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CD3+、CD4+、CD8+、CD4+/CD8+细胞和NK细胞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ES)评估认知功能,VAS评分法及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疼痛和镇静状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 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CD8+细胞水平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 和7 d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后1 d(P<0.05);观察组术后7 d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E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抑郁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次接受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19例。术前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亚量表(HADS-D)、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调查,根据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组(n=49)、轻度抑郁组(n=41)和中重度抑郁组(n=29),术后5 d、30 d采用HADS-D、PHQ-9量表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变化;术前及术后1 d、5 d、30 d测定IgG、IgM、IgA、补体C3、补体C4、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NK细胞、CD19+水平。结果 3组不同程度抑郁患者HADS-D、PHQ-9评分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CD3+、CD3+CD4+、CD3+CD4+/CD3+CD8+水平随着抑郁程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而CD3+CD8+在术前、术后5 d随抑郁程度增加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可影响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且以T淋巴细胞亚群为主,应寻找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一般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常规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分三次回输患者体内,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次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3+ T 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 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CD3+ T 细胞比例、CD3+CD4+ T细胞比例、CD4+/CD8+ 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CD3+ T 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4+ T细胞比例、CD3+CD8+ T细胞比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治疗前Treg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regs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CIK细胞输注治疗可以增强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甘氨双唑钠(CMNa)治疗骨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58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两组患者均接受姑息性放疗,观察组放疗的同时联合应用CMNa 800 mg/m2静滴30 min后1 h内行放疗,隔天1次,3次/周。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止痛疗效、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93.1% vs 42.4%;χ2=4.350,P=0.037);观察组KPS评分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1% vs 69.0%;χ2=5.497,P=0.019);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CMNa可提高骨转移性骨痛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癌灶切除时及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时间、拔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以及术后2 h、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次数亦低于对照组(P<0.001),但镇痛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0% vs 82.0%,χ2=5.005,P=0.0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4.0%,χ2=0.379,P=0.538)。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全麻用药量,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及近期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Ⅲ期胃癌患者138例,行新辅助化疗50例(观察组),直接手术治疗88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输血、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脏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0.0% vs 17.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出血量、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方案及周期等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关(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6.9个月,对照组为30.9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手术根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 vs 68.2%,P=0.042),术后12个月复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34.0% vs 52.3%,P=0.038)。结论 新辅助化疗不是影响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同时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术后近期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伴血小板(platelets,PLT)增多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依据患者术前PLT水平分为观察组(PLT≥400×109/L)51例和对照组(PLT<400×109/L)49例。结果 观察组肿瘤大小>5 cm、临床TNM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血管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D-二聚体(d-dimer,D-D)及纤维蛋白原(fibrnogen,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4.71% vs 83.67%,χ2=4.439,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伴血小板增多、年龄、术后辅助化疗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TNM分期(HR=1.135,95% CI:1.077~1.196,P<0.001)、伴PLT增多(HR=1.443,95%CI:1.298~1.604,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化疗(HR=0.822,95%CI:0.754~0.896,P<0.001)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伴PLT增多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伴PLT增多胃癌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肿瘤进展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替吉奥、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阿帕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91% vs 20.45%,χ2=4.238,P=0.037),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36% vs 70.45%,χ2=3.289,P=0.070)。试验组中位总生存期较对照组长(12个月 vs 9.5个月,χ2=4.254,P=0.039),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亦较对照组长(9个月 vs 6个月,χ2=8.815,P=0.003);试验组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和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探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T细胞亚群在CRC和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对51例健康人(对照组)、46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100例CRC(癌症组)和15例CRC术后(癌术后组)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① 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T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90.00%、43.75%及32.65%,CD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30.00%、56.25%及75.51%,CD2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42.86%、30.00%及20.00%。