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卒中病房连续登记的发病≤4.5 h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63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实际有10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84例,女24例。根据溶栓后3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79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29例)。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个人史,于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RDW及其他血液学指标。并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RS评分,于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mRS量表对患者进行预后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危险因素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DW对患者溶栓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基线血糖及RDW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既往疾病及基线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209,95%CI:1.094~1.337)、基线血糖(OR=1.327,95%CI:1.073~1.641)及RDW(OR=1.701,95%CI:1.030~2.810)增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用于预测3个月预后不良的RDW截值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30~0.771;P=0.017),RDW最佳预测值为12.2%(敏感度51.7%,特异度77.2%)。结论 RDW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高水平RDW提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症状性脑内出血(sICH)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静脉溶栓后24 h采用CT观察脑内出血情况,根据有无sICH分为sICH组36例和无s ICH组392例。记录两组人口社会学资料、溶栓前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相关资料,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初步筛选重要预测因素,将非零回归系数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36例(8.41%)患者在溶栓后24 h内出现sICH归为sICH组,其余392例(91.59%)未出现sICH归为无sICH组。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血糖、C反应蛋白、CT显示大动脉高密度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2.163、3.911、4.092、3.087、3.156、3.937、8.553,均P <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7年4月至9月所有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发病3 d以内的2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随访发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醒后卒中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分析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影响早期预后的因素。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及基线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卒中病因分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以及醒后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各因素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醒后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醒后卒中70例(25.5%),其中47例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醒后卒中与非醒后卒中的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TOAST病因分型及90 d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醒后卒中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醒后卒中组(P0.05)。醒后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间入院NIHSS评分、入院NIHSS评分≥5分、入院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5分(OR=7.042,95%CI:1.770~28.013,P0.05)是醒后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醒后卒中与非醒后卒中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疾病严重程度、TOAST卒中病因学分型及早期预后,入院NIHSS评分≥5分是醒后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180例发病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HbA1C,按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HbA1C ≤5.7%)72例、中间组(5.7%≤HbA1C≤ 6.5%)55例、升高组(HbA1C≥6.5%) 53例;入院24h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个月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预后.结果 入院时,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为轻度37例、中度31例、重度4例,中间组分别为23、25、7例,升高组分别为21、18、14例;3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比较,P均≤0.01.入院后3个月,正常组预后为自理62例、依赖10例,中间组分别为43、12例,升高组分别为35、18例;3组预后为依赖者比较,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HbA1C水平与NIHSS、MRS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4、0.326,P均≤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HbA1C水平越高,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发病3个月时的预后越差;HbA1C可作为评价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 FA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收集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资料。在发病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临床转归评估, >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AR与转归不良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FA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62例患者, 转归良好组114例(70.4%), 转归不良组48例(29.6%)。单变量分析表明, 转归不良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it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和FAR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 而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OR)1.176, 9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HT组与非HT组之间的差异,筛选与HT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及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6例溶栓患者中有22例继发HT(18.99%),其中16例为症状性脑出血。回归分析表明早期CT改变、基线舒张压≥100mmHg、基线血糖≥11.1mmol/L、NIHSS评分>15分和溶栓时间窗>3h、年龄6项为HT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11.1mmol/L、NIHSS评分>15分和溶栓时间窗>3h影响了HT患者的预后。结论溶栓前的舒张压、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低密度改变或水肿占位效应、溶栓时间窗、年龄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溶栓时间窗影响了溶栓后H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溶栓后出血(h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sis, HAT)评分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连续AIS患者。sICH定义为静脉溶栓后头颅CT显示颅内任何部位出血, 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出现提示临床加重的表现。应用单变量分析比较sICH组与非sICH组基线资料。采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sICH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HAT评分与NLR联合预测sICH的价值。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9月至2015年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患者257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急性缺血性卒中,并经头部CT血管成像或DSA证实存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根据90 d时患者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将257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及卒中史),临床资料包括入院随机血糖、术后糖化血红蛋白、机械取栓前溶栓、穿刺至再通时间、颅内出血、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分级。采用应激性高血糖比率(SHR)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强度。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所有P 0. 1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较高,男性比例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0(61,76)岁比62(53,70)岁,18(15,21)分比14(11,17)分,53. 