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残余SYNTAX评分(rSS)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取非完全血运重建(ICR)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STEMI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发病至入院12 h内行急诊P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赋能授权联合药物素养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STEMI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 PCI)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CI术后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专家函询构建联合方案(含明确问题、表达情感、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四个维度)。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6分钟步行距离(6MWT)、抑郁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1个月6MWT、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出院1个月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赋能授权联合药物素养方案的构建,安全有效,可改善STEMI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促进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延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确诊STEMI且行急诊PCI的患者153例,根据症状发生至第1次球囊扩张间隔时间分为2组:A组112例,6h内;B组41例,6~12h。记录PCI后ST段回落>70%的梗死相关导联数,住院期和1年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结果A组PCI后ST段回落>70%的梗死相关导联数显著高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TEMI后6h内行直接PCI能改善心肌灌注、促进左室功能恢复,显著降低总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2月-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行直接PCI治疗,且于术后3~7 d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204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存在IMH分为IMH阳性组(n=87)与I...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微循环阻塞(MVO)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83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住院期间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病3~15 d内行心脏磁共振。根据有无MVO将患者分入有MVO组和无MV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有MVO组的性别比例、不同性别的MVO体积占左室总体积的百分比[MVO(%LV)]和MVO体积绝对值(ml)[MVO(ml)];分析急性STEMI患者发生MVO的影响因素,性别对有MVO组不同亚组的影响。结果 有MVO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男性、前壁梗死、急诊PCI、起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1级比例均高于无MVO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无M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急诊PCI、起始TIMI血流0/1级、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0-02~2011-08间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直接PCI患者共36例,术中术后均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为研究组。以2009-02~2010-01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共48例,未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靶血管血流TIME分级情况心电ST段回落情况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以及术后1周的射血分数。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流TIME3级明显增加,ST段完全回落比例增加,术后心功能改善,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减少。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降低血栓负荷,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而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不同时段行血栓抽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高负荷血栓的STEMI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血栓抽吸术,将患者分为血栓抽吸+PCI组(63例,A组)、常规PCI组(64例,B组)。根据发病开始至导丝通过犯罪血管时间≤6 h、>6 h且≤12 h、>12 h且≤24 h,A组又分为A1组(23例)、A2组(27例)、A3组(13例),B组又分为B1组(25例)、B2组(25例)、B3组(14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后血流分级、术后1 h ST段回落、术后7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 结果 A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达3级比例、术后1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完全回落比例和术后7 d LVEF均优于B组(P<0.05)。A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达3级比例优于B2组(P<0.05),A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达3级比例、术后1 h ST段完全回落比例和术后7 d LVEF均优于B3组(P<0.05)。术后3个月A组与B组、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A3组与B3组间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PCI术中联合血栓抽吸,有利于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提高术后心肌灌注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尤其是在心肌缺血12~24 h内,可减少心肌缺血时间延长对心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郭晓敏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7):811-812,814
目的:分析在急诊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静脉溶栓成功后应用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治疗的90例急性STEMI患者,均在静脉溶栓后予以补救性PCI治疗,按年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年龄〉70岁;对照组,45例,年龄〈70岁。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观察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死亡、LVEF和WMSI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平均住院时间、再次梗死率和LVd指标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PCI术后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未见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成功后应用补救性PCI在对于老年STEM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郗科  王莉  刘辉 《武警医学》2020,31(8):711-714
 目的 探讨SYNTAX Ⅱ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4-01至2016-06确诊为急性STEMI,且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患者445例。每例患者用SYNTAX Ⅱ积分系统评分,并记录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情况。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SYNTAX Ⅱ低分组和高分组。比较各临床因素对两组患者的影响;比较两组间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析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和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射血分数和Killip分级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射血分数、血肌酐值、Killip 分级Ⅱ—Ⅳ级和SYNTAX Ⅱ积分是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696,95% CI 1.037~2.359)、射血分数(OR=0.810,95% CI 0.713~0.907)和SYNTAX Ⅱ积分(OR=1.309,95% CI 1.132~1.317)是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YNTAX Ⅱ积分是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SYNTAX Ⅱ积分的增加,MACE发生率增高,发生时间越早,其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比值(E/E’)与患者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菏泽市中医医院接受PCI术26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前后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计算E/E’。将患者分为A组(E/E’≤15)和B组(E/E’>15),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后E/E’和其他心功能指标水平。评价E/E’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记录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E/E’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结果 268例患者中A组216例,B组52例。