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低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C57小鼠40只,选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32只用2.5%的DSS进行UC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500 mg/kg)、低剂量组(OPC500 mg/kg)、高剂量组(OPC1000 mg/kg),每组8只。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观察结肠病理变化,评估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计算检测血清IL-10水平,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各组小鼠的DAI评分明显升高,结肠黏膜变薄、上皮脱落和炎性细胞浸润,CMDI评分明显升高,结肠长度和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DAI评分和CMDI评分显著降低,结肠长度延长,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MPO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美沙拉嗪组与高剂量组接近,均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OPC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反应,降低DSS诱导UC小鼠的DAI,改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程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超重老年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改善机制。方法 112例初诊超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组和口服药物治疗(OHA)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原、免疫原性胰岛素)、血清炎性反应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空腹胰岛素原(PI)、空腹免疫原性胰岛素(IR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OMA B、HOMA-IR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CSII组PI/IRI(7.5±1.4 vs 3.8±1.6)、炎性因子[ΔhsCRP: (0.9±0.4)vs (0.3±0.1) mg/L、ΔTNF-α:(1.1±0.4) vs (0.4±0.3) ng/L]有更显著的下降(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PI/IRI下降与hsCRP、TNF-α、IL-6下降呈正相关(P<0.05)。结论 短程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改善初诊超重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且可能与改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郭华鑫 《武警医学》2016,27(6):597-60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4至2016-02我院普外科住院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切除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干预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45例,分别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和肠外营养治疗,并于术前1 d,术后 1、 3、9 d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CRP、IL-6、TNF-α,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干预组和肠外营养组两组患者CRP、IL-6、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6.381、17.574、23.546,均P<0.05);CRP、IL-6、TNF-α术后1 d均升高(均P<0.05),CRP、IL-6术后3 d均降低(均P<0.05),其中仅IL-6术后9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TNF-α术后9 d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术前1 d水平;肠内营养干预组CRP、IL-6、TNF-α降低幅度均大于肠外营养组(F交互=9.542、6.876、7.958,均P<0.05)。肠内营养干预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肠内营养干预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可以减轻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炎性反应,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刘芊  潘琦 《武警医学》2019,30(4):329-333
 目的 探讨经肠镜在右半结肠单次喷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联合口服匹维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肠道菌群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8-03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观察A组(口服匹维溴铵+单次喷洒1.6×108CFU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观察B组(口服匹维溴铵+单次喷洒1.6×109CFU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每组20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及血清IL-10、IL-18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B组疗效优于对照组(90.0% vs 55.0%,P<0.05);停药4周后,观察B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1% vs 45.5%,P<0.05;11.1% vs 46.7%,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三组中观察B组肠道菌群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4周后,观察B组血清IL-18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和观察A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和观察A组则显著升高(P<0.05)。三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经肠镜于右半结肠单次喷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总菌数为1.6×109CFU)联合口服匹维溴铵,可有效治疗IBS-D,降低复发率,其作用和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长期行血液透析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hemodialysis,HD)、血液灌流组(hemoperfusion,HP)、高通量透析组(High-flow hemodialysis,HFD)、血液透析滤过组(hemodiafiltration,HDF),每组35例。通过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12个月,抽取静脉血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r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sα,TNF-α)、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以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P、IL-6、TNF-α、PCT炎性反应因子比较: HDF组、HFD组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对比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H、Hcy、β2-MG尿毒症毒素比较: HP组、HDF组、HFD组与入组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与HF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比较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D和HDP能充分清除MHD患者大中分子毒素,显著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且二者疗效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手足角化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9-09至2021-06收治的手足角化性湿疹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夫西地酸乳膏,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4周后的瘙痒、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IL-4、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评价两组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4周后,观察组的瘙痒评分[(1.12±0.26)分]、EASI评分[(3.25±0.77)分]、DLQI评分[(16.34±3.28)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4±0.38)分、(5.33±1.12)分、(18.78±3.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炎性因子IL-2、IL-4、IL-5及TNF-α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 vs. 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手足角化性湿疹,可减轻过敏及炎性反应,明显缓解瘙痒,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赵远闯  李如良  吴瑾  李玉华 《武警医学》2018,29(12):1121-1124
  目的 探讨单次胸椎冲击复位手法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致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诊断为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分为复位组、假复位组及空白对照组。在干预前、干预后15 min和干预后1 h取受试者全血及全清样本,全血样本用LPS制造炎性反应存放24 h后,通过ELISA分别测定TNF-α、IL-1β、COX-2的浓度,β-内啡肽和SP浓度则直接测定。结果 与初始水平比较,在研究期间内TNF-α、IL-1β、COX-2水平在假复位组和空白对照组中明显升高(P<0.001),P物质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胸椎复位组随着研究时间推移,TNF-α、IL-1β、COX-2和P物质水平逐渐降低(P<0.05或P<0.001);组间比较,假复位组和空白对照组TNF-α、IL-1β、COX-2和P物质增高水平相比胸椎复位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01),而胸椎复位组TNF-α、IL-1β、COX-2和P物质水平在浓度LPS刺激相对假复位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01)。另外,β-内啡肽水平在假复位组和空白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 (P>0.05),而胸椎复位组随着研究时间推移则显著增高(P<0.00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01)。结论 单次胸椎冲击复位手法有助于炎性因子TNF-α、IL-1β、COX-2和神经递质P物质表达下调,并提高了β-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8.
