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3D-Slicer辅助定位下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的,出血量在30~60 m L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依据确定脑血肿体表穿刺点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D-Slicer辅助定位组(3D-Slicer定位组)和CT定位组(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脑血肿穿刺满意率、尿激酶冲洗次数、术后1 d、3 d血肿清除率、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血肿穿刺满意率、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激酶冲洗次数及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方面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术后3个月时,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3D-Slicer可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手术,提供更加精准的体表定位;并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彻底引流血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CT定向下侧脑室联合丘脑血肿双靶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对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及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06—2021-02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CT定向下侧脑室联合丘脑血肿双靶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手术相关指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92.15±3.68)%vs(86.87±4.59)%,P<0.05],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高于对照组[(85.02±6.93)cm/s、(37.12±3.85)cm/s vs(79.38±6.24)cm/s、(34.95±4.07)cm/s,P<0.05],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颅内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定向下侧脑室联合丘脑血肿双靶点微创穿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运用3D-Slicer软件对颅内血肿和头颅轮廓进行虚拟重建,运用手机Sina软件准确勾画出颅内血肿体表投影,设计合适穿刺路径,进而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并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18例病人均实现血肿体表定位,工作鞘均能穿刺至预设的血肿位置,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并完成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90%13例,80%~90%3例,70%~80%2例,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0.3%。无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肺部感染2例。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提供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颅内血肿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普通心电电极片CT定位法辅助穿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行颅内血肿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穿刺。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并对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定位法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提高穿刺定位准确性及颅内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适宜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颞部体表定位急诊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患者223例,其中包括采取颞部体表定位急诊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的研究组115例,以及先行急诊脑室外引流,病情稳定后再行立体定向丘脑血肿引流术的对照组108例。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价颞部体表定位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丘脑术后再出血率(5.2%vs.4.7%)、血肿清除率(87.5%±7.3%vs.90.2%±8.5%)、死亡率(13.9%vs.1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带管时间、术后颅内感染、分流依赖型脑积水、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分别为(75.5±18.4)h、3.5%、19.1%、53.9%、51.3%与(130.8±22.9)h、13.9%、35.1%、38.7%、3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颞部体表定位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评估YL-1型针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9年10月YL-1型针穿刺引流术治疗的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术前、出院时采用Markwalder评分评估神经功能,使用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体积和血肿清除率。结果 32例均成功手术,其中28例行单侧引流术,4例行双侧引流术。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穿刺对侧再出血3例,均保守处理。出院时,27例治愈,5例好转。出院时Markwalder评分[(0.41±0.95)分]较术前[(1.84±0.63)分]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血肿清除率为(84.91±22.03)%。结论 YL-1型针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成功率高、疗效明显的微创治疗方式;3D-Slicer软件可客观、有效评估血肿的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3D打印导板术前精准定位,术中引导穿刺方向,简化手术过程,提高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穿刺准确性,缩短血肿清除时间,增加血肿引流清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D打印导板引导组(观察组)和单纯依照CT定位下穿刺组(对照组)。观察组(52例)术前制作带有颅外段通道的3D打印导板,在3D打印导板引导下精准穿刺。对照组(46例)采用单纯依照CT下定位,徒手穿刺。比较两组手术穿刺精准率、术后3日血肿清除率,术后3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精准率(94.6%)、术后3日血肿清除率(96.2%)、术后3月GOS评分(3.87±1.05)明显优于对照组(82.6%)、(65.2%)、(3.25±1.50)。结论 3D打印导板引导高血压脑内血肿精准穿刺引流定位准确,血肿清除率高,临床治疗效果好,且降低手术难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33例HICH患者,其中10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治疗(机器人组),12例采用CT辅助定位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治疗(CT定位组),另11例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手术组的手术时长、血肿清除率、使用尿激酶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率、NICU住院时间、甘露醇使用时间、72 h脑水肿体积以及入院即刻和术后1、3、5、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率降低、NICU住院时间减少、甘露醇使用时间缩短、72 h脑水肿面积减小、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定位组比较,机器人组血肿清除率提高,使用尿激酶次数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肺部感染率降低,NICU住院时间减少,甘露醇使用时间缩短,72 h脑水肿体积减小,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治疗HICH能更彻底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更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融合组(n=15)和对照组(n=15)。