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增强型复合肠内营养制剂对脓毒血症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重庆 市大足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脓毒血症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常规营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富含免疫增强型复合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并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0周、 1周、2周)白蛋白(ALB)、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 和细菌内毒素的情况,监测两组发生肠功能障碍(腹泻、腹胀、胃潴留)的例数、肺部感染、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死亡例数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ALB、PCT、CRP、SOFA评分、肺部感染发生的例数、患者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死亡例数、两组生存曲线之间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监测指标(DAO、D‐Lac、内毒素)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肠功能障碍(腹泻、腹胀、胃潴留)发生的例数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均能改善 引起脓毒血症的肿瘤患者的营养及炎症反应状态,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疗效,其中免疫增强型复合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在改善肿 瘤患者的肠功能检测指标方面较显著,并一定程度减少了肠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熏蒸加运动疗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针刺、中药熏蒸加运动疗法的(治疗组)56例,行单纯运动疗法的(对照组)2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估患者疼痛改变,根据Harris评分法标准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8.14±0.94,治疗后1.93±1.08;对照组治疗前 VAS 评分8.03±1.02,治疗后2.71±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6%(优35例,良14例,中5例,差2例),对照组为82%(优12例,良7例,中4例,差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运动疗法相比,针刺、中药熏蒸加运动疗法对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采用BSD2000热疗联合放疗、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放疗、化疗。试验组患者采用BSD2000热疗与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对两组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73.3%(22/30)和50.0%(15/30),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SD2000热疗联合放疗、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及近期疗效,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扩大病例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VAS评分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改善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下降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稳定的例数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恶心呕吐、脱发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在无、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上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重度疼痛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发生率(P<0.05),无、轻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改善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都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管理中采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化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LG)的肠外营养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68例恶性肿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组除给予肠外营养外,按每日0.3 g/kg补充LALG。分别测定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5天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肠外营养后前清蛋白(pAL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营养支持前明显上升[(24.9±8.06)mg/dl比(27.3±6.05)mg/dl;(1.62±0.43)g/L比(2.06±0.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IgA、IgM、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IgA和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2.85±1.43)mg/L比(3.63±5.36)mg/L;(0.95±0.43)mg/L比(1.13±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gA、IgM和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D+4 值高于对照组[(39.19±4.23)%比(36.62±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CD+4/CD+8、CD+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ALG与单纯肠外营养联合比单纯的肠外营养更能明显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70例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4.125 mg/贴×2/72 h 外用+加巴喷丁胶囊 200 mg po 3/d;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射频治疗参数设置为:3 min,70 ℃。评价两组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结果:治疗后3 d、6 d、21 d、60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健康状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6 d、21 d、60 d观察组较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呈下降趋势,总健康状况评分呈上升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 d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镇痛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有效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癌症预康复理念对超重或肥胖乳腺癌患者辅助放疗期间营养状态、血脂代谢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放疗科接受辅助放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1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预康复组(n=63)和对照组(n=55),比较两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Jenkins睡眠评估问卷、皮肤毒性反应评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 放疗过程中,在营养指标方面,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康复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维持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代谢方面,预康复组甘油三酯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预康复组患者FACIT-F评分、JSEQ评分、皮肤毒性反应程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重或肥胖乳腺癌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添加益生菌联合麦芽糊精果糖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主观舒适度、腹胀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采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择期手术胃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胃癌D2根治术,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取SOX方案进行化疗。