朱凯敏  沈美华  汪承炜  高静  陈焱  杨涛 《武警医学》2019,30(10):857-860
 目的 在肝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中研究甲烷对肝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将C57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甲烷盐水治疗组(IR+CH4组),每组6只,采用70%肝缺血再灌注模型,IR+CH4组再灌注开始前予甲烷生理盐水10 ml/kg腹腔内注射,留取标本检测氧化、抗氧化、线粒体相关指标。结果 与IR组相比,IR+CH4降低了ROS水平(t=3.154,P=0.0083)及MDA(t=3.738, P=0.028)水平,提高了GSH(t=2.687, P=0.0177)及SOD(t=3.480, P=0.0037)水平;采用Westen blot 检测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IR组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q=7.57,P<0.05)和OPA1(q=6.41,P<0.05)表达减少,分裂蛋白DLP1(q=3.718,P<0.05)表达增加;与IR组相比,IR+CH4组融合蛋白Mfn1(q=5.277, P<0.05)增加,分裂蛋白DLP1(q=6.700,P<0.05)表达下降;IR组PINK1(q=4.606, P<0.05)表达上调,IR+CH4组PINK1(q=3.922, P<0.05)表达下降。结论 甲烷生理盐水可降低氧化应激,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线粒体融合,减少分裂,促进线粒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张堃  吕向坤  焦艾丽  丁雪蕾 《武警医学》2021,32(11):963-968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先兆流产大鼠的保胎作用和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妊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组、AG490组和槲皮素+AG490组,各10只,槲皮素组、AG490组和槲皮素+AG490组分别给予2.5 mg/ml槲皮素、0.5 mg/kg AG490和2.5 mg/ml槲皮素+0.5 mg/kg AG490灌胃干预,1次/d,连续7 d,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妊娠8 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建立先兆流产模型,妊娠9 d各组大鼠按原剂量继续灌胃4 d;妊娠14 d处死大鼠,检测血清激素及免疫因子水平,计算流产率、胚胎吸收率和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血清雌二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卵巢、子宫合重增加,脏器系数升高,流产率、胚胎吸收率降低(P<0.05),AG490组血清雌二醇、β-HCG、孕激素、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血清IFN-γ、TNF-α水平升高,卵巢、子宫合重减小,脏器系数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比较,槲皮素+AG490组血清雌二醇、β-HCG、孕激素、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血清IFN-γ、TNF-α水平升高,卵巢、子宫合重减小,脏器系数降低,胚胎吸收率升高(P<0.05);与AG490组比较,槲皮素+AG490组血清雌二醇、β-HCG、孕激素、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血清IFN-γ、TNF-α水平降低,卵巢、子宫合重增加,脏器系数升高,胚胎吸收率降低(P<0.05)。结论 槲皮素对先兆流产大鼠具有保胎作用,可提高其激素水平,机制可能与调控JAK2/STAT3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泛素连接酶9(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9,UBC9)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作用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A549细胞中的表达,探讨UBC9与EGCG抗炎性反应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筛选结果随机分为对照组、EGCG组、LPS组、EGCG+LPS组4个组,MTT检测不同浓度的EGCG(50~400 μg/ml)和LPS(10~50 μg/ml)对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最佳作用浓度,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PCR检测分析各处理组UBC9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T显示,200 μg/ml的EGCG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F=1618.18,P<0.001),LPS 25μg/ml细胞增殖活性最明显(F=237.38,P<0.001)。免疫组化与蛋白质印迹检测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GCG下调A549细胞UBC9蛋白表达(P<0.001),LPS则上调UBC9表达量(P<0.001),与LPS组比较,EGCG+LPS组UBC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同样,Realtime-PCR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GCG组UBC9 mRNA表达下调(F=89.34,P<0.001),LPS组UBC9 mRNA表达上调(F=225.00,P<0.001),与LPS组比较,EGCG+LPS组UBC9 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显著降低(F=625.00,P<0.001)。结论 EGCG下调LPS刺激的炎性反应模型的UBC9的表达,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UBC9蛋白与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武警战士T淋巴细胞稳态(Th1/Th2和TH17/Treg)的影响。方法 选取23名武警男性战士分别进行急性(1次)和短期(4周、3次/周)HIIT,于1次HIIT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60 min及4周HIIT前后取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因子IFN-γ(Th1亚群)、IL-4(Th2亚群)、IL-17A(Th17亚群)、TGF-β(Treg亚群),以及Treg细胞活化标志物CD39、LAP和GARP相对表达量(用阳性细胞率表示)。结果 1次HIIT后即刻,Th1细胞IFN-γ表达上调(P<0.05),60 min后,Treg细胞GARP、LAP和CD39表达量升高(P<0.05),IFN-γ恢复(P>0.05);IL-4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4周HIIT后,Treg细胞LAP表达下调(P<0.05)。未检测到IL-17A和TGF-β表达量。结论 1次急性HIIT暂时性破坏Th1/Th2稳态并使Th1/Th2平衡向Th1漂移,运动后恢复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reg细胞被动员,其作用可能参与T细胞稳态的调节与重建。短期(4周)HIIT诱导Treg细胞免疫抑制能力减弱,但T细胞稳态平衡无显著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陈晖  郝楠楠  雷志礼 《武警医学》2016,27(8):826-82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上应用止血带行关节镜下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20例。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的负荷量静脉泵注10 min,随后以1 μg/(kg·h)的速率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同样速率泵入0.9%生理盐水。