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从1960.1~1999.12手术治疗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247例,占同期胆囊切除的4.74%,男183例(74.09%),女64例(25.91%),年龄32~67岁,平均43.17岁,病程13个月至19年、平均6.3年。胃切除的病因为胃癌(39.27%)、胃十二指肠溃疡(48.99%)、其它(11.74%)。BⅡ式胃切除术后者占91.90%,BⅠ  相似文献   

2.
应用实时超声检测38例慢性胆囊炎及14例胆囊结石症患者液体脂餐后的胆囊排空功能,并与18例正常人相比较,结果显示:慢性胆囊炎组、胆囊结石症组及对照组空腹胆囊容积分别为(23.8±5.4)ml,(25.4±7.3)ml及(20.2±5.7)ml(P<0.05);剩余容积分别为(10.8±3.9)ml、(11.9±5.5)ml及(6.5±3.1)ml(P<0.01);最大排空率分别为(51.3±17.8)%、(54.5±13)%及(65.1±12.7)%(P<0.05)。该文结果表明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症患者存在胆囊排空功能障碍。实时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单且无创伤性,可广泛用于临床测定胆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资料对96例糖尿病患者应用B型超声波进行胆囊收缩功能检查,并以42例年龄相近的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糖尿病患者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者56例(58.33%),而对照组仅6例(14.28%),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同时还测定了96例上述患者种经传导速度(MCV),其中72例(64%)减慢,24例(36%)正常。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的56例患者的收缩功能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r=0.264)。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胃切除手术的逐渐增多,作为胃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此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胃切除手术与胆囊结石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和关注.有学者认为,胃切除术后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弱是诱发胆囊结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胆囊收缩素( CCK)在胆囊结石病人脂肪餐前后变化研究。方法:通过放免法检测3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胆囊结石患者(观察组)(同时将32例胆囊结石患者又分为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组及胆囊收缩功能下降组)与18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进行脂肪餐前及后0.5小时,1.0小时血浆CCK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脂肪餐前血浆CCK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观察组脂肪餐后血浆CCK水平较空腹显著增高;胆囊收缩下降组脂肪餐后0.5小时,1.0小时血浆CCK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及胆囊收缩正常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及胆囊收缩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胆囊收缩下降组患者血浆CCK分泌异常,并在脂肪餐后0.5小时,1.0小时血浆CCK明显升高。可见CCK水平变化可能与胆囊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胆囊同期切除治疗合并有胆囊结石的胃疾患者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比较了76例胃、胆囊同期切除和76例单一胃切除术的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胃、胆囊同期切除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1.5±2.3)天,对照组平均为(12.0±2.0)天(P>0.05).胃、胆囊同期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姓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1.05%和1.32%,而对照组分别为17.11%和0,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对于合并胆囊结石的胃癌或胃溃疡患者,胃、胆囊同期切除并不影响胃手术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乐金全 《中外医疗》2013,32(11):75-76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胃切除术与胆囊结石发病之间的关系,为胆囊结石的预防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100例胃切除术后出现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收缩功能减弱情况,以及空腹容积分别进行测定,并相互之间进行对比;同时,将100例患者与未进行胃切除术的同期胃十二指肠病症患者(对照组)的胆囊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另外,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后整体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采用毕Ⅰ、毕Ⅱ、Roux-enY三种不同术式进行胃部切除术的患者,收缩功能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8.0%、71.6%、62.5%,收缩功能减弱发生率分别为76.0%、77.6%、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容积上,三种术式的监测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与对照组的对比中,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胃切除术患者的收缩功能不良和收缩功能减弱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容积较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发生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应慎重进行胃切除术,术后要积极采取预防胆结石的措施。另外,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方式治疗整体情况良好,术后出现11例并发症患者,发生率为11.0%,相对较低,临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细菌L型与胆囊结石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细菌L型在胆囊结石、胆囊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高渗培养抚育地胆囊结石、胆囊炎病例130份的胆囊胆汁标本进行了普通菌及L型菌联合培养。另外对其中胆囊切除标本行革兰染色,于光镜油镜下观察。结果:胆囊疾病组细菌L型总检出率为59.23%,对照组为5.0%;各种类型胆囊结石胆汁中以胆色素类结石检出率最高,为88.89%,其次为混合性胆石(80.0%),胆固醇类胆石(54.84%)和黑色结石(50.  相似文献   

9.
