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载万古霉素骨水泥、人工骨植入骨感染患者体内后全身及局部的药物浓度,对比万古霉素骨水泥及人工骨的局部释放规律。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创伤骨科先后进行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及万古霉素人工骨植入术的16例骨感染患者,术中局部埋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此后每日清晨留取患者静脉血及伤口引流液标本,直至术后引流管拔除,使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静脉血及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结果万古霉素骨水泥、人工骨植入术后平均引流量分别为(504.50±306.52)、(278.68±136.18) ml,局部累计释放率为5.60%±3.61%、19.12%±9.86%,最大释放速度为(6.1±4.4)、(20.8±9.5) mg/h,全身血药浓度C_(max)为(0.66±0.34)、(1.39±0.98) mg/L。结论万古霉素人工骨和骨水泥植入人体后均能获得很高的局部药物治疗浓度,全身药物浓度很低,安全性较好。人工骨较骨水泥局部药物浓度更高,总体释放量、释放率、释放速度及植入后全身的药物浓度均高于万古霉素骨水泥。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载万古霉素人工骨微球植入骨感染患者体内后全身及局部的药物浓度,了解万古霉素人工骨的释放规律,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人工骨治疗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7月收治的骨感染患者13例,手术时在局部感染灶植入2 g万古霉素与硫酸钙人工骨混合制成的药物微球,术中局部埋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此后每日清晨留取患者静脉血及伤口引流液标本,直至术后引流管拔除。使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静脉血及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结果 13例患者中,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41.93±14.39)岁,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3 d,血药峰浓度为1.68μg/m L,达峰时间为16.09 h,局部释放率最高峰值出现在9 h,最大释放速率为28.72 mg/h。累计局部释放率为23.06%,溶出模型拟合符合Weibull方程,r=0.966 8。结论局部植入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微球可以至少在术后1周内伤口局部达到很高的药物治疗浓度,而全身药物浓度很低,可以避免全身使用万古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骨水泥用于骨感染患者治疗的局部释放特点及规律。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骨感染患者,手术感染病灶中植入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骨水泥链珠,局部留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每日清晨留取伤口引流液标本及静脉血,使用酶放大免疫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浓度。结果: 共纳入21例骨感染患者,局部释放率两药最高峰均出现在10 h,最大释放速率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分别为4.761,1.149 mg·h-1,累计局部释放率分别为6.38%,1.41%;术后2 h引流液中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373.06±357.70) mg·L-1,(158.41±121.33) mg·L-1;血药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1,0.54 mg·L-1结论: 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骨水泥自制链珠局部植入骨感染病灶可以在术后短期内获得高组织浓度,万古霉素局部药物浓度更高,两药全身药物浓度均很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负压封闭吸引、带万古霉素链珠分期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骨髓炎患者6例,采用病灶清外,一期彻底病灶清创面VSD覆盖,二期局部带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三期带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取出进仓治疗,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例骨髓炎患者,术后2周创面切口甲级愈合,无红肿渗液,随诊6个月后复查PCT、血常规、反应蛋白均正常,监测肾功能未见损害。结论分期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一期彻底病灶清创面VSD覆盖,二期局部带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三期带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取出,治疗慢性股骨骨髓炎周期短,临床效果确切,术后护理量小,住院时间短,无抗生素的毒性反应,操作简单,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在治疗骨折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3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治疗的骨折术后染31例,术后均随访3个月。结果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治疗31例骨折术后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VSD负压引流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费用,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在治疗骨折术后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情况。方法检索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Embase、Springer Link、Wiley Onli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情况的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1月。结果共检索到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研究17项,其中预防研究2项、治疗研究15项,包括骨感染和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负载的抗菌药物多为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不同缓释系统抗菌药物释放度不同,人工骨术后第1天局部释放抗菌药物浓度最高,人工骨混入2 g万古霉素,平均局部释放浓度可达1488. 33μg/mL。在治疗骨感染研究中,9项研究涉及应用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的转归,最低治愈率为95. 2%。结论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抗菌药物释放度高,是治疗骨科相关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雷鸣  王敏  张催 《抗感染药学》2014,(5):538-540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间应用交锁髓内钉术治疗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34例,在拆除其髓内钉,切除窦道,扩髓后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术中采集其髓腔炎性异物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术后按药敏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评价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或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4.3±3.5)月,其中32例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而2例患者的感染未被控制,但经再次彻底清创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后,感染得以控制。