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经6~48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优良率为88.9%,无死亡病例,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2012-05—2015-07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5~105 min,平均80.2 min,术中出血190~450 mL,平均240.4 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3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假体位置良好,疗效依照Harris标准评估,优15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8.6%。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早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统计老年FNF患者THR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老年FNF患者THR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不受性别、年龄、骨折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假体类型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生物型假体及骨质疏松的影响(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型假体及骨质疏松是老年FNF患者THR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OR=12.279、17.8751,P0.05)。结论生物型假体及骨质疏松可能是导致老年FNF患者THR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防治措施以降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可缓解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加速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3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施以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比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长9.4±1.1d,短于对照组15.6±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93.68±3.50分高于对照组84.58±5.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效果比生物型更显著,可明显提升治疗优良率,促进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48例高龄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例采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long-stem hemiarthroplasty,LHA)治疗(LHA组),25例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Tronzo-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术后按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32例中1例死亡,其余31例经6~24个月随访,按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6.9%,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作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经羟基磷友石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75例,病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间,以股骨柄假体类型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骨水泥组37例,羟基磷灰石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①羟基磷灰石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骨水泥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骨水泥组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78.38%,羟基磷灰石组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78.9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羟基磷灰石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控制术中出血量,将手术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2013年收治的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和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切口长度也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96.0%明显比对照组高(76.0%)(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比对照组低(32.0%)(P0.05)。结论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加长柄双极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常规予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8分(68~94分),其中优18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1%。2例术后活动后出现髋部轻度疼痛,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本组均无髋关节脱位、假体周围再骨折、假体松动及下陷、大小粗隆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力学及内固定相关风险,且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996-03/2003-03纳入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股骨侧严重骨质疏松的髋关节病变患者17例(24髋),采用自体骨嵌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手术时年龄20~52岁,平均35岁;采用Harris评分方法及X射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17例患者24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120个月,平均87个月。Harris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4分提高到置换后平均86.4分,优良率87.5%。X射线片见股骨假体与股骨近段紧密压配;无假体感染及脱位。1髋出现5mm的假体下沉,发生于置换后1年内,经过5年以上随访观察,假体未进一步下沉,并与骨质接触良好,目前无松动表现。提示骨质量对非骨水泥假体置换的疗效影响较大,采用自体骨嵌压植骨技术进行骨质重建,可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 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 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 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早期临床工作中应用非生物型材料(骨水泥)治疗髋关节,由于固定范围较大,时间较长,且骨水泥界面的老化、破裂而引起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效果欠佳,所以置换后髋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使用生物型与非生物型植入材料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进展,评价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不同植入材料,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材料"或"Carpal bone,fracture ununited"为检索词,纳入与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人工髋关节相关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生物型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目前髋关节置换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金属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差甚远,导致应力遮挡效应,容易引起假体的疏松和不稳定。生物惰性陶瓷在活体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很好的机械强度;生物活性陶瓷具有骨传导特点及与活骨整合的性能。复合材料假体因其可调的弹性模量和足够的力学强度,接近人体骨骼的力学性能而逐渐被重视。但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材料。因此应从改进人工髋关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增强假体与宿主骨的结合性,减少应力遮挡等方面来提高植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工半髋置换联合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我院收治1例70岁老年男性,因交通事故导致右侧复杂性股骨骨折,包括右侧股骨颈骨折(经颈型)和股骨中段骨折(横断型)。对患者进行人工半髋置换联合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关节活动情况及骨折部位固定情况。 结果 术后患者骨折部位固定良好,旋转关节活动自如,无脱位,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人工半髋置换联合镍钛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骨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标准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年龄在7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骨折线在小粗隆以上。结果:全部病例术后2-3周可下地行走,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采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提高生活质量,是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Osteoporosis is a major health concern that will contribute to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hip fractures as the population ages. Researchers are continuing to evaluate the role that decreased level of estrogen at menopause and prolonged calcium insufficiency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osteoporosis. In addition, many health care recommendations are aimed at maximizing peak bone mass and preventing bone loss to decrease the chance of hip fracture. New studies are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experimental medications to rebuild bone mass once osteoporosis has developed. Current prevention guidelines include adequate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take and moderate exercise. At menopause,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is recommended for those younger than 50 years or considered at high risk for developing osteoporosis. All people are encouraged to decrease the risk of fracture by evaluating their home environment for hazards that might contribute to falls. Nursing needs to develop new strategies and interventions to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osteoporosi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ersons with osteoporosis, and decrease the osteoporotic hip fracture mortality rate. Will it rise to the challenge?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正确选择与宿主相容性良好的假体是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与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分析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与界面力学对假体植入后生物相容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1-1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先关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假体、置换、生物力学"。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4篇文献进行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假体受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两部分,正应力有益于假体的固定和力的传递,而剪切力会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及骨量的变化,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材料磨损及假体周围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影响中远期效果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人工髋关节设计、制造工艺、假体材料的耐磨性与界面应力等生物力学性能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宿主。  相似文献   

18.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数目在逐年增加。目的:阐述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再次对侧髋部骨折的认识。方法:于2001-01/2011-07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567例和老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30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合并症。结果与结论:单侧髋部骨折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和骨密度值接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0%。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P=0.018)。再发对侧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单侧骨折组(P=0.03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2.4年,其中1年发生的最多,占40.1%。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对于伴有骨质疏松和合并症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应加强预防,防止对侧髋部骨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数目在逐年增加。目的:阐述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再次对侧髋部骨折的认识。方法:于2001-01/2011-07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567例和老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30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合并症。结果与结论:单侧髋部骨折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和骨密度值接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0%。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P=0.018)。再发对侧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单侧骨折组(P=0.03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2.4年,其中1年发生的最多,占40.1%。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对于伴有骨质疏松和合并症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应加强预防,防止对侧髋部骨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较常见,了解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因素对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总结近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认识人工全髋关节的稳定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10-12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关节,置换,稳定性"。检索文献量总计9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力学因素,其次是生物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骨质破坏。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关节材料、安放角度、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