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LSG+HHR)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49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LSG+HHR手术前后BMI(MD=11.92,95%CI 12.68~13.15,P<0.001)、GERD症状(OR=3.35,95%CI 1.15~9.75,P=0.03)以及术后GERD症状缓解率(OR=0.53,95%CI 0.19~0.87,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SG+HHR可改善GERD病症,也可预防无症状病人中新GERD症状的出现,术后GERD症状缓解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LFDSG)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腹腔镜、腹壁疝外科收治的60例符合减重手术适应证的肥胖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LSG组(30例)和LFDSG组(30例)。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病人术后减重和抗反流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12个月的BMI和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SG组相比,LFDSG组GERD症状缓解评分(8~13分及14~18分)分布以及术后12个月酸反流(pH≤4)次数、食管近端酸反流(%)、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段括约肌残余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FDSG组治疗后抗反流有效率显著高于LSG组[28例(93.3%) vs. 21例(70.0%),P<0.05]。LFDSG组病人无并发症发生,LSG组病人住院期间1例发生并发症,出院后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LFDSG治疗肥胖合并GERD的效果较好,可达到抗反流与减重的双重目的,有效防治GER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影响机制及LSG联合胃底折叠术对肥胖伴GERD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国内外LSG与GERD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及LSG联合胃底折叠术与GERD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LSG对GERD的影响结论不一,但有证据表明,单独LSG可能会恶化原有GERD或新发生GERD,主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的破坏、His角的钝化、胃内压的升高、袖状胃形状等因素造成。当前已有LSG联合胃底折叠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肥胖伴GERD,短期随访结果发现能达到减重与抗反流的双重效果,但还需要更多研究和更长时间随访来评估其长期疗效。结论 LSG后存在恶化原有GERD或新发GERD的风险。LSG联合胃底折叠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弥补了单独LSG对GERD不利影响的同时,还达到了同LSG相似的降低体质量的效果,为肥胖伴GERD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胃底折叠术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194例病人。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相比,在中转开腹(OR=0.47,95%CI为0.13~1.69,P=0.25)、术后并发症(OR=1.19,95%CI为0.47~3.03,P=0.72)及术后住院时间(MD=-0.04,95%CI为-2.28~2.75,P=0.98)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无明显优势,但其治疗费用更高且手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联合His角重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接受Nissen胃底折叠(360°)+His角重建术和单纯Nissen胃底折叠术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种术式抗反流效果的差异、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GERD患者98例,其中Nissen+His角重建组为52例,Nissen组为46例。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GERD相关症状(食管症状:反流、胃灼热、胸背痛及剑突下顶胀感。食管外症状:咳嗽、喘息、咽部异物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症状评分中,Nissen+His角重建组反流、胃灼热症状评分低于Niss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流:Z=-2.466,P=0.014;胃灼热:Z=-2.674,P=0.007);2组其他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功能性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腹胀、难以嗳气、排气增多及慢性腹部疼痛)发生率相似,经保守治疗均获得明显缓解。Nissen+His角重建组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为94.2%(49/52),Nissen组患者满意度为91.3%(42/46),2组患者手术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 结论Nissen胃底折叠+His角重建术与Nissen胃底折叠术均有较好的抗反流疗效,手术并发症少、轻微,患者满意度高。与Nissen组相比,Nissen+His角重建组控制反流、胃灼热症状更佳,该结果需要前瞻性、大样本、长期随访结果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表现、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110例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GERD临床资料。18例以反酸、烧心、嗳气、反食、胸痛等食管内症状为主,92例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症状为主(6例无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结果中转开腹1例,余均成功实施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手术时间30~245min,平均67.8min;术中出血量5~450ml,平均28.8ml;术后住院时间2~8d,平均4.1d。术后102例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8例失访。其中66例仅接受电话随访。102例按照症状频次、程度问卷表对其症状进行评分,参考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评分标准症状评分,术后6个月反酸、烧心、胸痛、咳嗽、喘息、憋气、咽异物感、喉部发紧、声音嘶哑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87例手术有效,15例手术无效。术后62例(60.8%)出现进食困难,经饮食训练2~6周后60例消失,2例症状严重,经胃镜扩张后缓解。1例术后2个月食管裂孔疝复发,再次腹腔镜手术修补。36例术后3个月选择性地进行了胃镜、24h食管pH监测和食管压力监测复查。28例食管炎患者复查胃镜,25例恢复正常,1例从Ⅲ级转为Ⅰ级,1例从Ⅱ级转为Ⅰ级,1例无变化;31例复查24h食管pH值监测,DeMeester评分恢复正常30例,1例从中度降至轻度;18例复查食管测压,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从术前的1.2~34.1(中位数14.3)mmHg升至14.3~33.0(中位数20.0)mmHg(Z=3.72,P=0.000)。结论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是治疗GERD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损伤小、病人恢复快和操作安全的优点,对诊断明确的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特别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35例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结果 83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联合其他手术183例(21.9%)。