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2000年~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的病原学监测,为证实江西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准确的、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按照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髓灰质炎病毒经验手册》推荐的方法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标本送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用FIT—PCR—RFLP法和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1312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为:脊灰病毒110株,其中脊灰I型13株,Ⅱ型44株,Ⅲ型28株,PV混合15株,P+E混合10株。除Ⅱ型均为疫苗相关株外,I型1株有3个核苷酸序列变异,Ⅲ型有7株有1~6个核苷酸序列变异,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193株。结论:江西省2000年-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存在,且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从而证实江西省消灭了脊灰野病毒。2006年脊灰Ⅲ型的核苷酸变异,提示我们要警惕疫苗变异循环的发生,一定要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预防VDPV。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及时监测可能出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株(VDPV)或输入脊灰野病毒,以防止其扩散。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定型,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做型内鉴定。结果: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2003-2004年共采集了743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例标本,所有标本用L20B、RD和Hep-23种细胞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分离到脊灰病毒(PV)67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74株。从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P、79株,用血清型中和试验和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为Ⅰ型8株,Ⅱ型24株,Ⅲ型20株,混合型15株,PV+NPEV7株,疫苗变异株5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所有单型毒株共107株,经ELISA试验鉴定,其中疫苗类似株(SL)104株,占97.2%,双反应株(DRV)17株,占2.8%。结论:河北省2003-2004年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输人性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广西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实验室监测现状,为广西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对广西2010—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监测病例及2011年环境污水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阳性株进行型内鉴定及VP1编码区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共采集AFP病例粪便标本3016份,环境污水标本72份。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 47株,分离率为1.56%;从污水标本中分离到PV 120株。所有PV经型内鉴定均为疫苗相似株。结论2010—2014年广西的AFP病例及2011年的环境标本监测均未检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提示广西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脊灰疫苗衍生株(VDPV)或输入脊灰野病毒,以防止其扩散.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对河北省2003-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定型,所有标本用L20B、RD和Hep-2等3种细胞同时进行脊灰病毒(PV)和肠道病毒分离,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做型内鉴定.结果 2003-2005年共采集了1 199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病毒(PV)86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15株.从AFP病例及其高危病例的5份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PV 100株,用血清型中和试验和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为Ⅰ型12株,Ⅱ型29株,Ⅲ型23株,混合型23株,PV NPEV 8株,疫苗变异株5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所有单型毒株共138株,经ELISA试验鉴定,其中疫苗类似株(SL)132株(95.7%),双反应株(DRV)5株(3.8%),非疫苗类似株(NSL)1株(0.7%).结论 河北省2003-2005年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林市2000-2013年检出的PV阳性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玉林市2000-2013年共检测了451例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的粪便标本,检出PV13株,检出率2.88%,型内特征鉴定有1株为疫苗变异PV,经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达到VDPV的分类标准。分离到的PV以Ⅱ型为主,AFP病例散在发生,无聚集性。未全程免疫儿童>全程免疫儿童,年龄以≤1岁儿童为主(92.31%)。服苗1月内出现麻痹占46.15%(6/13),麻痹伴发热占61.54%,60 d后随访仍残留麻痹病例高达23.08%,以Ⅱ型疫苗株为主。结论 玉林市2000-2013年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在无脊灰证实阶段,存在着疫苗衍生病毒(VDPV)和发生VDPV循环(cVDPVs)的可能,保持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加强对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的监测及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贵州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监测数据,评估运转情况,为贵州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2006-2010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接触者及其他人群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 2006-2010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2 204份AFP病例粪便标本,332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310份其他人群粪便标本。从AFP病例中分离到非脊灰其他肠道病毒(NPEV)209株,脊灰病毒(PV)54株;从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到NPEV33株,PV6株;其他人群中分离到NPEV27株,PV9株。所有PV阳性分离物均送到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全部为疫苗相关株。贵州省脊灰实验室每次均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结论 2006-2010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PV)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贵州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11个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国家脊灰实验室反馈结果及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评价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2007年共采集了356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710份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到脊灰病毒(PV)18例,分离率为5.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3例,分离率为6.5%。从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2例,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28d内分离结果及时率为92.7%。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这20株脊灰病毒进行了VP,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河北省2007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监测系统敏感,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上海市徐汇区2名健康儿童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调查处置措施。[方法]分别对2名病毒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粪便消毒处置、测定免疫功能,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带毒调查、儿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调查、OPV查漏补种及医疗机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结果]2名健康儿童分别检出Ⅲ型VDPV和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当地儿童OPV免疫接种率较高,粪便标本均未检出阳性病毒。未发现VDPV病例。[结论]VDPV未在当地造成循环。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方法脊灰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河南省2002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610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31/10万。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95%,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96例,占86.41%;574例粪便标本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62例(68株),阳性率为10.8%;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9例(33株),阳性率为5.0%;AFP病例接触者28例,分离出PV5例(5株);分离出的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或疫苗变异株。结论AFP病例实验室监测指标达到了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监测情况,及时监测可能出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以防止其扩散. 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对河北省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与血清定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从407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24株,分离率为5.90%,从24例AFP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脊灰疫苗株病毒.对分离到的39株单血清型PV进行了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未发现VDPV和脊灰野病毒. 