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奎屯市内初班与普通班焦虑抑郁现状,探讨焦虑抑郁共病影响因子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高危人群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奎屯市3所中学共1 335名中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CLE)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筛查焦虑、抑郁症状,分析影响焦虑抑郁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奎屯市青少年抑郁症状总检出率34.8%,焦虑症状总检出率23.7%,焦虑抑郁共病检出率50.1%。有抑郁症状者中合并焦虑者SDS、SAS评分明显高于不伴焦虑者(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内初班、女生、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是惟患焦虑抑郁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奎屯市青少年焦虑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尤以内初班女生为甚。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与儿童ADHD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1月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学龄前ADHD儿童119例,以及附近普通幼儿园正常对照儿童115例,年龄范围均为4岁0月~5岁11月。研究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对两组儿童的症状进行评估,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两组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1)研究组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01)。 2)研究组儿童父母的 PHQ-9和GAD-7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理健康水平筛查阳性率和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学龄前ADHD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父母的GHQ-12、PHQ-9、GAD-7得分呈低至中度正相关(r=0.22~0.35,P<0.01)。 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ADHD的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重视对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存在的情绪问题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哮喘患儿的临床综合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5—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哮喘门诊就诊8~16岁哮喘儿童7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哮喘控制问卷(ACQ)、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焦虑、抑郁障碍筛查阳性者各24、26例,检出率分别为34.3%、37.1%。焦虑、抑郁障碍得分独生子女组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2.986、3.125)、家庭关系不和谐组高于家庭关系和谐组(t=3.636、5.309)、哮喘控制不佳组高于哮喘控制佳组(t=2.743、2.086);哮喘未规范管理组抑郁障碍得分高于哮喘规范管理组(t=2.3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及哮喘控制程度是哮喘患儿焦虑障碍评分的主要因素(β=0.289、-0.423,P<0.05);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哮喘控制程度是影响哮喘患儿抑郁障碍评分的主要因素(β=0.282、-0.283、-0.266,P<0.05)。结论 哮喘儿童比同龄健康儿童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庭成员及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儿童情绪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对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关联。结果 共6 194名青少年完成问卷,男性2 586名(41.8%),女性3 608名(58.2%),青少年焦虑情绪在男女性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χ2=3.400,P>0.05)。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关爱(OR=0.969,95%CI:0.953~0.984,P<0.001)、母亲鼓励呈负相关(OR=0.974,95%CI:0.953~0.994,P=0.013);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控制(OR=1.088,95%CI:1.064~1.113,P<0.001)、父亲控制呈正相关(OR=1.042,95%CI:1.019~1.066,P<0.001)。青少年焦虑共病抑郁情绪和母亲控制(OR=1.065,95%CI:1.035~1.096,P<0.001)和父亲控制(OR=1.068,95%CI:1.038~1.099,P<0.001)显著正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中关爱是青少年焦虑的保护因素,控制是青少年焦虑的危险因素,尤其父亲控制是青少年的抑郁共病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整合视听持续性操作测试(IVA-CPT)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辅助诊断效力,为临床更好地诊断ADHD提供途径。方法 应用IVA-CPT系统、Conners父母用简明症状问卷、中国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诊断ADHD的标准,对73例病例组患儿以及41名对照组健康儿童评估,比较两组IVA-CPT的差异,以及IVA-CPT与DSM-IV对病例组分型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IVA-CPT测试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IVA-CPT评估分型与DSM-IV诊断标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A-CPT可以做为辅助诊断ADHD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上海市区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按照受教育程度分组分层抽样,选取上海市4个区11所小学共2 446名儿童,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评定。结果 上海市7~12岁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7%~25.9%,其中困难总分检出率为9.6%,男生注意多动不能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同伴交往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不同年级儿童在SDQ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和总的困难问题上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在PSQ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上得分均高于女生(P<0.001)。除焦虑和身心障碍,各年级儿童在SDQ和PSQ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与其他家人关系密切、与父亲关系密切、过分溺爱和粗暴打骂的教养方式。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的儿童存在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干预时应加以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7.
