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马来酸吡咯替尼治疗曲妥珠耐药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HER-2阳性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口服马来酸吡咯替尼为基础治疗病人88例,分析其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获益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预后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88例病人可评价近期疗效,1例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34例病情稳定,20例病情进展;客观有效率38.6%,疾病控制率77.3%,临床获益率64.8%,中位PFS 11.335个月。采用秩和检验分析ECOG评分与近期疗效有关(P < 0.05),采用Log-rank单因素分析,ECOG评分和曲妥珠耐药情况对PFS有影响。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乏力、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症状。结论以口服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可以有效应用于曲妥珠耐药的晚期复发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总体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经三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把晚期乳腺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我们的一致目标。方法把36例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三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500 mg/d甲磺酸阿帕替尼口服治疗,若出现严重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改为250 mg/d,并维持治疗,治疗28天后通过CT平扫+强化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所有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有0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20例,进展(PD)9例,总有效率为19.4%(7/36),疾病控制率75.0%(27/36)。(2)、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蛋白尿,疲乏、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5.4%、36.2%、25.3%,20.9%,30.7%。(3)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l25)及糖链抗原153(CAl53)含量参考上限为0~10pg/mL、0~35U/mL及0~28 U/mL。在口服甲硫酸阿帕替尼以前各项指标均高于参考上限值,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治疗方法简单,减少了患者化疗的痛苦,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期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效果。方法收集西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16例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若耐受,改为750 mg/d,不能耐受者减至250 mg/d,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期(OS)、有效率(O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结果阿帕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有效率(RR)为25%,疾病控制率(DCR)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3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4.43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31.25%(5/16)和手足综合征25%(4/16)。结论阿帕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具有较好的疗效,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既往多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评价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探索其预后因素。结果 14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 7.1%,疾病控制率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个月(95%CI=1.57~4.42),中位总生存期6.5个月(95%CI=4.10~8.89)。16例患者评价不良反应,3级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37.5%)、蛋白尿(25%)。无4级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出有统计学差异的与生存相关的因素。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可能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贾昱娴  陈千英  谭爱花  刘燕  覃芳卉  农丽 《重庆医学》2022,(8):1344-1349,1357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软组织肉瘤(STS)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33例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复发转移或局部晚期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PFS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用于初始治疗失败后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87例经初始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肝癌病人,其中46例接受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观察组),41例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对照组),分别评估2组病人的总体疗效、生存情况、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好转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 0.05)。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蛋白尿、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白细胞降低、高血压、腹泻和食管炎,Ⅲ度或以上不良反应率与替吉奥单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用于初始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癌病人的近期疗效可观,并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有效改善了病人病程中的生活质量,且不良作用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事件。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52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或单药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治疗情况;另筛选出同时期未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化疗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4%,其中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8%。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单药甲磺酸阿帕替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6.5%)等血液学毒性及手足综合征(38.5%)、恶心呕吐(34.6%)、高血压(32.7%)等非血液学毒性;两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乏力以及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高血压、蛋白尿以及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57.7%)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疾病控制率(68.4%)高于单药甲磺酸阿帕替尼(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磺酸阿帕替尼临床应用中,根据适应证选择患者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曾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40例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片口服,850 mg/d,若发生3~4级不良反应,则减量为425 mg/d,每4W为1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两个疗程(8W)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部分缓解(PR)6例(15.0%),疾病稳定(SD)10例(25.0%),疾病进展(PD)24例(60.0%),总缓解率15.0%,疾病控制率40.0%。高血压、骨髓抑制、蛋白尿、手足综合征是影响阿帕替尼治疗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能较好的控制疾病,不良反应可控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干预性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或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某院就诊化疗失败的34例EGFR野生或未明的晚期NSCLC患者,以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425mg·d-1)为主要治疗,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相关不良事件。结果:3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30例,中位PFS(mPFS)为3.75个月(95%CI:0.648~6.852),ORR为20%,其中部分缓解(PR)6例(20.00%),疾病稳定(SD)16例(53.33%),进展(PD)7例(23.33%),DCR为73.33%。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18例(52.94%)、手足综合征18例(52.94%)、蛋白尿15例(44.12%)和乏力14例(41.18%),无药物相关性死亡。