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北京市早产儿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早产儿保健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16个区所有助产机构2011-2016年74 994例早产儿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北京市早产总发生率5.49%,男女性别构成比1.27∶1,胎龄<34周14 146例(18.9%),≥34孕周60 848例(81.1%)。多因素分析发现多胎(OR=2.519, 95%CI:2.433~2.611), 女婴(OR=1.348, 95%CI:1.307~1.387), 温暖季节 (OR=1.055~1.074, 95%CI:1.012~1.119) 和高危儿(OR=47.619, 95%CI:43.478~50.000)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早产儿发生率低于发达国家,但有逐年递增趋势,应重视对出生体重影响较大的因素,为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和改善早产儿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9年8省(市)婴儿出生基本状况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儿童营养不良可开始于生命的最初阶段,尤其是宫内营养不良可直接影响婴儿的发育,因此关注儿童出生时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对人类发展和健康预测意义重大。为了解我国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与干预措施,提高人口素质,2009年在我国8省(市)16个县(市)对儿童的出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早产孕妇的母婴围生结局。 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早产的87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组,其孕龄为28~36+6孕周。这87例孕妇中,合并子痫前期(PE)孕妇为73例,包括合并轻度PE(9例)、重度PE(60例)及慢性高血压并发PE者(4例);未合并PE者为14例,包括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10例)与慢性高血压者(4例)。选择同期在本院就诊的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自发性早产及胎膜早破性早产的单胎妊娠孕妇12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2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妊娠结局及其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Z评分值、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围生结局。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孕妇的入院时孕龄、分娩孕龄等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等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分娩)构成比,孕妇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等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 2组孕妇的年龄、入院时孕龄、分娩孕龄和产妇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孕妇孕前BMI为23.5 kg/m2(21.1~27.7 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4 kg/m2(20.3~24.6 kg/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80,P=0.001)。③2组孕妇分娩方式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30,P<0.001)。病例组孕妇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3%(9/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29/120),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429,P=0.011)。④病例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其Z评分值分别为2 250.0 g(1 820.0~2 600.0 g)与-0.63(-1.27~0.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 650.0 g(2 212.5~2 980.0 g)与0.33(-3.38~0.8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66、-5.695,P<0.001)。病例组孕妇分娩早产儿中,胎龄为≥32~34周和胎龄为≥34~36+6周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其Z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分娩的同胎龄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胎龄为≥32~34周早产儿:Z=4.706、-3.690, P<0.001;胎龄为≥34~36+6周早产儿:Z=-5.116、-5.555, P<0.001)。⑤病例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轻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2.6%(11/87)、12.6%(11/87)和9.2%(8/8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3%(4/120)、3.3%(4/120)和3.3%(4/120),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04、9.017、7.514,P=0.011、0.003、0.025)。⑥病例组孕妇中,合并PE与未合并PE者的分娩方式构成比、其分娩早产儿的新生儿科转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 χ2=4.351, P=0.037)。 结论孕前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孕妇早产,可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临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应采取更加密切的监测和积极干预措施,降低早产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0年北京市小于胎龄(SGA)儿出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系统”的在北京市出生的117 499例SGA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早产、足月产及过期产儿中的SGA儿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趋势χ2检验,对这10年的活产儿SGA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趋势检验,对这10年SGA儿的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BW)进行比较。对SGA儿出生胎龄(早产、足月产、过期产)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北京市SGA儿发生重度SGA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22-KY-091-01)。结果 (1)2011—2020年,北京市活产儿的SGA儿发生率为5.4%,男、女SGA儿性别比为1.12∶1。其中,早产儿中SGA儿发生率为8.2%(10 512/128 749),分别高于足月儿中SGA儿发生率[5.2%(...  相似文献   

5.
