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内囊状动脉瘤Hunt-Hess Ⅳ~Ⅴ分级患者超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术联合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的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颅内囊状动脉瘤Hunt-Hess Ⅳ~Ⅴ分级患者32例(Ⅳ级24例,Ⅴ级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超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术联合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术(A组),另外16例患者入院超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术(B组);根据术后CT、TCD及临床症状,判断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及脑梗死,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对2组患者治疗后第1、3、6月的预后进行评价。 结果A组发生脑血管痉挛5例、脑积水9例、脑梗死6例,住院时间(25±8)d;B组发生脑血管痉挛8例、脑积水11例、脑梗死9例,住院时间(28±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个月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颅内囊状动脉瘤Hunt-Hess Ⅳ~Ⅴ分级患者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可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及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3个月及半年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60例;记录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性别、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长轴与颈宽比(AR)、高血压及高血糖等术前影响因素对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的影响。结果年龄是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60岁以上患者预后明显差于60岁以下患者(P0.05);Fisher分级中Ⅰ、Ⅱ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Ⅲ、Ⅳ级患者(P0.05);Hunt-Hess分级越高,预后效果越差,但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瘤的部位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动脉瘤长颈和瘤颈比值(AR)对介入栓塞术组影响较大(P0.05),随着AR值增大采用介入栓塞术的疗效明显好转(P0.05);高血压及高血糖对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影响较小(P0.05);不同年龄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的耐受能力不同,导致其预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术后疗效的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9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11.1%,其中其中血栓栓塞12例,术后早期再破裂出血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早期硬膜下出血或远隔部位脑实质出血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提前做好术前预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与内窥镜辅助下瘤颈夹闭在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破裂的脑动脉瘤进行早期治疗。介入组36例,选用Tracker、Excel、Prowler、Rebar或Echelon系列微导管,以GDC、EDC、Orbit或Microplex微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瘤颈夹闭组32例,术中应用蛇牌内窥镜辅助夹闭瘤颈。结果术后二组病人Hunt-Hess分级、不同部位脑梗死的发生以及临床随访无显著差异。结论二种方法总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颅内多发动脉瘤,后循环及海绵窦区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较优于瘤颈夹闭。占位效应明显、合并脑内血肿、出血破入脑室者,瘤颈夹闭较优于栓塞。术前Hunt-Hess分级Ⅳ或Ⅴ级者,二种术式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首次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Hunt-HessⅠ-Ⅳ级)患者62例,其中13例入院后发生再出血。采用单独开颅手术夹闭25例,单独介入栓塞27例,两者结合治疗3例。7例再出血者Hunt-Hess分级转为Ⅴ级,行保守治疗。预后评价采用GOS评分。结果本组再出血率为20.97%。再出血组13例中预后良好5例(38.5%),较差8例(61.5%);未出血组预后良好42例(85.7%),较差7例(14.3%);两组比较,P(0.05。4例术后有明确血管痉挛者1例预后良好,3例较差。早期(3日以内)治疗组21例,预后良好19例(90.48%);中期(3日~2周)治疗组24例,预后良好17例(70.83%);晚期(2周以上)治疗组10例,预后良好6例(60.00%),早期治疗组和中晚期相比,P(0.05。结论对于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介入手术干预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性SSAH患者178例,病情严重程度按Hunt-Hess分级法,将手术干预时间分为A组(≤3 d),B组(3~14 d)和C组(〉14 d),分析术前分级,手术时间、年龄、动脉瘤部位及栓塞方式等因素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感染、术中血栓形成、动脉夹层、栓子事件以及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等)的联系。结果 Hunt-Hess4级、辅助栓塞和非W illis环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高于分级更轻的患者;年龄、性别和介入手术干预时间不对并发症的发生构成影响。结论介入干预颅内动脉瘤SSAH,条件许可时应及早进行。需特别重视需要应用辅助栓塞技术的病例以及W illis环以外的颅内动脉瘤,应对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unt-Hess分级Ⅳ、Ⅴ级前交通动脉瘤(ACoA)病人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2年6月开颅手术夹闭48例Hunt-Hess分级Ⅳ、Ⅴ级ACo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差异。结果早期手术病人37例,GOS评分4~5分19例,GOS评分2~3分6例,GOS评分1分1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13.5%);术后发生并发症28例(75.7%);延期手术11例,GOS评分4~5分5例,GOS评分2~3分1例,GOS评分1分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18.2%),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72.7%)。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Ⅳ、Ⅴ级ACoA患者早期、延期手术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无差别,考虑到保守治疗期间再出血及血管痉挛的发生,其治疗应依病情变化尽早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抉择。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通过CTA/3D-CTA或DSA/3D-DSA确诊。