1%(77/145)比66. 1%(74/112);均P 0. 05];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随机血糖及SHR水平较高,m TICI分级2b~3级比例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 4(6. 1,9. 1) mmol/L比6. 7(5. 5,8. 5) mmol/L,1. 1 (0. 8,1. 3)比1. 0 (0. 8,1. 2),80. 7%(117/145)比91. 1%(102/112);均P 0. 05];余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HR≥1. 1(OR=2. 480,95%CI:1. 427~4. 311)、年龄(OR=1. 027,95%CI:1. 002~1. 053)和基线NIHSS评分(OR=1. 130,95%CI:1. 070~1. 192)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影响急性前循环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SHR可作为一种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短期预后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6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断预后结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基线和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以均衡混杂因素, 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尿酸对卒中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86例患者, 其中230例(59.6%)在3个月后随访时预后结局良好。血清尿酸水平与出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171,P=0.003), 与住院期间NIHSS差值呈正相关(r=0.118,P=0.032)。根据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 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较高的血清尿酸水平是卒中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0.421, 95%CI 0.327~0.541,P<0.001)。结论在接受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风险以及溶栓治疗后3个月时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连续的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3个月时的转归,mRS评分≤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结果 共纳入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9例,其中男性63例(52.9%),女性56例(47.1%);平均年龄(72.1±10.0)岁;45例(37.81%)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55例(46.2%)转归良好,27例(22.7%)合并HT.与转归不良组相比,转归良好组平均年龄较小(P =0.028),合并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发病至治疗时间>4.5h的患者构成比较低(P均<0.05),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低(P均<0.05),而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比例较高(P=0.01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缺血性心脏病[优势比(odds ratio,OR)4.57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92~15.014;P=0.012]、治疗前收缩压(OR 1.028,95% CI1.007 ~1.049;P=0.009)、基线NIHSS评分(OR 1.058,95% CI1.002~1.117;P=0.042)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tPA静脉溶栓治疗(OR 0.264,95% CI0.102 ~0.683;P=0.006)是转归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HT组基线收缩压、空腹血糖和NIHSS评分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患者构成比均显著性高于非HT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 1.147,95% CI1.068 ~1.231;P<0.001)、基线收缩压(OR 1.951,95% CI1.921~1.982;P=0.002)和血糖水平(OR 1.191,95% CI1.095 ~ 1.294;P<0.001)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溶栓组相比,溶栓组平均年龄较低(P=0.021),基线收缩压、空腹血糖和NIHSS评分以及合并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TIA史以及入院前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比例较高(P均< 0.05),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比例较低(P=0.035),但转归良好的患者比例更高(P=0.019).结论 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前收缩压和基线NIHSS评分高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转归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基线NIHSS评分、基线收缩压和血糖水平高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无明显溶栓禁忌证,则能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且不会增高HT风险,但应适当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溶栓时间窗和影响溶栓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4例,其中rtPA组40例.对照组54例.在发病后24 h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人院后24 h NIHSS改善≥4分或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在发病后14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Barthel指数(Berthel Index,BI)和NIH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BI≥95分、mRS≤1分或NIHSS≤1分定义为转归良好.此外,对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评价.结果 rtPA组24 h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7.5%对13.O%,OR=3.900,P=0.007),rtPA组入院后14 d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654.95%CI 1.089~7.235;P=0.035).rtPA组住院期间sICH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15.00%对1.85%,P=0.033),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17.50%对9.36%,P=0.054).多因素同归分析显示,血糖≥8 mmol/L、基底动脉梗死、NHISS评分≥20分和存在早期CT梗死征象是转归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3 h内静脉溶栓的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4.5~6 h溶柃时(47.1%对16.7%,OR=4.473,P=0.034).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 h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其中起病3 h内溶柃的疗效更好.血糖≥18 mmol/L、基底动脉梗死、NHISS评分≥20分和存在早期CT梗死征象是转归转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至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种方式(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置入)。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2分作为预后良好组(71例),3≤mRS≤6分作为预后不良组(108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率为39.7%(71/179)。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年龄、病前1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NIHSS评分和溶栓前ASPECT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14)岁比(71±11)岁,8.4%(6/71)比1.9%(2/108),(16±6)分比(19±6)分,(9.5±1.0)分比(8.5±1.9)分,均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24 h颅内出血转化率、脑实质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3)分比(15±7)分,7.0%(5/71)比28.7%(31/108),0比12.0%(13/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7,95%CI:1.014~1.081,P=0.005)、入院时ASPECTS评分(OR=0.382,95%CI:0.233~0.627,P0.01)、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OR=1.121,95%CI:1.050~1.196,P=0.001)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预后越差;入院时ASPECTS评分越高,对预后的保护性越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7例,其中女80例,男227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195例)和预后不良组(112例)。记录入院时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资料,根据入院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NLR值。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复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NLR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12)岁比(62±14)岁,25.0%(28/112)比14.4%(28/195),5.00(3.00,9.00)分比3.00(1.75,5.00)分,3.66(2.62,7.91)比2.47(1.94,3.40),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及入院时NLR水平的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0,1.148,1.427,95%CI分别为1.007~1.053,1.059~1.246,1.247~1.634,均P0.05)。