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对某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发生的一起急性老人群体性肠胃炎疫情中采集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采集该老年公寓患病老人、护理人员的肛拭子共8份。结果本次疫情中,在5份患病老人和2份护理人员的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Ⅱ型(GⅡ)。结论本次疫情爆发蔓延可能是由于带病上班的工作人员在护理和分发餐点过程中将诺如病毒传染给老人并引起交叉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病例分布和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采集病例、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桶装水、食物样本,饮水机、食堂餐具涂抹样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疫情涉及7所学校,共有病例259例,学生罹患率为2.53%,教职员工罹患率为0.13%。在33份病例肛拭子样本中,6份检出诺如病毒GII型阳性;9份未开封桶装水中,4份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超标,2份大肠菌群超标,1份菌落总数超标,部分结果严重超标。桶装水溯源调查发现海盐县发病学校使用桶装水的生产厂家及生产时间与同期邻近市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学校使用桶装水的生产厂家及生产时间相同。两地送检的12份未开封桶装水水样中1份诺如病毒阳性。检测用于生产水源的溪水,结果诺如病毒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II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为饮用不洁桶装水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1起某老人护理院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为今后老年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资料,采集部分病例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1份肛拭子样本中,19份诺如病毒GⅡ犁核酸阳性,其中11份阳性为发病老人肛拭子样本,8份为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密切生活接触及未能及时消毒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杭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的急性胃肠炎医院感染暴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2015年1月1—5日杭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发生诺如病毒胃肠炎16例,全部病例均为4楼一病区人员,病区人员的罹患率为28.07%;在该病区的30例住院患者中发病9例,罹患率为30.00%;该病区15名护工与清洁工中发病7例,罹患率为46.67%;该病区的12名医护人员均未发病。对收集到的16份肛拭子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其中阳性15份;医护人员与护工或清洁工手卫生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0%和33.33%。传播链分析提示,护工在护理不同住院患者中存在交叉感染可能。结论此次急性胃肠炎医院感染暴发由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来源明确,护工在本次传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一起幼儿园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因素。方法: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肛拭子、呕吐物标本,同时采集食物及桶装水,所有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I型、GII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结果:共发现病例28例,幼儿27例,罹患率为6.25%,教师1例,罹患率为1.72%,幼儿和教师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P=0.16)。所有病例均有呕吐症状,部分伴有腹泻、发热和腹痛等症状,采集患儿肛拭子6份,呕吐物2份,经PCR检测,2份肛拭子和2份呕吐物诺如病毒GII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7.
苏晶晶  江根  徐庆  吴小清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622-1624
目的 调查分析南京市某小学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为胃肠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原因。采集病例及未发病学生肛拭子样本和学校外环境涂抹样样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本次疫情共搜索到疑似病例62例。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占91.94%),其次是恶心(占35.48%)和腹痛(占25.81%)。病例性别分布中,男生罹患率(6.26%)高于女生(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楼层分布中,2楼罹患率最高(12.66%),各楼层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肛拭子样本11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0例;未发病学生肛拭子样本10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0例;外环境涂抹样样本2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例。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由首发病例经密切接触和气溶胶吸入传播。经综合分析,首发和续发病例未及时停课隔离,呕吐物处置不规范和外环境消毒不彻底是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州市某所特殊教育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疫情特征、可疑传播途径,对人体及环境标本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5年3月10日22时开始至12日22时结束,共发生病例12例,罹患率为20.69%(12/58)。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或粪便、环境涂抹样等41份标本,其中11份(9例病例、1名厨工、4份厕所标本)检出诺如病毒GⅡ-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2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学校厨工隐形感染而进行分餐和食品加工导致食品污染,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排除存在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湖北省某小学发生的一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因素。采用RT-PCR法对人体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7年3月9日开始至3月16日结束,共发现26例病例,均为在校师生,罹患率为1.20%。调查共采集到31份肛拭子样本和3份呕吐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为10份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采集饮水机桶装水和食堂留样食品未检出诺如病毒核酸和致病菌。疫情特点符合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暴发,可疑传染源为首发病例,传播模式主要为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疫情调查处置,了解疫情发生发展特点,分析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对学校教室、食堂、饮水等开展卫生学调查,标本送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病例20例,均发生在六(2)班,其中1例为该班班主任,班级学生罹患率为40.43%;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吃寿司是本次疫情危险因素,采集6份粪便/肛拭子标本检测,4份标本诺如病毒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爆发疫情,吃寿司可能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丽水市一起学校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诺如病毒的RNA聚合酶区(RdRp)和衣壳蛋白区(VP1)基因序列,从分子水平对病原进行分型鉴定。方法收集疫情现场现症患者肛拭子、呕吐物、各类饮用水、可疑食物留样标本总计98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将阳性标本通过测序引物RT-PCR扩增RdRp和VP1基因序列并测定,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共检出诺如病毒阳性4份,阳性检出率为4.08%(4/98),均为GⅡ基因型;RdRp和VP1序列BLAST和种系发生分型结果均显示为诺如病毒GⅡ.4亚型。