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进行"四位一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建立不同面向的应用型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于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解决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条块分割、教学中讲授与训练单一、人才培养支撑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此改革建立了一套强化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达到了提高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本文结合我校近年来的护理本科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如何根据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及其对护理人才素质的要求,针对原护理衣科人才培养模式之弊端.从学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毕业评估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首先阐述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及融合培养意义,其次着重分析了该院特色“1234”模式:围绕一个目标,打造过硬的融合型师资队伍;坚持双轨并举,形成独特的融合式培养模式;体现三种能力,建立融合型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四位一体教学特色,实施分年级分阶段融合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5.
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中医药教育的特殊规律,以学校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基准,适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方式,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更富实效。近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及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基础之上,在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前提下,将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任务与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紧密结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模式的改革带动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意识的建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一、高水平临床型中医人才的培养学校将传统中医师带徒培养方式与现代中医药教育方式相结合,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重经典、通人文的中医教育特色。采取班级授课制与导师制相结合、集体带徒与个人带徒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学术讲座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系统学习中医、西医必修课的同时,让学生跟随指定的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学习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正确的中医理论思维、熟练的中医临床技能、较高的中医...  相似文献   

6.
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人才保障。面对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和新兴技术推动护理发展,卓越护理人才培养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顺应国内外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高质量要求的新形势,满足新时代精准化、全人群、全周期、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培养具有临床批判性思维、护理决策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全生命周期护理能力,与时俱进的卓越护理人才,本文在厘清我国卓越护理人才培养需求与挑战基础上,以“全生命周期健康与疾病精准护理”为轴线,以“重基础、强能力、提素质、促个性”为人才培养原则,从科学定位培养目标、针对性设置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分类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及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卓越护理人才培养道路,为达成“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西北医学教育》2017,(1):120-123
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性质多、共性少,既难学又难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国内外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我院助产专业"1.5+1.5"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由教育部、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医学人才培养重大改革项目,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遵循教育规律,接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最基本要求,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卓越”的内涵也不是追求高、精、尖,而是要根据医疗卫生事业不同岗位的要求,通过精英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从培养21世纪高级护理人才出发,分析国内外护理事业现状,明确社会的进步与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急需创新型护理人才。新世纪高级护理学专业应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护理学专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等护理学专业应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途径、教学制度等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成为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乡医学院三届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归纳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英语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新乡医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既具备较强的临床和教学能力,又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能够承担一定科研任务的医学影像学高级人才,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根据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学科现有的基础条件,结合国内外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格局,构建了一套规范化人才培训体系,即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三者相辅相成的培训体系,并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这一培训体系应用于放射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实践后,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建设发展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其中,针对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合理现象,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素构成分析入手,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独立学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需遵循的原则,并重点分析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构成和内容,提炼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性定义?  相似文献   

14.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人体寄生虫学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分析、对比了各种考试方法的优缺点,将不同的考试方法运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使总评成绩既反映学生当前的综合能力,又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考试真正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人体寄生虫学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分析、对比了各种考试方法的优缺点,将不同的考试方法运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使总评成绩既反映学生当前的综合能力,又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考试真正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自2013年起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构建了以症状护理为培训内容、以轮转培养为培训形式的通科培养和专科培养两阶段培训体系;建立了学生自测、出科OSCE、结业测试多维度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质控等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能促进医院护理教学水平和临床照护能力,但相关工作刚刚起步,其运行模式和过程监控仍待不断健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方案。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并轨培养方案初步框架,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指标体系。通过Excel 2010录入数据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从招生方式、培养资源、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考核、质量监控这6个方面最终确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与专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并轨培养的框架,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72个三级指标的并轨培养方案指标体系。结论 通过科学地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培养内容和全方位考评体系,使用弹性学制,为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亚飞  邓丽  邢蓓蓓  肖归  张秀英 《吉林医学》2013,(31):6564-6565
目的:随着社会模式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培养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能力和素质。方法:通过制定培养方案完成高质量的护理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并应用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评价护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结果:通过改变课程设置(课程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人文渗透)和实践(社区实践、临床实习)两个方面的培养方案改革效果已经在护理本科生的教学和实习中逐步体现,对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结论:为了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护理院校积极调整培养方案,以期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国际护理人才需求状况,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通过对涉外护理教育背景分析,从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探索我国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护理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