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留置鼻胃和鼻肠营养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不留置鼻胃及鼻肠营养管(未留置组),128例留置鼻胃及鼻肠营养管(留置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未留置组与留置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留置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留置组病人在消化道不适症状(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方面明显优于留置组(P<0.05),且未增加胰瘘、胆瘘、切口感染、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的发生率(P>0.05);两组在术后30 d死亡及二次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未留置组病人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明显高于留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不常规放置鼻胃及鼻肠营养管安全可行,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减轻痛苦,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典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全程不安置鼻胃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全程是否安置鼻胃管分为鼻胃管组32例和无鼻胃管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吻合方式等术中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局指标。结果 (1)术前基线资料:无鼻胃管组的良性疾病占比(P=0.005)及术前合并胰腺炎比例(P=0.003)高于鼻胃管组,其他术前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指标:无鼻胃管组胃肠吻合采用管型吻合器的比例较高(P=0.009),且手术时间较短(P<0.001),但胰肠吻合方式、术中输血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3)术后结局指标:无鼻胃管组术后住院时间(P<0.001)及胃排空延迟发生率(P<0.001)均低于鼻胃管组,但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胰瘘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自制膳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0例,其中术中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未置空肠营养管(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比较两组的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指标.结果 两组均完成营养支持计划,在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自制膳食营养支持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典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移除鼻胃管引流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0例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胃管引流管移除时间分为早期(≤24 h)移除鼻胃管组和晚期(〉24 h)移除鼻胃管组,主要分析指标为鼻胃管重置率、固体饮食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相关并发症。结果 1 2组患者术前基本信息及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组患者的鼻胃管重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3 2组患者术后主要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多因素分析,晚期移除鼻胃管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移除鼻胃管组(P=0.014)。4早期移除鼻胃管组患者的平均固体饮食耐受时间(P=0.013)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P〈0.001)均较晚期移除鼻胃管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若患者术前无明显胃排空梗阻症状,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可尽早拔除鼻胃管,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改良组(n=33)行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其中21例为腹腔镜PD;传统组(n=32)开腹PD行传统的胰管-空肠黏膜的胰肠端侧吻合法,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胰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小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发生B级胰瘘共2例(6.10%),显著低于传统组9例(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化漏、胃排空延迟、胆漏、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相比传统吻合方法,可有效降低吻合难度,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肠吻合术患者的远期营养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胃吻合者19例,胰空肠吻合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营养参数。结果胰胃吻合组和胰空肠吻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胰瘘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胰胃吻合组和胰肠吻合组的BMI分别为(17.1±7.0)和(19.0±4.8)kg/m2。白蛋白分别为(30.1±0.5)和(32.1±1.3)g/L,转铁蛋白分别为(1.89±0.57)和(2.01±0.61)g/L,前白蛋白分别为(0.18±0.05)和(0.18±0.09)g/L。较术前均略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上述营养参数均恢复到术前或高于术前水平,但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和胰空肠吻合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析库派鼻肠营养管及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盲视法置管在ICU患者中 应用效果的对比。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ICU 80例患者行鼻肠营养管盲视法置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营养管类型分为2 组,观察组(库派鼻肠营养管)40 例,对照组(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40例,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二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失败率、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结果库派鼻肠营养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分别为87%和12.5%),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往往通过胃镜辅助下置管。库派鼻肠营养管置管时间为31.26±10.94 min,复尔凯螺旋型鼻肠营养管需要借助于胃动力作用到达十二指肠,时间为12.5±8.9 h。结论ICU患者往往伴有胃动力功能障碍,选择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时,库派鼻肠营养管盲视法置管简单、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胆管结石术后应用鼻肠营养管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肝胆管结石术后病人,早期应用复尔凯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胆汁回输,观察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肝功能、营养状况,通过加强管道的护理,预防不良反应。结果除3例外均配合完成了术后营养治疗,耐受性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胆管结石的病人在术后,通过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胆汁回输是安全、有效的.仔细的管道护理是术后成功进行肠内营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方法总结2006年7月~2009年2月实施的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自制“二用管”行胃造瘘、空肠内置营养管,术后24h开始由导管输注回收胆汁及营养液,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肠瘘等并发症,肠道功能均在3~5天内恢复。1例出现胰瘘,考虑胰腺钩突残余胰腺断面胰瘘所致,术后20余天胰瘘愈合;1例拔除“二用管”后该处瘘管6个月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精神营养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养、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良性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基础上,实施T管引流术增加患者痛苦程度,不利于术后恢复,顺行鼻胆管引流术因更具微创理念受到临床关注。故本研究探讨顺行鼻胆管应用在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接受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顺行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对照组则留置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与恢复情况、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术后1周营养指标、术前、术后1年评价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随访1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耗时、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2、3天的胆汁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1年,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 vs. 26.67%,P<0.05)。 结论:顺行鼻胆管引流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联合应用,可缩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在胰肠,胆肠吻合口内各置管引出体外引流,另加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称为三管法),结果;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再发生胰瘘,胆瘘,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治愈4例术后胃动力障碍。