疗效相关性分析显示ECOG评分0~1分和联合化疗是延长PFS的因素,联合化疗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可期可控,有进一步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安罗替尼治疗的50例晚期NSCLC病人资料,其中有45例病人接受安罗替尼三线治疗,5例病人接受四线治疗。分析评估安罗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最终47例病人纳入研究,无完全缓解的病人,部分缓解2例(4.26%),病情稳定24例(51.06%),病情进展21例(44.68%)。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是4.26%和55.32%,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是8.6个月(95%CI 5.853~11.347)和4.8个月(95%CI 2.904~6.696);≥60岁病人mOS及mPFS分别为8.6个月(95%CI 5.853~11.347)、5.8个月(95%CI 4.283~7.317)。使用安罗替尼发生的不良反应基本可耐受,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厌食、咯血、肝功能异常、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结论安罗替尼作为晚期NSCLC病人三线及以上治疗是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XELOX方案联合或不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不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35例一线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30例一线接受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化疗组。在治疗开始前及经过2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统计病人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60.00%vs 23.33%)、疾病控制率(88.57%vs 50.00%)均优于化疗组(P<0.01)。截至随访时间,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9个月(95%CI:0.679~2.382),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95%CI:0.689~2.699)。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个月(95%CI:0.420~1.474),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95%CI:0.371~1.451),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生存时间优于化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相似,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任意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化疗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简称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阐明阿帕替尼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多线治疗进展者,其中三线治疗者5例(20%),四线治疗者7例(28%),五线及以上治疗者13例(52%)。所有患者均采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根据病情及既往用药情况选择化疗方案。阿帕替尼剂量为250~500 mg,每日1次,口服,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发生不良反应为止。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CIST1.1)评价疗效,包括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国家通用研究所毒副反应标准4.0(NCI-CTC4.0)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治疗线数为五线,总ORR为12%(3/25),CBR为52%(13/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00个月。治疗线数评价,三线治疗的5例患者中,2例疾病稳定(SD),CBR为40%(2/5);四线治疗的7例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PR),2例SD,CBR为57%(4/7);五线及以上治疗的13例患者中,1例PR,6例SD,CBR为54%(7/13)。病理类型评价,三阴型患者中,3例SD,CBR为60%(3/5);12例腔上皮型(Luminal型)患者中,1例PR,2例SD,CBR为25%(3/12);HER-2阳性患者中,1例PR,6例SD,CBR为88%(7/8)。50岁及以上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50岁以下组(P<0.05),其余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之间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多为1或2级,主要表现为乏力、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食欲不振、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其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乏力(80%),其次为低蛋白血症(60%)、手足综合征(60%)和肝功能异常(60%)。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多线治疗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仍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李妍  陶宇  陆林  吕东来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7):1099-1102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的客观反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非盲单臂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15例进入二线治疗的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者胸水找脱落细胞病理诊断为依据。治疗方案为口服低剂量阿帕替尼+替莫唑胺:阿帕替尼250 mg,1次/d;替莫唑胺200 mg/(m2·d),连续服用5 d,每28 d为1个周期。其中阿帕替尼剂量根据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可适当调整为125 mg。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复查CT评价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肿瘤出现进展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 结果 15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7.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0.5个月,近期客观缓解率(ORR)为46.7%,疾病控制率(DCR)为66.7%,其中4例患者6个月内出现新发病灶,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但Ⅲ~Ⅳ级严重不良反应少,经有效处理均可控。 结论 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诊治的60例广泛期SCLC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帕替尼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不可耐受);紫杉醇组采用紫杉醇治疗(175 mg/m2,3周为1疗程)。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体力状况评分、脏器转移、血红蛋白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阿帕替尼组与紫杉醇组中位PFS分别为3.7个月和1.9个月,中位OS分别为6.6个月和3.0个月,阿帕替尼组PFS和OS较紫杉醇组比较,均延长,P<0.05;阿帕替尼组高血压、乏力、转氨酶升高等副反应均为1~2级,无3级及以上不能耐受副反应。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SCLC较紫杉醇单药化疗具有明显优势,且无明显副反应,可尝试在临床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0月至20010年10月期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5例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日治疗。结果:25例病人均得到随访,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SD)8例,疾病进展(PD)4例,死亡3例。1年存活率100%,2年存活率96%。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有较好疗效,能延长患者生命,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长期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阿帕替尼对比紫杉醇/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8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帕替尼组客观缓解率高于紫杉醇/多西他赛组[O=1.77(95% CI:1.15,2.72)],疾病控制率高于紫杉醇/多西他赛组[O=2.15(95% CI:1.42,3.24)],KPS评分高于紫杉醇组[均数差=6.84(95% CI:4.84,8.84)],骨髓抑制发生情况低于紫杉醇/多西他赛组[R=0.39(95% CI:0.26,0.57)],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紫杉醇/多西他赛组[R=0.50(95% CI:0.33,0.76)]。结论 阿帕替尼对比紫杉醇/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能提高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更佳,骨髓抑制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均为一线化疗失败者),二线给予卡培他滨单药化疗。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化疗2个疗程后,PR9例(16.67%),SD12例(22.22%),PD33例(61.11%)。患者客观有效率为16.67%,疾病控制率为38.8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9.8个月,3、4级主要毒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腹泻、恶心、呕吐、口腔炎,不良反应可控。结论卡培他滨二线治疗胰腺癌能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