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发生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我科就诊的开放性眼外伤后视网膜脱离患者43例(43眼),均曾在我科或外院行裂伤缝合手术并存在视网膜裂孔.对性别、年龄、视力和眼压、开放性眼外伤分类、外伤分区、外伤时程、前房出血、晶状体缺如、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下出血、脉络膜脱离性质等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部分采用χ2检验进行验证.结果 所有开放性眼外伤导致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PVR表现,其中PVR D级所占比例最大(46.5%),46.5%的患眼并不存在明显的前部PVR表现,25.6%患眼4个象限均存在前部增生性改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严重PVR危险因素仅视网膜脱离范围和晶状体缺如2项被保留于方程中,其中前者为正相关因素(B=18.853),后者为负相关因素(B=-1.946).严重PVR发生率在年龄<18岁组和年龄≥18岁组分别为41.67%和48.39%(P=0.692),破裂伤组的D级PVR发生率(48.15%)较裂伤组(43.75%)更高,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780).玻璃体出血对严重PVR的影响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14),但前房有/无出血组间和视网膜下有/无出血组间差异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43,0.037).结论 开放性眼外伤导致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存在特发性PVR特征,视网膜脱离范围和晶状体缺如是影响PVR发生的重要因素,后者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后脱离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就玻璃体生理和玻璃体后脱离的定义、分类、症状进行了简述,并就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及对视网膜脱离手术预后的影响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6例(56眼)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次玻璃体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性别、年龄、眼外伤类型、术前有无眼内异物、有无硅油、手术距受伤的时间、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二次填充物的种类、术后眼压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总结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再修复的原因。结果再次手术原因:≥18岁组主要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8岁组主要为玻璃体残留和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56例视网膜复位率89.29%,以上各因素对复位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例中视力提高者50例(89.29%),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P=0.05)。结论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在成人主要为PVR,在青少年主要为玻璃体残留和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把握再修复手术时机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2月~2002年12月间采用外路手术80眼和内路手术4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眼中出院时视网膜复位118眼(96.72%),失败4眼(3.28%)。结论裂孔未闭、术式选择不当、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形成等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应立足外路,对巨大裂孔、后极部裂孔、PVRC3级以上等复发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而使手术失败的各种因素。方法:对21例(21只眼)视网膜脱离术前情况、手术方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只眼均因严重的PVR使手术失败视网膜脱离复发,时间为10天-2月。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发生严重的PVR与断裂孔的数目、大小,术前PVR的情况,术式的选择,手术操作等因素均有关。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中视网膜切开技术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术中应用视网膜切开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伴有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视网膜脱离眼,经常规玻璃体手术不能使视网膜复位,选择视网膜缩短僵硬处切开松解,或掀起切开的视网膜清除其下增生膜,再予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视网膜切开范围30~360°平均为132°。结果术毕23例均取得视网膜解剖复位,15例于术后3.0~11.0个月(平均5.6个月)取出硅油。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17例视网膜完全复位 (4例未取硅油) ,占74.0%,视力 0. 02及 其以上者 11例,占48.0%, 2例取硅油后复发视网膜脱离;未取硅油者中 3例下方视网膜增生 伴浅脱离,1例因白内障而眼底情况不明。主要并发症为眼内增生(26.0%)和低眼压(13.0%) 。 结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应用视网膜切开技术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87-8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C3F8)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2例(56眼)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C3F8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寻找复发原因,并根据复发原因,进行再次手术,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C3F8填充眼的视网膜下方脱离占57.14%,复发原因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特别是前段PVR的发展牵引致新孔形成或原孔开放占62.50%(35/56),气体顶压不良裂孔重新开放占21.43%(12/56),单纯原裂孔未封闭或封闭不好占8.93%(5/56),其他原因占7.14%(4/56)。再次手术出院时视网膜均解剖复位,随访过程中出现复位术后视网膜再脱离5例(6眼),最终成功率为89.29%(50/56)。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8例(30眼),矫正视力不变11例(12眼),矫正视力下降13例(14眼)。结论C3F8填充眼视网膜再脱离多以下方为主,再脱离与术后PVR发展再牵引、术中未充分松解对视网膜的牵引等密切相关。要术前正确评定玻璃体状态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根据视网膜裂孔及PVR情况,彻底清除PVR增生膜,恢复视网膜活动度,选择适当的封孔方法和眼内填充物,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再手术的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5例(25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行巩膜外垫压、环扎术、玻璃体手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中观察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数目,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分析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随访6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的25眼中,新裂孔形成7眼(28.0%),原裂孔封闭不良8眼(32.0%),新裂孔形成和原裂孔封闭不良并存10眼(40.0%);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16眼(64.0%)。再次手术:行巩膜扣带术7眼(28.0%),行玻璃体切割术11眼(44·0%),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7眼(28.0%);眼内填充硅油9眼,填充体积分数14%C3F8气体10眼。随访期末,24眼(96.0%)视网膜复位,1眼(4.0%)视网膜复位后再脱离;21眼(84.0%)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裂孔封闭不良、产生新裂孔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合视网膜切开治疗了27例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结果 术后视力在0.01以上者16例占59.3%,随访6 ̄24月,平均17.4月,视网膜复位率为74%。结论 尽管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不理想,但经过初期创伤缝合和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多数眼能重建眼球并部分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外伤性RD患者97例98只眼,行VRS联合过氟化碳液体、视网膜切开和硅油填充术等,观察术后随访视力,解剖复位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诊8.5~84个月(平均23.5个月),末次随诊时3只眼失访,74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75.51%).术前与末次随诊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1,P<0.05).末次随访时视力恢复至0.1及以上23只眼(23.47%),92只眼(93.88%)解剖复位,其中71只眼(72.45%)1次VRS手术后痊愈,21只眼在VRS后因出现视网膜前膜、复发RD或裂孔.于术后6~14周分别再次行VRS、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ling surgery,SBS)联合激光等2~4次手术.硅油取出60只眼,取油时间0.5~11个月,平均5.11个月.结论 VRS手术对外伤眼的解剖重建及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网膜复位较好.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第2次玻璃体手术治疗复疗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预后,以探讨原手术失败的原因和再手术的经验与教训。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孔源性RD并进行第2次玻璃手术的患者34例。PVR分级B~C2级7眼,C3级11眼,D级16眼。总院次数1~4次,平均2.2次。总手术次数2~7次,平均3.5次。2次玻切手术时间间隔11~257天,平均81.1天。第2次玻璃体手术中尽量切除残余的玻璃体皮质,剥膜,部分患者视网膜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间行视网膜切开与切除的24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巨大裂孔性网脱15例,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例,增殖性血管性视网膜病变2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例,前部PVR2例。手术联合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技术,三通道睫状体平部晶体/玻璃体切除、膜剥离、过氟化碳液体使用、眼内激光、硅油-过氟化碳液体交换填充硅油或气体-过氟化碳液体交换填充C2F6气体。其中采用视网膜切开10例,视网膜切除10例,视网膜切开联合切除4例。结果24例患者近期(出院时)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22例,有效率为91.7%,19例视力不同程度的改善。15例巨大裂孔僵硬边缘切除或裂孔两边松驰性视网膜切开,解剖复位14例,视力改善。术后随访19例,时间为3~14月(平均6月),视网膜复位18例,占94.7%,视力≥0.05者9例,占50%,眼球萎缩及低眼压1例。结论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998年7月-2001年7月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病例共39例(39只眼)。男性26例,占66.67%;女性13例,占33.33%。年龄从13岁-68岁,平均49.33岁。复发时间从0.5月至26月,平均4.66月。右眼23只,左眼16只。玻璃体手术前赵氏膜分级:Ⅱ级膜18只眼,ⅢA膜14眼,ⅢB1膜4只眼,ⅢB2膜2只眼,ⅢB3膜1只眼。复发后分别采用巩膜外冷凝环扎加压手术、玻璃体剥膜手术、气液交换手术眼内注入C3F8、气油交换手术。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后经检查发现视网膜皱襞形成和前部PVR导致再脱离的有16只眼,因出现新孔导致视网膜再脱离的有15只眼,因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有8只眼。PVR导致再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7.13月,出现新孔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2.09月,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6月。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多因视网膜前膜增生、前部PVR发展和裂孔未封闭而致。  相似文献   

