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四逆汤、白通汤方意及用法(附: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少阴脉沉急温之.原文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急温二字需注意.方名四逆意堪知.手足厥冷乃所主.四肢厥冷自下而上也.方以此为名,可知是其主治矣.下利清榖寒无疑.手足逆冷,又兼下利清榖,则藏寒无疑矣.附子干姜炙甘草.四逆汤原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五钱,附子一枚(生用).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回阳破阴独在斯.四逆汤乃破阴回阳第—方也,重要之至.脏寒吐利脉沉细.纵有  相似文献   

2.
四逆汤新用法河北省鹿泉市康达药房(050200)梁丽君关键词四逆汤,穴位导入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干姜、生附子组成,功能回阳救逆,主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症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或头出冷汗,或呕吐、腹痛,脉沉或微细欲绝者。传统采用文火久煎(...  相似文献   

3.
四逆汤首载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计有13条论及此方。本方由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组成,具有回阳救逆之功,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微细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之证。《伤寒论》中,用生附子只有四逆汤方,且生附子必配干姜;其余皆用熟附子,且不与干姜配伍。经云:“寒淫所胜,治以  相似文献   

4.
<正> 厥,指手足逆冷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是抢救危重疾患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伤寒论》中有关厥的条文论述颇多。其辨证治法亦至为精当实用,现归纳为六法,分述于下。一、回阳救逆法阳虚阴盛,证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恶寒倦卧,脉微细者,用四逆汤温运脾肾,逐阴回阳;若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里寒外热者,用通脉四逆汤逐阴回阳,通达内外;若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从阴引阳。寒厥是少阴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伴有四肢逆冷的内脏功能严重衰竭的综合病症。四逆  相似文献   

5.
四逆汤诸方可包括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等六方,均载《伤寒论》实为一法之加减。而张仲景分六方论述,实寓深义。一、证治方药此六方证之病机,药味等,同中有异。主方为四逆汤;主要药为附子、干姜,主要病机是阳衰阴盛;主要脉证为恶寒(足卷)卧,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脉微细。兼亡血津脱者加人参,阴盛格阳者去甘草加葱白;寒极格热,热药难入者,加人尿、猪胆汁。六方的药物配伍,皆有附子、干姜。附子温肾,干姜温脾胃,先后天健运则全身振奋,阴霾可祛。附子与干姜同用,可减除附子之毒性。人参伍附子、干姜能温阳固阴;葱白伍附于、干姜则温阳通里之力增;人尿、猪胆汁伍附子、干姜能起反佐作用,使热药不为假热所格拒而得以下咽。可见,四逆汤主温守,白通汤及通脉四逆汤主温通;四逆汤偏重温阳,四逆加人参汤温补并重、回阳益阴;自通汤及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人尿既为反佐,又能降逆止呕除烦。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金匮要略》与《伤寒论》是中医划时代的经典之作,其对方剂、药物等方面的研究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作者仅对《金匮要略》、《伤寒论讲义》(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中几组方剂在组成及功效主治诸方面作一比较。1 组成相同 方名各异1.1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草二两,强人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起回阳救逆之功。治四肢厥逆,恶寒汗出,或吐或利或吐利并作,口鼻气冷,唇指发绀,舌苔滑白,脉沉微迟弱及阳气衰弱,胃肠虚寒证者。方中生附子补益命门真火,通行十二经,温阳逐寒;干姜温中焦,除里寒;炙甘草通经脉…  相似文献   

7.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旁生块根的加工品。因其附生于母根乌头之上,如子附母,因而得名附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附子味辛、甘,大热燥烈,有毒,主入心、肾、脾经。其气味俱厚,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温经复阳、固表止汗、引火归原等功效。最善治阴盛阳衰,大汗亡阳,吐利厥逆,虚寒泻痢,及沉寒痼冷之疾。《伤寒论》运用附子的方剂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  相似文献   

8.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少阴病主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其组成药对贯穿于少阴病始终,主要功效为回阳救逆.《伤寒论》原文: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微者.  相似文献   

9.
四逆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少阴虚寒证的代表方剂,为少阴证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脉微细,旦欲寐”所设,主要用于少阴病之亡阳救逆。该方由甘草、干姜、附子组成,具有回阳救逆之效。考《伤寒》、《金匮》两书中共14条原文论述该方的适应范围,归纳起来主要用以下4种病证:①阳虚寒盛证:证见四肢逆冷,恶寒贪卧,神疲欲寐,舌质淡,脉沉细;②脾阳虚衰证:腹满胀痛,下利清谷,呕恶不食,脉沉迟;③汗下误治,亡阳虚脱证:恶寒,  相似文献   

