EM—b为骨髓瘤细胞突破骨皮质累及周围连续性软组织的病变;EM-s为通过血源播散到髓外的软组织或其他器官的病变。研究发现不论是初诊MM还是疾病进展过程中发生的EM-s,其预后都比EM-b差。因此,文章主要综述EM-b和EM-S的区别,包括两者的发病率、生物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肿瘤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与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与肿瘤的复发和难以根治密切相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亦存在这样一小部分骨髓瘤干细胞,积极探索其起源、免疫分型、信号转导机制、耐药性及其他生物学特性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根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清IL-6活性、C反应蛋白水平,β2微球蛋白量,染色体异常、血红蛋白浓度等均为影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望较为客观,准确地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病变(PN)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一个主要的并发症,它不仅可由疾病本身引起,也可以由治疗MM的药物引起。因为PN诊断和鉴别的复杂性以及自主感觉的差异,所以给其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功能不全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约20 %~40 %的新诊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甚至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到了尿毒症阶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关MM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MM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肾功能损伤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轻链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形成骨髓瘤管型肾病被认为是重要的病理基础。针对MM患者,应评估肾小球滤过率,评价其肾功能损伤程度。硼替佐米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伴发肾功能损伤的骨髓瘤,可改善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尽管沙利度胺治疗经验有限,但可以对伴发肾衰竭的患者使用标准剂量的治疗。根据肾功能情况减量使用雷利度胺,对骨髓瘤患者是有效的,可逆转部分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多种新药的应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几乎所有的患者最终仍会复发。而微小残留病(MRD)的持续存在被认为是疾病复发的根源。因此,对MM患者进行MRD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有助于MM的疗效评价、加速临床试验、动态危险分层,进一步指导治疗策略,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文章将对不同MRD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在MM中的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沙利度胺、硼替佐米、雷利度胺、砷剂)治疗MM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显改善了MM的预后。MM的临床异质性是由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正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对不同患者进行分层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几乎发生于全部的MM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不仅揭示了MM的本质,而且成为影响MM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文章就MM遗传学异常及其不同预后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尽管常规化疗和放疗可使部分患者病情缓解,但不能使患者治愈.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提高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使MM的疗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仍无法治愈。MM患者体内存在明确的免疫缺陷,这种免疫缺陷表现在细胞因子异常、免疫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的数量异常及功能紊乱,以及存在肿瘤特异性免疫等多个方面。本综述旨在简要总结MM免疫缺陷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恶性血液疾病。传统的高通量细胞测序仅仅反应细胞群体的异质性,却忽略单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能够更清楚了解肿瘤和骨髓微环境中的细胞差异,深入探索MM的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文章综述了单细胞测序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MM发病机制、疾病进展监测、免疫治疗和治疗反应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明显提高了疗效,中位总生存期达到5年。近年来,随着多种靶位治疗药物(沙利度胺、硼替佐米、雷利度胺)的临床应用,使得各类型骨髓瘤的预后有了显著改善,据统计中位总生存期又提升了50 %。临床资料最新估计,65岁以下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10年,老年患者约5~6年。目前正在研制的新药物必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