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LED红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将3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每组10只。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高脂饮食4周,正常创面组大鼠正常饮食。饲养4周后对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按50 mg/kg的量腹腔注射10 mg/mL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2组大鼠均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在3组大鼠的背部两侧各制造2个1.5 cm×1.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2 d对大鼠创面进行酒精消毒1次,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每次消毒后对创面进行LED红光照射5 min,能量密度为20 J/cm2,另外2组大鼠不进行LED红光照射。在观察第7、10、14、21天,观察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创面有无出现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肉眼观察3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统计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观察第10天从各组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后取背部创面组织,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新生血管情况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观察第7、10、14、21天,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经LED红光照射后皮肤未见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在各个观察时间点,肉眼观察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均优于糖尿病创面组,且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略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4.62±2.116)%、(53.83±7.92)%、(70.20±5.41)%、(95.65±2.58)%,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1.76±2.44)%、(50.48±4.54)%、(66.26±11.35)%、(93.96±2.80)%,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3.67±4.18)%、(42.71±3.40)%、(53.77±7.74)%、(84.07±4.4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9、10.35、10.32、34.40,P<0.05);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始终高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第7、10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3.26,P<0.05),观察第14、21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仍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40,P>0.05)。观察第10天,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正常创面组内含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较多,但少于正常创面组;而糖尿病创面组新生血管最少,肉芽组织内细胞及胶原稀疏。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情况可见,正常创面组CD34、VEGF表达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而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表达高于糖尿病创面组。 结论LED红光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当今不断增多的慢性创面已成为患者个人、社会、医疗的沉重负担。本文就慢性创面的发病原因、发生机制、治疗阶段性目标及其创新性治疗手段等诸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旨在为创面处理工作提供更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硫化氢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所发现的第3种新型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通过近几年对硫化氢的相关研究,证明其广泛参与了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也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创面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其效果关系着患者治疗的成败及后期生活质量的高低。根据影响创面愈合因素的不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有很多。本文就硫化氢在创面愈合中所起的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相关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40只健康雄性2月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ideglusib组,每组20只,在其背部制作直径8 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起,对照组创面滴加50 μ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Tideglusib组创面滴加5...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老年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针对性治疗措施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的老年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共10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是否有基础疾病;分析患者创面形成原因;比较不同创面形成部位患者占比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合并焦虑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创面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9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合并焦虑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号,编号为奇数的设为干预组,编号为偶数的设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包括会谈治疗、音乐治疗及腹式呼吸放松治疗,共4周,对照组未予任何心理干预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治疗2周、治疗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进行焦虑程度评分;应用毫米网格纸法测量患者入院时、治疗2周、治疗4周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入院时,干预组患者SAS评分(67.1±2.4) 分,对照组(65.9±2.2) 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 P=0.65);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治疗2、4周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分别为(55.6±1.9)、(49.3±2.6) 分,低于同期对照组(59.8±2.1)、(53.5±2.7)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2.54,P=0.04、0.02);入院时,干预组患者HAMA评分(23.8±3.3) 分,对照组(24.1±3.6) 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 P=0.34);干预2、4周后,干预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17.2±2.7)、(11.9±2.1) 分,低于同期对照组(20.8±3.4)、(15.3±3.0)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86,P=0.03、0.01)。治疗2、4周后,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6.2±2.4)%、(80.5±4.2)%,均高于同期对照组(22.3±2.1)%、(59.2±3.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2.86,P=0.02、0.01)。 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有助于缓解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负压创面疗法对慢性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期细胞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并于治疗后1、4、7、14d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采用兔抗人八因子抗原)和增生期细胞(标志物采用鼠抗人Ki-67抗原)数目,负压治疗组于上述时间点收集创面引流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自细胞介素-6的含量。结果负压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肉芽组织生长迅速,内皮细胞及增生期细胞数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增高(P〈0.05),负压治疗组白细胞介素石迅速下降。