结论: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植入骨折术后髓内可有效控制其感染,该法简单、安全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12例慢性骨髓炎的患者,行病灶清除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12例骨髓炎患者全部治愈,疗效满意.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骨髓炎患者顺利康复,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伤口护理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生素磷酸钙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加磷酸钙骨水泥植入术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术后行X线检查随访。结果21例切口Ⅰ期愈合,5例切口少量渗液,经换药、冲洗后,完全愈合,2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骨髓炎病灶清除加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链珠植入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新途径。方法:选择确诊为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27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术前均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防止感染,试验组(15例)以去甲万古霉素链珠(去甲万古霉素与骨水泥混合物)填充缺损处;对照组(12例)仅以骨水泥填充缺损处。比较2组感染治愈率、治愈感染所需抗生素治疗成本、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所需时间。结果:2组治疗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皆有效,但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抗生素治疗成本较低,同时控制感染也较快。结论:采用去甲万古霉素链珠个体化治疗MRS感染的慢性骨髓炎优于仅静脉给予去甲万古霉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超声治疗的起始时间对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药物动力学、药效释放以及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健康大鼠,在大鼠髋关节均植入载万古霉素的骨水泥以及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13565,中国生物鉴定研究所),随后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植入后12 h进行低频超声治疗,对照组在植入后30 min进行低频超声治疗,两组均治疗12 h后取4只大鼠测定髋关节内的渗血量,其余大鼠测定髋关节内的药物浓度,计算药物动力及药效参数,在植入48 h后计数髋关节腔内的活菌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均在植入3 h后达到药物浓度高峰,对照组3 h后药物浓度呈明显的下降态势,并在14 h后下降到MIC以下,观察组在3 h后也呈下降态势,但在12 h采用低频超声治疗后,药物浓度再次上升,并一直持续在MIC以上至第34小时;观察组Cmax/MIC(5.58±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ic(35.08±5.98)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49±1.49)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菌落数、渗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与植入后立即进行超声治疗相比,在第12小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血液的T>mic, 提高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头孢吡肟片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头孢吡肟浓度。2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头孢吡肟片对照药物和测试药物500 mg,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DAS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与对照药物相比,测试药物生物利用度F0t为(105.83±16.31)%,F0为(108.36±15.38)%;测试药物与对照药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3.89±0.30) h和(3.68±0.59) h,Cmax分别为(15.22±1.36) mg·L-1和(14.28±1.99) mg·L-1t1/2ke分别为(4.52±0.79) h和(4.36±0.83) h,AUN0t分别为(15.97±2.87) mg·h·L-1和(16.13±3.02) mg·h·L-1,AUC0分别为(16.22±2.99) mg·h·L-1和(16.88±3.12) mg·h·L-1。对两制剂间的AUC0t、AUC0Cmaxtmax等进行双向单侧t检验,表明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两药物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反式白藜芦醇葡萄糖苷(TRG)的测定方法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Beagle犬分别灌胃和静脉给予TRG后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运用Topfit 2.0药动学软件计算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结果:Beagle犬以25,50,100 mg·kg-13个剂量灌胃给予TRG,TRG血浆峰浓度(Cmax)分别为(0.92±0.44),(1.93±0.46),(4.02±1.22)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83±0.18),(1.19±0.36),(0.78±0.17)h;半衰期(t1/2)分别为(0.93±0.16),(1.18±0.19),(1.18±0.2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73±0.77),(4.14±0.52),(8.67±2.95)mg·h·L-1。Beagle犬静脉注射TRG 25 mg·kg-1后,TRG的t1/2为(1.72±0.41)h,AUC0-t为(48.9±6.41)mg·h·L-1,TRG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3%。结论:TRG在25~100 mg·kg-1剂量范围内Cmax和AUC0-t呈线性动力学特征,TRG在Beagle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藤碱口服给药在兔生理状态下血液及关节液的药动学特征。方法:经口灌胃给予新西兰兔青藤碱100 mg·kg-1,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关节腔透析液,并同步耳缘静脉采集血液,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液及关节液中青藤碱浓度。