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长征  王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0):1119-1121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是否独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而与父母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入方程的教养方式因子为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拒绝否认(P < 0.05~P < 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有一定的影响,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志愿者照护实践对低年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名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与试验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文关怀理论培训;试验组在常规理论培训基础上增设志愿者照护实践,每2个月1次,每次4 h,连续4次。培训后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I)、临床沟通能力量表(CCCS)和护理职业生涯管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后,试验组低年资护士CAI认知、勇气、耐心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而CCC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职业生涯管理晋升公平、提供职业信息、促进职业发展各维度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注重培训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志愿者照护实践,有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内涵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余飞  肖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72-675, 679
目的 对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对北京某医院组织培训的危重症专科护士共184名进行调查。 结果 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平均得分为(118.46±13.20)分,得分率81.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护龄、职称、职务、同事关心程度以及是否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同事关心程度及人文关怀培训均为影响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 结论 危重症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能力不足。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应增设人文关怀类课程,注重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护理管理者应为护士提供和谐有爱且极具人文关怀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医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情绪智力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山东省某医学高职院校7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调查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依据量表评分将学生分为高分组(n=194)和低分组(n=524)。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评价研究对象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分析法分析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高职护生总体情绪智力水平均为中等之上。差异性检验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与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拒绝与否认和母亲惩罚与严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情绪智力各维度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12~0.47,P<0.05);情绪智力各维度与父亲惩罚与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拒绝与否认和母亲惩罚与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28~-0.11,P<0.05)。回归性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归因倾向的状况,讨论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皖北地区抽取92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情绪管理得分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和较好的高于较差的(P < 0.01和P < 0.05),经常和监护人聊天的得分高于从不和偶尔的(P < 0.01),学习和生活令父母满意的高于不满意的(P < 0.01),与老师、同学关系较好高于较差和一般(P < 0.01);初中生人际归因倾向状况表现为男生能力得分高于女生(P < 0.05)。八和九年级能力得分均高于七年级(P < 0.05),九年级努力和情境得分均高于七、八年级(P < 0.05和P < 0.01)。独生子女情境和运气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P < 0.05)。父亲学历越低外控性因子运气得分越高(P < 0.05)。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能力和努力得分均高于一般的(P < 0.05),运气得分高于一般和较好(P < 0.01和P < 0.05)。从不、偶尔和监护人聊天的学生运气得分高于经常聊天的(P < 0.01);情绪管理能力得分与内控性因子努力成正相关(P < 0.01),与外控性因子情境成负相关(P < 0.01)。结论在家庭条件、父母学历等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改善孩子的归因方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为促进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提供新的干预视角。方法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国际大学调查》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对蚌埠医学院698名本科护生进行测查。结果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评分为(61.78±11.78)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评分分别为(15.23±3.38)分和(105.83±18.0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性(P < 0.05);担任班干部的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明显高于未担任者(P < 0.01);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在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高心理弹性组护生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均明显高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消极情感得分明显低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本科护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消极情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心理弹性总变异的37.6%。结论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心理干预时,应侧重挖掘护生的内在心理潜能,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以增强护生幸福感体验,促进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6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生去人格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均高于杭州护士常模(P < 0.01),2组情感耗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76±5.05)分,处于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29.46 ±5.33)分(P < 0.01)。不同性别、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以及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间情感耗竭和人个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性别、学历、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的护生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92、-0.375、-0.519,P < 0.01),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03,P < 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护生多方面支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李静  孙雪芹  马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61-1564, 1568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在校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在蚌埠医学院一至三年级的本科护生中进行招募,经过筛选,选取在校护生6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4)。