14.
沈孝军  彭超  王琛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576-157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近4 a行20 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病例纳入研究对象,分析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处理。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共23例24眼。年龄24~67(平均49.0±12.0)岁。男17例18眼,女6例6眼。右眼6眼,左眼18眼。结果:视网膜脱离的24眼中,18眼(75%)无任何症状,为常规检查时所发现;6眼(25%)为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就诊时发现。视网膜脱离距离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时间1~223(平均40.7±54.2)d,其中10眼(42%)发生于1wk内,14眼(58%)发生于1 mo内。视网膜脱离的直接原因中:新发视网膜裂孔19眼,共27个裂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4眼;原裂孔未封闭1眼。所有视网膜脱离最终均完全复位。结论:视网膜新裂孔的发生是导致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最主要原因,应重视术后早期周边视网膜的检查;经过及时的再次手术,视网膜均可得以复位。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5-fluorouracil (5-FU) added the infusion fluid with a control group in the event of grade C PVR in recurrent retinal detachment (RD).

Methods

The records of 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retinal detachment with grade C PVR who underwent vitrectomy for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between April 2003 and October 2004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for this comparative study. The recurrent retinal detachment patients with grade C PVR who underwent vitrectomy and had a minimum post-operative follow-up period of 12?months were includ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s study and control groups. 5-FU (200 microgram/ml) and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 (5?IU/ml) was added into the infusion solution of the study group.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of this study was the single operation anatomical success at month 12.

Results

A total of 43 eyes of 4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nsisted of 26 eyes (60.5%) and the 5-FU group was consisted of 17 eyes (39.5%). At month 12, single operation anatomical success was obtained in 14 of the 26 patients (53.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16 of the 17 patients (94.1%) in the 5-FU group (p?=?0.005).

Conclusion

Favorable outcomes were obtained in 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RD and grade C PVR in whom 5-FU and LMWH added infusion fluid which was used during vitrectom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0例(112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 112眼中34眼(30.4%)形成术后PVR。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VR为影响术后PVR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0.001),而硅油填充、巨大视网膜裂孔、合并脉络膜脱离等因素与术后PVR的形成无显著相关。术前PVR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降低。结论 影响术后PVR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术前PVR。对于有术前PVR可能导致术后PVR形成的高危人群可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中做视网膜裂孔冷凝或定位时,色素颗粒从裂孔播散入玻璃体腔,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中有色素颗粒从裂孔涌人玻璃体腔的连续38例39只眼,均是初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PVR分级为B级以下.平均每只眼裂孔数2.67个.单纯硅压11只眼,硅胶填压联合环扎28只眼.结果 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涌入玻璃体腔内的色素颗粒逐渐减少或消失.一次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38只眼(96.7%),1只眼出现新的视网膜裂孔,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最终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100%.无过度冷凝视网膜表现,没有发生严重PVR病例.结论 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中色素细胞播散进入玻璃体腔不会引起PVR发生或加重,只要裂孔被有效封闭.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