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绘图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或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在腹腔镜监视下将亚甲蓝染剂注射在子宫体四周的浆膜下层,观察并记录蓝染的前哨淋巴结部位、数量。术中所有淋巴结经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检查。 结果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1.9%(7/59)、灵敏度为87.5%(7/8)、特异度为100.0%(51/51)、准确性为98.3%(58/59)、阴性预测值为98.1%(51/52)。分析前哨淋巴结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一致性,得到Kappa系数为0.924,P<0.001。 结论 前哨淋巴结绘图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可作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中预测盆腔淋巴结整体转移情况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李雨聪  王冬 《重庆医学》2012,41(9):845-846,851,937
目的探讨纳米活性炭示踪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2例,术中选择子宫前壁、底部及后壁中点作为注射点,将示踪剂纳米活性炭注射于子宫浆膜下,追踪识别最先黑染的淋巴结。术后常规病理检测所有切除的淋巴结。结果 42例患者均首先在子宫浆膜面出现黑染,随后双侧骨盆漏斗韧带内的淋巴管着色,其中,31例(73.8%)患者盆腔内淋巴管同时着色,有30例患者识别出SLN,共计114枚。4例(9.5%)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SLN转移,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SLN无转移。结论采用纳米活性炭示踪子宫内膜癌SLN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或经腹下行前哨淋巴结切除,其中41例患者接受的示踪剂为亚甲蓝混悬注射液,41例患者接受的示踪剂为纳米活性碳混悬注射液,40例患者接受的示踪剂为亚甲蓝联合纳米活性碳混悬注射液.记录患者前哨淋巴结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纳米炭示踪剂检测前哨淋巴结(SLN)在早期宫颈癌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取21例确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从宫颈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腹腔镜直视下识别黑染淋巴结作为SLN并切取,随后均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全子宫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所有标本分装后送常规病检。结果 21例中20例成功检出至少1枚SLN,检出率为95.24%(20/21),共检出158枚SLN,平均每例每侧3.9枚SLN。5例(23.81%)患者共检出16枚阳性淋巴结,其中包括4例患者的14枚(87.50%)阳性SLN。SLN检测的灵敏度为80.0%(4/5),准确性为100.0%(20/20),阴性预测值为100.0%(16/16)。结论闭孔为早期宫颈癌SLN检出频次最高的淋巴引流区域,早期宫颈癌SLN的转移状态同盆腔淋巴结真实转移状态一致性较高,具有较为准确的病理代表意义,腹腔镜下应用纳米炭示踪早期宫颈癌SLN的检测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纳米炭注射宫颈在腹腔镜下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及前哨淋巴结在宫颈癌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妇产科的18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FIGOIb、1Ia期)。采用纳米炭注射宫颈后,在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将黑染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切除的淋巴结做常规病理检查和(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SLN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结果:腹腔镜下纳米炭注射宫颈后,其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18/18),共8l枚,占总切除淋巴结的17.31%(81/468),其中,6枚癌转移。前哨淋巴结定位于闭孔37.01%(30/81),骼外29.63%(24/81),骼内22.22%(18/81),宫旁9.88%(8/81),骼总1.23%(1/81)。检出敏感度为100%,准确度为100%,假阴性率为O%。结论:纳米炭注射宫颈后行腹腔镜下,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是可行的,且采用纳米炭注射宫颈后行宫颈癌检测前哨淋巴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SLN可较准确地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病理状态,但还需要大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SLN)识别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8例。术中将示踪剂亚甲蓝分多点注射于子宫浆膜下,追踪识别最先蓝染的淋巴结为SLN。随后行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8例均有子宫浆膜面及双侧骨盆漏斗韧带内的淋巴管着色,其中16例(88.9%)盆腔内淋巴管同时着色;13例识别出SLN,共计47枚,平均每例3.6枚(1~7枚),识别率为72.22%(13/18)。有2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皆有SLN显示,且SLE皆有转移检出,准确性为100%(13/13),假阴性率为0。未发现与本研究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亚甲蓝在子宫内膜癌术中进行SLN识别具有可行性,此技术简便、安全,但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识别显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9例采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注射液作为示踪剂,B组29例采用亚甲蓝混悬注射液作为示踪剂,记录前哨淋巴结(SLN)染色情况、两种示踪剂示踪时间及示踪持续时间。结果 A组示踪时间为(16.22±3.28)s较B组短,示踪持续时间为(26.54±5.87)h较B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出SLN例数、淋巴结枚数、SLN发现率、准确率、假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均可用于子宫内膜癌SLN显影中,对术中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具有指导意义,但纳米活性炭示踪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放射性核素定位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妇女早期宫颈癌患者16例.术前均取子宫颈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CINⅢ级累及腺体及子宫颈癌Ⅱb期以前的患者,所有病例根据术前盆腔检查情况按FIGO2000年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术前于宫颈12°、4°、8°在距肿瘤边缘5~10 mm的黏膜下分别注射锝-99m硫化胶体,行即刻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定位)或视情况行延迟显像.术中行γ探针探测前哨淋巴结,摘除有强放射性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6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138枚,平均每例9枚.8枚有SLN,其中7枚淋巴结病理阳性.130枚无SLN,病理结果均为阴性.SLN活检术灵敏度为100%,特异度99.2%.SLN分布情况与术前核素淋巴显像结果相符.