② 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逐渐降低,CD8+、CD8+CD28逐渐增加(P<0.05);癌术前术后T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 CRC微环境T细胞亚群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呈递减趋势,CD8+、CD8+CD28呈递增趋势,且在癌前病变腺瘤中已逐步出现上述趋势变化。② CRC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其T细胞亚群有所恢复,故在一定程度上,CRC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结直肠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肺腺癌并四肢长骨转移T790M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海南省东方市东方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以及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肺腺癌并四肢长骨转移T790M基因突变阳性患者3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n=17)和非手术组(n=19),手术组行肿瘤切除+肢体功能重建术,非手术组行微创(含介入)治疗或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下降比例、Ennecking评分增加比例、Kanofsky评分增加比例均高于非手术组(88.2% vs 52.6%,χ2=5.360,P=0.021;82.4% vs 47.4%, χ2=4.760,P=0.029; 70.6%  vs 36.8%,χ2=4.100,P=0.043);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9% vs 47.4%,χ2=0.111,P=0.738;76.5% vs 78.9%,χ2=0.032,P=0.858);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中位生存期高于非手术组(12.0个月vs 9.0个月,χ2=5.009,P=0.024)。结论 手术治疗可缓解T790M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并四肢长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 3.6.1软件计算PLR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186.8,n=59)和高PLR组(≥186.8, n=15)。采用Cox回归分析P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随访42个月(范围:6~144个月),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0%,4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54.7%。低PLR组的4年PFS较高PLR组长(51.3% vs 6.7%,χ2=25.320,P<0.001),4年OS亦较高PLR组长(65.7% vs 8.3%,χ2=29.41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186.8是影响FL患者PFS(HR=3.949,95%CI:1.856~8.404,P<0.001)和OS(HR=4.795,95%CI:2.259~10.1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高PLR组(PFS:75.5个月 vs 19.0个月,χ2=14.798,P<0.001;OS:85.5个月 vs 28.0个月,χ2=13.271,P<0.001)。在中高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亦均高于高PLR组(PFS:32.0个月 vs 12.0个月,χ2=10.766,P=0.001;OS:51.0个月 vs 19.0个月,χ2=13.404,P<0.001)。结论 PLR与FL患者预后相关,LR高的FL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与伊立替康联合5-FU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一线化疗失败行二线治疗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二线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5-FU方案(FOLFIRI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总生存期(O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67% vs 13.33%,χ2=1.67,P=0.20);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3% vs 36.67%,χ2=4.27,P=0.04);观察组中位OS和中位TTP较对照组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9个月 vs 7.5个月,χ2=4.461,P=0.012;5.0个月 vs  3.7个月,χ2=6.735,P=0.022);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较FOLFIRI方案可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更轻,可作为一线化疗失败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肠道支架植入术后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不能手术切除且伴肠梗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79例,根据其后续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肠道支架植入术,解除肠梗阻后,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肠道支架解除肠梗阻,并完成化疗计划。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15% vs 30.00%,χ2=2.921,P=0.087);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23% vs 50.00%,χ2=3.978,P=0.046)。两组患者化疗及肠道支架植入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P>0.05)。治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3个月(16个月 vs 13个月,P<0.05),中位总生存期延长6个月(25个月 vs 19个月,P<0.05)。结论  肠道支架植入术可有效解除结肠癌患者肠梗阻,后续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的疗效优于卡培他滨单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时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组(观察组,n=42)和单纯超声引导治疗组(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率、消融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进展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定位成功率和两次消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复发进展率低于对照组(2.38% vs 21.05%,P=0.01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 vs 5.26%,P=0.602)。结论 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声引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RP/Alb)对P-Gem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83例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计算CRP/Alb的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CRP/Alb组(CRP/Alb<0.4,n=64)和高CRP/Alb组(CRP/Alb≥0.4,n=19),采用Cox回归分析CRP/Alb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低CRP/Alb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高CRP/Alb组(77.1% vs 30.7%,χ2=20.954,P<0.001),3年总生存率亦高于高CRP/Alb组(87.4% vs 36.1%,χ2=22.55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P/Alb≥0.4是影响ENKT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HR=4.163,95%CI:1.899~9.128,P<0.001)和总生存期(HR=4.424,95%CI:2.026~9.66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危ENKTL患者和中高危ENKTL患者中,低CRP/Alb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高于高CRP/Alb组(P<0.05)。结论 高CRP/Alb的早期ENKTL患者接受P-Gem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与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收集博茨瓦纳弗朗西斯敦市仰加奎医院肿瘤内科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共71例,其中HIV阳性37例,HIV阴性34例,给予CHOP方案一线化疗,对两组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与HIV阴性组相比,HIV阳性组B症状发生率高(56.8% vs. 29.4%; P=0.020),更容易出现胃肠道(37.8% vs. 14.7%; P=0.028)、肝(29.7% vs. 9.7%; P=0.027)、肺(27.0% vs. 9.7%; P=0.048)浸润。HIV阳性组与HIV阴性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8.9%(7/37)与41.2%(14/34)(P=0.040);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8.6%(18/37)与70.6%(24/34)(P=0.060)。HIV阳性组化疗后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及继发感染比例高于HIV阴性组(均P<0.05)。HIV阳性组中有24例在确诊淋巴瘤前已给予高效价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13例确诊后给予HARRT治疗,其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1.7%和61.5%(P=0.248)。CD4+细胞数>200/mm3和≤200/mm3患者,其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1.4%和34.8%(P=0.031)。结论 HIV阳性患者就诊时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结合HARRT治疗,CHOP方案可使HIV阳性患者达到类似于HIV阴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但完全缓解率低。HIV阳性组患者HARRT起始治疗时间不影响近期疗效。CD4+细胞数低是近期疗效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