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及皮肤给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制备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凝胶剂,并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的处方,再以卡波姆为基质制成凝胶剂。通过智能透皮试验仪,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_1及β-蜕皮激素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并采用HPLC法检测透过及滞留在皮肤内的Rg_1和β-蜕皮激素量。结果卵磷脂与胆固醇用量比为9:1,Rg_1质量浓度为40 g·L~(-1)β-蜕皮激素质量浓度为3g·L~(-1),脂药比为5:1时的处方为最佳脂质体处方,卡波姆-934重量比为1%时,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最大。结论将三七总皂苷制备成复方脂质体凝胶剂,能够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丹皮酚脂质体凝胶的体外透皮扩散作用。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考察丹皮酚脂质体凝胶的经皮渗透行为及皮肤内药物滞留量。结果 制得的丹皮酚脂质体凝胶包封率为78.62%,平均粒径为127 nm。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表明,与丹皮酚凝胶相比,丹皮酚脂质体凝胶透皮速率较慢,但皮肤中药物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 丹皮酚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可行,其体外释放有明显缓释特征,有望成为丹皮酚应用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并对其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塞来昔布脂质体,均匀设计筛选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成脂质体凝胶;用Franz扩散池研究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与塞来昔布普通凝胶的经皮渗透规律。结果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的平均粒径为(369.5±10.8)nm,平均包封率为(81.6±2.2)%(n=3);体外透皮试验表明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的累积透过量显著大于普通凝胶(P<0.05),药物透皮速率与皮肤蓄积量显著大于普通凝胶(P<0.01)。结论塞来昔布脂质体凝胶制备简单,能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马钱子总碱脂质体凝胶,研究马钱子总碱脂质体凝胶体外透皮特点。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总碱脂质体,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成脂质体凝胶,采用Franz扩散池比较马钱子总碱脂质体凝胶和普通凝胶的经皮渗透性和皮肤滞留量。结果:马钱子总碱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40 nm,其中马钱子碱的包封率为82.2%,士的宁的包封率为90.3%。体外透皮实验表明,脂质体凝胶能缓慢的透过小鼠皮肤,皮肤滞留量大于普通凝胶。结论:脂质体是马钱子总碱经皮吸收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酮洛芬(KPF)脂质体凝胶,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研究。方法:通过均匀实验设计筛选KPF脂质体的最佳处方,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再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成脂质体凝胶;以影响因素试验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并用Franz扩散池研究KPF脂质体凝胶与KPF普通凝胶的经皮渗透规律。结果:KPF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86.2±12.08) nm,Zeta电位为(-15.05±2.36)mV,平均包封率为(76.13±1.27)%(n=3);KPF脂质体凝胶为类白色细腻粘稠胶体,对试验光照及温度条件稳定。体外透皮试验表明脂质体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脂质体凝胶在皮肤中的蓄积量为普通凝胶的2倍。结论:KPF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检测方法可靠,能促进药物透皮渗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制备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凝胶剂,考察其粒径、粒径分布、包封率、体外释放度及透皮特性。方法采用薄膜蒸发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紫杉醇纳米脂质体,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研制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凝胶剂,采用正交试验探索最佳工艺。用粒径测定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及其粒径分布,低速-超速相结合法测定包封率,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以离体小鼠皮结合改良Franz扩散装置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结果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卵磷脂的含量为2%,药物与磷脂质量比为1∶30,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0∶1。测得的粒径为81.8 nm;粒径分布系数为0.180;平均包封率73.2%。纳米脂质体凝胶剂72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9.04%;48 h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为429.68μg·cm?2。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涂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体外释放缓慢。纳米脂质体能促进脂溶性药物紫杉醇透过皮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脂质体及脂质体凝胶作为载体对尼美舒利(NIM)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NIM脂质体,并以泊洛沙姆-407为亲水性凝胶基质,制备NIM脂质体凝胶.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等体外主要性质进行考察,并探究NIM脂质体凝胶的粘附性;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对其体外透皮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8.
