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皖北农村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典型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感染史本底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85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GQOLI-74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乡镇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S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会支持的不利因素。而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 诸多因素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农村应加强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建立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区关爱模式。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相关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及相关老年人群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部分)和社会支持量表(SSS)对相关老年人群和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受艾滋病影响的相关老年人群的焦虑、抑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P〈0.01),生活质量和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于一般人群(P〈0.01)。焦虑、抑郁与是否卖血、是否独居呈正相关,与受教育程度、有无工作、家庭人口数、人均年收入、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关注受艾滋病影响的相关老年人群的心理卫生和生存质量状况,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以抗击AIDS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农村社区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与其家属遭遇的羞辱和歧视,并分析造成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原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农村艾滋病流行区的117例HIV/AIDS及其相应的190名健康家属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到的羞辱和歧视可分为两类,即内在的羞辱和歧视及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这两种羞辱和歧视在HIV/AIDS与其家属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0,P=0.000);且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的内在的羞辱和歧视要高于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艾滋病内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558,P=0.041)、家庭功能(OR=0.650,P=0.027)、是否感染HIV(OR=2.116,P=0.004)等因素有关.艾滋病外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468,P=0.028)、家庭功能(OR=0.427,P=0.000)、是否感染HIV(OR=3.412,P=0.001)有关.结论 某农村社区HIV/AIDS与其家属在社会环境中均遭受到一定的内在、外在的羞辱和歧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减少并消除这种羞辱和歧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随访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视角,初步了解随访干预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吸毒严重的艾滋病流行地区的随访模式。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4名主管艾滋病工作人员,14名随访责任人、40名HIV/AIDS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四免一关怀"政策、社区维持治疗、随访工作人员数量、HIV/AIDS的流动、歧视、家庭支持、违法犯罪被公安抓获、交通不便等是影响HIV/AIDS随访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社会歧视,方便提供心理支持,减少HIV/AIDS暴露的机会,还可以及时地随访到外出流动而失访的HIV/AIDS。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MMT)在HIV/AIDS随访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艾滋病流行地区迅速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发挥MMT的随访管理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监管场所随访HIV/AIDS。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无锡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关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加上艾滋病相关条目作为调查问卷,对208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HIV/AIDS患者SF-36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为53.2±5.9和50.0±11.8;文化程度、工作状况、CD4+T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社会支持等因素,对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艾滋病问题严重影响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针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关怀与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属的相关生活事件及家庭内部关怀特征,探讨其生存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调查选择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京九乡的190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属,同时在地理位置相近的安徽省萧县地区抽取216名正常居民作为对照,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相关生活事件调查问卷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进行评测。结果感染者家属在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等生活事件及卖血经历、外出务工经历上高于对照组家属,而在教育水平、参加体力劳动频率及家庭关怀程度等方面低于后者,家庭功能方面感染者家属在适应度、合作度和亲密度三个维度上低于对照者家属。结论与感染艾滋病相关的暴露因素和部分相关的生活事件在不同层面影响着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属的生存质量,在提供支持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现况,掌握其生活、就学和教育情况及健康状况,找出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贵州省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未满18岁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访谈,内容包括生活、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四方面情况。结果 调查HIV感染者子女314人,252个家庭,分布在我州12个县(市);HIV/AIDS 18人,占5.73%,非HIV/AIDS 296人,占94.27%,儿童平均年龄8.72岁。抚养人90%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占69.75%;人年人均收入3 868元,低于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且40个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 000元(250~20 000)。学校给孩子减免学杂费或学费的仅占27.40%。孩子生病在乡镇以下医疗机构就诊的占71.87%;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占83.76%,有一定困难但能承受的占27.39%,很困难但能承受的为29.94%,不能承担的占24.84%。结论 黔南州社会对儿童关注程度较弱,对儿童的支持缺乏全面性和可持续性,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建立并完善涵盖依靠农村、社区、学校建立对受AIDS影响儿童长效的支持体系是艾滋病防控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针对城市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特别是吸毒人群中的HIV/AIDS关怀支持模式,使该人群及其家庭得到适宜的关怀。[策略与方法]营造昆明市社区减少歧视与耻辱,关怀和支持艾滋病病人的环境,提高吸毒人群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的可及性,强化和完善VCT服务;向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咨询、社会心理支持、自助互助、生产自救等关怀服务;通过HIV感染者组建的自助小组把关怀活动扩展到更多的社区和其他群体的感染者中。[成效与经验]利用自愿戒毒康复机构这一平台有利于接触目标人群,找到工作切入点;在HIV感染者群体中发挥“角色模范”作用,通过培养和激励目标人群充分参与关怀工作可提高艾滋病关怀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减少危害和戒毒康复工作能有效支持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关怀工作;健全和完善关怀服务转介网络是有效开展艾滋病关怀工作中应给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分析影响生理和心理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uke-UNC功能性社会支持问卷FSSQ、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424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婚姻、与家人关系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有影响;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希望2个维度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以改善,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现况,为安徽省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93.2%(204/219)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与家人生活在一起,67.6%(121/179)的人认为夫妻关系和以前一样,从配偶处获得支持和照顾的比例为79.3%(142/179),因而家庭仍是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获得支持的主要来源.调查对象中93.6%(205/219)的有卖血史,剩下的14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没有卖血史,但其配偶均是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提示性传播可能是二代传播HIV的主要途径.