袁雪  王惠珊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938-1939
目的:了解北京市新生儿窒息死亡的状况。方法:分析1998~2002年北京市新生儿窒息死亡的监测资料。结果:北京市新生儿窒息死亡专率总体水平趋于下降,地区分布显示,城区占17·02%~22·22%,近郊区占39·68%~48·94%,远县占30·77%~38·00%;93%以上的窒息新生儿死前在市、县级医院就诊,92%以上的窒息新生儿死前经住院治疗。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对北京市新生儿窒息死亡专率的下降起了重要作用;近郊区、远县窒息新生儿死亡构成比高于城区,提示应在此地区建立转运体系,并进行危重病儿征象识别的培训。建议在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同时,加大力量开展对产前防治窒息的应用性研究,力争在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下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作为不孕症治疗的有效方法正在被广泛应用。随着ART子代人数的增加,ART的安全性引起更多关注。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增加使ART子代伴有更多围生风险,但排除多胎妊娠后,ART单胎子代同自然妊娠子代比较仍具有稍高的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率及先天畸形率等围生结局。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潜在的不孕背景、ART操作、促排卵可能是引起ART子代不良围生结局的原因。优生优育指导、必要的产前筛查及诊断有利于改善ART子代围生结局。综述ART子代围生结局研究进展,了解AR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341例婴儿出生基本情况,为掌握顺义区婴儿身体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婴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价顺义区婴儿出生时的基本状况。结果北京市顺义区平均婴儿出生体重为3403g,出生身长平均为49.90cm,早产率、低体重出生率和巨大儿出生率分别为6.16%、0.88%、7.62%。结论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WHO(2006)数据比较,北京市顺义区新生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良好,但巨大儿出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作为不孕症治疗的有效方法正在被广泛应用。随着ART子代人数的增加,ART的安全性引起更多关注。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增加使ART子代伴有更多围生风险,但排除多胎妊娠后,ART单胎子代同自然妊娠子代比较仍具有稍高的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率及先天畸形率等围生结局。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潜在的不孕背景、ART操作、促排卵可能是引起ART子代不良围生结局的原因。优生优育指导、必要的产前筛查及诊断有利于改善ART子代围生结局。综述ART子代围生结局研究进展,了解AR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 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和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早产(孕龄为28~36+6孕周)均活产分娩的116例孕妇及其分娩的232例早产儿(均纳入双胎组),以及单胎妊娠早产均活产分娩的441例孕妇及其分娩的441例早产儿(均纳入单胎组)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学比较两组孕妇临床特点及其分娩早产儿的临床结局差异,以及两组不同孕龄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差异。 结果①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入院体重、孕前与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龄及早产原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产前地塞米松(DEX)使用率(包括≤1个疗程DEX)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单胎组,入院孕龄小于单胎组,住院保胎时间长于单胎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双胎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较单胎组低,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单胎组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炎、败血症、低血糖和贫血的发生率均较单胎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1 min与5 min Apgar评分、呼吸机使用率、低血钙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生后7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双胎组孕龄为35~35+6孕周和36~36+6孕周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均较同孕龄单胎组早产儿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孕龄阶段,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胎妊娠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可对早产儿造成严重危害,应重视对双胎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比较各年份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类型构成变化情况,围产儿死因及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类型构成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4年如皋市共有围产儿死亡26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3.56‰,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90‰,低于2009年的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类型中死胎166例(63.60%)、死产12例(4.60%)、早期新生儿死亡83例(31.80%),死胎、死产死亡率及构成逐年下降,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不稳定,2014年有抬头趋势。死胎死产前3位死因依次为胎儿畸形(37.08%)、脐带因素(28.09%)、原因不明(18.54%)。早期新生儿死亡前3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31.33%)、畸形(26.51%)、早产(15.66%)。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提升,有望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不同级别的医院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陈碧钦    韩耀风  杨松静  方亚 《现代预防医学》2020,(19):3607-3609