博莱霉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和体外透皮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咸希 《中国药师》2009,12(12):1720-1722
目的:研制博莱霉素(BLM)脂质体凝胶,并对其皮肤靶向性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逆相蒸发-冻融法制备BLM脂质体,再用卡渡姆940为基质制成BLM脂质体凝胶;以离心法测定BLM脂质体的包封率;以体外透皮渗透释药法,比较BLM脂质体凝胶与BLM普通凝胶的透过作用。结果:BLM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85.20±12.08)nm,平均包封率为(66.80±1.38)%。在24h内,BLM脂质体凝胶累积透过量(Q)及稳态透皮速率(J)与BLM普通脂质体相比,均明显提高,而在皮肤中的滞留药量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BLM脂质体凝胶在体外可显著增加BLM的透皮吸收,增加皮肤中的滞留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辣椒碱脂质体及通过体外透皮试验研究其可行性。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辣椒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优处方。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透皮试验,比较辣椒碱混悬液、辣椒碱脂质体和辣椒碱软膏经大鼠离体皮肤的累积透过量。结果:辣椒碱脂质体的最佳处方:药脂比1∶5,100 mg吐温-80,50 mg维生素E,10 ml二氯甲烷,10 ml外水相PBS及pH 6.5,超声8 min。透皮试验12 h累积透过率:辣椒碱脂质体〉辣椒碱-PBS混悬液〉辣椒碱软膏;辣椒碱脂质体12 h累积透过量最多,且呈现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所制备的辣椒碱脂质体包封率高,并具有良好透皮作用和缓释作用,该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威灵仙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透皮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目的:制备威灵仙柔性脂质体并研究其离体透皮扩散能力。方法:用乙醇回流后再用氯仿提取威灵仙有效成分,以原白头翁素为质控标准,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设计筛选药物处方。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威灵仙柔性脂质体,并用改进Franz扩散池研究其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效果。结果:制备出的威灵仙柔性脂质体包封率达到(60.10&#177;0.72)%,其体外透皮扩散能力是威灵仙醇提液的2.35倍。结论:柔性脂质体作为威灵仙透皮给药的载体可提高药物透皮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可持续释放且能治疗疼痛的载高乌甲素(LA)的聚乳酸(PL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情况和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高乌甲素的聚乳酸纳米粒(LA/PLA NPs),运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血药浓度,PKSolver程序处理药-时数据,并以LA为参比进行大鼠腹腔注射的药动学研究。结果:LA/PLA 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429±9.19)nm,包封率(86.34±2.15)%、载药量(45.85±1.34)%,体外可持续缓慢释放15 d,体内可释药8 d以上,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103.16±21.57)h,tmax=(3.6±1.34) h,Cmax=(3.50±0.69)μg·mL-1,AUC(0-t)=(455.14±26.18) μg·mL-1·h。结论:LA/PLA NPs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体内药-时过程符合非房室模型,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桂枝茯苓透皮贴中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的含量及释放度。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贴剂中肉桂酸、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四法测定贴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桂枝茯苓贴中3种成分的液相色谱法。芍药苷、肉桂酸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08~144.72 μg·mL-1,0.32~2.91 μg·mL-1和8~72 μg·mL-1。精密度、重复性、24 h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良好。建立了桂枝茯苓贴剂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贴剂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建立的含量和释放度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衍生物64PH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MTT法检测64PH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及人HepG2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H22观察64PH的体内抑瘤活性,HE染色观察肿瘤血管新生。结果:64PH对B16 的IC50分别为10.30 μg·ml-1(24 h),3.12 μg·ml-1(48 h), 2.67 μg·ml-1(72 h),对HepG2的IC50分别为5.60 μg·ml-1(24 h),7.60 μg·ml-1(48 h),5.92 μg·ml-1(72 h);低剂量(100 mg·kg-1)、高剂量(300 mg·kg-1)64PH对小鼠H22的抑瘤率分别为26.1%,33.0%,且可明显抑制小鼠H22肿瘤的血管生成。结论:64PH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氯雷他定(LOR)透明质酸(HA)微囊和微球,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HA和聚乙二醇6000(PEG 6000)为材料,以粒径,载药量,载药率,溶解度,体外累积释放度来评价载药微囊和微球;利用DSC和XRD考察载药微囊和微球中LOR的晶型变化。结果:HA、PEG 6000和LOR的比例为16:1:2时,LOR的溶解度和溶出效果最佳。LOR微囊的水中溶解度为(23.12±0.15) μg·mL-1,载药量为(8.07±0.44)%,载药率为(76.69±0.44)%,体外累积释放度达到(87.00±3.34)%;LOR微球的水中溶解度为(5.58±0.15) μg·mL-1,载药量为(11.87±0.46)%,载药率为(112.78±0.46)%,体外累积释放度达到(63.16±0.63)%。晶型变化分析结果,微囊中LOR大部分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小部分以结晶状态存在;微球中LOR以无定型状态存在。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LOR-HA微囊和微球,显著改善LOR的溶解度和体外释放度的,利用此方法制备微囊(或微球)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扩散特性。