干预组进行6周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只参加常规心理活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在基线、6周干预结束后、干预后第1个月、干预后第3个月对2组进行调查。结果2组护生在T0时间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焦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间点,干预组生活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幸福感指数得分、抑郁、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干预组各时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1、T2、T3得分均高于T0(P < 0.05~P < 0.01)。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减缓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有利于护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马丽  姚丽  邓学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1):1045-1047,1057
目的分析宁夏高校护生关爱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校护生关爱能力的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二、三、四年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关爱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护生耐心、理解、勇气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汉族护生的勇气维度得分高于回族护生(P〈0.05)。已实习护生的关爱能力总分和耐心维度得分均高于未实习护生(P〈0.05)。不同年级护生的关爱能力总分和理解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亲关系融洽程度不同的护生其关爱能力总分、耐心维度及勇气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母亲关系融洽程度不同的护生其关爱能力总分、耐心维度及理解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学时选择本专业方式不同,其勇气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的关爱能力与民族、是否实习、所在年级、与父母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卢志勇  韩布新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5):1812-1817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为幼儿行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8-10月分别选取北京市3家幼儿园3~6岁幼儿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向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50份,有效问卷325份,有效回收率为81.3%。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家长的性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幼儿的性别)、祖辈教养风格(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评分。结果 不同祖辈教养风格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祖辈教养风格下父母情绪智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民主型祖辈教养风格下父母情绪智力得分高于专制型(t=-2.361,P=0.019)。不同祖辈教养风格下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研究生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情绪智力、幼儿情商得分均高于大专及以下(P<0.05);研究生父母情绪智力得分高于本科(P<0.05)。家庭教养方式、情感温暖与理解得分与幼儿情商得分、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性、压力管理、一般心境、积极印象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过分干涉与保护得分与幼儿情商、压力管理、一般心境得分呈负相关(P<0.05);否认与拒绝得分与幼儿情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一般心境得分呈负相关(P<0.05);惩罚与严厉得分与幼儿情商、自我、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一般心境得分呈负相关(P<0.05);偏爱得分与幼儿情商、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性、一般心境、积极印象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父母情绪智力得分与家庭教养方式、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得分均呈正相关,与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否认与拒绝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父母情绪智力得分与幼儿情商、自我、人际关系、适应性、压力管理、一般心境、积极印象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女性幼儿情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得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幼儿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得分高于男性幼儿父母,而惩罚与严厉得分低于男性幼儿父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明显的代际相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为家庭教育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一319名9~16岁学生进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施测和数据分析.结果 自我意识总分及其除合群以外的分量表,在各年级间差异有显著性(F=2.170~4.288,P<0.05),以及除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四个因子以外的父母养育方式大部分因子,在各年级间均有差异(F=2.449~7.596,P<0.05).自我意识的最高值[自我意识总分(61.05±9.00)分,行为(13.85±1.94)分,智力与学校情况(11.48±3.10)分,躯体外貌与属性(8.33±2.50)分,焦虑(10.13±2.39)分,幸福与满足(8.38±1.23)分]以及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拒绝、否认的最低值[分别为(15.08±2.80)分,(7.33±2.23)分和(10.43±3.26)分]均在小学六年级(P<0.05).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呈正相关(r=0.188~0.389);父母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分别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呈负相关(r=-0.112~-0.540);除躯体外貌与属性一个分量表,父亲拒绝、否认与自我意识总分和其余各分量表呈负相关(r=-0.160~-0.420);以上均为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相互影响,且均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呈曲线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72名,通过带习教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临床护生,并采取角色模范式、日志式、对话式等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果实施前后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临床护生的关怀能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史琼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3):1613-1617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并探讨其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4月在南京市某所高校抽取一、二、三3个年级的学生共3 000例进行实测,采用大五人格“尽职性”分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研究得到有效问卷2 814份,有效率93.80%。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9,P=0.005)。男生、贫困生、父母共同抚养者的社会责任感分别高于女生、非贫困生、非父母共同抚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线性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1、-0.265,P<0.00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线性正相关(r值为0.243,P<0.01),与父亲的惩罚与严厉、父亲的过分干涉、父亲的拒绝与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7、-0.152、-0.121、-0.092,P<0.00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线性正相关(r值为0.154,P<0.01),与母亲的惩罚与严厉、母亲的拒绝与否认、母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3、-0.183、-0.199,P<0.001)。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人格问卷得分、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专制型母亲和理解关爱型父母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处于良好状态;性别、经济情况、抚养方式对责任感有影响;责任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的理解和关爱有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特别是专制型母亲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陈永侠  陈莲芳  陈娜  归冠  段缓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8):1136-1138, 1141