目的 分析厦门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主要特征分布情况。方法 监测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厦门市34所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出生的孕28周至生后7天的所有围产儿的出生缺陷情况。结果 2013-2018年厦门34所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共住院分娩围产儿481262名,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9.97/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提高。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41.00/万)、多指(趾)(18.53/万)、耳畸形(7.58/万)、并指(趾)(5.57/万)、尿道下裂(4.68/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48.12/万)高于女性(107.39/万)(P<0.001),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随产妇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的趋势(P<0.001)。城镇产妇所生围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179.21/万)高于乡村(78.09/万)(P<0.001)。结论 厦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但近几年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出生缺陷存在性别、年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胎消失综合征(VTS)存活儿围生期结局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北京市围生保健管理登记卡"中登记的155 560例单胎分娩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孕母是否为双胎妊娠,将VTS存活儿纳入研究组(n=381),单胎妊娠儿(以下简称为单胎儿)纳入对照组(n=155 179)。根据孕母受孕方式,将研究组与对照组胎儿进一步分为N研究亚组(n=187,自然受孕胎儿)与A研究亚组[n=194,采取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胎儿],以及N对照亚组(n=149 900,自然受孕胎儿)与A对照亚组(n=5 279,采取ART受孕胎儿)。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及其不同亚组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于胎龄儿、围生期死亡、出生缺陷等,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孕母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胎分娩儿围生期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KY-039-01)。 结果①研究组、N研究亚组、A研究亚组新生儿出生胎龄<34周、<37周及出生体重<2 500 g、足月小于胎龄儿与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N对照亚组、A对照亚组新生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N研究亚组与N对照亚组、A研究亚组与A对照亚组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新生儿孕母高龄(分娩年龄≥35岁)、首次妊娠、初产妇、ART受孕、不良孕产史、子宫异常史、孕前3个月至早孕期规律服用叶酸、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S存活儿发生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足月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是单胎儿的2.291倍(OR=2.291,95%CI:1.643~3.196,P<0.001),2.572倍(OR=2.572,95%CI:1.939~3.413,P<0.001),3.577倍(OR=3.577,95%CI:2.654~4.821,P<0.001)和4.178倍(OR=4.178,95%CI:2.445~7.140,P<0.001),但是围生期死亡风险与单胎儿比较,增加不显著(OR=1.589,95%CI:0.386~6.536,P=0.521)。 结论本研究VTS存活儿与单胎儿的围生期死亡率基本相当,但是VTS存活儿早产、低出生体重、足月小于胎龄儿、出生缺陷风险及孕母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较单胎儿增高。早孕期超声发现VTS,并加强产前检查和胎儿畸形筛查,对于改善其母婴围生期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院时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IPS)在早产儿病情危重度及其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的130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时进行TRIPS评分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采用Peason相关性分析,分析2种评分法的相关性,再以NCIS判定的早产儿病情危重度为标准,绘制TRIPS评分评估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获取TRIPS评分判定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最佳临界值,并据此将早产儿分为非危重组(TRIPS评分<最佳临界值)和危重组(TRIPS评分>最佳临界值)2组。采用成组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对2组早产儿早产相关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等计量及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研究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RIPS评分与NCIS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421,P<0.001)。②TRIPS评分评估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ROC曲线显示,TRIPS评分判定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最佳临界值为13.5分,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21 (95%CI:0.634~0.807),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52.6%。③根据TRIPS评分最佳临界值的分组结果,非危重组早产儿为76例,危重组为54例。④危重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颅内出血发生率(37.0%、40.7%),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15.8%、15.8%),其转出NICU时体重及好转出院率[(2 025±533) g,72.2%],均显著低于非危重组[(2 192±267) g,96.1%],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81,P=0.006;χ2=10.176,P=0.001;t=-2.351,P=0.020;χ2=15.441,P<0.001)。2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院内感染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入院时进行TRIPS评分,可用于早产儿病情危重度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5年先天性脑积水(CH)监测资料分析,了解北京市胎儿及婴儿的CH发生率、诊断及转归。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内监测对象(胎龄为13周至生后1岁)中,407例CH患儿(胎儿或婴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生缺陷诊断资料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孤立性与非孤立性CH活产儿婴儿期存活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本研究时间(5年)内,北京市胎儿及1岁内婴儿的CH发生率为3.60×10-4(407/1 129 861)。这407例CH患儿中,82例(20.15%)合并颅外畸形,20例(4.91%)合并染色体异常;CH胎儿的产前诊断率为92.38%(376/407),超声检出CH胎儿时,其胎龄为24周(23~35周),其中胎龄≥28周者占26.06%(98/376)。