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胃肠功能低下,又长期卧床,极易发生便秘,从而引发猝死,临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科从2003年对86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排便护理干预,减少了便秘的发生,并正确处理了患者的便秘,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猝死率由原来的3.26%降为0,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任古松 《黑龙江医药》2011,24(5):817-8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调查工具,对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调查.根据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有无合并抑郁症状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缺血性ST-T改变情况.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比率很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组患...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于2001年1月~2003年11月对70例老年冠心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对其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老年人冠心病发作隐匿不定时,易被患者忽视,对可能是猝死、急性缺血、心肌梗死的先兆进行预测,探讨心律失常发生规律以及对预防猝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判断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方法将1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CRP正常组和CRP异常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正常组0~6mg/L。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发生情况。结果CRP异常组发生心脏事件明显高于CRP正常组。表明CRP水平可作为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鉴别的指标,其异常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我国常见病,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推测猝死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冠心病猝死的防治问题在我国已引起重视。本文就河北省正定心血管病防治区自然人群中发生的冠心病猝死及可疑冠心病猝死169例加以分析,以有助于此病的研究与防治。一、资料来源病例均系河北省正定心血管病防治区对象。1974年为回顾性调查,1975年起为登记调查。  相似文献   

6.
缪燕  钦晨 《上海医药》2001,22(9):418-419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老年对照组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组34例,无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组34例。应用时域分析法测定心率变异性,测定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除了pNN50外,其它显著低于无糖尿病冠心病组(P<0.001),无糖尿病冠心病组HRV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心率变异性改变与糖尿病、冠心病病变程度有关,是定定测定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损害,判断预后,预测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降低患者猝死发生率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临床原因。方法:选取某院内科2010年8月~2016年7月所收治心脏病老年患者248例,男性126例,女性122例,其中发生猝死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猝死率10.5%,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分别是9例(34.62%)、5例(19.23%)、4例(15.38%)、5例(19.23%)、3例(11.54%)。结论:据本次相关研究分析,内科心脏病老年患者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对于一些长期心脏基础疾病史、因同一种疾病反复住院患者,伴有多种合并症患者,需重点监测,客观分析,提供预见性治疗,加强监护,以积极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8.
<正> 相当数量的冠心病患者因外科疾病而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的危险性比非冠心病患者大,特别是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手术过程中易发生猝死,从而使许多患者因此而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易引起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甚至老年猝死,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老年病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老年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与同期住院的40例老年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老年冠心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组在心力衰竭的程度、心律失常及心脏扩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1)。结论退行性心瓣膜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加重心功能损害,可促发或进一步加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成为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系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的主要相关症状,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普遍存在于冠心病患者中。SMI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因此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毫无症状。动态心电图是目前诊断SMI的有效方法。现将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对22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监测的结果报告如下,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SMI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系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的主要相关症状,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普遍存在于冠心病患者中[1].SMI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因此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毫无症状.动态心电图是目前诊断SMI的有效方法.现将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对22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监测的结果报告如下,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SMI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无瓣膜钙化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对照组)与同期本院收治的性别、年龄都相匹配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心脏扩大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分级以及心律失常临床症状监测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组病情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组临床数据明显高于冠心病组,而且严重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略高于冠心病组,但是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能够导致患者心功能因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受到较严重的损害,是导致老年人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导致老年人猝死的基本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及诱因,探讨预防SCD的临床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16例老年SC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老年SCD81.2%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避免诱因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加强对病房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尽早有效的进行抢救,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消除诱因、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脏性猝死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琼  刘兴军 《成都医药》2004,30(6):342-343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及诱因,探讨预防SCD的临床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16例老年SC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老年SCD81.2%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避免诱因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猝死的先兆症状,加强对病房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尽早有效的进行抢救,以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消除诱因、及时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猝死系指症状发生即刻或24小时内死亡而言。发生猝死的原因甚多,本文10例系冠心病猝死,大部分患者未能在猝死时作有关检查(如心电图)等,现仅根据现有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绣芳 《河北医药》2013,35(7):1104-1105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普遍遭受心绞痛的折磨,甚至发生猝死。由于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患者对疾病充满了恐惧,而且长期治疗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患者临床上常表现出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这些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而且还增加了诱发猝死的风险。本文对45例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调查,并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骨折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因创伤、手术、疼痛、恐惧等产生应激反应,致使出现一些内科疾病的并发或恶化,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最为常见。国外研究表明,缺血性动脉硬化能引起骨矿物质含量降低,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而老年患者骨折后因疼痛、出血和长期卧床等原因可使冠心病加重,甚至猝死。因此,有意识地加强老年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或恶化,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而且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猝死。因此,实施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现将本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3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济南市区老年冠心病肥胖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患病率。方法选择2012-01/2012-12前往山东省军区门诊部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71例,按有无肥胖进行分层分组,比较两组对象血尿酸水平及HU患病率。结果老年冠心病肥胖患者的血尿酸水平、HU例数及HU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老年冠心病体重指数正常患者(P均〈0.01~0.05)。结论济南地区老年冠心病肥胖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HU患病率明显增加,应制定必要的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