结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迫切的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适合农村社区的社会支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无锡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探究其心理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90 symptom checklist,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110名已确诊为HIV阳性的感染者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该人群的SCL-90的筛查阳性有66人(60.00%),总分及各因子均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社会支持的总分和三个维度得分均小于中国常模(均有P<0.05),其中主观支持得分在不同年龄段和婚姻状况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相关分析发现,除躯体化、强迫和其他三个因子外,社会支持总分与其他七个因子均分和总分均存在负相关(均有P<0.05);客观支持与总分、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均存在负相关(均有P<0.05);主观支持与总分、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均存在负相关(均有P<0.05);利用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均不存在相关性(均有P>0.05)。结论 无锡市HIV感染者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支持普遍较低,应该加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辅导,增加对该人群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源性艾滋病高发乡艾滋病病人(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PLWHAS)的孤独现状。探讨其孤独的相关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包括孤独评定量表(UCLA)、家庭功能量表(APGAR)、社会支持量表(SSS)、日常生活功能状态量表(ADL)等)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孤独均分为(47.62±11.52)分。在所调查的项目中,职业为农民、子女不孝顺、无经济来源、与邻居关系差、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差的PLWHAS。孤独评分较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观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等变量对预测孤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最强。结论PLWHAS孤独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而采取人群干预策略和措施是减轻孤独、提高PLWHAS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36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11.5统计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SAS得分是38.72±3.04,SDS得分是47.36±3.67,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分别为t=5.783,t=7.445,P均<0.01);SSS总分是29.69±1.80,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5.301,P<0.01)。性别、婚姻状况、配偶HIV感染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是负面情绪的影响因素。结论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应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theoretical review was to articulate the resilience concept with key aspects in the lives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We emphasize the analysis of protective factors traditionally related to resilienc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and affective support networks). The reviewed studies show important protectiv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people with HIV/AIDS, such as cognitive coping and acceptance of their HIV status, family participation in treatment and family support, the role of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and religious beliefs. The concept of resilience defined as a dynamic process that allows human beings to overcome adversitie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HIV infec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 patients. It helps decrease stigmatization and prejudice towards the disease and patients. It also helps alter the notion that living with AIDS is incompatible with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fosters the creation of new HIV/AID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5.
菏泽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存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和社会关怀及支持体系。[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居民,调查社区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的生存危机。[结论]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认识和重视歧视及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真正消除对艾滋病恐惧;建立对感染者和病人的保护机制;提供关怀、护理、社会和情感支持等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During the past decade, many investigations have examined the life circumstances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disease. Most of these studies, however, have focused on HIV-infected people in large metropolitan areas.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psychosocial profiles of rural and urban people living with HIV disease. Anonymous, self-administered surveys were completed by 276 people with HIV/AIDS in a Midwestern state. The assessment instrument measured respondents' quality of life, perceptions of loneliness, social support, experiences with AIDS-related discrimination, access to services, and illness-related coping strategies. Compared with their urban counterparts, rural people with HIV report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satisfaction with life, lower perceptions of social support from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reduced access to med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 elevated levels of loneliness, more community stigma, heightened personal fear that their HIV serostatus would be learned by others, and more 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ies. Programs that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life circumstances of people with HIV disease in rural areas—particularly those that facilitate access to adequate health care, increase perceptions of social support, and improve illness-related coping—are urgently need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艾滋病相关羞辱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ART覆盖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现存活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及ART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社会支持及艾滋病相关羞辱与歧视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HIV/AIDS接受ART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294例HIV/AIDS,其中接受ART的有1 047人,治疗率为8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分数高的HIV/AIDS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06, 95%CI:1.03~1.08);与不知晓ART副作用的HIV/AIDS相比,知晓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49, 95%CI:1.12~2.00);与家庭歧视分数高的HIV/AIDS相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0.98, 95%CI:0.96~0.99);与未婚HIV/AIDS相比,已婚有配偶(OR=1.49, 95%CI:1.09~2.04)...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探索改善该人群生存环境的途径。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河南省艾滋病高发的8个县(区)1200人(HIV/AIDS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交往、工作和婚姻受影响情况及受资助情况等。并抽取同生活区非感染者1200人(非HIV/AIDS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HIV/AIDS组中与亲戚很少来往的比例占47.6%,认为就业受影响很大的占66.1%,生活困难者得到过政府在生活上的帮助的占64.5%。在与亲戚的来往频度、与朋友来往频度、对就业的影响程度、本人或家庭其他人员婚姻受影响程度、受亲朋好友资助、受政府及社会救助、生活困难者是否得到过政府在生活上的帮助等方面,HIV/AIDS组和非HIV/AIDS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社会交往、家庭和生活有较大影响,需要各个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