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孕产妇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探讨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7-12月间分娩的1 945名妇女进行调查,并对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孕早期系统保健管理卡建卡率为49.77%,产前保健指导率为82.98%,产后保健指导率为52.75%,产前检查率为99.33%,产前检查5次率为74.24%,住院分娩率为98.61%,产后访视率为42.21%,产后访视3次率为9.51%;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就医距离、活产生育数、居住地以及婚姻状况等.结论 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低,孕产妇的孕期保健服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高校开展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某医学院校大一新生进行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国八条”、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等。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新生知晓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影响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 520名新生对“艾滋病国八条”以及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120.733,P<0.001)、生源地(χ2=236.379,P<0.001)、专业类别(χ2=34.051,P<0.001)、父母学历(χ2=51.408,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5.409,P<0.05)、是否愿意在学校加入宣传艾滋病学生社团(χ2=29.679,P<0.001)、是否愿意在学校参加艾滋病相关讲座(χ2=15.735,P<0.001)、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中的形势很严峻(χ2=114.371,P<0.001)等因素影响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性别(OR=2.574)、生源地(OR=3.740)、愿意加入艾滋病学生社团(OR=1.643)、愿意参加艾滋病知识讲座(OR=1.288)是大学新生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促进因素。结论 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应结合新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宣教,从而为高校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国际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某国际高中所有学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共纳入17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艾滋病和梅毒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1%和46.8%;有过性行为的占14.6%,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2.0%,(χ2=10.799,P=0.005);有吸毒史的学生占9.3%,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1.2%,(χ2=21.062,P<0.001);梅毒知识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6,P<0.001)。 该国际高中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高中生开展毒品危害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2月 — 2020年5月,通过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部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产检或分娩的2 599名孕产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地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1.36 %。城市户籍孕产妇知晓率(34.41 %)高于农村户籍(29.37 %),东部地区孕产妇知晓率(41.57 %)高于中部(28.08 %)和西部(26.38 %),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医护人员咨询(66.67 %)、新媒体(57.60 %)是最常见的孕产妇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 41岁、初产妇、高中及以上学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以及居住于东部地区是影响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的保护因素,经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无业、通过单一途径获取知识、居住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的危险因素。  结论  调查地区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孕产妇的年龄、生育情况、文化程度、职业、所在地区以及知识获取途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性健康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郭辉  吴美平  王峰  陈鸿钧  王霞 《中国校医》2022,36(5):347-349
目的 分析食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膳食指导。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8年2月—2020年10月南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中527例疑似食源性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阳性确诊率,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在外就餐、是否食用海产品等信息,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527例疑似食源性感染患者中,阳性163例,阴性364例;阳性率30.93%(163/527)。年龄、季节、是否在外就餐和是否食用畜肉、海产品、水果蔬菜是发生食源性感染的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岁(95%CI 2.258~9.125,OR=4.539)、夏秋季节(95%CI 1.136~7.426,OR=2.904)、在外就餐(95%CI 2.269~30.416,OR=8.307)、食用畜肉(95%CI 1.854~32.169,OR=7.723)、食用海产品(95%CI 2.398~24.387,OR=7.647)是发生食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食用水果蔬菜(95%CI 0.251~0.876,OR=0.876)是发生食源性感染的保护因素(P=0.005)。结论 年龄<5岁、夏秋季节、在外就餐、食用畜肉、食用海产品是食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食用水果蔬菜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台山市吸毒人群丙肝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吸毒人群的丙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6-2018年新进入台山市戒毒所及看守所的吸毒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丙肝抗体。 结果 共调查吸毒人员1 159人,丙肝抗体阳性共734人,阳性率为6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是否注射吸毒、是否共用针具、最近一年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最近一次吸食毒品后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情况、目前主要使用的毒品类型的丙肝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注射吸毒(OR=9.247,95%CI:6.440~13.278)、年龄30~ <40岁(OR=6.843,95%CI:3.833~12.217)、40~岁(OR=18.111,95%CI:9.994~32.820)、两类毒品混用 (OR=1.980,95%CI:1.213~3.234)是吸毒人群感染丙肝的危险因素。 