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底癌在口腔鳞癌手术治疗中具有挑战性,该区解剖复杂、手术入路受限、切缘阳性率较高、常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虽然TNM分期系统常用于制定手术计划,但肿瘤的其他病理特点(浸润深度、肿瘤浸润方式、阳性淋巴结比等)亦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以及预后评估。累及范围较广泛的肿瘤,间室外科或拉通术可明显改善局部-区域控制率。切缘>5 mm病例术后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较高。与下颌骨紧贴或浅层侵蚀的口底癌,边缘性下颌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早期口底癌可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但是否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尚无一致意见;由于Ⅳ 、Ⅴ区很少发生转移,因此常采用肩胛舌骨上颈清术。局部晚期的病变,常发生多个淋巴结转移、包膜外扩展、神经浸润以及切缘阳性,术后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底癌临床治疗方法和术中缺损的修复。方法:对9例口底癌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例进行口底颌颈联合根治术,有3例术创缺损采用前臂游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伴有下颌骨节段缺损病例采用联合重建钛板进行修复。结果:9例口底癌患者中,除1例有肺、肝转移接受化疗外,8例术后下颌部、颈部和口底部等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前臂游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月~11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口底癌对下颌骨的侵犯与否决定下颌骨切除的术式,胸大肌肌皮瓣是修复口底癌术创巨大缺损的理想方法,联合重建钛板可I期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癌、口底癌病灶切除后即刻修复重建术中保留下颌骨牙槽突的可行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1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38例舌癌、口底癌患者(原发灶T1-T3,下颌骨无侵犯)行保留下颌骨牙槽突的病灶扩大切除、选择性或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游离皮瓣移植舌及口底修复重建术,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8个月,原发病灶处无一例复发,转移皮瓣成活良好,口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舌癌、口底癌病灶切除及修复重建术中,通过严格地筛选病例,保留下颌骨牙槽突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研究保留髁突的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对头颈癌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影响,对1994-2003年间54例接受下颌骨节段性切除的头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先前未行治疗,截骨范围自颏孔至下颌骨后方,36例保留髁突及下颌骨的连续性。18例行髁突及下颌支切除,未行下颌骨重建。  相似文献   

5.
下颌口底癌疗效目前尚不够满意。由于其解剖上的特殊性,根治性放疗、化疗易引起下颌骨坏死、暴露、瘘管形成等;而且手术治疗,特别是口底、下颌骨半侧切除后的大块组织缺损和创口一期缝合后可造成显著的舌运动障碍,因残存的下颌骨偏位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作者介绍以单纯外科手术治疗口底癌。根据从1945年以来对50例口底癌的治疗经验,作者提出治疗该病的最好方法是单纯手术切除。此50例口底癌也者经过随访调查结果5年以上存活率高达97%。手术方案:对Ⅰ、Ⅱ级口底癌采取肿瘤(包括颌下腺及淋巴)整块切除术,对Ⅲ、Ⅳ级口底癌采取肿瘤及全颈淋巴联合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口腔癌的原发灶及局部转移灶未能控制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广泛性手术切除原发性肿瘤、下颌骨及联合根治性颈部清扫术是合理的。广泛性手术切除舌,口底及其他粘膜组织所造成的生理性缺陷,要求外科医生考虑成形手术治疗。手术造成的缺陷不决定于切  相似文献   

8.
口底癌保存下颌骨的解剖与肿瘤学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癌下颌骨骨段切除术由Ward和Robben首先提出,当时认为,舌与口底的淋巴管经由下颌骨舌侧骨膜到达颈部淋巴结,因而为保证根除癌肿,防止颈部转移,必须进行下颌骨整块骨段切除。这一观点在头颈外科持续数十年之久。为提高治愈率,有学者甚至提出切除更大范围的骨块和软组织。这种大范围的切除,常需更复杂的修复手术,包括90年代广泛应用的游离组织瓣移值术来恢复下颌骨前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舌癌的治疗(10年40例回顾性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78年1月至1987年12月共收治舌癌40例。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或化疗,随访3年生存率为64.29%,5年生存率为61.12%。死亡主要原因为肿瘤局部复发和颈部转移癌。作者认为舌癌手术应力争一次在正常范围内切除肿瘤,如手术不彻底,辅以放疗效果不佳。施行联合根治术时,如下颌骨本身未被侵犯,可视口底和舌侧粘骨膜波及情况,分别采取保留下颌骨,维持下颌骨连续性或切除部分下颌骨等不同方法,并不影响预后。舌癌是否作选择性颈清术,应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和多因素分级系统对肿瘤生物学行为作估价后取舍较妥,不应以 TNM 分类法或 Broders 氏分级标准作依据。舌癌治疗时亦需同时考虑术后功能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采用下颌骨旁正中截开入路实施舌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颌骨旁正中截开入路对12例舌体癌患者行舌癌切除联合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下颌骨骨裂愈合情况、舌外形及功能、咬合关系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舌体癌患者中11例下颌骨骨裂愈合良好,舌外形及咬合关系正常,吞咽及语言功能正常,随访1~3年无局部复发,仅1例术后半年出现肺转移。结论:下颌骨旁正中截开舌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保留下颌骨完整性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下颌骨舌侧骨膜未受侵犯的舌癌患者行保留下颌骨完整性的联合根治术,在舌癌原发灶1.0~1.5cm外,扩大切除原发灶及口底组织,与颈淋巴清扫组织整块切除,视口底黏膜有无受侵犯,保留或切除下颌骨舌侧骨膜,缺损采用直接拉拢缝合,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结果15例患者术后面部外形无明显畸形,咬合关系无改变,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10年,局部复发4例,其中原发部位复发3例,均与下颌骨及其舌侧黏骨膜无关,同侧颈部复发1例。患者3年生存率73.3%(11/15),5年生存率55.5%(5/9)。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保留下颌骨完整性的舌癌联合根治术既能根治肿瘤,又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整体式腭托(牙合)导板应用于获得性下颌骨缺损伴全舌、口底切除患者的修复,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通过对1例下颌骨伴全舌、口底切除患者设计制作整体式腭托殆导板,评价其在恢复患者部分生理功能和减轻患者术后继发畸形及下唇唇炎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该患者经过整体式腭托(牙合)导板修复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修复体固位良好,患者外形得到较好恢复,吮吸功能改善,继发畸形及下唇内陷均得到控制.结论:整体式腭托(牙合)导板在获得性下颌骨缺损伴全舌、口底切除患者的修复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下颌骨肿瘤/瘤样病变常常需要手术治疗,切除包含瘤体的部份下颌骨乃至一侧或全下颌骨。术后下颌骨的缺损将导致患者面容、语音、饮食功能受损,尤其是呼吸道阻塞,因此下颌骨切除术后护理具有专科的专业性。临床上,正确、精心的护理是确保呼吸道畅通、保证患者术后生命...  相似文献   