结论负压创面疗法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内皮细胞生成,刺激细胞增生,降低创面白细胞介素-6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羧甲基壳聚糖膜取代异体皮作为微粒皮移植载体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28只大鼠中,每次随机抽取2只大鼠配对同时手术,在大鼠背部两侧制作直径25 mm、对称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各1个,两侧创面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移植自体微粒皮,对照组创面覆盖相互配对大鼠的异体皮,实验组创面覆盖羧甲基壳聚糖膜。于术后7、11、14 d 观察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并于术后7、14、19 d 采集创面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的羧甲基壳聚糖膜覆盖下微粒皮能够成活,且能修复创面。实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5.6±2.0)d,短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8±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987,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羧甲基壳聚糖膜覆盖下微粒皮修复的新生表皮层生长较异体皮覆盖下新生表皮厚。结论羧甲基壳聚糖膜作为生物敷料,能够有效地保护创面,提供微粒皮修复创面的微环境。可用于取代异体皮覆盖微粒皮移植的创面。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一种自制便携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治疗的50例患者资料。其中,25例采用自制便携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持续低负压吸引设为治疗组,25例采用碘伏纱条填塞引流换药,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创面形态学变化;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程度、换药材料费用指标。对数据行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新鲜红润;对照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不佳,渗液较多。治疗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程度、换药材料费用分别为(14.7±4.3) d、(5.1±1.4)次、(5.9±1.4)分、(639.5±127.4)元,对照组患者对应的指标分别为(38.6±5.9) d、(49.2±9.7)次、(8.2±1.8)分、(1 357.5±135.9)元,2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32.8、-4.9、-38.5,P值均小于0.05)。 结论自制便携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能显著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疼痛程度,换药材料费用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手术切口治愈率,优于传统方法换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创面愈合与免疫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作为炎症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已被证明在糖尿病足等创面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近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炎症、损伤等的刺激下,可以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抑制或阻碍创面的愈合,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NET在不同类型的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还未完全阐明。本文将围绕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等在创面愈合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就NET在不同类型的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Following chronic wound area over time can give a general overview of wound healing dynamics. Decrease or increase in wound area over time has been modelled using either exponential or linear models, which are two-parameter mathematical models. In many cases of chronic wound healing, a delay of healing process was noticed. Such dynamics cannot be described solely with two parameters. The reported study deals with two-, three-, and four-parameter models. Assessment of the models was based on weekly measurements of 226 chronic wounds of various aetiologies. Several quantitative fitting criteria, i.e. goodness of fit, handling missing data and prediction capability, and qualitative criteria, i.e. number of parameters and their biophysical meaning were considered. The median of goodness of fit of three- and four-parameter models was between 0.937 and 0.958, and the median of two-parameter moels was 0.821 to 0.883. Two-parameter models fitted wound area over time significantly (p=0.001) worse than three- and four-parameter models. The criterion handling missing data provided similar result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ree- and four-parameter models. Median prediction error of two-parameter models was between 111 and 746; three-parameter models resulted in an error of 64 to 128, and finally four-parameter models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prediction error of 407 and 238. Based on the values of quantitative fitting criteria obtained, three parameters were chosen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Based on qualitative criteria, the delayed exponential model was selected as the most general three-parameter model. It was found to have good prediction capability and in this capacity it could be used to help physicians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after an initial three-week observation period, when the median error increase of fitting is 74%.  相似文献   

14.
创面愈合是动态的、严格有序的生物学过程,再上皮化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皮肤创面的再上皮化主要依赖于表皮细胞从创缘向创面中心的迁移。创面形成后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创周细胞氧耗的增加,导致创面形成低氧的微环境,低氧已经被证明能够促进表皮细胞迁移和创面愈合。创面形成后由于跨上皮电势差的消失产生内源性的直流电场,此电场是创面愈合过程中指导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心迁移的最重要的方向信号。此外,创面形成后产生的炎症因子一氧化氮被证实也能够促进表皮细胞迁移和创面愈合。综上所述,低氧、电场和一氧化氮可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心迁移进而加快创面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5.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基因转录后的表达与 调控,其表达模式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体现在不同的miRNAs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差异。 某些miRNAs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在创面愈合的炎症期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某些miRNAs能够促进增生期创面 细胞的增殖、迁移,有利于创面的快速修复;在创面重塑期,某些miRNAs又能够通过抑制无痕愈合信号通路的 相关蛋白质来促使瘢痕修复。糖尿病创面通常伴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感染。部分miRNAs 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激活或抑制不同且特定的信号通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糖尿病创面的愈合。本文 主要综述了mi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不同阶段的调控研究进展,以及miRNAs促进、抑制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 以期为后续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