376例产前被诊断的CH胎儿中,44例采取产前胎儿超声联合MRI检查,而且通过胎儿MRI检查对4例胎儿的颅内畸形具体类型进行了补充诊断。本研究未发现CH患儿的孕母合并宫内感染;103例CH活产儿中,73例孤立性CH患儿的婴儿期(1岁内)存活率为72.6%(53/73),高于30例非孤立性CH患儿的婴儿期存活率(60.0%,18/3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北京市在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三级防控体系中,对CH胎儿与婴儿的一级、二级防控已取得效果。对孕妇全孕期多次动态胎儿超声检查,必要时联合胎儿MRI检查,对非孤立性CH胎儿同时采取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可进一步提高CH患儿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产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高危因素,探讨有利于ICH防治的策略。方法:选择横沥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57例早产儿ICH作为研究组,同期79例非ICH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19个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ICH发病率为41.9%。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妊高征、窒息、产伤、滞产、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早产儿ICH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ICH的高危因素众多,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外部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能是控制早产儿ICH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都市温江区2009—2012年出生的围生儿报表数据,揭示产妇的年龄、死胎死产、出生缺陷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为相应的干预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温江区围生儿年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样本率的χ2检验,了解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温江区2009—2012年共出生17 421名围生儿,其中高龄产妇1 152名,比率为6.61%,近4年整体变化不明显,但城镇高于农村(χ2=8.669,P<0.05),呈逐年上升趋势(χ2=3.969,P<0.05);低龄产妇664名,比例为3.81%,整体呈下降趋势,农村高于城镇(χ2=153.088,P<0.05);死胎死产145名,比率为8.32‰,整体呈下降趋势,农村高于城镇(χ2=4.606,P<0.05);出生缺陷儿126名,比率为7.23‰,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宣传,降低低龄产妇的比率,寻找可能的干预方式,避免出生缺陷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龄及出生体重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分娩的217例早产儿资料。结果: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8%和2.3%。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随胎龄或出生体重增加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出生前加强孕期保健,尽可能延长胎龄,促进肺成熟;出生后防止早产儿窒息和加强低出生体重儿监护,将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海淀区围生儿死亡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围生儿死亡变化规律和主要死亡原因。方法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围生儿死亡监测网,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方法。围生儿死亡数据来源于分娩医院或地段保健科填写的北京市围生儿死亡报告卡。结果海淀区1997~2005年平均围生儿死亡率7.09‰,由1997年的8.22‰降至2005年的4.24‰;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3.82‰降至2005年的2.01‰。围生儿死亡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首位死因均为出生缺陷,早期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死亡专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海淀区围生儿死亡率降低主要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降低所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围生期的出生缺陷儿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情况及其高危因素。 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07例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被诊断为BPD,而将其分别纳入BPD组(n=36)及非BPD组(n=71)。回顾性分析这107例早产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产科因素、早产儿出生时一般情况、治疗经过及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共计4个方面的26项观察项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8项产科因素及10项早产儿出生、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发生的8个并发症因素进行分析;再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以及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将VLBW早产儿发生BPD的13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VLBW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对VLBW早产儿发生BPD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孕产妇宫内感染,早产儿出生体重、胎龄,新生儿窒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吸入高浓度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及败血症。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取有创机械通气(OR=51.936, 95%CI: 2.395~1 126.182, P=0.012),吸入高浓度氧(OR=76.269, 95%CI: 5.279~1 101.998, P=0.001),发生NRDS(OR=4.497, 95%CI: 1.772~11.415, P=0.002)及合并败血症(OR=2.521, 95%CI: 1.006~6.319, P=0.049),为VLBW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术分娩(OR=0.045, 95%CI: 0.003~0.730, P=0.029)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VLBW早产儿若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发生NRDS、合并败血症,则容易发生BPD。临床应针对这些因素,对VLBW早产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预防BPD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