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髓样癌(MTC)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2%,其预后较差,早期即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少数(7.2%~26.6%)病人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基础降钙素水平和颈胸CT、18F-DOPA PET-CT对MLNM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根据手术范围可选择颈部入路、胸骨劈开入路,甚至腔镜辅助手术,遵循整块切除的原则。MLNM根治性切除的病人可达生化缓解、有较好的预后,尤其对于无远处转移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外侧入路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行经血管外侧入路腹腔镜直肠癌LLND的7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同步放化疗38例,术前单纯化疗9例,25例术前未进行治疗,治疗前均经MRI或PET-CT检查诊断为侧方淋巴结转移。采用经髂外动脉远端入路行淋巴结清扫,高位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脉并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所有病人均完成清扫后再完成直肠切除,标本均达到整块切除。结果 19例病人行双侧LLND,28例行左侧LLND,25例行右侧LLND。平均侧方淋巴结检出数目为(8.3±6.2)枚;侧方淋巴结转移14例(19.4%),其中单侧转移12例,双侧转移2例。联合器官切除7例。手术时间为281.4(145~600)min,术中出血89.7(30~1200)mL。11例(15.3%)病人出现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前同步放化疗病人侧方淋巴结阳性率为23.7%(9/38),术前单纯化疗病人侧方淋巴结阳性率为22.2%(2/9)。结论 血管外侧入路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LLND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其发病位置特殊,区别于胃癌和食管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是AEG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淋巴结转移可向口侧的下纵隔淋巴结及肛侧的腹腔淋巴结发生转移,因此,AEG病人行根治性手术时除了常规清扫腹腔淋巴结外,下纵隔淋巴结也应该被列入清扫范围,但是对于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适用人群、清扫范围和手术入路目前仍缺乏高级别的证据支持。由于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加之下纵隔淋巴结位置较高,清扫难度较大,一般只在部分有经验的中心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颈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TMC颈淋巴结的恰当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199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颈淋巴结清扫的117例TMC病人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TMC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影响因素、诊断方法及处理意见。结果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3.8%(63/117)。常见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依次为Ⅵ区(47.9%)、Ⅲ区(20.9%)、Ⅳ区(16.5%)、Ⅱ区(6.1%)。随Ⅵ区淋巴结转移个数增多,侧方淋巴结转移递增。肿瘤数目、大小不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4)。超声检查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9.0%、98.1%和55.5%。术中淋巴结快速病理检查有13.8%假阴性。全组无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 TMC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应重视术前评估和术中快速活检,掌握TMC淋巴结转移特点,有助采取恰当手术方式,有选择的预防性区域性颈淋巴清扫可使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手术切除范围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首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M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及生化治愈的关系;探讨影响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77例病人,术前降钙素水平正常者5例,升高者7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28例,单侧腺叶切除49例。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9例,中央区及患侧侧颈淋巴结清扫38例。M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侵出腺叶、肿瘤直径、TNM分期、术前降钙素、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侧颈淋巴结转移与年龄、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生化治愈率66.1%(39/59),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术前降钙素水平及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时间35(7~69)个月。侵出腺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范围、TNM分期、术前降钙素水平和生化治愈是MTC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TC病人建议至少行患侧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行全甲状腺切除,根据超声、CT及降钙素水平等检查结果行预防性/治疗性侧颈淋巴结清扫。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是达到较高生化治愈率,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及清除的必要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1987年1月至1992年12月为314例肺癌病人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中对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进行广泛清除。314例肺癌中,N2(纵隔淋巴结转移)119例。占37.9%。作者总结了N2的范围和分布特点,以及N2和肺癌细胞类型,部位间的关系,认为从根治目的出发,肺癌手术有必要彻底清除胸腔内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癌(ICC)是起源于肝内小叶间胆管至二级胆管以上的胆管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约占胆管源性恶性肿瘤的10%。根治性手术切除是ICC惟一可能治愈的手段。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ICC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ICC根治性切除术中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及意义,国际上对此尚有不少争议。多数研究认为对于可手术切除的ICC病人,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外科治疗的标准部分,有助于术后准确分期及选择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同时伴有淋巴结转移的ICC病人都应接受术后系统性治疗。但也有研究表明单纯化疗相对于手术切除能为已有淋巴结转移的ICC病人提供更好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分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以指导各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8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Siewert分型标准,Ⅰ型9例(3.9%),均采用上腹、左胸两切口入路;Ⅱ型121例(53.1%),其中经左胸入路12例,经上腹、左胸两切口人路48例.经腹入路61例;Ⅲ型98例(43%),其中经上腹、左胸两切口入路22例,经腹入路76例。分析各型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手术根治性的影响。结果228例AEG手术患者中有20例(8.8%)切缘阳性.其中Ⅱ型10例(8.3%),Ⅲ型10例(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手术入路。