利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青藤碱口服给药后在新西兰兔血液中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2 867.5±246.76 ng·mL-1,T1/2 Ka为0.31±0.10 h,Ka为3.72±2.4 h-1,T1/2为3.27±0.50 h,符合一室模型;关节腔中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 874.688±477.19 ng·mL-1,Ka为3.6±0.75 h-1,T1/2为3.91±1.48 h,符合一室模型;血浆中Cmax是关节液Cmax的1.53倍。结论:血液及关节液中均存在青藤碱,但在血液中的Cmax高于关节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和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的药动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6例肾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F组(n=13)和EC-MPS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给予MMF(750 mg q12 h)或EC-MPS(720 mg q12 h)、他克莫司、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于术后第7天的早上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 h采集静脉血样3 mL,采用UPLC-UV分析方法测定霉酚酸(MPA)血浆浓度。以 DAS 2.0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所有与剂量相关的两组药动学参数分别进行了剂量校正(Cmax/D,C0/D,AUC0-12 h/D及AUMC0-12 h/D)。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7天MMF和EC-MPS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54±0.9)h和(2.19±1.56)h(P> 0.05);Cmax/D分别为(5.12±2.83)mg·L-1·g-1和(9.51±7.38)mg·L-1·g-1P> 0.05);AUC0-12 h/D分别为(19.13±7.78)mg·h·L-1·g-1和(25.96±11.78)mg·h·L-1·g-1P> 0.05)。两组患者的药-时曲线个体间差异均较大,大部分患者观察到有双峰现象,极个别患者观察到有多峰。MMF组和EC-MPS组患者的MPA-AUC0-12 h低暴露组比例分别为84.6%和46.15%,目标暴露组比例分别为15.4%和46.15%,仅有1例EC-MPS组患者为高暴露组。结论:MMF和EC-MPS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常规监测MPA-AUC0-12 h,同时可结合C0作为参考,以指导临床调整用药剂量。MMF和EC-MPS常规剂量下的MPA-AUC0-12 h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中偏低,建议增加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表征。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为塞来昔布原料药组和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组,灌胃给药剂量均为100 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塞来昔布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塞来昔布药动学参数。结果: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3.6±44.5)nm,PdI为(0.217±0.052),Zeta电位为(-30.4±5.2)mV。塞来昔布原料药和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AUC(0-t)分别为(4.47±0.72)和(11.64±2.01)mg·L-1·h;t1/2分别为(13.45±1.89)和(10.12±1.24)h;tmax 分别为(2.33±0.21)和(1.31±0.14)h;Cmax分别为(0.86±0.12)和(2.14±0.46 )mg·L-1。结论: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明显改善大鼠体内塞来昔布的药动学行为,与塞来昔布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同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凝胶并探讨其在家兔眼房水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泊洛沙姆为温敏材料,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原位凝胶。分别于兔眼中滴入眼用凝胶50 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兔眼房水中的盐酸川芎嗪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利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原位凝胶在兔眼内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呈线性二室模型动力学特征,其动力学方程为C=5.47×e-0.599t+4.98×e-0.173t-9.91×e-1.670t,tmax为1.4 h,Cmax为4.732 mg·L-1,吸收相半衰期t1/2a为0.420 h,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1.157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006 h,药时曲线下的面积AUC为31.984 mg·h·L-1。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测定房水中盐酸川芎嗪的浓度,为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凝胶的药动学研究提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紫杉醇原位凝胶制剂PECT/PTX小鼠瘤体内植入后的药动学特点,评价该制剂是否具有控释、缓释作用。方法:对EAC荷瘤小鼠分别进行PECT/PTX瘤体内给药(A组,40 mg·kg-1),PTX瘤体内给药(B组,40 mg·kg-1)和PTX腹腔给药(C组,40 mg·kg-1),给药后于设定的时间点采血,应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PTX的含量,DAS 2.1.1药动学分析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A、B、C 3组的Cmax分别为(2.23±0.16),(25.25±0.83),(258.38±10.34)mg·L-1;t1/2分别为(473.81±195.13),(10.89±0.87),(17.87±6.29)h;AUC0-t分别为(623.57±23.48),(340.72±2.73),(843.35±25.93)mg·L-1·h;Vd分别为(17.01±2.24),(1.76±0.13),(1.07±0.25)L·kg-1;CL分别为(0.024±0.010),(0.105±0.001),(0.040±0.004)L·h-1·kg-1。与B组相比,A、C 2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ECT/PTX原位凝胶制剂瘤体内给药具有缓慢释放PTX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单壁碳纳米管(SWNTs)-异甘草素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缓释性能。方法: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将碳纳米管-异甘草素复合物以聚乙二醇400稀释液分散灌胃,不同时间点取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异甘草素浓度,探讨复合物的体内缓释性能。结果:单壁碳纳米管-异甘草素复合物在大鼠体内具有明显缓释作用,tmaxCmax分别为11.2 h和201.3 ng·mL-1,相对于异甘草素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1.8%。结论:单壁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具有作为缓释载体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