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探究黄挺教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特色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侍诊,收集相关医案,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探究黄挺教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特色经验,并举一医案予以佐证.[结果]黄挺教授认为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中焦脾虚、气血羸弱为本,气郁瘀阻、癌毒内盛为标,脾虚肝郁是核心病机,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与治法,明确本病以肝郁脾虚为本,并在此基础上易损及心、肾。缕析肝郁脾虚证验方抑肝扶脾汤的组方配伍、炮制原则,阐释其治疗要义,并举肝郁脾虚、肝脾及心、肝脾及肾三则案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肝脾不和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且肝脾损伤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其中肝郁脾虚者肝气较旺,脾气亦亏虚,往往病情更加缠绵。抑肝扶脾汤针对肝郁脾虚而设,治疗突出抑肝与扶脾并重,适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由验案可见,肝脾及心治兼宁心安神,肝脾及肾治兼温补脾肾,其目的均为平衡肝脾。[结论]抑肝扶脾汤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有效验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发抑郁的发生率及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量表评估和访谈调查方法,对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抑郁及其证候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抑郁发生率约76.47%。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为41.18%,中度抑郁23.53%,重度抑郁11.76%。证型以肝郁脾虚为主,出现频率约占60.78%,主要症状为胁痛(76.47%)、腹胀(64.71%)、乏力(60.78%)、纳差(50.98%)、消瘦(43.14%)、口干(41.76%)、少寐(37.25%)等。结论:原发性肝癌并发抑郁发病率高,在肝郁证候基础上,脾虚、血瘀、湿困为主要兼夹证候,通过疏肝健脾解郁治法可有效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抄方,整理相关医案,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结果]黄挺教授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脂胶着、癌毒裹结为标,“虚”“痰”“毒”贯穿本病的始终。治疗上主张攻补兼施,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为治则,并将传统中医辨证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结合,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基本用方,随证加减,多能获得良好疗效。所举验案为气阴两虚、痰脂癌毒壅肺之证,治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底,随证加减,攻补兼施,疗效确切。[结论]黄挺教授临证谨守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之法,以益气养阴之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验独特,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肝郁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肝郁脾虚证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的证型,抑木扶土法是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治疗大法,并可广泛应用于HBV相关性肝病中的其他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肝郁脾虚证患者实施中医疏导解郁护理法的效果观察。方法应用随机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后抑郁状态肝郁脾虚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一般护理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取中医疏导解郁护理法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在入院当日及第14日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SDS自评抑郁量表进行测评,治疗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中医疏导解郁护理法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肝郁脾虚证患者进行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辛凯旋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诊治思路和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整理医案,从病因病机、辨治方法、剂型特色方面总结辛老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辛老认为肝癌本虚标实,正气不足是其发病基础,气滞、湿热、瘀毒为主要病理因素,邪毒内侵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肝癌形成的关键。治疗方面,辛老强调以扶正祛邪为总则,确立了健运脾胃、补益肝肾,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畅利三焦,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的四大治法。同时,辛老擅长以丸剂治疗慢病,丸剂配合汤剂贯穿始终。验案所举为肝癌晚期患者,辨病为肝积,病机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治以疏肝健脾、清利湿热,以香砂六君子汤及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健脾补肾以扶助正气,辅以利湿清热、行气化瘀解毒之品以消散癌毒,治疗10个月余复查癌肿明显缩小,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辛凯旋教授在中医辨证论治肝癌方面,遵循扶正祛邪的治则,采用汤剂加丸剂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3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临床中以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型为主,分别占40.91%、31.31%和13.89%。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而脾肾阳虚患者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结论]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与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有显著相关性,湿浊之邪与乙肝病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疾病的理论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病案,从病因病机、脉诊、用药探讨连建伟教授治疗肝郁脾虚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并附胃痞、腹胀、失眠、血精属肝郁脾虚证的病案以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证型,依据四诊合参,只要病机符合,均可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连教授善于通过左右关脉诊断肝郁脾虚证,肝郁多为左关弦、小弦,脾虚多为右关虚、缓;用药轻灵,如疏肝之柴胡多不过6g,若肝郁甚,则加香附、佛手等;健脾多以白术、茯苓,用量的多少视肝郁与脾虚病机的轻重,法度严谨。所选胃痞、腹胀、失眠、血精等四则病案,皆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健脾法,方以逍遥散灵活化裁,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连建伟教授运用疏肝健脾的临床经验丰富,临证以患者情志以及左、右关脉为依据,辨证为肝郁脾虚证者,皆可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方以逍遥散化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