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32-434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腹横筋膜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和对照组(罗哌卡因组),所有患者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后行腹横筋膜阻滞,分别给予地塞米松5mg复合0.25%罗哌卡因20ml(实验组)及0.2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观察术后2、4、8、12、16、24h时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镇痛泵的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24h静息VAS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6、24h运动VAS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可延长腹横筋膜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作用时间,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杨毅  王志红  赵莉  陈刚  闫磊  喻红彪  徐桂萍 《广东医学》2016,(17):2657-265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TAPB)联合盐酸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 PCIA)在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T组)和对照组( C组),每组25例。 T组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注入0.25%罗哌卡因0.6 mL/kg,并联合PCIA,C组手术结束后行PCIA。 PCIA方案:缝皮前缓慢静脉注射羟考酮2 mg,术后将羟考酮0.8 mg/kg和托烷司琼1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入泵。记录两组术后4、8、12、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48 h内患者自控镇痛( PCA)有效按压次数,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8 h、术后12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清皮质醇( Cor)浓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后4、8和12 h静息和咳嗽时的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镇痛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术后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 P<0.05),术后8、12 h Cor浓度明显降低( P<0.05)。两组均未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情况。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可对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51-15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进行腹横筋膜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fascia block,TAP)阻滞时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6月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术毕进行TAP阻滞,A、B、C三组分别予0.4%、0.5%、0.6%浓度罗哌卡因40 mL。术后患者均口服双氯酸芬钾50 mg/6 h。如服药期间不能维持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评分≤4分,静脉注射曲马多。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的静息、运动状态NRS评分及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及首次下地、首次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法)及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A组静息状态NRS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术后36 h,A组静息和运动状态NRS评分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36 h,A组曲马多使用量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恶心、呕吐,镇静程度及术后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使用0.5%罗哌卡因40 mL与使用0.4%浓度比较,能够提供长时效的镇痛,与0.6%浓度比较基本相当,因此更适合剖宫产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112例初产妇,年龄21~35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n=57)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B组,n=55)采用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结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母婴不良反应,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A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B组,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B组。两组产妇在镇痛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低于镇痛前(P<0.05);A组镇痛后2 h至宫口开全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结局、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羟考酮能加快硬膜外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延长镇痛时间,增强硬膜外镇痛效果,且不影响产程,也不增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连续收肌管阻滞(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KA手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组(OR组,n=41)和罗哌卡因组(R组,n=41)。术中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ACB,留置导管连接患者自控镇痛(PCA)泵,R组采用0.15%罗哌卡因镇痛,OR组采用2 mg羟考酮复合0.15%罗哌卡因镇痛。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和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首次按压PCA时间,48 h内PCA按压次数和吗啡补救镇痛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和β-内啡肽水平。结果:T2、T3和T4时,OR组HR和MAP均低于R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6年8月~2017年1月在医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DEX组产妇(D组)50例和对照组产妇(C组)50例,两组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D组产妇注射1ug/kg DEX+025%罗哌卡因共60ml;C组产妇则注射025%罗哌卡因共60ml,两组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行双侧TAPB后到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术后4、8、12、24和48h产妇的疼痛VAS评分、BCS舒适度评分、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均未观察到TAPB相关并发症。D组产妇行TAPB后到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8h、12h、24h的VAS评分降低,BCS评分升高(P<005);除行TAPB后到术后4h时间段外,其余各相邻时点间镇痛泵按压次数D组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 采用1ug/kg DEX复合025%的罗哌卡因行TAPB可以为剖宫产妇提供更为理想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还能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的经产妇分为两组,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0.25%罗哌卡因(R组30例)和0.25%罗哌卡因+40 mg纳布啡(RN组30例)。术毕所有患者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并连接静脉镇痛泵(PCIA)。记录两组术后2、6、12、24、48 h的静息及咳嗽疼痛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及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RN组与R组比较,术后2、6、12 h时静息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2、6、12、24 h时咳嗽VAS评分较低,Ramsay镇静评分较高(P均<0.05)。RN组术后24 h与R组比较,PCIA中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减少,距离手术结束首次按压PCIA时间延长,术后通气时间、拔出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缩短(P均<0.05)。RN组术后48 h与R组比较,恶心呕吐及寒颤反应发生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P均<0.05);两组均未见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操作引起的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相比,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强化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兰飞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6,38(1):39-4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在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DEX)和对照组(CON),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DEX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0.25%罗哌卡因至40 ml,CON组予0.25%罗哌卡因40 ml,每侧20 ml.术后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和48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静息和活动下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Ram-say评分在2h、6h、12 h DEX组明显高于CON组(P< 0.01);DEX组术后24 h和48 h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显著降低(P< 0.001),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显著降低了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郑珈琳  罗世忠  钟庆  郭昌立  张玲 《西部医学》2013,(12):1788-1790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al plane,TAP)镇痛中的疗效.