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18,(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在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ITP患者(ITP组),给予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4 d,小剂量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4周,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59)和无效组(n=21),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ITP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CD_4~+CD_(25)~+/CD_4~+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有效组患者的CD_8~+、CD_4~+CD_(25)~+/CD_4~+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效组患者的CD_8~+、CD_4~+CD_(25)~+/CD_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CD_3~+、CD_4~+、CD_4~+/CD_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有效组患者的CD_3~+、CD_4~+、CD_4~+/CD_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无效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老年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是影响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老年ITP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利于把握治疗时机,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EBV及CMV感染率与成人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相关性,为成人ITP患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支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1月我院确诊为ITP的成人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于我院体检正常的成年人为对照组,基于酶联免疫方法(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EBV及CMV抗体(EBV-IgM,CMV-IgM),使用统计软件做组间EBV与CMV感染阳性率比较。结果:两组间的EBV及CMV感染率均表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EBV及CMV感染率与成人ITP患者具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对EBV及CMV感染的预防对成人ITP患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疗效、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10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同院进行体检的11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组。病例组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GP特异性抗体表达情况,统计ITP患儿出血部位并分析不同GP特异性抗体出血程度、疗效及预后。结果 病例组抗GPⅠb/Ⅸ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521、51.718,P<0.05);102例ITP患儿抗GPⅠb/Ⅸ抗体阳性、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双抗体阳性、双抗体阴性检出率分别为15.69%、4.90%、30.39%、49.02%,0级、1级、2级出血率分别为16.67%、50.00%、33.33%;且0级出血以双抗体阳性占比(0)最低,1级出血以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占比(80.00%)最高,2级出血以抗GPⅠb/Ⅸ抗体阳性、双抗体阳性占比(... 相似文献
5.
健康孕妇孕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孕妇孕期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变化趋势,探讨血小板计数与产后出血、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的健康孕妇2655例,对其血小板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随着妊娠进展,本组健康孕妇孕期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95%健康孕妇的血小板计数〉80×10^9/L。②本组健康孕妇分娩前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incidental thrombocytopenia of pregnancy,BGT)(目前我国对妊娠期血小板减小症的诊断标准为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发生率为22.29%。③孕次、产次、年龄、职业等因素与孕期血小板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按血小板计数不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血小板计数〈150×10^9/L的孕妇预防性静脉输注血小板,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和阴道分娩时出血量。⑤孕妇血小板值与新生儿结局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但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对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预防性静脉输注血小板,可减少剖宫产术中和阴道分娩时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总数与CD4+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以及其在监测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451例HIV感染者的466份全血标本中CD4+T淋巴细胞数和总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根据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预测CD4T淋巴细胞数(<200/μl和CD4+T淋巴细胞数<350/μl的总淋巴细胞数临界值. [结果]重庆市2007年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HIV感染者的总淋巴细胞数同CD4+T淋巴细胞数显著相关.用总淋巴细胞数<1400/μl预测CD4+T淋巴细胞数<200/μl,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58.6%、阳性预测值为35.1%、阴性预测值为96.5%:用总淋巴细胞数<1900/μl预测CD4+T淋巴细胞数<350/μl,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42.6%、阳性预测值为66.3%、阴性预测值为84.1%. [结论]在条件有限的地区,可以用总淋巴细胞数预测CD4+T淋巴细胞数,监测HI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情况,粗略判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Blimp-1表达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75例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外周血CD19+细胞、Blimp-1+CD19+细胞、Blimp-1+B1细胞、PA IgG与PLT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75例ITP外周血CD19+细胞、Blimp-1+CD19+细胞、Blimp-1+B1细胞、PA 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激素治疗有效组外周血Blimp-1+CD19+细胞、Blimp-1+B1细胞、PA Ig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素治疗无效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初治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异常高表达,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Bl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了解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00例医院住院的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200/mm3和<200/mm3两组,分别评估肺炎严重程度;同时比较两组间休克发生率、进行机械通气、ICU治疗时间及病死率;对65岁和<65岁两个年龄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并分别评估两个年龄段肺炎严重程度。结果 CURB-65和PSI评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组肺炎患者高于200/m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休克发生率、机械通气率更高、住ICU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P<0.05);65岁和<65岁两个年龄段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个年龄段中分别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组肺炎患者病死率均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组患者高(P<0.05)。结论肺炎患者发病初期CD4+T淋巴细胞降低的患者肺炎更重,预后更差,提示肺炎初期测定CD4+T淋巴细胞有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GT)患者与正常孕妇血小板膜糖蛋白2b/3a浓度和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差异性,为GT在临床中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于该院确诊妊娠、妊娠前血小板检测无异常且在妊娠期间未出现除GT外的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妇共4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孕妇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c1、Th17细胞占CD3+T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其血浆IL-17、干扰素-γ(IFN-γ)因子水平;采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2b/3a水平。分娩结束后,根据血小板检测结果,分为GT组(33例)和对照组(14例),对比两组数据。结果 GT组血小板压积(0.08±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18±0.04)%,血小板计数(68.01±14.69)×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48±49.3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组IL-17因子水平为(14.26±14.18)pg/ml,与对照组的(15.11±15.06)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组IFN-γ因子水平为(24.29±19.34)pg/ml,与对照组的(23.14±18.19)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2b/3a OD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患者和正常孕妇血小板膜糖蛋白2b/3a浓度和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艾曲泊帕联合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排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73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艾曲泊帕的患者为对照组19例,接受艾曲泊帕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39例,接受艾曲泊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的患者15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的血小板显著升高,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艾曲泊帕联合地塞米松组和艾曲泊帕联合rhTPO组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T和APT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4%(9/19),艾曲泊帕联合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为89.7%(35/39),艾曲泊帕联合rhTPO组总有效率为73.3%(11/1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艾曲...