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肝内小叶间胆管细胞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人群发病率为每年4~30例/万,病死人数占肝硬化病死人数的1.6%~2.0%。PBC发病机制不明确,主要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西医常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中医药治疗PBC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文章主要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面综述近5年来PBC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目前中医药治疗PBC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资隆  靳睿  封波 《医学综述》2021,(11):2173-2178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以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并以慢性胆汁淤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遗传与免疫途径相互作用有关.PBC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治疗方法单一、需要终身治疗且部分患者应答不佳,因此建立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了解PBC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预后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PBC小鼠模型主要分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 Ig G)亚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8例PBC患者、2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患者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1、Ig G2、Ig G3、Ig G4水平;分析Ig G亚型水平及Ig G亚型占总Ig G水平百分比的分布特征。结果 IgG1、IgG1/IgG、IgG3、IgG3/Ig G在3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AIH组以Ig G1、Ig G1/Ig G升高为特点,PBC组以Ig G3、Ig G3/Ig G升高为特点。PBC组的Ig G3与Ig M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9, P <0.001)。PBC患者中Ig G3水平正常组与Ig G3升高组抗线粒体抗体(AMA)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0, P=0.030),Ig G3升高组的AMA-M2显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胆汁淤积性肝疾病,其特征是进行性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和自身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的出现.目前PBC发病原因不明,机制不清,尚无特效疗法,其发病机...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升高,许多患者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姚树坤教授擅长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诊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疗效显著,颇具心得。姚树坤教授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习惯的改变,现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大多属湿热瘀阻证。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时主张治病求本,尤其注重对健康饮食的宣教,指导患者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体现了“治病求本,药食同源”的思想。用药上以清湿热为治疗大法,辅以理气、化瘀,处方简练,并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及相兼证候灵活加减药物,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又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率低,发病机制不明确,无法治愈。研究表明外界环境因素导致发病率逐年升高,所以构建发病因素相似的动物模型研究PBC的发病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阅读2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各种外源性物质(2-辛炔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聚肌苷酸胞嘧啶核苷酸、新鞘氨醇杆菌、抗线粒体抗体抗原、同源胆管蛋白)诱导PBC动物模型的方法,分析各种造模方式的特点。为研究者选择更合适的动物模型,探索PBC发病机制和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灵台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治疗应以"调和阴阳"为原则,强调祛邪不伤正,综合调护患者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患者发生瘙痒的比例极高,反复发作性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PBC相关性瘙痒的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皮肤瘙痒范畴,且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五脏角度探讨PBC相关性瘙痒的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些许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林卫国  鲁葆春 《浙江医学》2018,40(14):1630-163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药物治疗往往依赖于熊去氧胆酸(UDCA)。而UDCA曾是唯一获美国FDA批准治疗PBC的药物。虽然UDCA在治疗过程中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但仍有将近40%的患者应答不佳或出现耐药。奥贝胆酸(OCA)作为一种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已由临床试验验证具有降低血清肝生化指标的重要作用。瘙痒是OCA最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并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加剧。本文就OCA在PBC治疗中的疗效和常见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联合泼尼松龙、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就诊的难治性PBC患者59例,所有患者在原有UDCA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泼尼松龙和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记录患者在基线和治疗3、6、12、18、24个月时的实验室检查、免疫指标、肝纤维化无创性评估数据,探讨影响难治性PB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基线时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和IgM均高于正常值范围,白蛋白(albumin,ALB)均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IL15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IL15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PBC、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疾病对照)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5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15蛋白水平,并分析IL15与PBC患者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相比,PBC组和疾病对照组IL1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BC患者IL15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r-谷氨酰基转移酶(r-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9,P〈0.01;r=0.407,P〈0.05;r=0.452,P〈0.05)。结论IL15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肝内胆管损伤及其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PBC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治疗脾虚络阻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虚络阻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可伴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最为常见。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可高达42.3%,研究PBC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特点或可为PBC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目的 分析PBC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临床意义,为PB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2018年7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PBC患者121例。其中进展为肝硬化者65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39例、Child-Pugh B级19例、Child-Pugh C级7例),未进展为肝硬化者56例。选取同期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101例。收集PBC患者和健康者一般资料、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指标。比较PBC患者与健康者,肝硬化患者、非肝硬化患者、健康者,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指标。结果 PBC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健康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高于健康者(P<0.05)。非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FT3、FT4水平低于健康者,TSH水平及TPOAb、TGAb阳性率高于健康者(P<0.05);肝硬化患者FT3、FT4水平及TGAb阳性率低于非肝硬化患者,TSH水平高于非肝硬化患者(P<0.05)。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FT3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TSH水平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FT4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FT3、FT4水平低于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TSH水平高于Child-Pugh B级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 PBC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与健康者存在差别;发生肝硬化的PBC患者FT3、FT4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提示TSH可能有一定促肝纤维化作用,而FT3、FT4在PBC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中可能存在负性作用;在PBC肝硬化患者中,FT3水平随PBC患者肝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TSH水平随PBC患者肝功能分级升高而降低,FT3、TSH水平侧面反映了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内镜超声扫描(endoscopi ultrasonography,EUS)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一院确诊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的8例患者进行EUS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胆总管管壁全周性增厚(厚度≥2.5 mm)、管腔狭窄变细,3例胆管壁回声增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4例,胆囊体积增大2例,胆囊壁均无增厚;肝门淋巴结增大4例,门静脉轻度扩张1例.结论 内镜超声在胆管疾病的诊断上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M2亚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核包膜蛋白(GP210)及核多点抗体(SP100)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0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及伴发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果 10例PBC患者中,7例AMA-M2阳性,4例GP210阳性,1例SP100阳性,3例AMA-M2阴性的患者分别检测到了SP100、GP210抗体.结论 SP100、GP210与传统AMA-M2同时检测可增加对PBC诊断的特异性并提高PBC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我院在1978~1988年间共收治胆管及壶腹周围肿瘤162例,其中29例有恶性梗阻性胆管炎,占同期收治的胆管及壶腹周围肿瘤的17.9%,其中表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例。病变依次为乳头部癌、胰头癌、胆管癌和肝门部转移癌。部分伴有胆石与胆道手术史。通过B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胆道引流术,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而确诊。对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十年的36例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结果显示:依梗阻是否完全,ACST可分成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前者发展凶猛,死亡率极高,后者则预后较好。另外本文采用44只日本种长耳家兔以不同胆道梗阻制成胆道管炎模型,结果也证实,完全梗阻组48小时血压下降幅度达7.6kpa(55mmHg),较不全梗阻组(4kpa)为高(p<0.05),作者认为:胆道梗阻程度是ACST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发现血内毒素与血压变化并不平行,可能存在其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Siglec-1(CD16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35例肝炎后肝硬化对照者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率;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率为(13.0±2.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0.2)%,及肝炎后肝硬化对照组(4.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Siglec-1表达与GGT(r=0.44,P〈0.01)和ALP水平(r=0.33,P〈0.05)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表面siglec-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说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超敏C反应蛋白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分别比正常对照者高2.18~3.30、1.67~2.81和0.39~0.93倍标准差,而AMI组和UA组患者又分别比SA组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高1.44~2.18和1.13~1.55倍标准差,AMI组则比UA组高0.74~1.39倍标准差。结论血清hs-CRP含量随着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血清hs-CRP测定对判断冠心病的病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胆管炎(AC)102例的诊治情况。其中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72例。结果本组81例治愈,1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9例死亡。结论急性胆管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各系统的胆道疾病,病死率较高,及时正确的处理与预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