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7月在开封市中医院住院的210例单侧TKA患者,按照入路方法分为A组(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108例)和B组(后入路坐骨神经阻滞,102例)。记录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深度、最低电流、穿刺成功率、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操作满意度评分;收集术后36 h内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和股四头肌肌力情况。结果 A组患者操作时间短于B组,穿刺深度浅于B组,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单侧TKA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较传统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更加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良好的镇痛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膝关节粘连、萎缩,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缩短住院时间。神经阻滞已成为临床常用的镇痛方法,通过超声无创可视化技术的引导,可使神经阻滞定位更精准,用药量更少,镇痛效果更满意。TKA患者术后使用神经阻滞镇痛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腰丛阻滞、股神经阻滞、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SOFT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收肌管阻滞、收肌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等。每种方法既可做单次阻滞,也可在神经周围置管进行连续阻滞,延长镇痛时间。同时每种方法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和神经阻滞可与医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相结合,在未来的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老年膝关节置 换术(EKR)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拟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的120 例老年患者分为 A 组和B 组,每组各60 例。两组均于术前30 min 给予神经阻滞干预,A 组于超声引导下行FICNB,B 组则行 AC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术后不同时间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 及股四头肌肌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股神经阻滞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有效率均高于B 组(P <0.05);A 组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均低于 B 组(P <0.05);A 组术后24 h 股四头肌肌力小于B 组(P <0.05);两组术后48 h 股四头肌肌力、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FICNB 相比ACB 用于EKR 后镇痛效 果更佳,前者术后24 h 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相对大,但术后48 h 影响减小,建议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神经阻滞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效果和镇痛作用。方法:选取60例接受单侧全膝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使用自控静脉连续给予芬太尼进行镇痛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给予布比卡因股神经阻滞镇痛干预,所有患者均连续镇痛2天。术后,记录患者的患肢关节屈曲角度、静息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连续被迫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48 h时的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8 h、12 h、24 h、48 h的静息VAS评分和锻炼时48h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理想,有效降低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大了患肢关节屈曲角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行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不同入路收肌管阻滯的镇痛效果及对股四头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近端收肌管组(A组)、中段收肌管组(B组)和远端收肌管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根据股动脉相对于缝匠肌的位置确定不同入路,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能否改善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分级I或II级。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镇痛组(SF组),每组20例。观察术后6、12、18、24、30、36、42、48h时惠肢的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膝关节被动弯曲30°时的VAS评分);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当晚及次晚由于下肢疼痛导致睡眠中断的次数;记录吗啡的消耗量;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呕吐、瘙痒发生的例数及严重程度)。结果:与F组比较,SF组患者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降低,夜间由于疼痛导致睡眠中断次数减少(均P〈0.05),吗啡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改善了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镇痛的效果,促进了患者膝关节活动,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效果,为该类手术适宜的术后镇痛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进行单侧TKA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研究组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4、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次数以及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4、12、24、48 h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并且补救镇痛药曲马多的用量更少,术后3 d内,每天的最大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P<0.05)。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各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收肌管阻滞,建议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陈慧娜  郝玉民  杨立峰  刘骐毓  王莹 《海南医学》2021,32(12):1579-1583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麻醉组(观察组)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 (D1)...  相似文献   

11.