方法 实施单次腰麻下剖宫产单胎足月孕初产妇60例,计算机排序随机分为A组(0.5%罗哌卡因3 mg/kg)、B组(0.5%罗哌卡因1.5mg/kg)和C组(对照组)各20例.在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TAP.观察48小时内各随访时点的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产妇满意度评分.48小时内辅助镇痛药使用频率.结果 产妇在术后6及12小时时点NRS运动时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余时点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NRS静息时评分各时点组间比较皆无差异(P>0.05).各组产妇满意度评分无差异(P>0.05).72小时内辅助镇痛药使用率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单次0.5%罗哌卡因3 mg/kg剂量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产生良好的12小时左右的产科术后镇痛,但更长时间的持续镇痛需要改进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华彬  张士民  夏向锋  徐文庆 《海南医学》2020,31(21):2765-276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3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全麻联合阻滞组和全麻组,每组150例,全麻组给予全麻,全麻联合阻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腹部穿刺时(T1)、阑尾切除时(T2)、缝合时(T3)、完全苏醒时(T4)、术后2 h (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麻用药量、苏醒质量(自主呼吸、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完全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全麻联合阻滞组患者T1、T2、T3、T4、T5的MAP、HR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联合阻滞组患者的丙泊酚量和舒芬太尼量的全麻用药量及自主呼吸、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完全苏醒时间为(326.69±40.25) mg、(228.18±28.37)μg、(9.82±1.42) min、(11.12±1.62) min、(15.53±2.04) min、(18.43±2.71) min,明显低于全麻组的(392.61±45.31)...  相似文献   

12.
唐莹  罗丽  王亚峰 《广东医学》2021,42(7):787-791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外科行腹腔镜下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1个月至3岁)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30例,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30例。记录入室(T0)、切皮(T1)、手术结束(T2)、清醒(T3)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记录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于患儿清醒(T3)、术后2 h(T4)、4 h(T5)行FLACC疼痛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儿SpO2在T3时点较高,拔管时间较早,离院时间较早,术后各时间点FLACC疼痛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需追加芬太尼镇痛2例,且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两组患儿HR、SBP、DBP在各时间点对比、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安全性高,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且术后苏醒拔管快,缩短治疗周期,是婴幼儿腹股沟区日间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喷他佐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4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术前静脉注射0.4 mg/kg喷他佐辛;研究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于诱导前(T1)、插管后(T2)、拔管时(T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T2、T3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T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芬太尼使用量、拔管后1 h 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喷他佐辛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有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高镇痛效果,促进其快速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6):2225-2228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MA组)以及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MMA组接受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CAI组接受自控静脉镇痛。术后即刻及术后12小时,检测血清中疼痛相关分子、应激相关激素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应激相关免疫分子的含量。结果: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血清中SP、PGE2、TNF-α、IL-1β、IL-10、FC、NE、E、GH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术后即刻,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术后即刻且MMA组患者术后12小时血清中SP、PGE2、TNF-α、IL-1β、IL-10、FC、NE、E、GH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PCIA组,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PCIA组。结论: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能够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及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子宫肌瘤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无锡市新瑞医院收治的8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静吸七氟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0 min(T2),术毕(T3)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后2、6、12和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毕、术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T0、T1、T2、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间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双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96例接受择期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全麻诱导后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TAP阻滞.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纳入患者分成生理盐水组、罗哌卡因A组和罗哌卡因B组,每组各32例.22 G神经阻滞穿刺针分别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0 mL、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若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4分,使用地佐辛(Dezocine)补救镇痛.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PCIA按压次数、PCIA药物使用量、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麻醉不良反应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罗哌卡因A组、B组术后PCIA按压次数、PCIA药物使用量均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罗哌卡因A组、B组术后4 h、12 h静息或活动时VAS评分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三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A组、B组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罗哌卡因A组、B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双侧肋缘下TAP阻滞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减少PCIA镇痛类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TAP阻滞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27-13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双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予干预,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SpO2、疼痛评分、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24 h QoR-4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4 h、8 h的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后5 min、术后2 h、4 h及术后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补救镇痛次数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QoR-40总分较高,主要体现在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和疼痛等主观感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术后镇痛,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有效提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管理策略对全麻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T组),每组50例.观察记录2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胃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