姚鹏 《大家健康》2014,(9):182-183
目的:分析研究胃上部癌采取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胃上部癌的病人10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近端胃部切除手术给予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全胃切除手术给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手术以后7天体质量下降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全部高于实验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其1年和3年生存率为92%和64%;对照组其1年和3年生存率为94%和62%,两组病人远期生存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上部癌采取全胃切除术和近端切除手术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是全胃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检测胃术后对胆囊影响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或十二指肠病变行胃部分或大部切除术后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及胆结石的发生率。方法:对38例胃或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并有60例正常对照。结果:胃或十二指肠术后胆囊容积增大,胆结石占42.2%(16/381,胆汁淤滞占21.1%(8/38),胆囊收缩功能不良占63.2%(24/3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胃或十二指肠术后使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胆结石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胆管切开取石(CBDE)与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494例胆总管结石,经CBDE治疗326例,EST治疗168例,用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CBDE组中胆囊已切除的168例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19例,手术成功率88.7%。EST组中,胆囊已切除的161例胆管结石,158例切开成功,3例失败(切开未成功),残留结石1例,手术成功率97.5%。EST组胆囊已切除病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CBDE组(P<0.01)。术后并发症CBDE组24/326(7.4%),EST组8/168例(4.5%),CBDE组明显高于EST组(P<0.01)。结论在胆囊未切除的胆总管结石病人应行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的胆管结石应采用EST治疗。EST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天数短等优点。EST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胃贲门腺癌根治术的预后及淋巴结转移方式。结果对70例胃贲门腺癌病人实行扩大根治性胃切除术(5例为全胃切除术;65例上半胃切除术)。其中男性52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63.6岁。结果24人发生并发症,4例住院死亡(5.71%)。5年生存率达37.6%。53例发现淋巴结转移(75.7%)。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侵犯的深度有密切关系(P=0.005)。当胃壁浆肌层未受侵犯时,没有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一旦胃壁浆肌层受累,淋巴结转移常发生(30.9%)。术后长期生存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P=0.0004)。结论胃贲门腺癌病人接受胃切除结合淋巴结清扫术有可能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对微创保胆取石后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中医药方法,降低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患者胆囊结石的复发。方法:将135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防石胶囊组及防石胶囊加推按运经仪组,每组45例,分别予不同治疗,观察胆囊壁的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防石胶囊加推按运经仪组胆囊壁厚度明显变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其次为防石组,最后为对照组(P〈0.001),对照组有2例结石复发;结论:该治疗方法能减轻或消除胆囊壁的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12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超声胃动力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率及胃窦收缩幅度的情况。方法采用胃B超增效液定时观察123例FD患者和59例健康志愿者。结论FD组30min、60min的排空率分别为(51.23±15.2)%、(79.95±22.85)%,而59例对照组的胃排空率分别为(75.16±13.4)%、(98.07±5.4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D组胃窦收缩幅度为3.31±1.35,对照组为5.25±1.97,FD组收缩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胃动力障碍是FD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华  郭永军 《宁夏医学杂志》1999,21(11):685-685
观察硬膜外麻醉下小切口胆囊切除胆心反射发生率,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小切口组130 例,对照组大切口为同期常规大切口胆囊切除患者,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牵拉分离胆囊时胆心反射发生率,小切口组50 .7 % ,大切口组17 .9% ,差异显著(χ= 4.956 ,P< 0.05);严重胆心反射发生率,小切口组6.7 % ,大切口组无1 例,差异显著(χ= 5 .356 , P< 0 .05) 。提示小切口胆囊切除,切口仅3cm ~6cm ,术野暴露困难,胆心反射发生率高。本组虽采取了预防措施,但仍明显高于大切口组。因此,为了确保术中患者安全还需深入探索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分别对高胆固醇膳食后1,2,3,4周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血清脂质,载脂蛋白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高胆固醇膳食后1周开始出现胆囊结石,2、3和4周组分别有4只、6只和7只兔出现胆囊结石;②血清总胆固醇、甘三油酯、磷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份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清载脂蛋白apoB100逐渐明显升高(P<0.05),以3、4周组明显;apoAⅠ逐渐降低,以4周组最明显(P<0.05);apoCⅡ及apoCⅢ逐渐明显升高,均在2周后最明显(P<0.05)。提示上述结果均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与胆囊排空障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胆囊的运动功能。方法用超声对比观察22例照和20例糖尿病人空 腹胆囊大小、状态及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半排空时间的差异。对其中6例明显胆囊排空障碍的病人,给予西沙比利10mg,3次/d治疗4周后复查。结果正常对照与糖尿病组餐前胆囊面积无差异,但糖尿病人胆结石形成率高达30%(6/20),胆囊壁增厚、粗糙率为35 %(7/2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餐后的胆囊半排空时间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赵鹤余 《中外医疗》2013,(36):78-78,80
目的 探讨研究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肠粘连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44例,对照组(开腹胆囊手术)38例,通过术后观察与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肠粘连的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率.结果 术后,实验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肠粘连发生情况看,从与对照组(粘连发生率为28.95%)相比,实验组(粘连发生率为4.55%)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 为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作为促成核因子的免疫球蛋白在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患者与正常人胆囊胆汁中浓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测定16例胆囊结石患者及9例正常对照者的胆囊胆汁中免疫球蛋白 Ig A、 Ig M 和 Ig G 的浓度。结果: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 Ig M 、 Ig G 显著高于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 P< 0001)。而胆色素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 Ig M 、 Ig G 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4)。3组胆囊胆汁中 Ig A 浓度无显著差异( P> 04)。结论:胆囊胆汁中免疫蛋白与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关系,其浓度可作为区别正常和成石胆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根Ⅰ式和根Ⅱ式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根Ⅱ(R2)胃切除对胃癌病人的利弊,本文分析比较作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共131例,病人按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分成两组。64例行R2胃切除,67例行根Ⅰ(RI)胃切除。除R2组(33/64)全胃切除率比R1组(22/67)高(P<0.05)外,两组病人的临床和病理情况基本相似。手术时间R2组明显比R1组长(P<0.01),输血量R2比R1组大(P<0.01)。手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无显著差别。R2组64例中,5例(7.8%)发生外科并发症,R1组67例中,发生这类并发症者仅1例(1.5%),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R2和R1组的死亡率为0%和1.5%,无显著差别。3年生存率R2组为54.8%R1组为37.8%,其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R2胃切除是可行的,对能根治病例有提高生存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