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成人腭大孔( greater palatine foramen,GPF )解剖位置及其与腭穹窿高低的相关性,为涉及上腭区域的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收集2020年1~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80名成人患者的CBCT图像,评估双侧360例腭大孔相对于上颌磨牙的位置以及距上颌腭中缝线和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并分析不同腭穹窿高低与腭大孔分布的关联。  结果  腭大孔在第2磨牙腭侧、第3磨牙近中腭侧、第3磨牙腭侧的分布率分别是21.39%、21.11%和57.50%。男性和女性腭大孔与腭中缝( midsagittal suture,MMS )的距离(GPF-MMS)分别为(16.31±1.18) mm和(15.82±1.32) mm,腭大孔至对应磨牙釉牙骨质界(enamelo-cemental junction,CEJ )的距离(GPF-M)为(17.11±2.50) mm 和(15.79±2.57) mm,均显示男性大于女性(P < 0.05)。GPF-MMS在高腭组中略低于低腭组(P < 0.05);然而,GPF-M在高腭组中明显高于低腭组(P < 0.05)。  结论  成人腭大孔位置与其性别和腭穹隆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腭中缝的钙化时间,分析腭中缝的钙化与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关系,用于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快速扩弓前的个体评估和指导。方法:211例研究对象(4.2~43.8岁)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截取水平面腭中缝的形态,按照钙化程度不同分为5期,评估患者腭中缝的闭合程度与生理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加,腭中缝钙化程度逐渐增加。完全钙化最早见于1例10岁女性患者,15岁年龄段中有50%的患者腭中缝钙化,在成人患者中仍可见一部分腭中缝未钙化的病例,最晚见于1例37岁女性患者。青春期男性腭中缝钙化较女性晚,而在青春期前及成人后,男女钙化分期未见差异。结论:腭中缝钙化与年龄相关,钙化时间从10岁开始持续至成人时期,部分成人患者腭中缝并未钙化。青春期男性腭中缝钙化较女性晚。上颌扩弓前应进行个体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解剖翼腭窝结构,测量其内上颌动脉和上颌神经分支及其解剖学关系,为翼腭窝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40例(80侧)干性颅骨翼腭窝进行骨性标志的观察,并对20例(40侧)甲醛固定尸体的翼腭窝内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选择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为基准点,分别测量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及动脉、神经分支处距基准点的距离和在窝内的形态。结果: 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多呈不规则的倒锥形。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分别为(48.47±2.63)、(41.07±3.25)、(39.91±1.84)、(47.54±2.66)、(44.48±1.92)和(30.70±1.45) mm;上颌神经主干、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蝶腭神经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50.34±3.46)、(36.39±2.65)、(34.72±2.77)、(37.43±3.12) mm;上颌动脉主干、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32.91±2.74)、(26.36±1.67)、(30.96±2.02)、(31.24±2.49)、(30.50±2.38) mm。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可作为翼腭窝内寻找结构的重要标志,翼腭窝内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在后内的神经层和在前外的血管层,可为在临床翼腭窝区手术时避免损伤其内的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钱亮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34):63-66
目的 通过对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的测量分析,研究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的形态与位置。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需进行口腔放射检查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3D Viewer软件对其CBCT图像进行观察测量,分析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的检出率、位置、走行、直径、终端位置及终端与上颌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 102例患者的双侧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的检出率为94.6%(193/204);其位置均为鼻上,走行为唇向者占79.3%,腭向者占20.7%。不同性别、侧别的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方向、终端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的直径在终端处显著大于分叉处[(1.20±0.29)mm vs.(0.75±0.21)mm,t=18.688,P<0.001]。男性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与上颌牙槽嵴顶间距离显著大于女性[(20.62±3.69)mm vs.(17.83±2.95)mm,t=5.900,P<0.001]。结论 CBCT图像对上颌窦外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定浙江地区人群上颌尖牙至第二磨牙区腭侧咀嚼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腭大孔的分布位置。方法: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受检者的CBCT影像资料,调整基准线进行重建,选取受测牙矢状面进行分析,分别在距离龈缘3、6、9、12?mm水平处测量上颌双侧尖牙至第二磨牙区的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同时测量腭穹窿的高度和宽度,确定腭大孔相对第二磨牙位置以及距腭中缝和牙槽嵴顶的距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上颌腭侧各牙位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分析不同年龄组各牙位腭黏膜厚度的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腭穹窿解剖形态的各牙位黏膜厚度以及腭大孔到腭中缝、牙槽嵴距离差异。