目的 探究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在ICU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8月进入ICU实习的护生30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实习带教;选取2019年9-11月进入ICU实习的护生30名为观察组,采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实习带教。比较2组实习护生理论考试、技能操作成绩、综合能力以及带教满意度情况,从而评价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ICU实习护生带教的成效。 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综合能力、带教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 结论 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ICU实习护生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汪家龙  曹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62-665, 668
目的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分析现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卓越护理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思路、措施,探索以提升护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改革。 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分别从黄山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和2018届高职护生中各抽取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卓越护理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卓越护理班”依据“卓越技能型护士培养计划”模式进行培养,对照班依据校普通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比较两个班级的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成绩以及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评价。 结果 除2017届卓越护理班护生《儿科护理学》成绩与对照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届卓越护理班护生其余的核心课程成绩均高于对照班护生(P < 0.05~P < 0.01)。“卓越护理计划”培养前,2017与2018两届卓越护理班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及职业决策能力各项目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后,2017与2018两届卓越护理班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及职业决策能力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班护生(P < 0.05~P < 0.01)。 结论 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是卓越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初中生冲动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对409名初中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冲动性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结果 男生和女生在注意冲动性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20.56±3.60)分,(19.63±3.07)分,P<0.01].初一与初三年级在注意及运动冲动性得分有显著性差异[(20.58±3.47)分,(19.63±3.46)分,P<0.05;(20.31±4.37)分,(21.75±4.00)分,P<0.0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注意、缺少计划及冲动性总分负相关(r=-0.23~-0.33,P<0.01).父母拒绝、否认与冲动性人格各因子和总分正相关(r=0.23~0.33,P<0.01).父母惩罚、严厉与运动和冲动性总分正相关(r=0.22~0.26,P<0.01).父母过分干涉、保护与运动冲动性正相关(r=0.23~0.34,P<0.01).母亲惩罚、严厉与注意冲动性正相关(r=0.22,P<0.01).父亲过分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与冲动性总分正相关(r=0.23;0.2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注意、运动、缺少计划冲动性及冲动性总分的解释分别为12%、14%、15%和19%.结论 初中生的冲动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冲动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预测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impulsive persona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Changsha, and to explore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Methods 409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Egna Minnenav Barndoms Uppfostran ( EMBU ) and Barratt Impulsivity Scale ( BIS-11 ). Results Male and femal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ttention impulsiveness scores((20.56 ±3.60) vs ( 19.63 ±3.07) , P< 0.01). Grade 7 and Grade 9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ttention and motor impulsiveness scores((20. 58 ± 3.47)vs (19.63 ±3.46) , P<0.05;(20. 31 ±4.37)vs (21.75 ±4.00) , P< 0.01). Parent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tention , non-planning and total scores of impulsiveness ( r= - 0. 23 ~ -0.33, P<0.01). Parental refusal and rejec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and factors of BIS-11 ( r = 0. 23 ~0. 33 , P<0. 01 ) . Parental punishment and rigo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tor and total scores of im-pulsiveness( r = 0.22 -0.26, P<0.01). Parental over-interference and overprotec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tor impulsiveness ( r = 0. 23 ~0. 34, P<0. 01). Mother's punishment and rigo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tention impulsiveness( r = 0.22, P<0. 01 ). Father' s overprotection and Mother' s over-interference and overprotec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scores of impulsiveness ( r = 0. 23 ;0. 25 , P < 0. 01) .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actors and total of BIS-11 explained by patterns rearing were 12% ,14% ,15% and 19% . Conclusion Rearing patterns can severely impact the development of impulsive personality. Impulsive personality is positively predicted by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