经腹组切缘阳性率为12.4%(17/137),经左胸组胃切缘阳性率16.7%(2/12),均高于经上腹、左胸两切口组的1.1%(1/88)(均P〈0.05)。159例患者(69.7%)发现有淋巴结转移:I型淋巴结转移率4/9.其中胸腔转移2例,上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Ⅱ型淋巴结转移率66.9%(81/121),其中胸腔转移32例(26.4%),腹腔转移81例(66.9%)。IU型淋巴结转移率70.4%(69/98)。其中胸腔转移15例(15.3%).腹腔转移69例(70.4%)。结论对于Ⅰ型AEG患者,由于其淋巴结转移规律符合食管下段癌,可选用经上腹、左胸两切口以方便清扫胸腔及腹腔淋巴结;对于Ⅱ型患者,由于其较高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应行上腹、左胸两切口以保证肿瘤切除范围及下段食管旁、膈上淋巴结清扫:对于Ⅲ型患者,经腹单一切口可因减少对呼吸功能影响而更具优势.但对于肿瘤病灶较大、外侵明显的病例,可加做开胸手术以保证手术根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其手术入路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7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右胸入路手术. 记录各组淋巴结的清扫及转移情况,并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72例患者中,有48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66.7%;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495枚,转移181枚,淋巴结转移度为12.1%,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20.8枚.在各组淋巴结中,右喉返神经旁(1R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30.6%(22/72).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2L组、4L组和5组) 转移率为12.5%(9/72).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均P<0.05),而与病变部位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为主,故其手术最佳入路应是右胸入路,淋巴结清扫则应以右、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重点的系统纵隔、腹野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3例肺转移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立医院和阜新矿务局总医院胸外科 1990~ 2 0 0 0年 ,共发现肺转移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3例 ,术前CT扫描均证实纵隔淋巴结增大 (cN2 )。术后病理均证实肺和淋巴结为转移腺癌。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病人临床资料一览表性别年龄 原发癌 肺转移部位无病间 隔期 (月 ) 术 式 术中淋巴结 (cm)摘 除淋巴结生存(月 )女 47乳泉癌右下叶 2 3楔形切除 2第 7组 30女 6 1结肠腺癌右下叶 30肺叶切除 1.5第 3组 11男 70直肠腺癌左上叶 8楔形切除 2 .2第 5组 2 3 注 : 指原发癌根治手术距确诊肺转移癌的时间间隔讨论 肺是全身各部位恶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治疗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161例,男89例,女72例,年龄(63.4±10.7)岁,行肺叶切除或肺局限性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肺叶切除153例,肺楔形切除7例,肺段切除1例。全组共清扫淋巴结2456枚,平均每例4.5±1.6组、13.1±7.3枚。术后病理:腺癌99例,鳞癌30例,肺泡细胞癌19例,其他类型肺癌13例。术后TNM分期:ⅠA期50例,ⅠB期62例,ⅡA期6例,ⅡB期10例,ⅢA期33例。N1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3.6%(38/161),N2组转移率为20.5%(33/161),其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为8.1%(13/161),跳跃式纵隔转移率为6.8%(11/161),全组未发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肺泡细胞癌及直径≤2cm的鳞癌、直径≤1cm的腺癌均无pN2转移。上肺癌发生pN2转移时上纵隔100%(19/19)受累,其中21.1%(4/19)同时伴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下肺癌则除主要转移至隆突下外(64.3%,9/14),还常直接单独转移至上纵隔(35.7%,5/14)。转移的纵隔淋巴结左肺癌主要分布在第5、6、7组,右肺癌主要分布在第3、4、7组。结论对于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肿瘤直径越大,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肺泡细胞癌、直径≤2cm的鳞癌和≤1cm的腺癌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上肺癌主要转移在上纵隔,下肺癌则隆突下及上纵隔均可转移;第5、6、7组淋巴结是左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第3、4、7组是右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术中应重点清扫。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中心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间行甲状腺癌根治+颈淋巴结清扫术,且颈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大于8枚的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容易转移至Ⅵ区(单侧甲癌72.3%,双侧甲癌88.9%),其次是Ⅲ、Ⅳ区(单侧甲癌57.9%,双侧甲癌50%~66.7%),Ⅴ区和Ⅰ区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单侧甲癌0%~20.1%,双侧甲癌25%~33.3%)。侵犯甲状腺包膜(88%)和滤泡亚型(85.7%)的甲状腺癌容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良性病变局部恶变(27.3%)和包膜型(25%)甲状腺癌,较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上极的肿瘤可以先出现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建议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者需清扫对侧下极淋巴结;对于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的患者,应增加清扫Ⅱ、Ⅲ区的淋巴结。对风险较高的滤泡亚型及侵犯包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清扫范围要更大,应清扫Ⅱ~Ⅵ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与D3淋巴结清扫均强调高位结扎供血血管及系膜切除的完整性,进一步规范了结肠癌根治术,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病人预后,但在具体的清扫范围和手术入路选择上仍存较大争议。争议焦点主要集中于D3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目前主流的观点是以肠系膜上静脉(SMV)左侧缘为边界,但亦有SMV右侧、SMA左侧、SMA中线等多种不同的观点。对于胃结肠韧带淋巴结(GCLN)或幽门下淋巴结的清扫,虽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亦有多种不同意见。此外,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有多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尚需更多临床研究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GICA)检测甲状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同一名医生收治的15例行颈淋巴结清扫的病人,收集病人术前穿刺组织洗脱液进行CGICA法测定。结合病人化学发光法检测所得的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以及手术切除切除标本的冰冻及石蜡病理学切片,作为判断病人是否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比较CGICA与金标准法测定结果。结果 共有28枚淋巴结送检,15枚淋巴结提示转移,其中CGICA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结果与金标准一致,而检测甲状腺髓样癌及下咽鳞状细胞癌与金标准不符。结论 CGICA法检测甲状腺上皮来源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是检测非上皮来源甲状腺癌(髓样癌)、非甲状腺来源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效果较差。