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居民心肺复苏知识程度和培训意愿。方法对陕西省宝鸡市1005名居民进行心肺复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心肺复苏知晓程度、培训状况、现场抢救意愿和心肺复苏基本知识4个方面共19个问题,并将调查对象分为学生和社区居民对比研究。结果 702名(69.9%)居民知晓心肺复苏,前3位知晓途径依次为互联网、其他人员说起和书本报刊,学生与社区居民了解心肺复苏的主要途径不同(P 0.01);心肺复苏基本知识总体得分(2.34±2.046)分(满分6分),学生得分高于社区居民(P0.01);只有5.8%的居民不愿意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社区居民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的意愿较学生更强(P0.01);有多种原因制约着民众现场心肺复苏急救的实施,绝大多数人更愿意接受只做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结论宝鸡市居民心肺复苏知晓程度较高,接受培训意愿强,建立有效的心肺复苏培训体系有利于提高全民心肺复苏急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及能力现状,为开展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培训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南充市5个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0%社区居民对学习急救知识的态度基本端正。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单一,以仅从报刊书籍获得急救知识的社区居民为多,占31.3%。社区居民以希望通过现场急救模拟演练来普及急救知识的为多,占31.8%。结论我国城市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趋势良好,但实际应用并不广泛,急需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支持,以提高居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公众对急性中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需求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急性中毒现场救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于2010年对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公众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常看到或听到有关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宣传的公众仅占23.48%,公众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平均分为(6.27±1.33)分(满分10分),工人、农民、学生和老年人群的知识得分较低,同时,公众选择获取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中,前3位的依次是电视(83.52%)、报纸(61.17%)和广播(60.61%)。结论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公众对现场自救互救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全社会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加强宣传、普及的力度,增加宣传教育的频率。同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进行培训,特别要加强对薄弱群体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对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掌握的情况及自救互救理念的知晓情况,为安全管理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企业380名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1)员工安全意识比较强,既往培训存在不足:超过90%在工作中会在意个人安全,积极处理遇到的危险情况。96.5%认为安全培训有必要,超过80%选择单位培训是获取安全知识的重要方法。(2)员工自救互救意识和知识掌握情况较差:66.1%的员工平时能做到主动学习安全健康知识。95.4%遇到意外伤病选择拨打120,11.3%在同事出现意外伤害时选择了"我能救护";56.6%听说过"白金十分钟"。(3)安全培训的建议和意见:65.8%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在既往培训基础上加入医学基本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培训;注重培训方法:结合实例或现场讲解培训等。结论在既往培训基础上应注重医学基本急救知识、白金十分钟理念和知识体系的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践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长春市城区300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心肺复苏状况,并从中选取180人,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人,实验组社区居民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人教学、医院急诊室参观等教学模式。对照组社区居民给予宣传手册并接受知识讲座后,组织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评估不同培训方法的效果,继而通过分析探讨,形成切实可行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培训优化方案。结果:实验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以及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践效果良好,提高了社区公众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沧州居民目前的院前自救互救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探讨加强沧州居民院前自救互救技能的重要性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的人群为客运司机,普通社区居民,学校学生等共2100人,对其进行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对其中的900名参与研究的人员通过发放自制问卷的方法,了解其培训前和培训后的院前自救互救技能知晓率。结果:在经过相关培训后,参与调查人员的院前自救互救技能掌握成绩相比培训前得到了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沧州居民加强其院前自救互救技能培训,能显著提高居民自救互救技能的知晓率,使人们自救互救的意识增强,效果显著,值得在各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广西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CPR)知识宣教和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群体的居民共416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普及率低(0.82%).居民经过短时间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后,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与通气比例操作正确人数达95.9%,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需培训学习.人体模型操作培训可明显提高居民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心肺复苏(CPR)知识在杭州市拱墅区的普及情况,为心肺复苏普及计划的实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抽样调查,调查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除医务人员之外,拱墅区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非常低下。被调查的人员中,23.3%的人心肺复苏理论知识非常扎实;9.5%的人能正确操作心肺复苏;5.1%的人会主动施救;74.8%的人愿意参与培训;82.6%的人要求面对面授课。结论:拱墅区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普及率不高,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挽救生命,减少意外损失,拱墅区应该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心肺复苏普及工作,以提高辖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大亚湾区居民灾害现场急救技能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急救技能水平做参考。