手术时间55.3(40~90)min;术中出血量20.4(5~50)mL,无术中术后输血者。术后24~48 h全流质饮食。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平均37.5个月。56例(6.7%)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吞咽困难28例,食管裂孔疝复发(折叠的胃底疝入胸腔)4例,症状复发18例,胃肠胀气综合征6例。结论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并可联合手术治疗其他疾病,是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病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NF)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BM、CNKI及Cochrane图书馆;手工检索有关中文杂志。纳入LNF与传统开腹Nissen底折叠术(ONF)治疗GER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4.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包括442例患者,无一例术后死亡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LNF与ONF相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NF相比LNF治疗GERD有更高的手术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病人288例,根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88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0例,发生率13.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前放疗、术后肺部感染、支气管镜吸痰、制作管状胃、年龄、术前学清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理分型、TNM分期、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OR=4.114,95%CI:1.032~14.232)、术前放疗(OR=2.665,95%CI:1.004~8.986)、术后肺部感染(OR=3.033,95%CI:1.121~10.587)、制作管状胃(OR=3.323,95%CI:1.216~10.986)、支气管镜吸痰(OR=2.875,95%CI:1.125~9.343)是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前放疗、术后肺部感染、支气管镜吸痰、制作管状胃等均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PG-DT组)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TG-RY组)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网中关于胃上部癌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研究报道。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21年3月,由两名评价人员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分别应用Jadad量表及Newcastle-Ottawa Scale量表(NOS量表)对随机对照试验及观察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分别对结局指标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均为病例对照试验,共纳入1346例患者,其中PG-DT组589例,TG-RY组7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G-DT组较TG-RY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少(OR=0.56,95%CI:0.39~0.79,P<0.001),但严重并发症(OR=0.47,95%CI:0.2~1.08,P=0.0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Ⅱ-Ⅲ型)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1990--2012年间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研究。使用RevMan5.0软件对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营养状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文献2481例患者人选研究,其中近端胃切除组862例,全胃切除组1619例。分析显示,近端胃切除组与全胃切除组病死率(鲫=1.00,P=0.99)、并发症发生率(OR=2.14,P=0.12)及术后营养状况(WMD=2.09,P=0.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胃切除组较近端胃切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OR=5.40,P〈0.01)及反流性食管炎(OR=7.12,P=0.01)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全胃切除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方面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T2DM)对于血糖控制有良好效果,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LSG)与腹腔镜Roux-en-Y胃肠短路术(LRYGB)是常采用的两种术式,本次研究将系统评价该两种术式对T2DM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Springerlink、万方和CNKI数据库文献搜索LSG与LRYGB两种术式治疗肥胖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4月。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前瞻性研究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两术式对术后血糖缓解率、HbA1c、血糖下降幅度、体重指数和体重下降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10);LSG术后额外体重丢失低于LRYGB(P=0.04),并效应值-14.17(95%CI:-27.44,-0.90)。结论 LSG与LRYGB在对T2DM的体重和血糖的控制效果相当,提示LSG可作为外科治疗T2DM的优先考虑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肥胖是GER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在减重代谢手术中越来越普及, 并且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 但在治疗肥胖患者术后抗反流疗效方面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报道, LSG可能破坏抗反流屏障功能, 如His角功能改变、膈肌连续性的破坏以及术后食管裂孔疝增加。His角是胃食管连接处的重要抗反流屏障之一, 重建His角已被证实能有效缓解GERD症状, LSG联合His重建术有望成为有效预防肥胖术后GERD的措施。因此, 本文主要就减重手术预防GERD的研究做一综述, 旨在探讨肥胖患者术后GERD的有效治疗, 以改善患者GERD的症状以及其生活质量, 为GERD的外科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LNF)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长期效果。方法:从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及Cochrane试验注册中心检索纳入了1991年到2007年10月发表的LNF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实验,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进行评价,最后用Rev-Man4.2.9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4个随机对照实验(RCT),包括440例患者,纳入随访研究共387例。