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固体分散体技术,以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了含有不同比例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穿心莲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固体分散体,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固体分散体组成,并进行体外溶出;采用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分散状态。结果穿心莲内酯从固体分散体中溶出的速率明显增加,增加表明活性剂含量有利于药物的溶出;XRD与SEM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以PVPk30为载体,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能有效地提高穿心莲内酯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固体分散体技术,以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了含有不同比例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穿心莲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固体分散体,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固体分散体组成,并进行体外溶出;采用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分散状态。结果 穿心莲内酯从固体分散体中溶出的速率明显增加,增加表明活性剂含量有利于药物的溶出;XRD与SEM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以PVPk30为载体,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能有效地提高穿心莲内酯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复合载体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提高齐墩果酸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剂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VA64)和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为复合载体,制备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以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载体比例,药物与载体比例,筛选最佳工艺。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粉末X 射线衍射(XRPD)等技术手段对其表征,并考察其溶出度。结果:Soluplus和PVP VA64复合载体比例为3∶2,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7,制备固体分散体,在45 min时累积溶出度为92.43%,DSC、SEM、XRPD、FTIR等表征结果显示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且药物与载体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结论:Soluplus和PVP VA64作为复合载体材料,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齐墩果酸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秦凌浩  胡巧红  郑小秋 《中国药房》2011,(27):2527-2529
目的:考察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对难溶性药物穿心莲内酯体外溶出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泊洛沙姆为载体材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不同比例的穿心莲内酯-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研究药物在固体分散体的存在状态。结果:与穿心莲内酯空白药物相比,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在蒸馏水、pH1.2盐酸溶液与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出速率明显提高,载药固体分散体15min时累积释药量是穿心莲内酯空白药物的3.6倍;穿心莲内酯以微晶态高度分散于载体材料中。结论: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能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5.
杨凌  钟延强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5):339-341,344
目的 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增加其溶出速度.方法 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了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 尼莫地平在载体中以分子状态存在,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与尼莫地平原料药和原料药载体物理混合物相比有显著提高,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越快,药物载体比例为1:3时t50仅0.972 6 min,结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载体载药量大;喷雾干燥工艺重现性好,分散体颗粒无需粉碎可满足各类固体制剂的制备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头孢地尼-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固体分散体,提高头孢地尼的溶出度。方法利用溶剂法制备头孢地尼-PVP-K30固体分散体,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溶出度测定,利用差热分析(DSC)和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分析固体分散体中头孢地尼分散状态。结果利用溶剂法成功制备头孢地尼-PVP-K30固体分散体。与头孢地尼原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头孢地尼-PVP-K30固体分散体中头孢地尼溶出度明显增加,且溶出度随着载体质量比例增加而增大。DSC、FTIR与SEM结果表明,头孢地尼与载体PVP-K30以无定形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结论以PVP-K30为载体制备头孢地尼-PVP-K30固体分散体可有效改善头孢地尼溶出性能。  相似文献   

7.
磷脂固体分散体对槲皮素溶出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磷脂固体分散体对槲皮素溶出的促进作用。方法用溶剂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槲皮素的磷脂固体分散体 ,与其相应的物理混合物及槲皮素的PVP或PEG4 0 0 0 (1∶1)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了溶出的对比研究。结果所制得固体分散体均可改善槲皮素的溶出 ,而质量比为 1∶1的槲皮素 磷脂固体分散体的溶出促进作用最为显著。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的研究表明 ,在质量比为1∶1的槲皮素 磷脂固体分散体中 ,槲皮素以无定形的状态分散于载体磷脂中 ,其熔点吸热峰消失。结论槲皮素溶出度的增大与其无定形的存在状态、磷脂对其的润湿作用以及磷脂在水中可形成脂质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钰  栾立标 《药学进展》2006,30(1):40-42
目的:利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姜黄索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壳聚糖两种载体,分别采用溶剂法和溶剂分散法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热分析对固体分散体进行鉴定,并考察姜黄素及其物理混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溶出特性。结果:差热分析图谱表明姜黄素-聚乙烯吡咯烷酮(1:3)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型存在,而姜黄素-壳聚糖(1:1)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物,药物以微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体外溶出结果表明两种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溶出速率。结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壳聚糖为载体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均能有效地提高姜黄素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及其胶囊,并研究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比较阿司匹林原料药、阿司匹林与载体不同比例的物理混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测定比表面积;考察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胶囊的体外溶出度。结果:与阿司匹林原料药、阿司匹林物理混合物比较,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度均有提高,且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越快,但药物-载体比例达1∶6以上时,溶出度增加不再明显;阿司匹林以无定型或分子形式高度分散在载体中;药物-载体在l∶6时,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比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比表面积增大3.2倍;制成固体分散体胶囊后,30 min时药物累积溶出度达99.8%。结论:该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可行,制备的胶囊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依非韦伦为原料药、不同规格(L、M、H)HPMCAS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对其溶出模式进行初步探究。方法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固体分散体理化性质进行制剂学表征;以动力溶解度为指标考察不同药载比、不同规格HPMCAS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情况;通过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SEM探讨固体分散体溶出时的不同模式。结果 XRPD分析显示,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的形态分散在HPMCAS中;SEM分析显示,L、M、H规格HPMCAS与依非韦伦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均具有"萎缩葡萄干"形态;在pH 6.8磷酸缓冲盐溶液中溶出时,药载比1:6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好,药载比1:1.5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差且相同药载比时L规格HPMCAS的固体分散体溶出更快。结论 以不同规格HPMCAS为载体制备的依非韦伦固体分散体在pH 6.8磷酸缓冲盐溶液中溶出时,存在多种溶出模式。