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肥胖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40例和解剖定位组40例,超声定位组在terason 2000+彩色超声引导系统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解剖定位组按照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发生误穿动脉、局部血肿、损伤神经、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定位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明显高于解剖定位组的73%(P〈0.05),超声定位组穿刺置管时间为(9.7±2.6)min,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的(15.4±3.1)min(P〈0.05);超声定位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的15%(P〈0.05)。结论:超声定位应用于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缩短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10例行血液净化深静脉置管患者,观察采用不同穿刺部位和定位方法时,患者一次成功率、血流量不足发生率、误穿动脉、局部血肿、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右颈内静脉组感染率与股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一次成功率较常规穿刺组和超声定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应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配合辅助定位手段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置管应用于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肝、脾破裂大出血急诊手术麻醉配合过程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观察记录颈内静脉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的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穿刺总成功率为10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6%,穿刺成功的时间为(17±6)s,置插管完成时间(130±38)s,误穿动脉3例,置管困难3例,没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经积极抗休克,48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应用于肝、脾破裂出血性休克手术安全、操作容易、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将20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观察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20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194例。一次置管成功率97%。6例因误穿入颈内动脉致局部血肿改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无气胸、血胸、空气栓塞、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可作为临床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主要方法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风险较大或预计穿刺较困难的86例急危重症患者,依据随机为超声引导组与对照组,各43例,超声组以超声引导下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引导;对照组运用传统体表解剖实施穿刺置管,记录比较2组并发症、成功率及穿刺置管时间。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定位实时引导穿刺置管时间[颈内静脉(98.5±35.7)s、股静脉(436.6±158.7)s]较之对照组[颈内静脉(105.5±46.7)s、股静脉(536.5±198.4)s],少于后者(P0.05);实时超声引导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颈内静脉97.22%、股静脉100%)相比于对照组(颈内静脉48.72%、股静脉25.0%),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颈内静脉10.26%、股静脉25.0%),2组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0vs.10.26),股静脉(0vs.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救治急危重患者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临床价值高,可提升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梁飞 《药物与人》2014,(5):68-68
目的:对B超引导下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04月至2014年04月进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62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观察组应用B超引导下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表明B超引导下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两组比较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B超引导下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能够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别适用于重度水肿、低血容量休克、肿瘤晚期并营养不良、肥胖等患者,利于危急重患者抢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传统中路颈内静脉穿刺方法比较,检验改良简易体表定位颈内静脉穿刺法在临床中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全麻下行择期并需要颈内穿刺的肥胖患者60例,BMI 30~36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 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Ⅲ级,年龄24~64岁,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T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分别采用改良简易体表定位方法和传统中路法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的一次成功率、5次内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和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90.0%和96.7%,操作次数(1.6±0.9)次,操作时间(4.8±3.7)min。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63.3%和73.3%,操作次数(3.1±1.2)次,操作时间(13.4±5.5)min。T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穿刺次数和操作时间亦明显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气胸0例、误入动脉4例,C组气胸2例、误入动脉11例。结论就肥胖患者的颈内静脉穿刺而言,本改良的简易体表定位法较传统中路定位穿刺法更简易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对严重创伤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选择并用超声技术定位右侧颈内静脉,局麻后,超声引导直视完成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结果:50例患者均1次穿刺成功并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率100%,穿刺时间为1~3 min;无动脉损伤、出血、气胸、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绿色通道手术目的是争取抢救时间,超声引导是提高血管置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有效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解剖定位法,它可以提高一针到位率、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减少置管时间,其已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有力工具,特别适合应用于危重患者的快速抢救.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75-576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193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需要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95例患者采用传统体表观察直接穿刺法,B组98例患者则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穿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A组,动脉误伤几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血肿、气胸、神经损伤、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引导下静脉穿刺较传统经验穿刺法成功率高,不良症状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将78例需行PICC的患者分为盲穿组、彩超组,分别行盲穿、高频彩超引导下置管,对置管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1次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行PICC是一种实用、安全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状况差的患者使用更能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和置管后感染率.方法 36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引导术,在超声显像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穿刺置管.结果 超声组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穿刺后置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期留置颈内静脉置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超声组感染7例,感染率为3.9%,对照组感染20例,感染率为11.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感染少,可延长颈内静脉置管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收集的98例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患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液流量不足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该穿刺静脉置管术还具有操作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超声定位技术与解剖标志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对比研究,旨在阐明超声引导定位穿刺是一种非常有价值而且很有必要开展的创新技术与手段。方法择期消化道肿瘤切除病人10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超声组(B组)和解剖标志组(T组),每组均为5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组在B超定位后穿刺,解剖标志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穿刺,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结果超声组首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的次数,操作的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省时简便而且安全,是一种有必要开展的创新技术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均于术后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穿刺总成功率97.50%,一次试穿成功率90.00%,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5.2±2.3)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5±1.5)d,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0.00%)。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P=0.04),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0)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法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求一种更有效、更快捷、更安全的静脉输液途径。方法:随机抽取2010~2014年急诊抢救室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常规颈外静脉穿刺法的45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采用负压逆向颈外静脉穿刺法的50例患者设为改良组,回顾性比较两组颈外静脉穿刺法的穿刺成功率。结果:改良组的穿刺成功率(94%)远远超过常规组穿刺成功率(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颈外静脉穿刺法穿刺成功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桂芬 《现代医院》2010,10(4):101-102
目的为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提高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比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250例各种创伤患者,应用颈外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各125例,然后对比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情况、液体最大流速、血压明显升高所需的平均时间等。结果颈外静脉穿刺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液体通畅良好、液体流速快、血压明显升高所需的平均时间短、导管易固定脱出少、液体不易渗漏等优点。颈外静脉组明显优于四肢浅静脉组,p<0·01。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能更好达到补液效果,更快地为严重创伤的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值得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进行比较,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共264例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外静脉、股静脉、PICC置管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5.33%、86.95%和92.59%,总的成功率分别为96.15%、95.83%和90.0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7%、10.42%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70.83%和28.33%;,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穿刺途径均穿刺成功率高,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静脉通道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