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4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20例和普通球囊组(CB组)22例。DCB组病人采用紫杉醇释放高压分流球囊扩张成形术,CB组病人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前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和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病人术前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2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初级通畅率高于CB组(P < 0.05)。2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基础上,采用杂交手术方式(动静脉内瘘造影、取栓、球囊扩张结合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价值。方法:取3组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病例,第1组24例,第2组30例,第3组22例,对比术前术后血透时血流量的改变及血管造影的改变,术后随访2年。结果:第1组24例接受杂交手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2组30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3组22例接受单纯吻合口重建手术,手术成功率86.3%,随访2年通畅率63.1%。结论:术前动静脉内瘘造影,采用杂交手术方式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高于单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通组、药物组,各56例。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选择性球囊扩张术,其中普通组采用普通球囊扩张,药物组采用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术后1个月评估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个月评估两组再狭窄总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两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高于术前,且药物组高于普通组(P<0.05)。药物组手术成功率高于普通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药物组再狭窄总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治疗能改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再狭窄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高压球囊治疗为肾透析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14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进行彩超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结果 12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彩超检查见血管狭窄明显改善,术后内瘘血流量明显增加。术后1周行均能成功进行一次透析。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段而重新手术建立血管通路。技术成功率成功率为85.7%,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下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极高,为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提供了良好的临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朱珏 《吉林医学》2012,33(30):6545-6546
目的:比较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AVF)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的方法,评估术后的内瘘通畅率,吻合口直径及透析流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自体血管前臂AVF患者,其中端侧吻合术35例,端端吻合术35例。结果:端侧吻合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1%,高于端端吻合组的85.7%(P<0.05);3个月通畅率为94.2%,高于端端吻合组的77.1%(P<0.05);术后3个月吻合口口径及透析血流量均高于端端吻合组(P<0.05)。结论:自体血管前臂AVF采取端侧吻合术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坤  王苏贵  王利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4):544-546, 550
目的观察自制动静脉内瘘保护套联合远红外照射在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内瘘)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狭窄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握拳与放松、内瘘局部热敷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静脉内瘘保护套保护术侧肢体,同时予以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护理。比较2组病人术后6个月内瘘自然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再狭窄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52例病人术后1~3 d均能首次使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内瘘自然流量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内瘘再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压球囊扩张术可有效解除内瘘狭窄,自制动静脉内瘘保护套联合远红外照射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价血管条件的意义。方法:分析9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所有患者术式均为端侧吻合)术前血管条件及术后1个月内瘘流量。结果:彩超行术前评估发现不适宜手术的血管:发现3例因头静脉问题、2例因桡动脉问题、1例因远心端静脉问题不宜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后1个月彩超评价通路流量情况:2例并发血栓形成,1例未成熟。结论:高频彩超是动静脉内瘘术前准确评估血管条件的方法。能明确动脉静脉狭窄、分支及管径,能准确评估内瘘流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尿毒症患者实施显微镜下鼻烟窝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血管吻合术制作动静脉内瘘。结果49例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08%,内瘘4周、1年、2年、3年、5年通畅率分别为93.88%、78.57%、75%、50%及23.08%。内瘘初次使用时吻合口平均血流量为(612±104)ml/min,透析平均血流量253 ml/min。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可作为血管条件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最优先选择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普通球囊扩张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次数以及球囊扩张压力)、扩张前后的血管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以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球囊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球囊扩张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扩张前相比,手术扩张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扩张后的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未见明显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成功率高,能有效扩张血管内径,增加透析血流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及术后闭塞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建立透析通路的通畅率,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上臂人工血管襻式造瘘术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8.7±17.6)个月(8~7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1年初级通畅率为70.0%,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0.0%;2年初级通畅率为56.7%,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0.0%.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血管初期闭塞13例(43.3%),静脉端吻合口狭窄1例(3.3%),人工血管感染2例(6.7%),肢体肿胀10例(33.3%).共行修复手术24例次,包括单纯取栓术12例次,取栓加人工血管补片静脉端吻合口成型4例次,同时行动静脉端吻合口成型2例次,吻合口球囊扩张2例次,取栓失败后再次于对侧肢体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1例次,人工血管取出3例次.