治疗:动脉瘤夹闭术92例,其中因介入治疗失败而转开颅4例;血管内介入治疗113例,全部采用GDC栓塞手术和/或支架辅助。结果统计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循环动脉瘤治疗效果。手术治疗72例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53例(73.2%),轻度残疾7例(9.8%),重度残疾6例(8.9%),植物生存2例(2.8%),死亡4例(5.3%);介入治疗83例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63例(75.3%),轻度残疾13例(15.1%),重度残疾4例(5.4%),植物生存0例,死亡3例(4.2%)。结论 CTA/3D-CTA和DSA/3D-DSA均可以观察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并依此指导手术,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直接开颅夹闭手术均是有效的方法并且各有其适应证,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前循环动脉瘤两种方法均可采用,而后循环动脉瘤则首选血管内栓塞。Ⅳ-Ⅴ级患者行介入治疗并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血管痉挛、颅内高压、巨大动脉瘤的患者应果断早期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RIAS)患者介入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50例老年RIAS患者,通过查阅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收集患者资料。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因素。结果 350例RIAS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36/350),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术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新发硬膜下出血或脑实质出血5例、血栓栓塞事件1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χ~2=8.750)、Hunt-Hess分级(χ~2=18.314)、动脉瘤直径(Z=-8.357)和宽颈动脉瘤(χ~2=10.368)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因素(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3.503)、Hunt-Hess分级(■=3.290)、动脉瘤直径(■=3.571)和宽颈动脉瘤(■=2.191)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高血压、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和宽颈动脉瘤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高分级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夹闭及栓塞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共63个动脉瘤病例资料。Hunt-HessⅣ级23例,Ⅴ级8例。直接夹闭56个,介入栓塞5个,未手术2个(因小于3 mm)。结果完全夹闭53个,瘤颈残留3个。完全栓塞4个,不完全栓塞1个。GOS评分:良好13例(Hunt-HessⅣ级12例、Ⅴ级1例),中残4例(Ⅳ级2例、Ⅴ级2例),重残5例(Ⅳ级4例、Ⅴ级1例),植物生存3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6例(Ⅳ级3例、Ⅴ级3例)。结论高分级多发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是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方案,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时机分为两组,72h内行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10例患者为早期组,72h后行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10例患者为延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及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早期组患者完全栓塞率为90.00%(9/10),明显高于延期组的40.00%(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与延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早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延期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延期组;早期组患者术后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改善程度均优于延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的改善效果明显,且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参考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栓塞术的30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其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动脉瘤情况(大小、形态、位置、数量)、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等资料,随访至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224例(73.7%),预后不良80例(26.3%)。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在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AR值、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瘤数量、位置和直径方面与预后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机(■=1.301)、术前Hunt-Hess分级(■=1.328)、Fisher分级(■=1.868)、AR值(■=1.910)、合并并发症(■=2.083)是介入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AR值、合并并发症是介入术预后的危险因素,针对有手术指征的动脉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探讨(附23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收治的23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196例行手术治疗。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将手术病人分为A组(Ⅰ~Ⅲ级)162例,B组(Ⅳ、Ⅴ级)34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SAH3d内手术)19例,延期手术组(SAH4~10d手术)82例,晚期手术组(SAH11d之后手术)95例。比较不同手术期别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术后1个月GOS评分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10.1%)因再出血丧失治疗机会。术中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组3例(15,8%),延期手术组8例(9.8%),晚期手术组6例(613%)。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手术组为15,8%,延期手术组为19,5%,晚期手术组为17,9%。脑积水发生率以晚期手术组最高(14,7%)。对术后1个月GOS评分Ridit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中均以早期手术组治疗效果最佳.延期手术次之.晚期手术最差。