结论诺如病毒优势流行株GⅡ.4亚型是本次学校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无锡新区某托幼机构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发生情况,实验室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疫情从2014-03-31/04-03,共发生病例7例,罹患率1.08%。现场采集肛拭子、粪便、呕吐物标本共10份,7份标本检出诺如病毒。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托幼机构胃肠炎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疫情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同类胃肠道暴发疫情提供依据和参考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采集病例和对照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9年12月12~19日,累计搜索到185例病例,罹患率为3.84%(185/4 822);病例分布在七、八、九年级,罹患率分别为5.38%(31/576)、18.71%(104/556)、9.06%(50/552),年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7,P0.05)。教学楼1~5层学生罹患率分别为2.17%(5/230)、7.51%(26/346)、15.77%(53/336)、17.11%(65/380)、6.38%(25/392),不同楼层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6,P0.05)。采集12份病例、10份学生对照及10份食堂工作人员对照的肛拭子样本,检测结果为9份病例样本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份食堂工作人员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其余样本均为阴性。结论此次暴发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学生间密切接触为主要的传播方式,食堂工作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此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首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探索类似疫情防控重点。方法对发生疫情的某镇中学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病90例,罹患率4.5%(90/2005),均为在校住读生。主要临床症状:腹痛(77.8%)、呕吐(57.8%)、恶心(41.1%)、腹泻(25.6%)、发热(2.2%)。教职及食堂员工无发病,学生罹患率4.5%(90/2 005)。病人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38.1%(8/21);食堂厨师及员工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26.9%(7/26)。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结论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监管,日常岗前自律排查,落实食堂日常的消毒制度,可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一起中学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查明病原及可能传播途径,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索病例并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法,了解病例发病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并检测桶装水、食物和肛拭子等有关标本。结果该校发现病例28例,均为学生,病例分散在14个班级,发病学生数最多的班级为910班,有5名学生发病,班级罹患率为10.00%。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占85.71%。分别采集10份发病学生和38份食堂工作人员(无临床症状)大便(肛拭子),分别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7例和12例。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是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的食堂工作人员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  相似文献   

16.
吴夏艳  陈磊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398-4399
摘要:目的 了解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以及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探索引起本次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历时8 d,共患病92例,罹患率4.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由学生乘坐公交车接触诺如病毒病人引起的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结论 加强病情监测和报告,是学校诺如病毒疫情防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都市成华区一起寄宿制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的诺如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整理该区某寄宿制学校1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有病例111例,波及5个年级15个班,总罹患率为7. 06%,无重症或死亡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腹痛、恶心、腹泻;呕吐物处置不规范、病例隔离不到位、疫情报告不及、学生跨年级跨班级混寝室居住是本次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采集肛拭子,涂抹样、留样食品共计73份标本检测,4份学生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传播模式为人-人传播,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为暴发的危险因素,学校应强化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措施,提高疫情监测能力,切实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呕吐物规范处置等疫情应急措施,控制疫情规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了解其流行特征及因素,为今后制定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食物和部分病例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结果共发现临床诊断病例14例,均为幼儿,罹患率为7.25%(14/193)。所有病例均有呕吐症状,部分伴有腹痛、低热等症状。采集患儿肛拭子11份,呕吐物2份,经PCR检测,其中5份肛拭子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应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9.
祁艳秋 《中国校医》2018,32(11):851-853
目的 调查1起幼儿园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建立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病例呕吐物、粪便或肛拭子、食品、炊餐具与饭菜配送用具、饮用水及饮水用具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发现病例27例,全部为该园大一班儿童,全园罹患率为4.18%(27/646);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用餐时使用毛巾”(OR=5.45,95% CI:2.37~8.26)是导致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经PCR检测,1份病例呕吐物和2份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1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采取规范患病儿童管理、开展疫情监测报告、严格实施园内消毒、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开展健教宣传沟通等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终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在托幼机构病毒性腹泻疫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01/2018-06期间青白江区托幼机构报告的疫情患儿肛拭子和大便样品共124份,同时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RNA。结果 124份样品中共检出了诺如病毒GⅡ型69例,检出率55.6%,轮状病毒(A/B/C)26例,检出率21.0%;混合感染3例(2.4%)。其中47份肛拭子样品检出诺如病毒16例,检出率34.0%;检出轮状病毒5例,检出率10.6%;77份大便样品检出诺如病毒53例,检出率68.8%;检出轮状病毒21例,检出率27.3%。结论在托幼机构的病毒性腹泻疫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但轮状病毒也占一定的比例,因此同时检测两种病毒很有必要。大便样品病毒RNA检出率显著高于肛拭子样品,提示要尽量采集大便样品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