(3)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2.84,其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64.6%。结论入院时NLR水平增高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而不尽相同。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纳入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260例,根据随访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15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10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预后不良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入院时NIHSS评分4~13分及≥14分者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心率、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率、有卒中病史者所占比例、高血压发生率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同型半胱氨酸、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47,95%CI(1.10,6.18)〕、肺炎〔OR=3.28,95%CI(1.17,9.22)〕、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18.36,95%CI(4.93,72.74)〕及白细胞计数升高〔OR=1.12,95%CI(1.02,1.30)〕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肺炎、入院时NIHSS评分高及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早识别、筛查高危人群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起病至入院时间间隔3 d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所有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入院7 d内多次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复评,任意1次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定义为END。对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226例患者按急性脑梗死后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50例(22.1%)和非END组176例(77.9%)。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各因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b A1c水平与END的相关性。结果与非END组相比,END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患病率、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ASPECT评分0~7分患者比例及血清Hb Alc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Hb A1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48、1.809,95%CI分别为1.008~1.089、1.429~2.292;P值分别为0.018、0.002)。结论血清Hb A1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END的危险因素,对END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方法 纳入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血管内治疗的老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  相似文献   

17.
背景出血转化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其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提前预测患者出血转化风险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2019年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治疗后24 h有无出血转化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27例和无出血转化组33例,根据溶栓治疗后3个月预后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2分]39例和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 2分)21例。收集所有患者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24 h收缩压> 140 mm Hg [OR=2.356,95%CI(1.337,4.151)]、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OR=3.525,95%CI(2.190,5.676)]、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 3 h[OR=4.773,95%CI(1.586,14.36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7分[OR=4.609,95%CI(2.258,9.407)]、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OR=1.241,95%CI(1.047,1.472)]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OR=2.394,95%CI(1.666,3.440)]、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OR=2.620,95%CI(1.173,5.851)]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溶栓治疗后24 h收缩压> 140 mm Hg、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 3 h、基线及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基线空腹血糖> 5.6 mmol/L和溶栓治疗后2 h NIHSS评分> 7分是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三种量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3种脑出血量表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1例。入院时采用Hemphill等的原始的ICH量表(original ICH score,OICH)及Chenug等的改良的ICH量表(modified ICH score,MICH)、新的ICH量表(new ICH score,NICH)进行评分。同时于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分。3个月时进行NIHSS、Barthel指数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3种ICH量表与其他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以MRS为标准,对比3种ICH量表评价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①3种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和3个月MRS、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入院时和3个月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MRS量表比较,OICH、MICH、NICH量表判断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73.1%、84.6%、80.8%,特异性分别为80.0%、88.6%、60.0%,符合率分别为77.0%、86.9%、68.9%。结论OICH、MICH、N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3种量表相比,MICH量表对脑出血预后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营养不良和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4±1)天营养指标,分析影响3个月预后的因素。结果入院第1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29%,入院第(14±1)天为30.49%(P0.05)。与第1天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第(14±1)天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肉周长和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P0.01);男性较女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血清白蛋白下降明显,女性较男性上臂肌肉周长下降明显(P0.01)。年龄(P=0.009)、入院时高血糖(P=0.03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01)、入院时营养不良(P=0.018)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入院时营养不良与年龄、入院时高血糖和入院时NIHSS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入院时营养不良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性别、年龄、相关基础疾病)、治疗时机(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开通时间)、多模式治疗(动脉内溶栓、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责任血管分布等项目。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分级,观察术前和术后24 h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根据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22例,mRS≥3分),行单因素分析,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6%(44例),其中基底动脉最高,达93.8%(15/16),大脑中动脉87.0%(20/23)。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10±7)分,低于入院时的(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1)。3个月预后良好34例(60.7%),死亡4例(7.1%),症状性颅内出血8例(14.3%)。(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再通级别高,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OR=0.465,95%CI:0.267~0.809,P=0.007);糖尿病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35,95%CI:1.101~27.835,P=0.038)。结论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动脉内多模式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恢复颅内血流,具有开通率高和预后好的特点。并且血管再通级别越高,预后越好。而糖尿病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