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替吉奥化疗,观察组接受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随访1 a,分析两组患者短期疗效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CR、ORR[88.0%(22/25)、44.0%(11/25)]高于对照组[64.0%(16/25)、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6.5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24.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6.9个月,观察组1年生存率(64.0%)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氟脲嘧啶类药物替吉奥(S-1)在胃癌晚期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晚期患者90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三组,对照组一30例口服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二30例口服替吉奥治疗,观察组30例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比较三...  相似文献   

4.
张凯  蒋珍新 《当代医学》2021,27(14):85-87
目的 研究应用阿帕替尼和替吉奥对晚期胃癌进行二线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使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相关改善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FN-γ、TNF-α均高于对照组,IL-4、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疾病总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和替吉奥进行二线治疗的近期疗效较理想,且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胃癌(G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G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炎性因子[集落刺激因子2(CSF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肿瘤控制率为7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SGF、CEA、NSE、CA125、CSF2、TNF-α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GC患者可提高肿瘤控制率和INF-γ水平,降低血清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片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晚期胃癌的7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35例,比较组采用静脉注射奥沙利铂和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口服阿帕替尼片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生存期身体状况.结果:经持续2个周期的治疗后,比较组病情总缓解率为11.4%,病情总控制率为37.1%,研究组病情总缓解率为25.7%,病情总控制率为71.4%,研究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组与研究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4.3%、17.1%,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8.6%、11.4%,腹泻的发生率均为2.9%,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5.8%、8.6%,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11.4%、14.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2.9%、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疼痛及情绪指数等身体状况指标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帕替尼片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能有效缓解和控制患者的病情,安全性高,改善了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5例经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帕替尼组(43例)和替吉奥组(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体力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体力状况改善率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骨髓抑制、口腔炎及腹泻的发生率低于替吉奥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接近,但阿帕替尼骨髓抑制、口腔炎及腹泻发生率低于替吉奥,而发生率较高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出血,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可耐受,经短时间内对症处理后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与替吉奥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本院肿瘤内科于2017年03月--2021年03月纳入的134例胃癌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将之分组干预,其中常规组67例单纯服用替吉奥,研究组67例服用替吉奥同时加用阿帕替尼。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更高,血清CEA、CA19-9以及TSGF水平降低,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替吉奥治疗胃癌患者同时加用阿帕替尼,能够进一步缓解其病情,提高其疾病控制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现代临床广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系统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相关的所有研究,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采用Stata12.0软件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整体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10项研究,包含560例患者。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客观缓解率为29.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0.22~0.37,P<0.001]、疾病控制率为72.0%(95%CI: 0.67~0.77,P<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1个月(95%CI: 5.51~8.69,P<0.001)、12个月生存率为45.59%(95%CI: 16.60%~74.58%,P<0.01)、腹泻发生率为30.0%(95%CI: 0.25~0.35,P<0.001)、3级及以上腹泻发生率为2.0%(95%CI: 0.01~0.04,P<0.01)。所有级别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中,腹痛、手足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83-86+90+169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51例应用阿帕替尼治疗三线及三线以上晚期胃癌患者,早餐后口服500 mg/d,观察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评价疗效,随访记录生存时间。结果 CR患者0例,PR患者4例(6.67%),SD患者18例(35.29%),PD患者29例(56.87%),ORR为7.84%(4/51),DCR为43.13%(22/51)。单因素分析ECOG PS评分0~1分患者有效率高于2分患者(P=0.001),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和蛋白尿,其治疗有效率高于无相应不良反应者(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OG PS、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是疗效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患者m PFS 3.43个月(95%CI,3.19~3.68),m OS4.36个月(95%CI 3.84~4.90),亚组分析显示:DCR组mOS显著长于PD组(6.32个月vs 2.90个月,P0.05)。结论低剂量阿帕替尼(500 mg/d)治疗三线及三线以上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04-10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埃克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筛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45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及对照组23例,观察组予阿帕替尼联合埃克替尼治疗,对照组予埃克替尼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27%、65.2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5.45%、91.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7个月,长于对照组的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4级高血压和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1~4级消化道反应、皮疹、肝功能损害、乏力、手足综合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严重不良反应(3~4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埃克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安全性可接受,但尚需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74-77+81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用于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宁波大学附属鄞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诊断及治疗的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帕替尼组(36例)及吉西他滨组(36例),阿帕替尼组采用口服阿帕替尼方案,0.25 g,bid;吉西他滨组采用静滴吉西他滨方案,每日剂量1000 mg/m~2,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总生存、无进展生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阿帕替尼组ORR显著高于吉西他滨组(47.22%vs 22.22%;χ~2=4.963,P=0.025);阿帕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0(5.0~10.5)个月,吉西他滨组中位PFS为5.0(3.0~8.8)个月,阿帕替尼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HR=0.631,95%CI(0.382,1.043),P=0.046];阿帕替尼组未达到中位生存时间,吉西他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3.8~12.0)个月,阿帕替尼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HR=0.556,95%CI(0.300,1.030),P=0.049];阿帕替尼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30.56%vs 47.22%;χ~2=6.769,P=0.009)。结论阿帕替尼具有较好的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徐勤  高珊  缪继东  宋怡兵 《西部医学》2018,30(5):744-747
【摘要】 目的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应用经皮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联合使用阿帕替尼的临床疗效,并与联合索拉非尼进行对比。方法 将4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介入化疗栓塞加阿帕替尼联合治疗(实验组)及介入化疗栓塞加索拉非尼联合治疗(对照组)各21例,对两组间临床疗效、AFP、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出现高血压、皮肤粘膜反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治疗后3月两组甲胎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甲胎蛋白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后联合使用阿帕替尼或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其临床获益率均较高,可明显降低甲胎蛋白,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5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1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DPMAS+PE组(常规药物基础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56例和PE组(常规药物基础上血浆置换治疗)56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ALT、AST、TBIL、ALB、TBA)、肾功能(BUN、Cr)、血常规(WBC、HGB、PLT)、凝血功能(PT、PTA、IN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DPMAS+PE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P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获得较好疗效;DPMAS+PE组治疗后ALT、AST、TBIL、TBA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均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BUN较前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生电解质紊乱(P0.05);DPMAS+PE组治疗后WBC无明显变化,但HGB、PLT下降;DPMAS+PE组和PE组治疗后均出现PT缩短、INR下降和PTA上升(P0.05);P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PMAS+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2,P=0.026)。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无明显副作用,减少血浆用量限制、血浆过敏、输血感染风险等不良反应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商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4,(3):146-147,151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联合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经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动脉介入化疗,化疗方案为:0.5 g/m25-Fu+50 mg表柔比星+130 mg/m2奥沙利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50 mg,2次/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显著低于观察组(83.33%)(P<0.05);(2)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IgG、IgM及IgA)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化疗联合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较好,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苏晓兰  王兴远  龙翔宇  周伟  王颖  贺竞  熊冲 《西部医学》2022,34(7):1026-1030
目的 探讨改良消化道重建术联合替吉奥口服化疗治疗胃癌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2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消化道重建术联合替吉奥化疗,n=61)和对照组(传统消化道重建术联合替吉奥化疗,n=6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前白蛋白(PA)]、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胃蛋白酶I(PGI)]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腹泻、吻合口漏、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及潴留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两组营养评定指数(NAI)和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结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09%)高于对照组(81.46%),疗效等级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低于对照组,PA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6%)低于对照组(21.67%)(P<0.05);治疗后,观察组NAI和GS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消化道重建术联合替吉奥口服化疗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更显著,能够促进疾病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