结论 台山市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较高,注射吸毒、30岁及以上年龄、两类毒品混用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沈阳市某医学院校结核病知信行(KAP)进行调查,在KAP调查基础上构建肺结核防治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为今后有效开展校园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4月份在沈阳市某医学院校分层整群抽取1 350名在校生,统一问卷调查学生对肺结核防治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采用AMOS 20.0建立和拟合结核病防治的KAP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279人,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的持有率和正确行为的持有率较低;结核病知信行结构方程模型的χ2=3.65,P<0.05。通过对比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近似方差均方根(RMSEA)、规范拟合指数(NFI)等分别为0.046、0.902,得出数据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对防治行为的直接作用系数为0.324,间接作用系数为0.307,总作用系数0.631;防治态度对防治相关行为影响作用系数为0.422。结论 肺结核相关防治知识和态度对防治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提高防治相关知识认识可以明显改善其正确态度,有助于正确防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伤行为量表对2 178名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9.37%(442名),女生(22.87%)高于男生(1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01);不同年级、学业成绩、朋友个数、父母婚姻状况以及家庭收入之间自伤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99,24.57,22.43,28.70,11.03,P值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二年级(OR=1.49)、女生(OR=1.60)、没有朋友(OR=2.61)、学业成绩较差(OR=1.89)、父母离异(OR=2.20)、父母再婚(OR=1.59)是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情况不乐观,人际、学业、家庭等都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职青少年性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云南省西双版纳州6所中职院校的1 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青少年性健康知识问卷》对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对中职青少年性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共有205名(17.8%)中职学生发生过性行为,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 [OR=3.75,95%CI(2.54,5.54),P<0.001]、傣族[OR=1.94,95%CI(1.30,2.88),P<0.001]、高年级(二年级OR=1.94,三年级OR=2.02)、有过恋爱经历[OR=8.84,95%CI(5.33,14.65),P<0.001]、性态度开放[OR=5.78,95%CI(2.26,14.74),P<0.001]的中职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较高。 该地区中职青少年性行为发生比例较高,男性、傣族、高年级、有过恋爱经历及性态度开放均为其性行为发生的诱导因素,学校、家庭、社会应尽快完善全面性教育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南省劳动者对于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现状,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4月通过微信平台,对海南省的劳动者进行在线调查,收集调查数据,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 结果 海南省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存在分布不平衡的情况,男性(20.6±5.6)得分高于女性(19.9±5.6),年龄>60岁者(18.1±5.9)得分偏低,地级市人员(20.7±5.8)高于县级市人员(19.9±5.3),学历越高得分越高,企业员工(21.0±5.5)和管理人员(22.0±5.4)得分较高;单因素分析及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均表明,年龄、工作地区、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和岗位等因素是影响职业病防治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 结论 针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多种影响因素,确定重点人群和重点内容,利用新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上海市虹口区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及促进其完成母亲角色的顺利转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市某医院产科门诊建卡产检和分娩、且在产后42 d时进行产后复查的产褥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育儿胜任感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74名产褥期妇女进行分析,年龄20~42岁,以26~30岁为主(358人),以初产妇为主(69.9%),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71.0%),新生儿喂养方式以混合喂养所占比例较高(40.5%)。产褥期妇女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育儿效能、满意度维度得分分别为(39.25±5.16)、(30.78±6.03)分,总分为(70.92±6.84)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63)、参加孕妇学校学习(β'=1.453)、产次(β'=0.142)、喂养方式(β'=0.167)、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β'=-0.289)是上海市虹口区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评分处于中等水平,其现状受到产褥期妇女年龄、孕妇学校学习、产次、喂养方式、产后抑郁等多因素影响,应针对性采取提供育儿知识及技术指导、心理疏导等有效措施,提高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探讨发生先天梅毒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湖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个案信息,对其人口学特征、梅毒的检测治疗情况和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生先天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  3 467例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年龄为(29.79±5.43)岁,母婴传播率为3.17%(110例),接受过驱梅治疗的比例为73.35%(2 543例),规范治疗的比例为49.21%(1 706例),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梅毒暴露儿童占74.82%(2 59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时/产后确诊梅毒感染(OR=1.879, 95% CI:1.237~2.853)、丈夫/性伴感染梅毒(OR=3.762, 95% CI:1.473~9.608)、妊娠末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简称非梅试验)效价≥1∶8(OR=8.908, 95% CI:1.840~43.131)、未进行治疗(OR=6.360, 95% CI:3.316~12.199)、进行一般治疗(OR=4.714, 95% CI:2.385~9.320)、暴露儿童接受预防性治疗(OR=0.559, 95% CI:0.369~0.846)和足月产(OR=0.496, 95% CI:0.300~0.821)是影响先天梅毒发病的独立因素(均有P<0.05)。结论  梅毒感染孕产妇的确诊时期、妊娠末次非梅试验效价、治疗情况、分娩孕周、丈夫/性伴梅毒感染状况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情况与先天梅毒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明确诊断并规范开展驱梅治疗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有助于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文英  张玲  张绍强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635-3638