融合组病人接受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治疗,而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硬通道盲穿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和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融合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感染、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融合组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技术可以为血肿清除术中硬通道穿刺提供准确的定位,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盲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20例,依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血肿完全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和GOS 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小骨窗开颅术相比,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简易可视定位技术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清除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37例)与显微手术组(24例).术前将内镜组患者的DICOM格式CT数据用3D-Slicer软件行颅脑及血肿的三维重建,获取血肿体积、定位等参数,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MVD)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 对12例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MVD术后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组患者中,小脑半球实质内血肿者3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室出血2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幕上硬膜下血肿1例.1例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穿刺清除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适应证,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方法选取自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典型的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患者27例,血肿量介于15~60 ml,CT摄片定位血肿中心及穿刺点,微创穿刺血肿,经抽吸、尿激酶液化引流清除血肿,3天内CT显示基本清除血肿后拔出穿刺针。 结果术后复查CT剩余血肿计量与术前对比,减少30%~60%,血肿均于3 d内基本清除。所有病例术后均稳定恢复,术前昏迷者10例,分别于术后1~5 d内清醒;头痛12例术后当天明显缓解,对侧肢体无力15例中术后好转3例,10例术后1月内逐渐好转;6月后遗留轻度语言障碍3例,对侧肢体力肌力3级2例,严重智能减退5例;继发脑积水1例、癫痫发作3例、无颅内积液、慢性血肿等。ADL分级1级18例、2级5例、3级4例。 结论穿刺清除治疗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微创、预后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锁孔入路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在治疗丘脑出血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80例丘脑出血患者,其中40例接受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此为观察组(神经内镜组),另40例接受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归入对照组(微创血肿穿刺组),涉及到的观察指标有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与GOS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矢状位矩形定位定向法在经额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血肿的应用。方法对4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前行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经额定位定向尺辅助,经额行锥颅定向穿刺置管血肿清除术。术后立即复查颅脑CT测量达靶点的误差,术后1个月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在经额定位定向尺的辅助下对48例患者行穿刺术,穿刺均达预设的靶点,平均误差为(4±1.2)mm;术后3 d血肿清除率达(80.2±14.6)%;术后无气颅及颅内感染。术后1个月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23例,无效或恶化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85.4%。结论 CT三维重建矢状矩形位定位定向法是经额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血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89年10月~2001年11月入院治疗的脑血肿患者1020例,应用CJF型和Fischer2D型立体定向仪于CT导引下施行脑血肿抽吸治疗。根据CT扫描图像直接测算出脑血肿靶点的X,Y,Z轴坐标,标出靶点位置、抽吸针的行径和进针深度,确保抽吸针到达预定的靶点。1020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血肿618例、丘脑血肿160例、脑叶血肿182例、小脑血肿6例、脑干血肿40例和脑室出血14例。结果686例患者血肿抽吸量>80%,248例为50%~80%,72例<50%,14例因血肿未液化难以抽出积血。手术后再次出血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17%。1020例中存活835例(81.9%),死亡185例(18.1%)。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评估患者预后。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价标准,在随访的819例中1~2级者450例(54.9%),3级者196例(23.9%),4级者131例(16.0%),5级者42例(5.1%)。结论CT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精确和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无框架立体定向仪下行微创穿刺联合尿激酶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02月~2013年01月37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微创治疗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首先外伤性颅内血肿经CT检查确诊后在24小时内,行无框架立体定向微创穿刺后连接一次性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引流,术后每日两次经套装注入尿激酶并引流积血。结果 3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肢体活动恢复正常29例(73.38%),轻度残疾6例(16.22%),2例出现重度对侧肢体偏瘫(5.4%);13例出现失语症状(35.14%),余患者恢复良好。住院时间最短7天,最长1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0.7天。结论立体定向下微创穿刺定位准、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NAMIE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SWCEH)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LBF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NAMIEH组38例、SWCEH组45例与LBFEH组51例。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并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3组患者术前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及NIHSS评分均依次明显降低,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依次明显升高,且组内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IEH组、SWCEH组再出血、血肿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LBFEH组,NAMIEH组再出血发生率(10.53%)、血肿残留发生率(5.26%)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均明显低于SWCEH组(P<0.05)。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的可能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形状、破入脑室、术前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NIHSS评分、术前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NAMI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SWCEH及LBFEH,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等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