结果:146例患者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区平均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分别为(2.94±0.48)、(3.28±0.49)、(3.43±0.53)、(3.01±0.55)、(3.49±0.70)mm。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尖牙区的黏膜厚度在距龈缘6?mm处最厚,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在距龈缘9?mm处最厚。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明显增加,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在6?mm处最薄,之后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受检者年龄和腭穹窿高宽比是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受检者年龄是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腭穹窿高宽比是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变量间无明显共线性(VIF<1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尖牙至第一磨牙区腭侧黏膜厚度与受检者年龄呈正相关,且45岁及以上人群黏膜增厚更显著;高腭穹窿组的尖牙黏膜厚度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小于低腭穹窿组(P<0.05)。腭大神经血管束多位于第二磨牙牙冠远中区域。腭大孔到牙槽嵴顶距离高腭穹窿组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而两组间腭大孔到腭中缝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软组织移植的供区部位以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距龈缘3~9?mm处黏膜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蝶腭动脉以及相关解剖结构的观测,探讨治疗鼻腔后部出血时蝶腭动脉结扎术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术中出血以获得满意的手术视野、选择合适的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方法:干性半侧颅骨标本30侧,观察蝶腭孔的位置,测量蝶腭孔的相关数据,测量筛前孔至前鼻棘的距离、筛骨嵴至下鼻甲水平部的垂直距离及筛骨嵴至腭骨水平板的垂直距离。手术显微镜下对15具(30侧)外观无异常、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未区分性别)的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及翼腭窝进行详细解剖,观测蝶腭动脉及其相关解剖结构。结果:筛骨嵴和蝶腭孔是经鼻腔定位蝶腭动脉的重要的标志;上颌动脉在翼腭窝内走行,分支类型有个体差异,其翼腭窝部分为Y型、中间型、M型3型。上颌窦后壁入路可以对蝶腭动脉进行主干结扎,不会损伤上颌动脉下颌段和翼肌段分支。结论:蝶腭动脉的相关解剖对于蝶腭动脉结扎术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前必须熟悉与其定位有关的解剖结构。经中鼻道上颌窦后壁进路进行蝶腭动脉主干结扎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经鼻腔可结扎蝶腭动脉的分支。上颌动脉翼腭段在翼腭窝内变化较大,手术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口腔锥形束CT(CBCT)技术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根管及颊根腭侧面沟的形态进行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测就诊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的400例患者的80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CBCT影像,以Vertucci分类法为依据,确定牙根和根管的形态,对有颊根腭侧面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 上颌第...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形状、大小、分支和动脉供应。[方法]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福尔马林固定的50侧头部标本,用大体和显微解剖法,采用4种入路解剖翼腭神经节,观测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分支、动脉供应和手术标志。[结果]翼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的后内部,翼管的前方,蝶腭动脉的后方;多为圆三角形,4.12 mm×4.17 mm,它与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的神经节支相连,发出腭支、鼻支、咽支和眶支;接受翼管动脉、圆孔动脉和蝶腭动脉供应,还是翼腭窝手术中寻找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的标志。[结论]翼腭神经节是翼腭窝内重要的神经结构,也是翼腭窝手术寻找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上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痛发病率较高 ,迄今为止 ,神经阻滞疗法仍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 ,它还具备经济、简单等优点[1] 。由于上颌神经从颅腔至面部途径翼腭窝等处 ,行程复杂。为上颌神经阻滞入路提供形态学依据 ,本文对 12 0侧成人颅骨翼腭窝等结构和 30侧成人头部标本的上颌神经毗邻结构进行了观测。1 材料和方法成人颅骨 12 0侧 (左 60侧 ,右 60侧 )除去颅盖 ,用江西省南昌青云谱计量仪器厂生产的人体骨骼测量仪对上颌神经阻滞的相关结构进行了的观测。解剖观测了 30侧成人头部标本上颌神经的毗邻结构。测量了上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  相似文献   

10.
观察并测量了278例(男206例,女72例)南京出土的成人颅骨。腭大孔多数位于第二磨牙内侧,以卵圆形居多,其矢状径男女性相似,但横径男性显著大于女性。翼腭管的长度男女相似。翼腭管和硬腭平面的夹角为58.28°,男女无显著差别。翼腭凹的形状不一,男性以半月形较多,女性以月牙形较多。翼腭凹的宽度男性显著大于女性,但深良及长度男女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