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是自身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期患者重要的透析备选途经,针对不同病因治疗人工血管闭塞可延长人工血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科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患者共39例,其中男性27例(69.2%),女性12例(30.8%),年龄(40.6 ±13.3)岁,不包括假性动脉瘤和吻合口处瘤样扩张病例.采用超声多普勒评估血管(肱动脉血流量,桡动脉管径,吻合口管径,瘘静脉管径,瘤样扩张最大直径).采用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该组病例,观察手术前后瘤样扩张血管直径及肱动脉血流量变化,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随访术后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均为上肢动静脉内瘘,包括鼻咽窝内瘘12例(桡动脉-头静脉),腕部/前臂内瘘25例(桡动脉-头静脉),肘部内瘘2例(肱动脉一头静脉).其中只有1个瘤体的15例,2个瘤体的19例,3个瘤体的4例,4个瘤体的l例.内瘘建立的时间为(41.05±14.45)个月.瘤壁部分切除术成功率为100%,随访时间为(27.73 ±8.59)个月.瘤样扩张段的直径缩小为(10.39±1.83)mm,较术前[(43.79 ±4.74) mm]下降约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8,P<0.01).术后肱动脉血流量为(770.59±130.10) mL/min,较术前肱动脉血流量[(1 647.39±250.33) mL/min]下降约53.22%(t=19.41,P<0.01).术后随访(27.73±8.59)个月,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严重脑出血,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7例患者发现瘘静脉狭窄,在超声引导下行球囊扩张术后可继续使用.结论 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可保留内瘘的功能和穿刺的长度,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王伟  秦东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881-288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手术方式、手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13年3月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窝内瘘组(82例),腕部内瘘组(24例);术后吻合口急性闭塞探查Fogarty取栓5例,吻合口狭窄并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加球囊扩张再通4例。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操作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原因。结果 10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98例(92.5%),失败8例(7.5%),取栓后再次闭塞1例,患肢不同程度水肿42例。无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及窃血综合征发生。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瘘血流量大于300 mL/min。结论鼻咽窝内瘘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式,腕关节内瘘同样可以成功建立透析通路,积极行术后并发症处理,可避免再次内瘘成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球囊扩张与再次手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因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入院治疗的患者41例,其中球囊扩张治疗组18例,再次手术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所需时间、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  球囊扩张治疗组与再次手术治疗组相比,治疗所需时间短、治疗相关并发症少,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愈率、复发率和术后胆管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球囊扩张治疗组治愈率稍偏高。  结论  球囊扩张术在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治疗中有较高的治愈率,并发症少,是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1997年~2005年对经食管钡透及胃镜检查临床证实吻合口狭窄21例病人行球囊导管扩张术,其中食管癌术后17例,贲门癌术后4例。结果:21例病人球囊导管插入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球囊导管扩张术方法简单,效果满意,安全可靠,是目前治疗吻合口狭窄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家庆  刘萍  王业梅 《安徽医学》2017,38(6):720-722
目的 比较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40例AVF狭窄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通畅率.结果 支架植入组与球囊扩张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开放率分别为80.0%和4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在手术成功率与12个月内的开放率均较高,且优于球囊扩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比溶栓前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通畅情况和血流参数的变化,探讨高频彩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溶栓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超声图像,对比分析溶栓前后内瘘吻合口血管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内瘘血流量(BFV)。结果 溶栓成功41例,有效率85.4%,管腔内实质回声消失,血流信号充满整个管腔,7例溶栓未通,无效率4.6%;溶栓前后瘘口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前后瘘口血流参数(PSV,EDV,RI)和内瘘血流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自体动静脉内瘘溶栓有较高的有效率,溶栓成功后内瘘血流量明显增加,吻合口血流速度增快,阻力指数明显降低,高频彩超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量化影像学信息,为其溶栓效果的评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胡婷婷  刘莉华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安徽医学》2020,41(9):1009-1012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超引导下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SA组43例,彩超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天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观察术后1、3、6、9个月时患者内瘘初级通畅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与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及肱动脉血流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6、1.594、0.527,P>0.05)。两组术后第1、3、6、9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和彩超引导下的PTA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腔镜McKeown术式治疗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60例采用全腔镜McKeown术式治疗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病人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术前放化疗、手术时间、吻合方式、是否做管状胃、吻合口是否包埋、吻合口是否悬吊、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含量、术后肺部感染及病理学类型与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60例中,31例发生吻合口瘘,保守治疗后瘘口消失;14例出现吻合口狭窄,经球囊扩张治疗后均好转;无支架植入及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上段)、术前未放化疗、肺部感染及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 < 30 g/L的病人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 < 30 g/L和术后肺部感染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术后血清白蛋白 < 30 g/L和肺部感染是全腔镜食管癌根治McKeown术式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改善营养状态及控制肺部感染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