试验组患者术后采取添加益生菌联合麦芽糊精果糖肠内营养辅助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营养状况、主观舒适度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均有所升高,且试验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HCT、TBIL、DBIL、IBIL、TP、ALB、PAB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HB、HCT、TP、ALB、PAB、A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BIL、DBIL、I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腹泻、腹胀以及呕吐等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麦芽糊精果糖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使用,患者的主观舒适度以及营养状况均显著改善,腹胀、腹泻以及呕吐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单药吉西他滨(GEM)方案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NSCLC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n=34)采用GEM联合局部热疗,对照组(n=31)采用GEM单药化疗,21天为1周期,完成2个周期评价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7.06%,对照组为2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M单药方案联合局部热疗可提高老年NSCLC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 ,三氧化二砷 (As2 O3 )和四硫化四砷 (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的疗效 ;有机砷美拉砷醇也试用于治疗难治或耐药的白血病患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As2 O3 、美拉砷醇、二硫化二砷 (As2 S2 )和As4S4等砷化物对各种血液肿瘤细胞和许多实体瘤细胞均有诱导凋亡和 或抑制其生长作用。As2 O3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等某些实体瘤Ⅱ期临床研究均获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李晓丽 《中国肿瘤》2013,22(4):284-287
[目的]以Web of Science中的SCI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分析肿瘤表观遗传学热点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趋势.[方法]从SCIE数据库收录的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文献提取了相关的题录信息和研究关键词,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提取高频主题词,生成共现矩阵、共词聚类.[结果] 2003~2007年的聚类前5类类团分别为肿瘤表观遗传、继承、DAN甲基化、表观遗传过程和组蛋白修饰;而2008~2012年的聚类前7类类团分别肿瘤表观遗传、非编码RNA、DAN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低甲基化、表观遗传过程和组蛋白乙方酰化,说明表观遗传、低甲基化与肿瘤表观遗传、肿瘤表观遗传过程以及组蛋白修饰与肿瘤表观遗传已经成为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学者比较关注的内容.[结论]肿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目前除了对肿瘤表观遗传过程、印记丢失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外,主要侧重于肿瘤表观遗传学的形成原因分析,具体包括低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组蛋白修饰与肿瘤的发生以及非编码RNA与肿瘤的发生研究.肿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正由原来单一化、表面化的研究逐渐转向深层次、复杂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三氧化二砷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eng CQ  Ma WL  Zheng WL 《癌症》2002,21(12):1386-1389
砷化合物在我国作为药物应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获得成功以来,人们对砷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As2O3不仅对各型白血病有效,对其他多种恶性肿瘤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As2O3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部分分化和凋亡等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本文不仅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还展望了新发展起来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研究As2O3作用机制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级别脑胶质瘤恶性度高,手术加术后常规放疗及化疗综合治疗是目前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仍未见明显改善。研究显示高级别脑胶质瘤对放疗敏感度差,这就需要探索不同放疗分割模式的获益可能,为改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放射治疗分割方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脑胶质瘤放疗剂量分割现状及其疗效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Glycosylation of cytokines appears to be responsible for several differences in their activity, and focusing on G-CSF, several divergences between the non-glycosylated G-CSF, Filgrastim, and the glycosylated G-CSF, Lenograstim, have been reported. To verify the role of G-CSF glycosylation in mediating these differences we tested in vitro the effects on the RhoA activation of the different G-CSFs, including deglycosylated Lenograsti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lgrastim induced sustained-RhoA activation while Lenograstim did not do so. Deglycosylated Lenograstim mimicked Filgrastim, resulting in RhoA hyper-activation. These in vitro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glycosylation of G-CSF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hoA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盼生安对BEL 740 2肝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 5 -氟尿嘧啶 ( 5 FU)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盼生安对BEL 740 2肝癌细胞存活曲线、生长曲线和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 ,应用FACS观察该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FADU法测定该药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盼生安对肝癌细胞 5 0 %的抑制浓度 (IC50 )为 40μg /mL,可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 ,其细胞毒作用为 5 FU的 1/67,对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将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G0 期 ,持续用药 2 0h后出现G1/G0 期的积聚 ,到 2 4h可高达82 9%。盼生安各剂量组间Q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故认为不造成DNA损伤。结论 :盼生安是周期特异性药物 ,通过将细胞阻滞于G1/G0 期而抑制其增殖。其抗增殖作用与DNA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20.
Rece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yperthermia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tumor tissue microcirculation. Indeed, this is one of the suggested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heat. Groups of WAG-Rij rat transplanted tumors (rbabdomyosarcoma-BA1112) were ireated with local hyperthermia (Radio-Frequency). Various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38° to 43°C) were used. Animals were subsequently sacrificed at 1, 3, and 24 hours after beating and tumors were subjected to detailed pathological studies for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heat on microcireulation as well as on tumor cells. The results are indicative of no specific changes in microvasculature up to 40.5°C. At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 (42°C) vessels show marked dilatation and congestion (?stasis). At higher temperatures (44.5°C) there is massive hemorrhage and necrosis with rupture of vessel walls. The degree and intensity of this process also depends on the interval between heating and time of sacrifice of the animal. Detail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e correlation of pathological findings and blood flow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their relevance to treatment of cancer pati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