CGICA法快捷、简便,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验证以期可广泛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位弧形切口保留颈丛神经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彻底性、安全性和感官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8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和峡部切除术+中央区(Ⅵ区)及同侧或双侧颈部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分别比较低位弧形切口(低位组,279例)和传统“L”形切口(传统组,36例)病人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数,并通过量表评价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低位组病人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与传统组病人侧颈区的总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位组病人Ⅱb、Ⅴ区淋巴结清扫数低于传统组病人(P<0.05)。低位弧形切口在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以及病人肩部僵硬、紧缩感、疼痛和麻木感等方面得分均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累及Ⅱa区时,Ⅱb区转移风险增高(r=0.197,P<0.001);多区转移时,Ⅱa和Ⅴ区转移风险均增高(r=0.242、0.243,P<0.001)。结论 低位弧形切口保留颈丛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术能在保证治疗彻底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改善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但对于Ⅱa区或多区转移的病人,仍推荐采用传统“L”形切口。  相似文献   

16.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指导甲状腺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人中88例作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88例中,甲状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8例,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6例,全甲状腺切除2例,颈淋巴结活检32例,结果:甲状腺微小癌11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5.91%(58/88),甲状腺残癌率31.59%(12/38)。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对侵及包膜,颈淋巴结肿大以及甲状腺微小癌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复发癌应再次手术。再手术需彻底切除癌灶,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cLNR)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治的859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人临床资料,研究其cLNR与侧颈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关系。结果 对于临床发现侧颈淋巴结转移者(cN1b+)病人,cLNR高低和转移个数与侧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对于临床未发现侧颈淋巴结转移者(cN1b-),cLNR的高低与侧颈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央区转移淋巴结>3个时,侧颈淋巴结复发率明显增高。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cLNR及转移个数与侧颈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目前,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已广泛开展,但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能否在腔镜下完成彻底的淋巴结清扫,特别是Ⅵ和Ⅳ区的低位淋巴结清扫,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总结分析笔者团队近年实施的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采用该术式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21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3例行腔镜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经胸口联合入路手术(联合入路组),包括12例行经胸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后再经口补充清扫Ⅵ和Ⅳ区淋巴结,另29例行经胸和经口手术步骤合理融合,不再单独补充清扫Ⅵ及Ⅳ区淋巴结;22例行单纯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并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经胸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入路组的12例经口补充清扫颈侧区淋巴结的标本中有8例检出淋巴结,其中2例检出阳性淋巴结。联合入路组与经胸入路组获得的中央区淋巴结总数分别为(8.80±5.78)枚、(8.23±3.53)枚,颈侧区获得的淋巴结总数分别为(31.49±14.90)枚、(29.05±7.80)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血、喉返神经麻痹、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副神经损伤、乳糜漏和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联合入路组1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经胸入路组1例手术清扫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癌复发。结论 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与单纯经胸入路疗效相当。但补充清扫中的阳性淋巴结提示,对于淋巴结转移较多的甲状腺癌患者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有一定的价值。然而,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有待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对照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6年4月至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9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探查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并采用纳米活性炭进行辅助示踪。将入喉处淋巴结与中央区其他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检出率为 5.85%(35/598) ,肿瘤转移率为2.51%。该处淋巴结检出中,15例有转移,20例未转移。该处淋巴结转移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直径、位置和数量,肿瘤数量为其独立影响因素。该处淋巴结阳性病人中,石蜡病理检查证实伴有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4例(93.3%)。7例(1.2%)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发生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转移。完整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应清扫喉返神经入喉处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ʳ��θ��ϲ��ٰ�������·����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与传统意义上的食管癌及胃癌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对其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总结和认识,目前认为仅对于以纵隔淋巴结转移为主的SiewertI型AEG,经胸或左胸腹联合切口可作为其推荐的手术入路。对于以腹腔淋巴结转移为主的SiewertⅡ/Ⅲ型AEG,经胸入路及胸腹联合入路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风险大、住院时间延长,且不改善病人长期存活率。由于较少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经腹入路可作为SiewertⅡ/Ⅲ型肿瘤合理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