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珠蛋白是具有携带氧能力的蛋白质。在脊椎动物体内有两种类型:即存在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红蛋白。目前在神经系统又发现了第三种珠蛋白,主要存在于大脑中,因此被称之为“神经珠蛋白”。血红蛋白是负责血液呈红色的蛋白质,属于最具有研究价值的蛋白家族之一。其基本分子珠蛋白链,是一种较小的球形蛋白,由约17000个带有一重要铁原子的卟啉环分子群组成。血红蛋白就象分子一样厂泛出现在从细菌到人类的有机生物体内。它们负责运输和贮存线粒体氧化产生能量所必需的氧;其他功能包括氧的清除、转运和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碳(CO)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50~300倍,且解离速度为氧和血红蛋白的1/3600,因而可使组织缺氧,使氧离曲线左移,组织缺氧严重,中枢神经首先受累,严重者出现脑水肿,继发脑血管病变、缺氧性脑病及形成CO中毒后遗症或迟发性脑病、心肌损害和各类心律失常^[1]。  相似文献   

3.
黄瑞勇 《右江医学》2009,37(4):492-494
氧是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存的必要因素,人们很早就知道血红蛋白(Hb)和肌红蛋白(Mb)是机体氧的转运与储存、线粒体耗氧产能及清除多余氧等过程中的关键物质。而对高耗氧的脑组织,人们一直都未能发现能够促进神经系统氧利用的关键分子。脑红蛋白(Ngb)是德国科学家Burmester T等在2000年首次发现的存在于人和小鼠脑组织内,功能上类似于肌红蛋白的携氧球蛋白。含量虽低,仅占脑组织蛋白的0.01%左右,但与脑的氧供应密切相关,在分子水平上调节脑组织氧的供应状态,  相似文献   

4.
闫淑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147-1147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容易与血糖结合,这种结合的产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影响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并导致血脂和血黏度增高,  相似文献   

5.
血红蛋白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送氧气,这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能够和O_2发生可逆的结合。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关系通常用氧分压(PO_2)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Y)构成的氧平衡曲线来表示,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异常往往会影响到它的氧亲和力(Oxygen affinity)。氧亲和力升高会导致向组织运送O_2减少,引起红细胞增多症;相反,氧亲和力降低,血红蛋白带氧能力下降,有时会出现紫绀症(Cyanosis)。因此,测定血红蛋白的氧平衡曲线,分析异常血红蛋白氧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病理生理一氧化碳自呼吸道吸入后,在肺泡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气,致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引起组织缺氧。血红蛋白能与氧、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性的。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即与氧相竞争,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以上,故吸入的一氧化碳含量为吸入空气中氧含量的1/210时,即具有与氧相等的竞争能力。通常肺泡空气含氧量为15容量%,因此只要吸入空气中含15/210即0.07%低浓度一氧化碳一定时间后,血液中就有一半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  相似文献   

7.
白瑞琴 《实用医技杂志》2014,(11):1250-1251
<正>一氧化碳(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吸入较低浓度一氧化碳即可产生大量的COHb。COHb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是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浓度的1/3 600。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COHb密切相关,而血液中COHb百分比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1]。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发生损伤最早、最明显,因而可引  相似文献   

8.
低氧分压是造成急性高山病的主要原因。机体中血红蛋白在氧的结合、利用、运输、释放中起着重要作用,增加血红蛋白的氧气结合量或者在组织中的供氧量有助于缓解高原病。但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寻找可调节血红蛋白构象的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提高肺泡中的摄氧量或肺泡氧在组织中的利用率。目前有关变构调节剂改善血红蛋白亲和力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将这一机制运用到高原低氧的研究也正在展开。本文从血红蛋白与高原低氧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血红蛋白的结构以及各种变构调节剂在低氧中发挥的作用,希望为寻找新的调节血红蛋白构象的物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机制复杂,致死率高,至今其疗效仍较差,5年生存率极低。胰腺癌中PNI发生率高,是造成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是胰腺癌不良预后因素之一。然而,胰腺癌PNI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原因仍然不清楚,胰腺组织及周围具神经纤维丰富,是胰腺癌PNI的发生发展的解剖学基础。胰腺癌生长的微环境,癌组织介导的神经重塑,都可能是肿瘤细胞PNI的原因。胰腺癌乏氧微环境、慢性炎性微环境以及高糖微环境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调控作用,肿瘤基质及肿瘤微环境的网络调控,使神经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和形成了PNI。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氧在能量代谢和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所以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都离不开氧(Yun Zhong,2002)。作为重要的生理病理调节因素,氧浓度改变的影响可以贯穿整个生命过程:从胚胎发育到成体正常功能的维持,多种病变,衰老退变等等。  相似文献   