方法 于2016年4月-12月, 抽取大亚湾区3个街道6个社区的5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共包含20个技能考察项目, 每个项目总分为5分, 问卷总分为100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收回问卷495份。大亚湾居民急救技能水平平均得分为(46 ±17)分, 20项技能中只有4项的平均分达到3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培训经历人群急救技能调查评分和及格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居民对灾后逃生技能、心肺复苏技能、止血包扎技能、生命体征检查及化学物中毒处理技能的需求度最高。
结论 大亚湾区居民灾害现场急救技能亟待提高, 应加强对他们的急救知识的宣传、急救技能的培训, 并让居民参加应急演练, 以提高居民灾害现场互救、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城市居民应对灾难的能力和脆弱性,明确城市人群灾难医学知识水平及培训需求。[方法]在上海市杨浦区随机抽取5个社区,再按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比例进行分层抽样,共抽取1 700名社区居民,应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获得1 643份信息完整的调查表。[结果]89.0%的居民认为应该了解和掌握灾难医学相关知识。"核泄漏事件防护措施"和"高层建筑火灾"问题回答正确率均达到80%以上,而"心肺复苏操作"总体回答正确率不到40%。目前社区居民获取灾难医学知识主要通过报纸、杂志、网络(52.1%),通过学校教育获取仅为5.3%。社区人群最希望通过讲座(72.4%)方式获取"灾难急救技术"(60.1%)和"灾难医学基本原理"(57.8%)知识。[结论]学校教育在灾难相关知识普及方面存在缺欠,可能导致居民普遍缺乏灾难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强学校教育中对灾难相关教育,定期组织社区灾难医学知识普及和模拟演练有望降低灾难的人群脆弱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现代新媒体广泛宣传培训,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演练,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训等,使应急救护进入社区,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东丽区小东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接受培训的600例居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取实践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培训模式,通过现场答卷的形式比较实践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培训后的合格率为79.00%,高于对照组的6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急救过程中融入信息化培训模式,能够提高初级救护员培训质量,既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又能保证教学效果,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了解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集中军训的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152名,对其进行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及行为素养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曾经历过灾害的人数占41%(62名),未接受过自救互救培训的人数占85%(90名).系统化滚动式培训后,大一护生自救互救素养总分(166.56±6.88)高于培训前(93.77±8.22)(t=-83.729,P<0.01);培训后,文科生较理科生、经历过灾害较未经历者、接受过灾难相关培训较未接受者分数提高明显(t值分别为-2.751,-3.504,5.788,P值均<0.05).培训后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34.092,41.023,38.579,155.449,P值均<0.01).结论 高校、医院、社会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尤其应从低年级开始建立成熟完善的教育实践共同体,针对性开展系统多样的培训实践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抽取德阳市823名社区居民,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院前急救知识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11份。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得分为(9.75 ±2.83)分。社区居民急救知识5个维度的回答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电话维度正确率为98.8%,意外伤害急救维度正确率为62.8%,气道异物急救维度正确率为47.1%,创伤急救维度正确率为20.3%,心搏骤停急救维度正确率为11.6%。15个条目中急救电话正确率最高为98.8%,心肺复苏术正确率最低为27.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学生、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参加过急救培训是德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调整后模型R2=0.481,F=142.176,P < 0.01),以上人群急救知识得分都相对较高。
  结论  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政府与有关机构应探索并建立社区居民急救培训模式,加大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扩大培训覆盖面,根据不同职业和学历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升公众急救知识水平,建立居民自救互救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中学生是伤害的高发人群~([1]),对其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不但可以使其学会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大幅度提高该人群的安全意识,而且还能对其周围人群起到间接影响和帮助作用,为建立全民参与的应急体系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而心源性猝死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之一,也是我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2]),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许多研究者通过对中学生实施心肺复苏培训,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我国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急危病发生时能现场施救的措施较少,因此对非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在倡导全民参与的院前急救中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了解商丘市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现状,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合理的急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5-01-2017-05-01商丘市梁园区和睢阳区作为研究区域,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做为研究场所。