结论早期手术可规避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各个级别(包括Ⅳ、Ⅴ级)的SAH病人,均应根据治疗者的手术经验与技巧和所在医院的条件,及早诊断,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十年颅内动脉瘤治疗经验,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颅内动脉瘤1 372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632例(697枚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740例(805枚动脉瘤).结果 按GOS评分,栓塞组Hunt-Hess 0~Ⅲ级564例患者中,良好536例(95.0%),死亡6例(1.1%);手术夹闭组Hunt-Hess 0~Ⅲ级患者566例,良好542例(95.8%),重残18例(3.2%),死亡6例(1.1%).栓塞组Hunt-HessⅣ~Ⅴ级68例患者中,良好32例(47.1%),重残18例(26.5%),死亡18例(26.5%);手术夹闭组Hunt-HessⅣ~Ⅴ级174例患者中,良好84例(48.3%),重残55例(31.6%),植物生存7例(4.0%),死亡28例(16.1%)死亡.两组Hunt-Hess 0~Ⅲ级患者的预后没有显著差别(P>0.05).本组Hunt-HessⅤ级2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9例.栓塞组DSA复查167例,动脉瘤仍致密填塞138例,不完全栓塞24例,复发5例;夹闭组DSA复查136例,安全夹闭129例,部分瘤颈残留7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手术夹闭均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治疗应根据病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经济状况等进行选择,前循环动脉瘤两种皆可,后循环动脉瘤应首选血管内栓塞.Hunt-Hess 0~Ⅲ级尽早诊断和治疗,Hunt-Hess Ⅳ级在出血3 d以后血管痉挛严重者应待其缓解后再行治疗,Ⅴ级疗效极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unt-Hess分级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90例Hunt-Hess分级Ⅲ~Ⅳ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3 d,38例)、中期组(3~10 d,20例)、晚期组(10 d,32例)。结果早期组预后良好率(89.47%)明显高于中期组(60.00%,P0.05)、晚期组(68.75%,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5.26%)明显低于中期组(30.00%,P0.05)、晚期组(25.00%,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近期预后(OR=1.813,90%CI:1.294~2.641)。结论 Hunt-Hess分级Ⅲ~Ⅳ级颅内动脉瘤建议早期(3 d)手术治疗,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病人在全麻下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进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可先在载瘤动脉内植入血管内支架,进一步随访或同时以弹簧圈栓塞。结果本组无因介入治疗失败而转为开颅手术治疗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完全闭塞11例,大部分闭塞4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创伤小,不受病情及发病时间限制,适合用于治疗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  相似文献   

17.
急诊夹闭与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诊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6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治疗,其中开颅夹闭组39例、栓塞组23例。术后随访3~28个月,夹闭组31例、栓塞组22例(失随访9例)。结果:夹闭组治愈30例,栓塞组治愈20例(P<0·01)。术中动脉瘤破裂:夹闭组5例;围手术期死亡:夹闭组3例;下视丘反应:夹闭组8例、栓塞组3例;认知和肢体功能障碍:夹闭组2例、栓塞组1例;植物状态:夹闭组1例。随访:夹闭组1例死亡。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术操作安全、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特别是对Hunt-Hess(H&H)分级为Ⅳ~Ⅴ级的患者可增加生存和治愈机会,但不能完全替代夹闭术,两者的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手术治疗216例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其中Ⅳ级192例,Ⅴ级24例。手术夹闭动脉瘤,同时清除颅内血肿,并酌情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Hunt-HessⅣ级19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38例,轻残56例,重残60例,植物生存15例,死亡23例;死亡率12.0%。Hunt-HessⅤ级24例患者中,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5例;死亡率62.5%。结论对于合并颅内血肿的Hunt-HessⅣ级动脉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Hunt-HessⅤ级患者手术疗效极差,应该待临床症状稳定后再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60岁)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破裂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时机分为超早期组(发病后48 h内,n=25)、早期组(发病后48~72 h,n=27)和延期组(发病后72 h以上,n=30)。比较3组患者术后栓塞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手术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测定3组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水平。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情况。结果 超早期组完全栓塞率为88.00%(22/25),高于早期组的70.37%(19/27)和延期组的50.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高于超早期组的4.00%(1/25)与早期组的14.81%(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与早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后3个月的NIHSS评分为(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unt-Hess高分级(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01—2016-02显微手术治疗的67例Hunt-HessⅣ~Ⅴ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Ⅳ级52例,Ⅴ级14例,均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0h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按GOS预后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按GOS预后分级,Hunt-HessⅣ级52例患者中,5级(恢复良好)31例,4级(生活自理)13例,3级(重度残疾)5例,2级(植物生存)2例,1级(死亡)1例,恢复满意(GOS评分5级,4级患者)44例,占84.6%。Hunt-HessⅤ级14例患者中,5级2例,4级5例,3级2例,2级3例,1级2例,恢复满意6例,占42.8%。结论 Hunt-Hess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患者病情危重,应积极早期手术干预治疗,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积血,能缓解严重脑血管痉挛及脑肿胀,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