药载比1:6时,L、M规格HPMCAS的固体分散体以药物纳米颗粒的形式溶出;药载比1:1.5时,L、M规格HPMCAS的固体分散体存在类似溶蚀的溶出模式,药物从载体骨架中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及其胶囊,提高其溶出度。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测定溶出度,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SEM)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测定比表面积;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胶囊,考察胶囊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与阿司匹林原料药、阿司匹林物理混合物相比,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度均有显著提高,且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越快,但药物和载体比例达1∶6以上时,溶出度增加不再明显。阿司匹林以无定型或分子形式高度分散在载体中,药辅比在l∶6时,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比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比表面积增大3.2倍;制成固体分散体胶囊后,30 min时药物累积溶出度达99.8%。结论 该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可行,制备的胶囊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溶剂法制备槲皮素-PVP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溶出特性并对物相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槲皮素-PVP固体分散体,通过溶出实验对槲皮素溶出率的测定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性质,利用差热分析(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ry,DSC)、红外光谱分析(Infrared spectroscopy,IR)、粉末X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ometry,P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等方法对其进行物相鉴定。结果槲皮素-PVP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相对其物理混合物有了明显的改善; 溶解实验显示固体分散体中槲皮素的溶解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热差分析及粉末X衍射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槲皮素呈非结晶形式;扫描电镜下固体分散体中无槲皮素晶体。结论采用溶剂法制备槲皮素-PVP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槲皮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非诺贝特固体分散体。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考察药物和载体的比例、混合温度、冷却温度对溶出率的影响,比较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的溶出率的区别。结果:药物和载体比例达到1∶2时,载体的量足够使药物分散均匀;混合温度对溶出率影响较大;冷却温度对溶出率影响不大。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固体分散体将非诺贝特的溶出率显著提高。结论:非诺贝特固体分散体提高了非诺贝特的体外溶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洛伐他汀固体分散体,增加其溶出速率。方法:以不同比例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和熔融法制成洛伐他汀固体分散体,测定其溶出速率,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显微照相技术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两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提高洛伐他汀溶出速率,在药物载体比例大于1:5时效果较好;洛伐他汀固体分散体中晶型消失,分散在载体中。载体为PVPK30所制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总体优于载体PEG6000。结论:固体分散体能加速洛伐他汀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5.
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黄芩提取物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制备固体分散体,提高黄芩提取物的溶出度。方法: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聚乙二醇4000(PEG4000),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3种载体材料及不同比例条件下的固体分散体。通过比较原药材、固体分散体、机械混合物的溶出性能,从而确定制备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比例。结果:不同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均能提高药物的溶出度,且载体比例越大,药物的溶出越快,3种载体的增溶效果依次为PVPK30〉PEG4000〉PEG6000。结论:以PVP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所制备的药物/载体比例为1:6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黄芩提取物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6.
用溶剂法制备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对其溶解度及体外溶出特性进行考察并对物相进行鉴定。采用溶剂法制备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对固体分散体中紫杉醇的溶解度和溶出率进行测定,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性质。同时,利用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粉末X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ometry,P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等方法对其进行物相鉴定。采用SRB法对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对SKOV-3细胞药效进行测定。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中紫杉醇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相对其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均有了明显的提高;热差分析及粉末X衍射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紫杉醇呈非结晶形式;扫描电镜下固体分散体中无紫杉醇晶体。细胞药效结果表明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的细胞药效强于紫杉醇纯药。采用溶剂法制备的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紫杉醇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螺内酯固体分散体,提高其体外溶出。方法分别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和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载体,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螺内酯固体分散体,以有关物质、体外溶出为指标,筛选、优化处方及工艺,并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偏振光显微镜表征最优固体分散体。结果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可以制备螺内酯固体分散体;最优处方中,螺内酯以分子或无定型状态分散于载体中;固体分散体显著提高了螺内酯在水中的溶出。结论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显著地提高了螺内酯的体外溶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热熔挤出技术(HME)制备穿心莲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对亲水性载体种类、穿心莲提取物与载体用量比例进行筛选,确定最优穿心莲提取物热熔挤出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形成的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等物相鉴别。结果:穿心莲提取物热熔挤出固体分散体的最优制备工艺为:以Soluplus为载体,穿心莲提取物∶Soluplus=1∶2(m/m)混合,热熔挤出区段升温程序为130→135→140→130℃,螺杆转速为27 r/min,加料速度为15 g/min。物相鉴别试验显示穿心莲提取物在热熔挤出分散体中以无定形态分散。结论:HME能使穿心莲提取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提高穿心莲提取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甘草黄酮(LF)-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固体分散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释药性能考察。方法: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聚乙二醇(PEG 4000、 PEG 6000)、泊洛沙姆188(F68)以及胶态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或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并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表征。结果:以PVP K3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率优于其他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且以药物-载体比例1∶5时溶出度最佳。经DSC和FT-IR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的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结论:固体分散体技术能显著提高甘草黄酮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以增加布洛芬的溶出度并掩盖其苦味。方法:取布洛芬原料药与丙烯酸树脂Eudragit EPO,以1∶1.5(w/w)混合,采用热熔挤出法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法分析布洛芬在Eudragit EPO中的分散状态。测定固体分散体、物理混合物和市售布洛芬片剂的溶出度,并评价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的掩味效果。结果:布洛芬晶体结构的特征峰在差示扫描量热和粉末X射线衍射图中消失。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度大于物理混合物和布洛芬片。志愿者对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的味觉评价优于物理混合物和布洛芬原料。结论:热熔挤出法制备的Eudragit EPO固体分散体能增加布洛芬的溶出度,并有明显的掩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