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 ,CD3 CD4 ,CD3 CD8 比例及CD3 CD4 /CD3 CD8 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54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31例健康者比较研究。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 ,CD3 CD4 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而CD3 CD8 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1),CD3 CD4 /CD3 CD8 比值明显下降(P<0.01)。性别、各年龄阶段不影响T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CD3 CD4 细胞比例及CD3 CD4 /CD3 CD8 比值明显低于其他种类肿瘤患者(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重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探讨患者的免疫病理机制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甲型H1N1流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009年10-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1例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同期41例轻症患者的外周血T、B和NK细胞数量.结果 在发病初期,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较轻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显著降低(P<0.01),CD4+T细胞较轻症患者降低(P<0.05);危重症患者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低于重症患者(P<0.01).恢复期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总T细胞、CD8+T细胞低于轻症患者(P<0.05),NK细胞低于轻症患者(P<0.01),B细胞高于轻症患者(P<0.05).结论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母儿预后。方法:按血小板记数分为≥10×109/L组和<10×109/L组,回顾性分析22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围产期结局。结果:两组间比较,<10×109/L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10×109/L组(P均<0.05)。AST、ALT、LDH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临床严重并发症方面,<10×109/L组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较≥10×109/L组显著增高(P均<0.05),而在产后出血、子痫、胎盘早剥、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腹水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产后出血量<10×109/L组较≥10×109/L组显著增多(P<0.05)。两组在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发生率、极低体重儿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影响患者的预后,但未发现与围产儿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 - 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月31日 - 3月31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91例确诊COVID - 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入院后第一次实验室检查的淋巴细胞计数及各类亚群计数,通过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7.966,P<0.001;F = 53.574,P<0.001;F = 42.563,P<0.001;F = 34.949,P<0.001)。危重型CD4+/CD8+比值呈异常升高状态,高于普通型、重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849,P = 0.010)。危重型B淋巴细胞计数(CD19+)、NK淋巴细胞计数(CD16+CD56+)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048,P = 0.021;F = 3.667,P = 0.030),普通型、重症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 - 19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法对240例确诊为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绝对计数进行测定,并对不同组别SAR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ARS患者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5、CD3、CD4、CD8)的绝对计数分别为1298±785、897±606、510±372、362±263个/mm~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024±423、1391±289、795±129、551±183个/mm~3);重型(极重型)患者(1095±740、740±562、419±346、304±244个/mm~3)低于普通型(1404±788、991±612、564±378、396±267个/mm~3);死亡组(587±493、369±371、204±191、150±130个/mm~3)低于治愈组(1355±776、948±603、539±375、382±263个/mm~3);普通型与重型(极重型)以及治愈组与死亡组患者之间淋巴细胞亚群(CD45、CD3、CD4、CD8)绝对计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组别间 CD4/CD8比值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ARS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CD45、CD3、CD4、CD8)计数于病程第1周即开始下降,第2周降至最低水平(977±579、641±466、360±275、270±216个/mm~3),然后随病情恢复而逐渐上升。结论 测定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预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miR-155在活化淋巴细胞内高表达,参与各种淋巴细胞亚群,包括B细胞、CD8+T及CD4+T细胞,辅助T细胞1型(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调节过程。此文就miR-155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参与淋巴细胞发展、介导调节免疫应答,以及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IV和HBV等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37例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入院当日或次日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并与健康体检的49名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总T细胞百分数及CD4+T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百分数与健康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提示急性氧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陆玲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8):983-985,988
目的探讨CD35、CD64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慢性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CD64和CD35的平均荧光强度。并分析其与乙肝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患者淋巴细胞CD35(LCD35)的平均荧光强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乙肝DNA的载量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LCD35在慢性乙肝患者中表达下降,并且与病毒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EB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血浆可溶性HLA-G (sHLA-G)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析EBV感染IM患儿血浆sHLA-G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51例EBV感染IM患儿及146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sHLA-G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86例EBV感染IM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EBV感染IM组血浆sHLA-G水平130.30(77.28~217.23)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82(6.39~44.90) U/ml,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72,P<0.01);EBV感染IM组外周血CD3+、CD8+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CD4+、CD4 +/CD8+、CD16+56+、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BV感染IM组血浆sHLA-G水平与CD3+、CD4+、CD8+、CD4 +/CD8+、CD16+56+以及CD19+细胞表达率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BV感染IM患儿血浆sHLA-G水平明显升高,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血浆sHLA-G水平可作为EBV感染IM的辅助诊断指标,其升高的机制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Orem自理理论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心理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徐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ITP患儿38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及合理的自理计划,比较两组患儿的自我管理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症状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3、2.364、2.320、2.157、2.253,均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AMA:10±3和15±4;HAMD:13±2和19±3),t值分别为2.324和2.205,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满意率分别为91.19%和70.4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P<0.05).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ITP患儿,能够提高患儿自我管理水平,能够改善患儿的抑郁、焦虑状态,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