结论:三管法可以预防胰瘘,胆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两种手术方式的综合鼻整形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鼻整形就医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行鼻内镜下假体综合鼻整形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下肋软骨结合假体综合鼻整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鼻部形态改善情况(鼻梁偏斜角度、鼻尖突出度、鼻额角、鼻唇角)及鼻通气功能(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呼气吸气阻力),对比两组术后7、15、30、60 d疼痛视觉模拟(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美学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术后鼻尖突出度较术前升高(P<0.05),鼻梁偏斜角度较术前降低(P<0.05),鼻额角、鼻唇角较术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尖突出度、鼻额角较术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鼻梁偏斜角度、鼻唇角较术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鼻腔呼气吸气阻力较术前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分析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胰头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运用价值。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2例胰头癌患者,随机纳入ERAS组、对照组各46例,均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干预,ERAS组接受多学科协作下ERAS干预。对比两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显示,ERAS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鼻肠营养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肠外营养时间、进流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87%,低于对照组的28.26%(P<0.05)。两组术后1 d、3 d血清CRP、AMY、TBIL、ALT均较术前升高,ERAS组术后1 d、3 d各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果表明,多学科协作基于ERAS理念开展围术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胰头癌患者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Blumgart法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1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26例实行改良Blumgart法吻合, 55例行常规Blumgart法吻合, 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数据、肝功能、胰腺情况、手术结果、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术前资料(体质指数、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平均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改良组较常规组总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较常规组术后总胰瘘发生率、生化瘘发生率更低(均P<0.05), 两组术后B/C级胰瘘和胆漏、出血、感染、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Blumgart法胰肠吻合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 与常规Blumgart法相比, 吻合方式更简单、省时, 而术后合并症包括B/C级胰瘘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参大黄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2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31 例。实验组于术后 6 h 后经空肠营养管泵入中药,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均装入不透明容器。余术后常规治疗方案两组相同,不使用其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法。结果:实验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持续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呕吐及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经空肠营养官滴注“人参大黄汤”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风险,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临床经济学角度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费用的差别,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7月至2001年6月间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临床资料,其中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1例,术后第1天开始EEN支持;肠外营养组(TPN)21例。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日EEN组较TPN组为短(25.0天vs36.3天,P<0.01),且平均费用明显少于TPN组(28368元vs40494元,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虽少于TP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费用效果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提示EEN较TPN优越。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EEN支持可减少并发症,并有更好的费用效果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经自制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EN组在术中放置自制鼻十二指肠营养管.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EN组升高较PN组更为显著(P<0.05);PN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N组(P<0.05).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比较,EN组均优于PN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经自制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固体硅胶与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术后并发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行鼻整形术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置入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膨体聚四氟乙烯)和对照组44例(固体硅胶)。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感染率,术前、术后6个月及2年的鼻部塑形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鼻整形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9例(17.64%)术后并发感染,对照组为5例(11.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6个月、2年的鼻根高、鼻面角、鼻尖角均下降(P<0.05);观察组鼻额角下降(P<0.05),对照组鼻额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鼻根高、鼻面角、鼻尖角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鼻部综合整形术式、鼻部皮脂分泌旺盛、鼻翼软骨处理、术后鼻部术区毛囊炎、术后双侧鼻前庭黏膜破溃为鼻整形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固体硅胶相比,膨体聚四氟乙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不放置胰管支撑管的胰肠吻合的适用性。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7例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按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端侧吻合+胰管支撑管外引流组(A组,43例)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不放置胰管支撑管组(B组,44例),比较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行胰肠吻合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未放入胰管支撑管组的胰肠吻合时间(平均15.4min)明显小于术中放入胰管支撑管组(平均2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7,P0.05)。B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小于A组(t=2.4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胃潴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0.322,0.603,0.001;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放置胰管支撑管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住院天数,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对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和对照组(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各26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鼻塞、鼻痒、流涕及喷嚏等症状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显效15例、有效10例及无效1例,对照组术后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6例,观察组术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鼻腔干涩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眼干3例、鼻腔干涩2例、上唇麻木2例及嗅觉减退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并且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