10.
第二节回阳救逆《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当病至阳气衰微,阴寒里盛,证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下利,神衰欲寐,脉沉细或沉微,甚至阴盛格阳或戴阳时,急须用回阳救逆法救治,四逆汤便是本法的基本方剂。四逆  相似文献   

11.
郑重声明     
四逆汤有回阳救逆之功,是治疗少阴病四肢厥逆的重要方剂。《伤寒论》论及本方证有10余次之多,足见其重视程度。本方由附子、干姜、甘草3味药组成,但柯韵伯提出本方方中还应有人参,因为“仲景凡治虚证,以补中为主。观协热下利,脉微弱者,用人参;汗后身疼,脉沉迟者,加人参;此脉微欲绝,下利清谷,且不烦不咳,中气大虚,元气已虚,若但温不补,何以救逆乎?观茯苓四逆之治烦躁,且用人参,其冠以茯苓而不及参,则本方有参可知。  相似文献   

12.
四逆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治第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功在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症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四逆汤乃临床用于急救,回阳救逆的首选方剂。笔者认为,在临床使用时常规剂量太轻,因而丧失了该方应有的临床疗效,可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加大剂量,方能体现原方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经方四逆汤及其类方在原著中的应用思路,拓展经方现代应用范围,引用"典型-非典型-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四逆汤典型应用为少阴病寒化证,见四肢厥逆之阳衰阴盛征象,现代医学角度为低血容量性休克。非典型应用为未见厥逆,但见"下利清谷"防四逆于未然,或见"脉沉者"急温之,均可用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等则为四逆汤之变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四逆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方由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和炙甘草二两组成,具有回阳救逆之效,是辨治少阴阳虚阴寒证的重要代表方,主治少阴病如阳虚欲绝、冷汗、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历代医家通过对四逆汤进行加减化裁,使其治疗范围不再局限于少阴,还扩大至太阳、阳明、少阳等病变。现代医学上的临床应用上,四逆汤被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休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已表明,四逆汤具备强心、抗休克、舒张血管、抑制炎症、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现对四逆汤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予  相似文献   

15.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方组成: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笔者临床以此为基础方用于辨证治疗男科疾病,常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寒厥:1.阳衰阴盛之寒厥:“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第353条)据阳衰阴盛之理,临床且可见恶寒踡卧、四肢不温、呕吐下利、舌淡苔白,脉沉微或微而欲绝等症。治当四逆汤回阳救逆,阳回则噘逆止。如成无己曰:“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不足,阴寒加之,阳气不相顺接,是致手足不温而成四逆也。此汤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  相似文献   

17.
<正> 《伤寒论》治疗少阴病的阳虚寒证,往往以回阳复苏的四逆汤类的方剂为主。后世医家如张介宾等人,提倡用附子、肉桂以补命火“大宝”,而为补火派的先驱,然其思想影响无不与四逆汤有关。为此,欲想了解中医学补阳消阴法的原委,以及它与后世医学的渊源,应对《伤寒论》四逆汤类的证治特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我认为很有必要。四逆汤类的方剂,指的是《伤寒论》中以四逆汤为代表的加减诸方,它包括了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汤九个方证,现概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四逆汤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天舒  刘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1):48-48,F003
四逆汤为《伤寒论》重要方剂 ,由附子、甘草、干姜组成。具有回阳救逆之效 ,治少阴病如四肢厥逆、下利清谷、呕吐腹痛、苔白滑、脉沉迟或细微等症。现代研究认为 ,四逆汤有抗休克、强心、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兴奋脑垂体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四逆汤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药理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 强心升压、抗休克作用  四逆汤是中医救治各类休克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剂 ,一般认为该药在用药 1小时内升压作用最为显著。韩新民以家兔为实验模型 ,发现单味药附子、甘草的升压作用显著弱于四…  相似文献   

19.
王晓玲  陈亮  唐勇 《陕西中医》2011,32(6):746-747
<正>本人在研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时,对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进行了归纳整理,本文试从以下八个方面初步探讨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1回阳救逆,力挽沉疴纵观《伤寒论》,张仲景对凡有上吐下泻汗出厥逆,脉沉微,濒临亡阳垂危阶段的病例,均用附子,并必配干姜以助温经回阳救逆之  相似文献   

20.
欧阳卫权 《新中医》2008,40(5):91-92
附子是一味重要的温阳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人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历代医家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 <伤寒论>112方中用附子达20方之多,应用范围甚广,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桂枝附子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