各组于硬膜外麻醉前(T0),止血带充气1 h(T1),止血带释放后20 min(T2)、1 h(T3)、6 h(T4),分别抽取患侧股静脉血3 ml,检测各个时间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1)SOD:与T0比较,对照组T3、T4时间和右美托咪定组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在T3、T4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MDA: 与T0比较,对照组T1~T4各个时间点和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2)TNF-α:与T0比较,对照组T1~T4各个时间点和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于T1~T4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3)IL-6:与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T1~T3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T4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 但右美托咪定组T4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以1 μg/(kg·h)的负荷量及1 μg/(kg·h)维持量持续静脉泵注,可有效降低止血带引起的下肢I/R后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减轻氧自由基所致的下肢I/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法(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对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建立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法观察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利用TUNEL法观察组织凋亡的变化,特异性试剂盒检测LD、SOD等酶的变化,ELISA法检测IL-10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价ECC法再灌注模式对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动物的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发生,血清中LD[(2.6±0.3)mmol/ml vs.(5.2±0.1)mmol/ml ]、SOD[(15.2±1.2)U/ml vs.(31.1±2.1)U/ml]等酶的水平显著增加,同时血清中IL-10[(60.4±2.3)pg/ml vs.(89.2±1.5)pg/ml ]和TNF-α[(172.3±8.7)ng/l vs. (273.4±12.5 )ng/l]等细胞因子的含量显著增加 (P<0.01)。ECC法再灌注处理的动物,其组织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动物,血清中上述酶和细胞因子的水平也显著降低,分别为:LD[(3.5±0.1)mmol/ml vs. (5.2±0.1) mmol/ml],SOD[(21.3±1.3)U/ml vs. (31.1±2.1) U/ml], IL-10[(69.4±2.6) pg/ml vs. (89.2±1.5)pg/ml]和TNF-α[(190.8±12.1)ng/l vs.(273.4±12.5)ng/l ](P<0.05)。结论 ECC法再灌注模式,对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冬林  王玉良 《武警医学》2022,33(4):281-286
目的 观察木香烃内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正常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喂养8周后,以鼠尾静脉注射STZ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胰岛素组、木香烃内酯低剂量组(10 mg)和高剂量组(20 mg).给药后每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测量体重、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肺保护性通气对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80例, ASAⅡ~Ⅳ 级,并根据MELD分值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Ⅰc组)、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Ⅰp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Ⅱc组)和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Ⅱp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切皮前(T1)、无肝前期3 h (T2)、无肝期30 min (T3)、新肝期2 h (T4)及新肝期4 h (T5)、术后2 h(T6)、拔管前(T7)及术后1 d(T8)时,检测血清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 水平。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1周内急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MELD分值两组间比较,MELD>15分患者输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P<0.05),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率较高,气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延长(P<0.01),T2~T8时血清CC16、TNF-α、IL-8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不同通气方式两组间比较,保护性通气组的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7.2±1.5)h和(12.1±5.6)h,短于常规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能改善肝移植手术患者(尤其是MELD 评分>15分)的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马建华  王庆雷 《武警医学》2018,29(10):949-952
 目的 探讨超声中频穴位导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IL-1β、TNF-α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择属于膝骨关节炎X线Ⅰ~Ⅲ级(Kellgren-Lawrence分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单一注射组及联合导药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1次/周,共5次。联合导药组加用超声中频导药仪B贴片在阳陵泉、血海两个穴位导药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价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的疗效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并抽取关节液检测IL-1β、TNF-α含量。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OMAC量表评分、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量表评分、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导药组三项指标均较单一注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导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单一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超声中频穴位导药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与传统关节腔注射相比,可更好地抑制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释放,从而迅速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