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也更为普遍,虽然营养不良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但是营养治疗在国内实行的仍不理想,尤其是在围术期,患者经常存在营养不良,导致术后感染、切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增加病死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因此,营养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对围术期营养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尤其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维持围术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机体有效的代谢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小应激,从而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改善预后。本文主要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术前术后营养治疗及营养制剂的选择几方面进行综述,以说明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的营养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在脑膜瘤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间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脑膜瘤手术治疗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护理干预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8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卡氏(KPS)评分、围术期各项康复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评估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干预对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0. 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围术期间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24h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12h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2和3个月的KP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且研究组术后1、2和3个月的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均伴有颅内出血、颅内感染、颅内血肿及发热等症状出现,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的不适症状,促进围术期患者各项康复指标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情况,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三类高发病率的妇科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肿瘤代谢异常,以及肿瘤本身或其所产生的腹水对消化道的压迫引起进食减少,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营养问题,围术期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其临床结局,20%的妇科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与营养不良直接相关。本文通过在Pubmed、Embase以及CNKI等数据库检索围术期妇科肿瘤患者营养相关研究文献,对目前所应用的营养筛查、评估、干预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常用的营 养筛查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估、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营养不良筛查工具和营养风险指数。常用的营养评估量表工具包括主观整体评估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此外,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或术后早期口服喂养等营养干预方法有助于缩短围术期妇科肿瘤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肠道功能恢复、提升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然而,针对营养干预对生活质量以及长期生存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治疗方式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对症手术治疗。将之按照营养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常规术前禁食、禁水,术后6小时进食的方式进行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4天开始予以患者营养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 7 天后和术后 14 天后营养状况主观评价分级指标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进行合理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和随访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7 天时和 14 天时,两组患者的SGA量表指标和客观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入院时,其中以观察组术后 14 天时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最优,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体重差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营养治疗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路径式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78)和对照组(n=78),干预组采用路径式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d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体质指数(BMI)、预后营养指数(PNI)等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7d血红蛋白(126.09±16.69)g/L、前白蛋白(208.74±38.51)mg/L、BMI(22.28±2.05)kg/m2、PNI(46.62±4.0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4);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3)。结论 路径式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73例,根据营养干预途径不同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23例和全肠内营养组(TEN)50例。TPN组给予静脉营养治疗,TEN组给予经鼻饲管(经鼻至空肠起始位置)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道功能和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就诊前后体重丢失、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组间比较,TEN组体重丢失幅度小于TPN组;TEN组术后72h、术后120h血清白蛋白均短于TPN组,TEN组术后120h淋巴细胞数高于TPN组;TE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T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而言,肠内营养的疗效总体优于肠外营养,且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为甚。胃肠道肿瘤除肿瘤自身消耗及特殊因子的释放,还经常因消化道的梗阻等症状,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进一步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程度。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可增加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降低生活质量以及增加非计划性二次手术率,最终增加病死率。利用有效的营养筛查工具筛查出营养不良患者,在围手术期提供精准而有效的营养治疗,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因此,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筛查及精准营养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状况的评估与筛查,精准营养治疗适应证,营养制剂的选择及使用途径等方面阐述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脑膜瘤患者,按照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低体温、饥饿感和口渴感的发生率分别为15.2%、8.7%和17.4%,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3%、37.0%和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7.14±2.11)d和(1.15±0.34)万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86±3.62)d和(1.74±0.42)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降低脑膜瘤围手术期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而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通过围手术期合理的营养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将有利于改善预后。本文将对目前围手术期结直肠癌患者营养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和归纳,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路径选择、时机选择、能量及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确定、营养教育和膳食处方的制定、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肠外营养路径与配方的选择等。同时,本文针对该研究领域内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焦点,肿瘤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肿瘤相关性营养不良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恶性肿瘤疾病本身,20%的肿瘤患者的直接死因是营养的缺失和进行性发展的恶液质。营养不良的发生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导致其在化疗期间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下降,同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预后。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40%~70%,因此,早期筛查围化疗期存在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给予充分合理的营养支持,以纠正其营养不良状态,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围化疗期的营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并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以五阶梯营养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逐步开展,一些新型改善营养状况的制剂与药物在临床研究和动物试验中显示出独特的疗效,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兼顾提高营养状况与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营养治疗贯穿抗肿瘤疗法的始终,本文分析了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及其原因,并围绕围化疗期营养疗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接受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系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感染及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3%、5.1%、5.1%和5.1%,对照组分别为30.8%、25.6%、23.1%和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康复,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40%~80%,约有97% 的患者需要营养治疗。肿瘤相关的营养不良主 要由肿瘤的局部效应、机体对肿瘤的反应和抗肿瘤治疗引起。约70% 的肿瘤患者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采用放射治疗,但在患 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伴随的多种急性和慢性反应,容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引起治疗中断或延迟,影响肿瘤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进而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营养治疗可帮助放疗患者度过不良反应期、降低放疗引起的毒性反应、 改善患者机体状况、降低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对患者放疗过程中和放疗后科学全面地评估营养状况,并尽早 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并协助抗肿瘤治疗的进行、降低肿瘤进展风险、改善 患者预后。本文总结了放射治疗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和诱发的营养不良问题,以及营养不良状况对患者放疗效应、身体 状况的影响,通过回顾营养治疗在放疗患者中的应用,表明营养治疗对改善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卵巢癌患者因肿瘤负荷、手术创伤等原因,凝血系统的平衡状态常被打破,容易出现出血或血栓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61例卵巢癌患者和4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其中23例卵巢癌患者术后D-二聚体变化进行随访监测。结果:卵巢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分期增加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94,P<0.01),提示卵巢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随病情发展呈现加重趋势;9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栓性疾病前,其D-二聚体水平均呈持续高水平或一过性下降后突然升高。结论:监测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有助于术前筛查血栓高风险人群,预警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争取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发病率高、存活率低.食管癌由于自身的生理功能及解剖位置,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比其他部位肿瘤更高.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有诸多好处,如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维持体重,减缓骨骼肌丢失,降低围手术期营养不良患者的死亡率等.对食管癌患者常规给予营养治疗,患者难以从中获益,但如果食管癌患者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5.
肿瘤晚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关系到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对其合理的营养支持已经得到大家广泛的认可。目前营养支持方式主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各类营养支持方式均有其利弊,临床上如何选择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就目前各类营养支持方式进行简明综述,以期为临床晚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围术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测定并分析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及淋巴细胞所占比例(L%),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外周血1gG、NK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3/DR、CD8/CD38。结果:手术后WBC与术前相仿,L%明显下降(P<0.01);手术后第10天NK上升(P<0.01),CD3、CD4、CD8均较术前下降(P<0.01),术后第5-10天恢复到术前水平;IgG术后即开始持续性下降,至术后第5、10天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胸部手术在术后1周左右对肺癌病人免疫功能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围术期免疫保护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加速康复外科(ERAS)已被证实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个外科领域,并在临床广泛开展,其应用范围覆盖了术前、术中和术后。目前在胃癌特殊人群中开展ERAS以及某些具体实施策略仍存有争议,胃癌ERAS的临床推广应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业的临床实践团队来推动ERAS在胃癌领域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