方法:以混合乳化剂Tween80/Labrasol 1:4,助乳化剂无水乙醇,油相:油酸/Gemseal402:3,水相,泊洛沙姆407制备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测定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pH、稳定性等理化性质。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比较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和乳膏的经皮渗透特性。结果:制备的微乳澄清透明,呈现轮廓分明分布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27.8±0.3) nm,且PdI(0.2±0.004),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均较好。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和雷公藤甲素乳膏24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4.33±0.17)、(7.07±0.16) μg·cm-2,2种剂型中雷公藤甲素的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透皮速率分别为1.9871,0.9149 μg·cm-2·h-1。结论: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和乳膏均具有缓释释药效果。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显著提高了雷公藤甲素的经皮渗透量及透过速率,且较乳膏强,可为雷公藤甲素经皮给药制剂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余甘子软膏并考察冰片对余甘子软膏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耐寒试验、耐热试验、离心试验及感官评价为指标优选余甘子软膏的制备工艺,并进行皮肤刺激性考察;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没食子酸、柯里拉京的体外透皮为指标,通过HPLC考察不同含量冰片对余甘子软膏的促渗作用;并对余甘子软膏经皮渗透及体外释放规律进行探究。结果:余甘子软膏的最佳处方为石蜡油0.5 g,凡士林1 g,羊毛脂5 g,硬脂酸3 g,纯净水1 g,丙三醇1 g,余甘子浸膏4 g;5%的冰片对余甘子软膏中没食子酸和柯里拉京的促渗效果最佳,24 h时的经皮累计渗透量分别为1.163 6,0.073 8 mg·cm-2,经皮吸收速率为0.046 3,0.003 1 mg·cm-2·h-1,增渗倍数为1.738 0,1.822 5;24 h时余甘子软膏中没食子酸和柯里拉京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58.91%,45.47%;含5%冰片的余甘子软膏中没食子酸和柯里拉京的经皮渗透均符合一级方程,体外释放分别符合Higuchi方程、Hixson-Crowell方程;单次给药1,24 h后均无明显皮肤刺激性。结论:制得的余甘子软膏具有良好的性状及体外经皮渗透、体外释放性能,无明显皮肤刺激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平阳霉素壳聚糖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并进行流变学性质研究及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流变仪考察平阳霉素原位凝胶体系的流变学性质。通过体外释放及体外降解研究,对制剂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流变学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到37℃左右时,原位凝胶溶液发生了从溶液向凝胶的相转变过程。体外释药的研究表明,药物能持续释放10 d以上,累积释放量达到85%以上。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原位凝胶符合介入栓塞要求,体外具有明显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禹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1):1162-116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六君子丸中橙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茯苓酸共7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Venusil MP-C18柱(2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45∶55,A)和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 ℃。结果:7种有效成分橙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茯苓酸分别在3.010~301.0 μg·mL-1r=0.999 6)、0.154~15.4 μg·mL-1r=0.999 4)、0.202~20.2 μg·mL-1r=0.999 2)、1.025~102.5 μg·mL-1r=0.999 5)、1.240~124.0 μg·mL-1r=0.9993)、5.030~503.0 μg·mL-1r=0.999 5)、0.412~41.2 μg·mL-1r=0.999 3)范围内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6.59%~98.34%之间。6批次供试品中橙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茯苓酸的含量分别为:5.126~5.773,0.058~0.078,0.105~0.132,1.257~1.514,2.012~2.241,8.256~8.425,0.235~0.334 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六君子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PEG-PLGA聚合物对大鼠肝CY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芘荧光探针技术测定mPEG-PLGA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PEG-PLGA聚合物胶束;分别采用大鼠肝微粒体和原代大鼠肝细胞模型,将mPEG-PLGA聚合物溶液与CYP450酶特异性探针底物孵育,经液-质联用技术(LC-MS/MS)检测代谢产物,通过比较代谢产物生成量的变化,评价聚合物对CYP450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结果:mPEG-PLGA聚合物的CMC为5.37 μg·mL-1;mPEG-PLGA聚合物浓度低于CMC时对大鼠肝CYP450酶无抑制作用;当聚合物胶束质量浓度≥100 μg·mL-1时显示有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mPEG-PLGA聚合物对CYP1A1/B2、CYP1A2、CYP2B1、CYP2C6、CYP2C11、CYP2D2、CYP3A1/2(底物为咪达唑仑)、CYP3A1/2(底物为睾酮)7种酶亚型的IC50值分别为1.13,2.37,2.38,1.77,1.32,1.17,1.12,0.91 mg·mL-1,其中对CYP3A1/2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mPEG-PLGA聚合物在0.1~1 000 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对CYP1A2酶均有诱导作用,且在高质量浓度1 000 μg·mL-1时最强(P<0.001);而该聚合物仅在0.1 μg·mL-1时对CYP2B1、CYP2C6和CYP3A1/2酶呈现诱导作用(P<0.05)。结论:mPEG-PLGA聚合物对大鼠肝脏CYP450酶亚型活性有一定的抑制和诱导作用,其抑制和诱导作用程度与酶亚型种类和聚合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