目的:了解孕妇对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及围产期保健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岗区三个街道的90例孕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孕期妇女出生缺陷的知信行(KAP)情况。结果:文化层次高的孕妇,夫妇双方婚前医学检查率明显高于文化水平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1 7,P<0.05);文化程度越高的孕妇对孕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掌握得越多。对孕期"保持良好心情"的知晓率以月收入4 000~7 000元组最高(95.00%),月收入7 000元以上组的知晓率最低(61.54%);在孕期"注意少接触农药/油漆"及"注意少接触猫狗等"行为方面也有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孕妇对上述行为的重视程度越高。结论: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是孕期妇女掌握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芜湖市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PMTCT)项目以来的梅毒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的干预及感染情况,评价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3年1月 - 2017年12月期间芜湖市所有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为目标人群,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信息系统中导出芜湖市相关数据,应用 SPSS 16.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差异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3 - 2017年芜湖市住院分娩梅毒阳性产妇总数为467例,阳性率为0.28%;2013年梅毒阳性孕产妇规范治疗率为12.86%,2017年规范治疗率上升至55.13%,呈逐年升高的趋势(χ2趋势 = 47.224,P<0.001);499例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的509例婴儿,7 d内死亡2例,出生即诊断为先天梅毒儿的7例,后续随访诊断为先天性梅毒的3例,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为5.88/10万。结论 梅毒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干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梅毒阳性孕产妇规范治疗率较低,其所生婴儿干预比例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产妇梅毒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孕产妇梅毒、先天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孕产妇梅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分析孕产妇梅毒、先天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孕产妇梅毒阳性率为0.55%,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8/10万;影响孕产妇梅毒的危险因素包括初中以下文化程度(OR=2.499)、20~30岁年龄组(OR=3.452)、流动或暂住人口(OR=4.397)、娱乐服务业或无业(OR=6.910)、性病史(OR=3.010)、既往不良妊娠结局史(OR=8.415)、近5年性伴数(OR=11.989);影响先天梅毒的因素包括确诊孕周(OR=1.296)、确诊时TRUST滴度(OR=2.096)、妊娠结束时TRUST滴度(OR=3.028)、妊娠期治疗(OR=0.121)。结论孕产妇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感染率仍然较高,预防孕产妇梅毒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而先天梅毒应重视早诊断、早干预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并分析中国3个城市乳母孕期及产后6月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在2017年12月 — 2018年12月间,于北京市、许昌市、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产后1~5 d乳母256人,至产后6个月有207人参加了产后随访,对其孕期及产后6个月的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82.03 %,主要服用的营养补充剂依次为钙(61.33 %)、叶酸(59.38 %)、维生素(46.48 %)、铁(20.31 %)和锌(8.20 %);不同地区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哺乳期(产后6个月时)的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47.83 %,其中钙使用率达43.00 %,其余均 < 10.0 %。不同年龄段、地区及教育程度的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妇女孕期钙类补充剂及叶酸补充率较高;哺乳期铁、锌补充率低。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应结合妇女的所在地区、孕前体质指数(BMI)、教育背景、月收入、职业等因素,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重点的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江阴市妊娠梅毒流行特征以及新生儿梅毒干预后结局.方法 通过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江阴市妊娠梅毒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全市累计对25360例孕产妇进行了妊娠梅毒的血清学筛查,筛查出83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阳性率为3.27‰(83/25360),孕期梅毒检测率为78.86%(20000/25360),孕产妇梅毒规范治疗率为72.29%(60/83).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年龄、户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性伴侣数、婚姻情况、性伴侣是否梅毒患者8个因素为孕产妇感染梅毒的相关影响因素(χ2=12.170~417.172,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户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性伴侣数、婚姻情况、性伴侣是否梅毒患者7个因素为孕产妇感染梅毒的独立影响因素(χ2=7.724~15.586,均P<0.05).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的79例新生儿,先天梅毒儿6例(7.59%),出生梅毒反应阳性10例(12.66%),出生梅毒血清反应阴性63例(79.75%),对这些新生儿进行治疗、追踪随访,6例先天梅毒儿经治疗后,1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出生梅毒反应阳性新生儿经预防性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均在9月龄内转阴.结论 2014-2015年江阴市妊娠梅毒仍主要在流动人口、低收入、低学历、性伴侣紊乱的人群中流行,近年来全市重视预防、筛查及治疗,已初显成效,孕产妇梅毒治疗率高,新生儿预后明显改善,今后将进一步提高妊娠梅毒的筛查,加强宣教,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妊娠梅毒患者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兰州市2003-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和孕产妇保健状况,为兰州市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数列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兰州市2003-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和孕产妇保健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2003-2018年孕产妇保健状况.结果 兰州市2003-2018年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