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解剖学分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 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1例)4类,据此并结合病理资料等分别选择扩大经额下人路(13例)、眶上-翼点入路(9例)、额颞眶颧入路(3例)、额颞人路(3例)及岩骨切除入路(1例)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重建,其中采用经鼻内镜等颅内外联合入路1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余未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该分类方法 具有界限清楚、部位和范围明确的优点,有利于选择合理手术人路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修复及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来源分类、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3例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结果肿瘤组织来源于颅外者35例,其中死亡25例(除手术死亡4例外,余2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8月),10例仍生存;来源于颅内者15例,目前仅1例转移瘤于术后5月内死亡,其余生存良好。结论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可能是信号之一,可以多学科联合手术,术中注意颅底水封性修补。该类肿瘤来源于颅外者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来源于颅内者良性病变多见,预后较好;来源于颅底骨性结构者因病例较少,尚无法作出比较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2009‐10—2014‐08我院10例前颅底颅内外沟通肿瘤采用冠切双额前颅底扩展入路,并采用“三明治法”重建颅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3例,女7例;年龄45~63岁,平均51岁。复发肿瘤3例,首次手术7例。临床常见的症状为嗅觉丧失3例,头部不适3例,视力下降2例,眼球突出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  相似文献   

4.
大型前中颅窝颅底沟通瘤的显微手术切除与颅底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7例大型前中颅窝沟通瘤,其中3例肿瘤直径翅过11cm,全组病人均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一次全切肿瘤,同时行颅底重建,全组病人均治愈,经7个月—4.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作指出,认真处理供瘤血管,分块切除肿瘤,保护重要血管理和神经,根据颅底骨质缺损大小采取相应重建方法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强调根据肿瘤生长特性及发展方向选择手术入路,有助于显露及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底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手术治疗的48例颅底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主体位于颅前窝20例、颅中窝19例、颅后窝9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现脑脊液漏6例,颅内感染5例,新发颅神经损伤5例。术后病理示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11例。2例失访,其余46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平均20月;34例未见复发,6例死亡,6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结论 颅底内外沟通瘤解剖层次复杂,需联合多学科诊治,手术并发症多,术中应保护血管、神经,同时需重视颅底修复和重建,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制定放、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在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5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4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19例肿瘤全切15例(78.9%),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5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7例大型前中颅窝沟通瘤,其中3例肿瘤直径超过11cm,全组病人均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一次全切肿瘤,同时行颅底重建,全组病人均治愈.经7个月~4.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作者指出,认真处理供瘤血管,分块切除肿瘤,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根据颅底骨质缺损大小采取相应重建方法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强调根据肿瘤生长特性及发展方向选择手术入路,有助于显露及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病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前颅底沟通肿瘤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经验。方法介绍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包括体位、切口、骨瓣、分离、显露、切除肿瘤的技巧和颅底重建要领。结果近年采用该手术技术处理大型中线前颅底沟通瘤,收到良好治疗效果,未发现与之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颅底内外沟通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肿瘤,起源隐匿,发现时瘤体往往较大,侵及范围广,恶性居多,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本文报道2例中颅底内外沟通瘤。1病例资料病例1:男性,42岁,2013年2月因面部外伤2 h入院。体格检查:左面部隆起,无面瘫。外院检查发现中颅底占位,向下达颞下窝和咽旁间隙,中颅底结构破坏严重。入院CTA检查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受压推移严重。2013年2月20日  相似文献   

11.
骨水泥重建颅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水泥重建颅底的临床应用张世刚苑秀华杨国瑞刘亚杰1995年2月至1996年2月,我科用骨水泥修补颅底缺损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1.一般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35~73岁。其中前颅窝底脑膜瘤侵入鼻副窦及鼻腔1例,中颅窝巨大神经鞘瘤破坏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底内外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颅底沟通脑膜瘤的病例资料,男女比例为0.7:1,CT骨窗上出现骨质吸收破坏20例(35.7%),增强MRI上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9例(33.9%),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WHOⅠ、Ⅱ、Ⅲ级脑膜瘤分别为27例、22例、7例;高级别肿瘤29例(51.8%...  相似文献   

13.
解剖学定义的颅底是脑颅的一部分,其与颅盖的分界线大致为:自枕外隆凸沿上项线至乳突根部,向前经外耳门上缘、颞骨颧突根部,并横越蝶骨大翼颞面,循眶上缘向内至中线。颅底的内面分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三部。按此定义,颅底病变应是颅底骨本身及其附着结构的病变。但实际上,现在的“颅底”概念已经超越了上述范围,颅底病变涵盖了所有源自颅底、颅底上下面和脑底面的病变,包括肿瘤、创伤、血管病、畸形和感染等。采用外科手段来处理这些病变便是颅底外科。  相似文献   

14.
经颅底入路处理颅内动脉瘤沈建康刘承基经颅底的手术入路,原来是用于治疗颅底肿瘤和颅底发育畸形。由于脑动脉瘤主要是发生于脑底部Wilis环附近的血管病变,因此,经颅底入路可改善手术显露和手术结果(1)。近10年来,已有不少学者采用这种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型颅底沟通瘤多需采用颅面联合入路切除肿瘤,或分期完成不同部位的肿瘤[1].我院1998年以来,收治2例大型颅底沟通瘤,应用内窥镜颅-鼻联合入路一期手术全切除肿瘤,取得极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前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与颅底重建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及颅底重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1994年9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切除并行颅底重建的47例前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前颅底入路7例,扩大前颅底入路8例.颅面联合入路32例,且采用颅骨膜瓣、颅骨膜额肌瓣为主的颅底修复技术.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率为70.3%(33/47),大部分切除率为25.5%(12/47),部分切除率为4.2%(2/47);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0/47).结论 三种入路能完成各型前颅底肿瘤切除;运用骨膜瓣、颅骨膜额肌瓣为主的颅底修复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术后放疗有很好的放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颞肌带蒂延长肌瓣及颅骨骨膜瓣修复颅底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脊液漏以及随之发生的颅内感染是颅底外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固而长期困扰和阻碍了颅底外科的进展。近几年来修复颅底缺损技术的不断改进,使修复成功率有所提高,从而大大地避免了发生术后脑脊液漏和脑膜炎的危险。作者自1973年开始研究并首创以颞肌带蒂延长肌瓣修复颅底缺损,经临床应用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8.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切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 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经额颞眶颧入路和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暴露肿瘤,予以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27例该部位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2l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结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中颅底内外沟通瘤应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颅底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以及术后重建的方法。方法 将颅底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肿瘤主体累及的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部分辅以内镜切除肿瘤,应用钛板修复颅底骨缺损,近手术区域筋膜、骨膜瓣翻转和背阔肌游离肌皮瓣移植血管吻合修复术后颅底和颅颌面的脑膜缺损和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43例,肿瘤全切除32例,近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40例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6例。术后门诊随访30例,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9个月,复发3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颅底沟通肿瘤的外科治疗较复杂,选用个性化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显微操作,配合使用内镜,加之可靠的颅底修复与重建,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大阪国际颅底外科及神经外科技术与器械联合学术会议在乍暖还寒,樱花初绽的季节,于1999年3月22日至25日在日本大阪举行。大会名誉主席为西村周郎等,主席为白马明。参加会议的代表共250名,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到会代表24人。国际上著名的颅底外科专家,如Samii,Malis,Basso,Sekher,ALMefty,Bricolo和王忠诚等参加了会议,并作了专题报告。鉴于颅底外科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几乎颅底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些手术是前人没有涉及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