术后主观结果如满意度[OR0.5095%CI(0.25,1.00)]、术后抑酸药物的使用[OR0.4595%CI(0.08,2.53)]、返酸和烧心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LNF发生率高于传统胃底折叠术(conventional Nissen fundoplicationm,CNF)[OR4.1695%CI(1.51,11.50)]。客观结果如再手术率[OR1.7795%CI0.78,4.72)]、食管测压和24h pH检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LNF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长期效果和传统胃底折叠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NF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Hill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行经腹腔镜Hill修补术治疗的20例GERD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中测压提示Hill修补缝合后LESP显著高于缝合前水平(t=42.845,P<0.001)。20例病人术后6周复查,反流症状均明显改善,胃食管交界区阀瓣形态均较为良好,24 h食管pH监测无一例出现异常酸反流。Hill修补术后平均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为(29.4±1.90)mmHg,显著高于术前平均水平(t=37.014,P<0.001)。结论 腹腔镜Hill手术可提高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及重建胃食管交界区阀瓣结构,对GERD病人抗反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和(或)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反流物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尚可有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前者临床上多见,后者主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和食管肠吻合术后。GERD病人可仅有临床症状而无食管炎症表现,有食管炎症状者其临床症状不一定与炎症程度呈平行关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及反食,严重病例可并发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对比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LNF)前后食管动力学的改变情况,探讨手术的抗反流原理。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火箭军总医院73例连续住院的GERD患者,LNF术前1周内行包括HRM在内一系列术前评估,术后GERD症状明显缓解且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已经消失时复查HRM。对手术前后2次HRM的9个食管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按术前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进一步分组分析。 结果术后患者食管长度平均延长了(0.43±1.72)cm,腹腔内下食管括约肌长度平均延长了(1.20± 0.94)cm,术后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增加了(5.99±7.79)mmHg(1 mmHg=0.133 kPa),综合松弛压平均增加了(3.41±5.43)mmHg;远端收缩分数平均增加了(157.26±596.01)mmHg·s·cm,远端收缩延迟时间平均增加了(0.93±2.30)s;上述6个动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1,<0.01,<0.01,0.03,<0.01)。而术后下食管括约肌长度、食管上括约肌压力和收缩前沿速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43,0.73)。食管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长度和远端收缩分数在食管裂孔疝患者中较无食管裂孔疝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1,<0.01,<0.01)。 结论LNF主要通过延长腹腔内食管长度,增强下食管括约压力,增强食管的廓清功能,从而到达有效的抗反流作用。其中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较无食管裂孔疝患者术后上述食管动力学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腹腔镜Nissen 胃底折叠术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评价其在老年人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因GERD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的老年病人28例,随机选取同时期非老年GERD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症状完全消失.食管下段压力由(8.8±2.6)mmHg(1mmHg =0.133 kPa)提高到(18.23±3.6)mmHg(P< 0.01),24 h pH值检测评分由105.4±3.7降低到8.12±2.1(P< 0.01),较术前明显改善,并达到正常范围.平均随访4.5年,非老年组症状复发2例,老年组1例.远期吞咽困难老年组发生8例,非老年组为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GERD病人中实施腹腔镜Nissen 胃底折叠术与在非老年病人中实施一样安全、有效,但远期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非老年人为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有无效食管动力(IEM)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进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依据选择标准纳入57例伴有IEM的GERD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行1 2匹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GERDHRQL生活质量评分、食管动力和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结果 (1)经PSM匹配后纳入39例患者,其中手术组13例(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药物组26例(艾司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方案),两组基线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食管裂孔疝伴发情况和病程达到均衡。(2)手术组治疗后1、6个月分别比药物组GerdQ评分值低(均P<0.05)。(3)手术组治疗后6个月的GERD-HRQL评分改善值比药物组大(均P<0.001)。(4)药物组患者远端收缩积分(DCI)较基线增大(P<0.05)。手术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松弛压4 s中值、LES残余压与术前相比增大,且均高于同期药物组(均P<0.05)。(5)手术组治疗后1个月时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药物组(P<0.001),6个月后缓解且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行食管胃半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比较半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3篇,观察性研究9篇,共1 271例患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0.34,95%CI(0.12,0.97),P〈0.05;观察性研究OR=0.40,95%CI(0.26,0.62),P〈0.05]。12篇文献均报道了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对照研究RR=0.14,95%CI(0.04,0.47),P〈0.05;观察性研究OR=0.22,95%CI(0.15,0.34),P〈0.000 1]。结论与手工吻合比较,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食管胃半机械吻合能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偏小,质量不高,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