两组间LVDD、LAV、LVEF、DT、LVEDVI、LVESV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E’与LVDD、LVEDVI、LVESVI均呈正相关(r=0.497、0.366、0.182,P<0.000 1),与LVEF呈负相关(r=-0.437,P<0.05),与DT、LAV不具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预后患者间LVDD、LAV、LVEF、DT、LVEDVI、LVESV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E/E’、LVDD、LVEDVI、LVESVI是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LVEF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E/E’预测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较高价值(AUC>0.75,P<0.05),灵敏度为0.806,特异度为0.732。 结论 PCI术不能迅速纠正STEMI患者E/E’,但术后E/E’与心功能状态和心室重构相关。监测PCI术后E/E’有助于判断STEMI患者不良预后,为临床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与左心功能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 SYNTAX评分分为低危组(27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19例).使用SPSS16软件,采用ANOVA分析比较3组左心功能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YNTAX评分与左心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低、中、高危3组患者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54、9.181、13.004、7.544、5.276,P均<0.05).冠状动脉SYNTAX评分与左心室EF呈显著负相关(r=-0.702,P<0.05),与MM呈显著正相关(r=0.638,P<0.05).结论 冠状动脉SYNTAX评分与左心室EF呈显著负相关,与左心室MM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I-LOVE-IT 2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共同参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入选2 737例患者。本研究为I-LOVE-IT 2研究事后分析,按年龄将I-LOVE-IT 2研究人群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n=931)和非老年组(18岁<年龄<65岁,n=1 806),研究主要终点为12个月NACE(包括全因死亡、全部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主要出血事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NACE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中NACE复合终点发生率(10.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主要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全部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糖尿病、急诊PCI、基线Syntax评分为N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患者PCI术后NACE发生风险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包括老龄(年龄≥65岁)在内,合并糖尿病、急诊PCI或高基线SYNTAX评分的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发生NACE的风险均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132例,术中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依据术中SpO2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SpO2<90%,n=64)和对照组(SpO2≥90%,n=68)。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术后四周两组间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6个月时的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对照组多[(1.9±0.9)vs(1.2±0.8),P<0.05)],前降支为梗死相关血管的比例多于对照组(62.6% vs 41.2%,P<0.05);术后4周观察组的LVESV、LVEDV较对照组高,LVEF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个月时的6 MWT距离较对照组短,且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是评价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种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A危险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NSTEMI行PCI的患者3 218例,随访3 126例(97.1%),失访92例(2.9%)。根据UA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8~10分)508例(15.8%),中危组(4~6分)1 685例(52.3%),低危组(0~2分)933例(29.0%)。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行PCI,记录患者出院后30 d与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组间预后与UA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危险评分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出院后30 d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4.6%(23/508)、1.2%(20/1 685)、0.3%(3/933),1年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8.6%(43/508)、3.8%(64/1 685)、1.9%(18/933),高危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危险评分对NSTEMI患者PCI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残余血小板活化与趋化因子CCL2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高龄STEM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Verifynow法检测P2Y12反应单位(PRU),根据数值不同,将患者分为残余血小板高反应组(高反应组,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血清 sCD40L的影响。方法对拟行急诊PCI的STEMI(<12 h)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 A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40 mg/晚,1个月后改为20 mg/晚;B组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术后40 mg/晚,1个月后改为20 mg/晚;C组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术后20 mg/晚。观察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以及各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及术后30 d血清sCD40L的水平变化;同时记录用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cTFC比较,A组(25.44±12.07)显著小于B组(30.98±12.09)、C组(33.49±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TIMI3级血流比例依次为91.7%(44/48)、88.4%(38/43)、86.7%(39/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诊PCI术后24 h及7 d,A组血清sCD40L水平[(16.18±4.52)ng/ml,(3.92±1.44)ng/ml]低于B组[(18.25±5.02)ng/ml,(4.63±1.68)ng/ml]及C组[(18.66±4.17)ng/ml,(4.68±1.5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 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用药期间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炎性反应程度,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联合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乌拉地尔,n=100例)和对照组(仅用替罗非班,n=100例)。术前均常规给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试验组、对照组均于术前应用替罗非班[10μg/kg在3 min内推注,然后0.15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36~48 h],试验组在靶血管(IRA)PTCA导丝通过后,于冠脉内推注12.5~37.5 mg乌拉地尔,此后接受PCI治疗。结果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无差异,但试验组TMP 3级明显增高(P<0.05),1周及1个月内两组射血分数相似,对照组有2例术后3 d及23 d发生再梗死,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较试验组高。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乌拉地尔在STEMI急诊PCI术前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心肌的灌注,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诊PCI术后患者N-proBNP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84例,按ACS治疗分为6组:PCI且UA组;非PCI且UA组;PCI且N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PCI且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依次测量入院时、入院后24 h、7 d的N-proBNP水平.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血浆N-proBNP水平高于UA组.无论是否行PCI术,患者入院后24 h的N-proBNP显著增高;7 d时N-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行PCI者入院后24 h和7 d的N-proBNP水平与同时期未行PCI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0 d内发生猝死、有症状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第7 d N-proBNP水平,与未发生心脏相应事件的患者的N-proBNP水平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N-proBN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CS类型相关,PCI介入治疗可以使血浆中N-proBNP水平下降,N-proBNP可作为判断AC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