结论 2008年河北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实验室监测系统敏感有效,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山西省2007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基因特征,分析该VDPV的来源及对当地维持无脊灰的影响。方法对山西省2007年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采集的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CHN11061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然后与国内外报道的其它Ⅰ型VDPV构建亲缘进化树。结果从该AFP病例的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Ⅰ+Ⅱ+Ⅲ混合型脊灰病毒,其中Ⅰ型毒株的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PⅠ/赛宾(Sabin)疫苗株相比变异率≥1.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鉴定为Ⅰ型VDPV。VP1编码区基因进化树图表明,山西省2007年Ⅰ型VDPV与国内外至今发现的其它VDPV进化距离较远,是新发现的VDPV,不属于循环着的(Circulating)VDPV(cVDPVs),同时无证据证明患儿为免疫缺陷患者,因此将这2株VDPV归类为Ⅰ型未分类的(Ambiguous)VDPV(aVDPV)。结论结合山西省2007年Ⅰ型VDPV的基因特征和当地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覆盖率情况,推测在当地存在1例免疫缺陷患者,由他/她长期携带并向外排泄变异的脊灰病毒,引起了山西省2007年VDPV感染事件。在脊灰消灭后期,应加强对可能存在的长期排毒者的发现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The Global Polio Laboratory Network (GPLN), comprising 145 facilities in 100 countries and operating in all six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gions, was established in 1988 to support the 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 GPLN isolates and characterizes polioviruses from stool specimen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from healthy contacts of AFP patients, and, in some laboratories, from sewage samples. Nucleotide sequences (viral capsid protein VP1 region; 900-906 nucleotides) are determined for wild poliovirus (WPV) isolates from each patient, contact, or sewage sample to target vaccination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patterns of virus transmission. This report updates previous reports describing GPLN activities and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VDPV) surveillance during January 2007-June 2008. GPLN routinely screens for and characterizes VDPVs, which have caused polio outbreaks in areas with low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OPV) coverage and caused prolonged infections in persons with primary immunodeficiencies. Data from GPLN guide the global initiative to eliminate polio. GPLN data are used to confirm polio cases, identify reservoirs of endemicity, determine serotype distributions of circulating polioviruses, detect importations, identify VDPVs, and ultimately document the absence of WPV and VDPVs for certification of polio eradic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贵州省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经验;提供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病毒学监测依据。方法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2000~2009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健康人群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①2000~2009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3012例,采集报告AFP病例、AFP接触者和健康人群粪便标本共3207例6609份;②从所有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275例(株),10年总分离率为6.7%,分离到非脊灰其他肠道病毒(NPEV)484例(株),总分离率为11.8%;③275株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25株为疫苗相关株(81.8%),44株为疫苗变异株(16.0%),6株为疫苗衍生株(VDPVs)占2.2%。至2009年底该省已连续16年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④2000~2009年该省均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每年一次的能力验证考核和每2~3年一次的合格脊灰实验室现场认证。结论贵州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脊灰病毒学监测的作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了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DPVs)循环,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株,该省达到了保持无脊灰状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宋立  王荣  张青华  孙亚辉  侯铁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05-1606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增加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方法对西安市2008年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8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23例,确诊非脊灰AFP病例22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报告发病率2.12/10万。采集标本21例,合格标本20例,合格标本采集率90.90%,标本分离出PVⅡ型株1株,型内特征鉴定为疫苗变异PV,经病毒蛋白1(VPl)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未达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分类标准。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株,NPEV分离率14.29%。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结论要维持该市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证高水平的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江苏省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血清型别以及脊灰病毒的基因型别,确认其是否野毒株,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2005-2013年江苏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AFP病例粪便标本2 413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252份。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86株,年均分离率3.56%,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63例,年均分离率6.76%;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出脊灰病毒12例,年均分离率4.76%,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22例,年均分离率8.73%。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江苏省脊灰实验室为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盲样标本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合格实验室,细胞系敏感性均达到WHO要求,本监测数据可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曹丽  周志峰  方琼  王永刚  林宝妮  蔡琳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20-2822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07—2009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统计分析。结果福田区2007—2009年报告AFP病例43例,年龄分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25,P〈0.01)。我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3年分别为1.47/10万、1.33/10万、1.21/10万,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5.3%,分离到Ⅰ、Ⅱ、Ⅲ型脊灰病毒各一株,为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4.6%。2007—2009年福田区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5%、99.0%、100%。2008年3—9月开展以流动儿童为主的查漏补种活动,摸底调查应补服OPV2190人份,共补服2184人份。结论做好常规免疫和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继续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是无脊灰证实阶段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的基因测序结果,各级CDC对VDPV及病例的调查和处置报告。结果2001~2013年,中国AFP病例监测系统从37名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DPV,来源于12个省,其中AFP病例22例,AFP病例接触者13人,健康儿童2人。其中2004年贵州省2例Ⅰ型(Type1)VDPV(VDPVI)病例形成循环(Circulating)(cVDPVⅠ),2011~2012年四川省Ⅱ型(Type2)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Ⅱ)病例/VDPVⅡ病例形成cVHPVⅡ/cVDPVⅡ。结论VDPV可在健康儿童粪便中检出,也能导致儿童麻痹。其发生有疫苗因素,也有受种者因素和疫苗使用因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生cVDPV的原因。只有达到人群OPV的高免疫覆盖率,通过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1—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价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将吉林省7年AFP病例数据库、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整理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577例,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以省为单位各项及时性指标均达到80%标准。每年为全省适龄儿童提供≥12次的口服OPV常规免疫服务,2001—2007年OPV报告接种率均在98.45%以上。开展了7次14轮重点县(市、区)4岁以下儿童OPV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受种4049354人剂次。结论吉林省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高水平OPV免疫接种率和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