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将2个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院前急救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急救知识学习需求问卷3部分。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居民性别(χ~2=0.177,P0.05)、年龄(χ~2=8.260,P0.05)、文化程度(χ~2=7.847,P0.05)、职业(χ~2=5.782,P0.0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干预组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得分为(14.23±1.58)分,高于对照组的(9.11±2.31)分,t=-17.66,P0.01;急救态度得分为(24.17±2.04)分,高于对照组的(19.11±3.10)分,t=-17.45,P0.01;急救行为得分为(30.41±2.24)分,高于对照组的(27.45±3.58)分,t=-10.21,P0.01。干预组居民知晓率随活动开展时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结论通过急救培训能提高社区居民的院前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院前急救培训的形式应多元化,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居民对自救互救体系的知晓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西省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的逃生及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现况,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山西省4个区县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知识技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超过95%的被调查对象家里没有灭火器和逃生包,且没有与家人进行过逃生演练;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事件的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分别为30.2%、16.6%和29.1%,其中城市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5或P0.01);城乡、家庭人口数及是否知晓家庭应急准备四步骤是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应急准备在灾害事件应急中的重要作用被忽视,今后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健康教育;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较低,有待大力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以匿名填写的方式,对广州市5所高校1408名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1408名大学生中,89.70%认为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是“有必要”的。曾接受过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是火灾(57.24%)、地震(53.98%);最希望接受的是现场急救技术(70.53%)、车祸(65.84%)、水灾/溺水(64.13%)和火灾(63.99%)知识;除地震外,其余各方面的期望接受比例均明显增高(P值均为0.000),以车祸的增幅最大。已接受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讲座(75.00%)和网络报纸等传媒(66.26%);在希望接受途径中,70.38%的被调查者选择2种及以上途径,集中于课堂教育/讲座(73.93%)和网络报纸等传媒(70.10%)。结论广州大学生对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强烈,学校和社会在内容丰富、途径多样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满足其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及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对现场急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方法自编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某地震重灾县5所乡镇卫生院的所有留院观察患者家属222人进行有关现场急救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结果灾区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受年龄、居住地和文化程度影响较大,急救知识需求较大,自救互救意识较强,但急救水平较低,急救知识来源途径单一,相关机构普及急救知识力度不足。结论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水平较低,相关机构应根据灾区农村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居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广元市社区居民对于公众心肺复苏(CPR)技能的认知情况以及进行培训之后的效果研究。方法 在2020年9月—12月,采取抽样调查对广元市社区共496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进行技能培训。结果 在培训之前,居民对于心肺复苏的知晓率比较低,大多数人都未曾参加过相关培训,在参加培训之后再对社区居民进行考核,结果表明企事业机关人员群体对于心肺复苏的指征以及胸外按压的频率掌握得最好。结论 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对居民进行CPR培训,提高居民的CPR知识以及技能,减少患者在入院前猝死率,提高在院前的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吉林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急救自救知识掌握情况,为提高社区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吉林市临江社区、松北二区社区、江滨社区和长江社区448例老年人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对各种常见急危重病症和意外伤害的急救自救知识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急救自救知识普遍欠缺,其中心绞痛、脑卒中及心肺复苏方法等急救自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差,掌握率均低于10.0%;而其余项目的掌握率也不足31.0%。结论社区老年人的急救自救知识掌握欠佳,急救自救能力差,并且部分老年人的自救意识不够强。应加强老年人急救自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老年人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