李琼  黄欢  王荧  程坤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6):750-753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焦虑状况,探讨睡眠质量在手机依赖与焦虑症状之间的调节效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行为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汉口区两所高校按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从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71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被试者的手机依赖、焦虑、睡眠状况。 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焦虑状况、睡眠质量平均得分分别为(26.15±2.73)、(10.64±1.38)和(3.95±0.42)分,手机依赖、焦虑和睡眠质量差检出率分别为26.12%、26.96%和19.38%。睡眠质量在手机依赖与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R2=0.40,F=312.58,P<0.05)。 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焦虑和睡眠质量差检出率较高,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缓解手机依赖对焦虑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攀枝花市青少年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攀枝花市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8-06/2019-06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按照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对攀枝花市进行分层抽样,通过样本估计需要调查的样本量为1 020人,根据问卷回收情况最终将942名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由8名临床经验3年以上专科医师和12名临床经验3年以上专科护士组成调查团队,护士利用早期精神病筛查量表对调查者进行筛查后,医师利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对得分12分者进行诊断式访谈。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1 020份,有效问卷942份(92.35%);不同性别、居住地、精神病家族史、留守儿童、父亲文化程度、ABO血型中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4.14%,其中以焦虑障碍(1.06%)、孤独症(0.74%)、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0.64%)为主;精神病家族史、留守儿童为青少年精神障碍发病危险因素。结论攀枝花市青少年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以焦虑障碍、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为主,应积极开展青少年精神障碍筛查和防治工作并定期评估效果,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岛市五年级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情况和严重程度。方法 使用SNAP-Ⅳ量表对青岛市各区县5 885名五年级学生进行筛查。结果 1)家长报告SNAP-Ⅳ量表得分显示4.9%学生符合ADHD诊断标准;男生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生,男女比为1.60∶1。2)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三类亚型流行率分别为3.0%、0.4%和1.6%,亚型流行率无性别差异。3)ADHD三亚型和正常儿童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ADHD各亚型男女童的症状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青岛市五年级儿童ADHD流行率较低,三类亚型儿童行为表现各有特点,在教育和临床治疗中同样需要得到重视。2)女生患病率虽低于男生,但二者症状严重程度相同,因此应重视ADHD女童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通过问卷星对1 40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式调查,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 294名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21.51%,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3.85%、7.32%、0.34%;焦虑检出率为9.46%,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8.36%、0.91%、0.19%。男生抑郁(44.71±12.88)分、焦虑(40.35±9.28)分,女生抑郁(42.28±10.86)分、焦虑(38.70±7.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 P=0.005;t=2.163,P=0.046)。不同年级大学生抑郁、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8,P=0.221;F=1.021,P=0.362)。结论 疫情期间男女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精准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在校青少年精神障碍及其亚型的现患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河南省唐河县及舞阳县各选取一所中学,对两所中学的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使用长处和困难筛查问卷(学生版)(SDQ)和自编增补问卷进行精神障碍筛查,随后依据DSM-5进行诊断鉴定.结果 调查的1412名初中生中,共查出12名神经发育障碍,17...  相似文献   

12.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海市中学生负性情绪与失眠症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抽取上海市24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由学生填写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精简版(DASS-21)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家长填写中学生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 结果 有效样本1 986人,平均年龄(14.71±2.01)岁,男生1 019名(51.3%)。压力、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3.9%、51.0%和29.0%,失眠症状发生率为37.0%。在校正了人口学因素后,有压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中学生失眠症状风险分别高于无相应负性情绪中学生(压力:OR=2.17,95%CI:1.60~2.95;焦虑:OR=2.97,95%CI:2.27~3.88;抑郁:OR=2.59,95%CI:1.94~3.47),且在初中生中更高。 结论 上海市中学生负性情绪与失眠症状风险增加相关,特别是在初中生中相关性更高,应当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6个月后成都市中学生心理状况,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长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区选取了4561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焦虑、抑郁和PTSD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9.1%、22.6%、10.1%;学生情绪障碍检出情况存在女生焦虑高于男生,男生抑郁、PTSD高于女生,初中生焦虑、抑郁、PTSD均高于高中生的趋势。结论汶川地震6个月过后,地震给成都市区中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较震后1个月时有所好转,但是仍然有必要对成都市区中学生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共患病率达48%,常见的共患病为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焦虑障碍、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抽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障碍、物质滥用等,现就ADHD的常见共患病进行介绍,结合相关指南对ADHD及其共患病的诊治进行讨论,以期为儿少科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了解和处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Anecdotal reports suggest school nurses and staff treat increasing numbers of public school stud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However, professionals know little about actual disease burden in schools. This study measured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rates in a large, urban midwestern school district. Data from daily medication logs were recorded by school nurses during a single week. Medications and administrations were sorted by disease type. Prevalence rates were calculated for six chronic diseases: asthma, diabetes, seizures,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other mental/behavioral disorders, and other diseases/conditions. Separate rates stratified by school grade, poverty level, and type of school were calculated. Overall, 3.12% of students received medication for chronic diseases, including 2.13% for psychiatric/mental disorders and 1.91% for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lone. These rates were lower than estimates from other state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is finding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7.
郑显亮  张杰 《中国校医》2007,21(1):19-20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0%,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为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意义。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差异没有显著意义。各年级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呈现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3所初级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初中学生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中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与一般人群不同(P均〈0.01),且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一般人群;初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中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如男生健康;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多项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P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P〈0.01、焦虑和敌对P〈0.05),且各因子状况随年级增加有不同程度恶化,尤其是毕业年级在所有因子中均有明显恶化现象(P均〈0.0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初中女生、毕业年级和初二年级是初中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需根据其不同心理困扰特点,采取早期综合性干预措施。相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城镇学生的心理适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城镇子女可能存在生活与心理独立方面弱势。  相似文献   

19.
共病在精神/心理障碍中很常见,共病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特点、疾病之间的横向关系、纵向发展关系、共同的病因、病理机制、产生的影响和治疗。共病中的每一种疾病都改变了患者的整体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而且共病对个体功能的损害更大。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儿童期精神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如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的共病,注意缺陷多障碍的共病,孤独症的共病、Tourette 综合征的共病等。共病之间结构性和发展性的相关研究,可从早发性儿童精神障碍中寻找,预测以后共患的障碍的信息和发展路径。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诊断共病以及共病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是否能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以及预测未来发展。最后,作者就根据共病的诊断制定全程治疗方案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