结论 SLN检测能准确地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但SLN活检术的可行性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肿瘤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影响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的因素.方法选择T1~2N0M0乳腺癌患者80例.取1%亚甲蓝3~5ml分四部位注射在乳腺肿瘤表面或取活检部位周围皮下组织内.此后,行不同方式的乳腺癌根治术,将所有SLN、非SLN送病理检查.将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与SLN进行对比;分析SLN检出率及影响检出率的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检到SLN,检出成功率95%(76/80),敏感度86.21%(25/29),准确性94.74%(72/76),假阴性率13.79%(4/29),特异性100%(51/51),总阳性预测值为100%(25/25),总阴性预测值92.73%(51/55).SLN检出率与术前化疗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无关(P>0.05).结论SLNB敏感度较高,基本能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亚甲蓝染色法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准确性及其I临床意义。方法本组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10min用专利蓝液4ml注射到肿瘤周围,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切除标本中,从原发肿瘤周围先解剖出染色淋巴管,然后追寻到第一站引流淋巴结(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在96例乳腺癌患者中成功活检出前哨淋巴结79例,成功率82.3%。54%(43/79)的患者前哨淋巴结与腋淋巴结性质相符(8例均阳性,35例均阴性),46%(36/79)的患者仅为前哨淋巴结阳性,无1例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前哨淋巴结转移同肿瘤的位置、病理类型无关,但同肿瘤的大小有关。结论早期乳腺癌在淋巴管播散中呈序贯性,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地预测大多数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纳米炭示踪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淋巴结超分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收治IA2期、IB1期、IB2期、IIA1期、IIICp1期的宫颈癌患者79例,术前于宫颈3点、9点注射纳米炭示踪剂,术中将最先黑染的淋巴结作为SLN并切除,然后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SLN单独送病理检查,并随机抽取其中30例阴性的SLN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测。结果 79例患者中共67例至少成功检出1枚SLN,检出率为84.8%,共检出SLN 417枚,平均每例检出5.28枚。术后5例SLN阳性,1例SLN阴性而非SLN阳性,SLN检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为16.7%,准确率为98.5%,阴性预测值为98.4%。SLN主要分布于髂外、闭孔、髂内、髂总区。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中,术前宫颈锥切(P=0.045、P=0.009)、肿瘤大小(P=0.033、P=0.008)对SLN总体检出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对SLN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Kappa值为0.901,P<0.001,SLN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高度一致。对30例阴性的SLN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测后,未检出微转移或孤立肿瘤细胞,其检出率为0%。结论 纳米炭示踪SLN在宫颈癌的诊治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肿瘤原发病灶<2 cm或术前未行宫颈锥切的宫颈癌患者应用SLN检测技术较安全;SLN联合病理超分期检测,并不能提高孤立肿瘤细胞和微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应用美兰染料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60例早期乳腺癌的SLN和腋窝淋巴结(ALN)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并对所有的SIN进行细胞角蛋白19(CK-19)免疫组化(IHC)检测.以检测SIN的微转移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0例SIN阴性者检出微转移10例,检出率提高了16.67%(10/60).其中1例1年半后出现肝、肺多发转移;1例2年后出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结论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并对预后判断、指导术后综合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纳米炭示踪早期胃癌(EGC)的前哨淋巴结(SN)的最佳方法.方法 在46例EGC患者手术中,将1 mL纳米炭于肿瘤周围分4~6个位点行浆膜下注射,采用3种不同的方式检测SN,将最先染色的淋巴结定义为第一SN(FSN),FSN所在的整组淋巴结认定为整组SN(GSN),将5 min内显色的所有淋巴结标记为全部SN(ASN),术后将认定的SN和其他清扫的淋巴结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检测出SN,其检出率为100%;FSN、GSN、ASN数目分别为(1.04±0.21)、(3.93±1.90)、(13.61±4.36)枚,3种方法检测的SN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N、GSN、ASN对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分别为95.65%,100%、100%.结论 纳米炭示踪EGC的SN染色率较高,对预测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准确性;GSN的准确性高且创伤较小,是最适合的SN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指导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自本院胃肠外科86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在手术中局部注射纳米炭进行淋巴结染色指导区域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4例实施传统方法的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手术时间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平均(55.23±11.73)个/例,对照组平均(30.97±11.33)个/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N3站淋巴结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217.07±37.19)min,对照组(223.19±40.3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指导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有利于提高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和区域清扫的质量,增加临床病理分期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