董海鑫  黄斌  侯磊 《当代医学》2021,27(26):33-3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髂筋膜腔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镇痛,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比较两组穿刺注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有效镇痛时间、芬太尼总用量、术后24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术后各时间段静息和活动时疼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术后6、12、24 h静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穿刺注药时间短于参照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参照组,芬太尼总用量少于参照组,术后24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大于参照组;术后6、12、24 h,研究组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给予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效果优于神经阻滞,有利于缩短穿刺注药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延长镇痛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从而减轻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痛苦,促进患肢功能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彭文勇  屠文龙  杜光生  王伟 《浙江医学》2018,40(6):603-606,611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于术后48h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I组)、连续股神经阻滞(F组)和连续隐神经阻滞(S组)自控镇痛治疗,每组30例。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患者下肢静止情况下VAS(RVAS)评分、被动屈膝VAS(M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舒适度评分、镇痛药追加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T1~T3RVAS评分F组和S组低于I组(均P<0.05),其他时点R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点F组和S组MVAS评分均明显低于I组(均P<0.05);T1~T5时点I组和S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F组(P<0.05)。T1~T5时点舒适度评分S组和F组高于I组(P<0.05)。I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者比例明显高于F组和S组(P<0.05),I组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高于F组和S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相当,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对膝关节不同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患者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组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00人,采用随机数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后侧方浸润麻醉组(A组)及前方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腘动脉与后关节囊间隙(interspace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posterior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及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区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并于前方结构[髌上囊滑膜、股四头肌肌腱及切口周围]分别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20 mL;B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并于前方结构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如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疼痛则临时应用曲马多100 mg口服作为治疗补充。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及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 KSS)、美国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并统计两组术后曲马多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在静息状态下,A组VAS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功能锻炼状态下,两组术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KSS及WOM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曲马多用量小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后侧方LIA对TKA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在静息条件下明显优于膝关节前方LIA,并可减少术后口服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于TKA术后患者,建议加强膝关节后侧方区域的浸润镇痛而非单纯伤口等前方镇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早期的静息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镇痛的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2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42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和观察组(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每组21例.2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硬膜外穿刺成功推注2%利多卡因试验量测出平面后,经股神经鞘放置导管并固定好导管,术毕对照组采用0.2%罗哌卡因持续泵注6 ml/h;观察组采用盐酸氢吗啡酮2 mg +0.3%罗哌卡因持续泵注2 ml/h.记录术后静息状态下6、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和术后24、36、48 h功能锻炼时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无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在功能锻炼时均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股神经穿刺点局部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镇痛可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随后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与前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各7.5 mL.B组使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7.5 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注药后15 min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的3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态VAS评分分别为(2.5±0.5)分和(2.8±0.9)分,明显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2.8±0.5)分和(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8)分和(3.0±0.9)分,明显低于B组的(3.5±0.7)分和(3.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连续股神经置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麻下高龄病人全膝置换术(TKA)的效果。方法择期单侧TKA病人60例,年龄>65岁,ASA分级Ⅰ级或Ⅱ级,体质量指数18~25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GNB组),各30例。GNB组于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股神经穿刺点注入20~25 mL,坐骨神经穿刺点注入15~20 mL,总量不超过40 mL。术后2组行术后静脉镇痛治疗。记录病人单位时间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随访,记录2组术后恶心呕吐(PONV)和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记录2组曲马多的追加次数。术后48 h时行病人满意度评分,记录病人的住院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GNB组病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降低,PONV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升高(P < 0.05~P < 0.01),2组病人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高龄病人全麻下TKA具有良好术后镇痛效应,并可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PONV,增加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 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Ⅲ组),均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Ⅲ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各时点HR和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6h、12 h和24 h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 结果 T2、T3、T4时Ⅰ组HR和MAP较Ⅱ、Ⅲ组升高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少(P<0.05).术后6h及12hI组VAS(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VAS评分(活动痛)低于Ⅱ组(P<0.05).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 结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与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早期镇痛满意度更高;但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仅减轻术后活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19.
李永乐  王颖  武广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05-106,1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静注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康复意义。方法选择本院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注入罗哌卡因25 mL镇痛,每天3次,持续3 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股神经阻滞的基础上,手术结束前30 min及术后12、24、48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态、动态VAS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统计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提高,但研究组术后1、2、3 d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5.418、9.379,P〈0.05或P〈0.01)。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态t=8.714、6.572、10.165、6.429、4.981,P〈0.05或P〈0.01;动态t=8.032、9.743、8.169、7.925,P〈0.05)。两组安全性均较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静注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显著,间接促进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将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0例,术毕时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2组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48,72 h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45 °时间、主动屈曲膝关节达90 °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