14.
舌癌的经典术式是20世纪50年代初Martin提出的所谓Commando手术[1],强调整块(enbloc)将舌原发灶、同侧下颌骨、口底舌外肌、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作连续的(continuous)根治性切除,中文文献中称之为舌颌颈联合根治术,依据是原发灶和颈部转移灶之间的口底组织内淋巴管中可能存在肿瘤细胞[2];其次,当时还有学者认为舌癌的淋巴结转移有50%通过下颌骨舌侧骨膜[3],因此,需要连续地切除同侧的口底组织和下颌骨。Commando术式一直沿用至今,但20世纪70年代初,Spiro曾报道对于适合口内进路切除的舌癌患者分别切除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这种非连续性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中预防口底瘘下颌骨内侧牙龈处理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行原发灶-(颌)-颈联合根治术的口腔癌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薄的往复锯离断下颌骨。分析离断及重建过程中牙龈、黏膜微创处理方式,并观察术后口底瘘的发生率。结果:181例病例中,皮瓣存活180例;伤口Ⅰ期愈合179例,口底感染1例,口底瘘1例。结论:在需处理下颌骨的口腔癌根治术中,通过对下颌骨内侧牙龈处理方式的改进,可减少牙龈组织的创伤,降低操作难度,完整封闭口底并有效预防术后口底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口腔或日咽部鳞癌通常靠近或累及下颌骨,但目前对下颌骨切除的范围仍有争议。侵及骨深部的肿瘤需行下颌骨骨段切除,表浅浸润或邻近下颌骨的肿瘤有时可行边缘性下领骨切除。由于鳞状细胞癌侵犯下颌骨的方式为直接扩散而不是沿骨膜淋巴管传播,因此,切除牙槽嵴的边缘性下颌骨切除术已被广泛接受。作者对130例行下颌骨边缘性或骨段切除的口腔及口咽部鳞癌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确定两种切骨方式对复发率和局部控制率的影响。除1989年治疗的8例患者和1990年治疗的11例患者分别随访2年和1年外,其它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术前以全景X线片、CT评价肿瘤的下颌骨浸润,术后对切除骨作病理检查,确定有无骨浸润。切除缘均距肿瘤2cm以上。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包括整个咬(牙合)面、牙齿、舌侧骨皮质,切骨线在下(牙合)舌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降下唇肌瓣与髂骨移植联合修复进展期口底癌术后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2011-08—2013-05,对于5例进展期口底癌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遗留的口底和下颌骨缺损采用降下唇肌瓣与髂骨移植联合修复。通过观察组织瓣成活、舌活动度和面部外形等情况,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随访218个月,组织瓣全部成活,舌活动度良好,面部外形良好,活动义齿修复下颌缺牙,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降下唇肌瓣和髂骨移植,制备方法简便,均不需要吻合血管,两者联合应用是修复进展期口底癌术后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治疗效果及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肌皮瓣穿支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中晚期口底癌患者在施行口底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运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术前应用CTA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穿支血管。结果 16例患者术前CTA定位的穿支血管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的口底、舌外形恢复良好,张口度理想,吞咽及语言功能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肿瘤局部无复发,其中1例患者(T4N2M0期)在术后10个月因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 CTA能精确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穿支血管,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重建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颌骨内癌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的恶性肿瘤。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右侧下颌骨内的鳞状细胞癌病例。该患者表现为右侧下颌骨拔牙创口迁延不愈且伴肉芽组织形成,局部疼痛,但不影响进食及言语功能。采用手术切除、左侧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口底鳞癌病人局部淋巴结类型与生存率的关系,作者们对43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口底鳞状细胞癌病人进行了研究。43例病人除口底癌外,无其它原发肿瘤,所有病人均仅接受过手术治疗,切除边缘未见有肿瘤。根据 AJC 标准进行 TNM 分期。随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