11.
围术期静脉血氧定量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伟千  崔苏扬 《医学综述》2009,15(21):3311-3313
静脉血氧定量是指通过测定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来反映组织氧合程度、组织灌注水平的指标,可动态并准确地反映氧平衡变化和组织氧代谢状态,在反映血容量及心排血量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其他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血氧定量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目前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脓毒症及重大外科手术中通过对全身氧代谢的监测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对10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作肌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传导速度与患者年龄,空腹血糖水平无关,与糖尿病病程长短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说明长期高血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对大鼠外周神经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定量分析大鼠坐骨神经的结构,观察糖尿病状态对外周神经的损害。将SD大鼠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模型后,非糖尿病大鼠及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两组,饲养6个月后,在麻醉状态下,切取坐骨神经分别做光镜检查,包括:单神经外形频率分布,横截面细径分析,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密度。电镜分析包括轴突,髓鞘,雪旺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组坐骨神经显示给旁脱髓鞘,节段性脱髓鞘,轴突萎缩,有髓纤维密度下降。糖尿病大鼠组糖代谢指标:血糖,山梨醇.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密度两组无显著差异。提示:糖尿病状态可导致外周神经病变,病理机制可能是多因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的气体,其最常见的原因足生活用煤气外泄或用煤炉取暖时空气不流通.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50~ 300倍,且解离速度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l/3600,因而可使组织缺氧,使氧离曲线左移.组织缺氧加重,中枢神经首先受累,严重者出现脑水肿、继发性脑血管病变、缺氧性脑病及形成后遗症或迟发性脑病、心肌损害和各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的护理蒋静(附属弋矶山医院高压氧科)高压氧疗法为目前临床治疗急性CO中毒十分有效的方法。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氧合血红蛋白减少,导致机体严重缺氧。高压氧能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氧在组织中...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在急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泊酚是临床最常用的镇静麻醉药,在急性脑缺血动物实验中表明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脑生理学产生正面影响(丙泊酚虽减少脑血流量但是维持与脑的氧代谢速率的耦合以及降低颅内压)。在所谓的"多模式神经保护"中起重要作用,是治疗急性脑损伤的一个整体策略,包括脑灌注的维持、体温控制、预防感染以及严格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在成体的许多组织中发现了多能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参与组织的正常修复。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成体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都能分化成成体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神经细胞。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因此神经干细胞可以应用于神经损伤或者神经疾病的修复。本文概述了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生长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时,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同时一氧化碳尚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这些因素造成组织缺氧,使脑和心等重要器官受损。治疗的关键主要是纠正缺氧和控制脑水肿等综合措施。现将近年来对于ACMP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和未发生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4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和54例住院不伴有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这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和未发生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组与对照组相比,双下肢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白蛋白、踝肱指数(AB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P<0.05);与空腹C肽水平、血红蛋白、白蛋白及ABI呈正相关性(P<0.05).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吸烟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P<0.05);与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差、感染、吸烟、胰岛功能差、贫血、低蛋白血症及下肢血供差均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或发展的促进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就应该注重血糖控制、积极抗感染、改善或保护患者胰岛功能、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同时需注重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及足病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碳(CO)中毒亦称煤气中毒,CO中毒是冬季常见的急症,吸入的CO气体与血红蛋白(Hb)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致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造成人体的各器官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