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总结1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在医务人员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经过对患者充分的评估,运用呼吸康复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在不同病情阶段给予个性化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整体护理专家共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规范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整体护理。方法 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结合防疫一线护理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初版《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整体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通过5轮线上会议和专家咨询,进行整理和修改,形成终版《共识》。结果 《共识》包括评估要点、护理问题、护理目标以及氧疗与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等13项护理措施。结论 《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回顾性分析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2月在我院隔离3区收治的12例COVID-19重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氧合指数、肝肾功能、胸部CT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重型患者症状主要为发热(11例)、干咳(12例)、呼吸困难(9例)、乏力(11例)、纳差(11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明显下降,最低值(0.66±0.23)×10^9/L,持续(12.09±5.91)d;氧合指数下降明显,最低至(166.08±59.50)mmHg(1 mmHg=0.133 kPa),300 mmHg以下持续(10.00±4.95)d。早期胸部CT显示,双肺呈多叶多发斑片或片状磨玻璃;进展期阴影范围增多,部分实变,少数伴胸水;恢复期66.67%患者出现纤维条索影。结论: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氧合指数、早期胸部CT表现均为COVID-19重型患者诊断的重要指标,对早期诊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行ECMO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借鉴。方法 我院2020年1月6日—2月27日在多学科协作下,对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实施ECMO治疗,加强呼吸管理,细化ECMO抗凝、管道安全等管理,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管理,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等护理措施。结果 行ECMO辅助治疗的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均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其中3例治愈出院,2例成功撤机行支持治疗,2例仍在治疗,2例临床死亡。结论 ECMO辅助治疗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独特优势,结合患者自身传染性疾病的特点,谨遵医嘱,从呼吸支持、ECMO监测与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强化隔离和预防感染等方面入手,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结局。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及人工气道护理相关文献,以护理技术专业化为前提,结合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管理经验,提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实施方法,并在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进行实践应用。结果在人工气道固定、湿化、排痰及气囊管理等四个重点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应用于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通气时的呼吸道管理,未发生意外脱管、皮肤黏膜损伤、痰痂或黏痰堵管、气囊压力性损伤等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可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呼吸康复对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给予呼吸康复干预,在入组当天和出院前分别给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ei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HADS、HADS-A和HADS-D评分分别为5.99±5.28、3.28±3.06和2.71±2.61分,低于干预前9.76±7.43、5.11±3.72和4.64±4.13分(P<0.05),其中30岁及30岁以下患者三项评分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岁以上患者三项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比例分别为7.50%和5.62%,低于干预前36.25%和3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30岁及30岁以下患者焦虑抑郁比例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岁以上患者焦虑抑郁比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呼吸康复可以缓解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诊胸部CT征象及动态变化特征。 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3月8日济宁地区确诊的4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资料,基于病灶的CT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及动态变化,并结合患者肺部感染总体严重程度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1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81个,其中纯磨玻璃影124个(68.51%),磨玻璃并实变影51个(28.18%),纯实变影6个(3.31%)。病灶呈类圆形103个(56.91%)、带状57个(31.49%)、楔形21个(11.60%)。47个(25.97%)病灶呈铺路石征,46个(25.41%)见充气支气管征,68个(37.57%)见血管增粗。41例患者中,累及单侧肺12例(29.27%)、双侧肺29例(70.73%),累及1,2,3,4,5个肺叶的患者分别为10例(24.39%)、7例(17.07%)、8例(19.51%)、7例(17.07%)、9例(21.95%)。181个病灶分布于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分别为31个(17.13%)、43个(23.76%)、26个(14.36%)、25个(13.81%)、56个(30.94%)。CT动态观察,在病程第11~15 d与第2~5 d和第6~10 d比较,病灶总数量减少(分别为143,178,165个),纯磨玻璃密度影数量[56个(39.61%),101个(56.74%),68个(41.21%)]呈下降趋势,磨玻璃密度影合并实变影数量[81个(56.64%),68个(38.20%),89个(53.94%)]逐渐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13.26;均P<0.01)。患者首次及随后3次复查CT的肺部感染总体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4.00(2.50,7.00)分,4.00(2.00,7.50)分,3.00(2.00,7.00)分,2.00(1.00,4.00)分],其中在病程第6~10 d与第11~15 d内复查的评分差值[2.00(1.00,2.50)分]大于首次CT与病程第2~5 d复查的评分差值[1.00(0.00,1.00)分],并大于第2~5 d与第6~10 d复查的评分差值[1.00(0.00,1.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1.16,P<0.01)。 结论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产科超声工作量的变化趋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5月(疫情期)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产科超声检查的工作量,分别与2019年2月至5月(2019年同期)和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疫情前期)进行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妊娠阶段的工作量占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疫情期超声医学科总工作量同比下降60.1%,环比下降61.3%,产科超声工作量为7684人次,同比下降23.0%,环比下降19.2%。产科超声工作量占全科总工作量的比例大幅上升,并与疫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020年2月至5月每月产科超声工作量占比分别为35.8%、15.3%、9.8%和7.4%,其中2月工作量占比同比增长5.0倍,环比增长5.3倍。不同妊娠阶段的超声检查所占比例存在明显变化,孕早期超声检查占比同比下降6.8%,环比下降5.8%,孕晚期占比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3.1%。疫情期转会诊产科超声工作量为301人次,占产科超声总工作量比例为3.9%,与2019年同期(4.1%)和疫情前期(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超声医学科总工作量显著下降,而产科超声工作量占比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消化系统损害和心理健康特征。 方法收集2020年1月25日至2月2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85例,比较普通型组(n=87),重型、危重型组(n=36)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差异及肝损伤特点,评估消化道损害的时效关系,对主要症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部分患者(85例)及健康对照组(85例)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差异。 结果在患者一般症状中,以发热及咳嗽最为常见,分别为112例(91.06%)、94例(76.42%);在伴随的消化道症状中,以纳差最常见,为55例(44.72%),其次是腹泻23例(18.70%);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者共2例(1.63%)。重型、危重型组患者中,合并有纳差、腹痛者[28(77.78%),5(13.89%)]多于普通型组[27(31.03%),2(2.3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泻一般持续1~4 d,平均(2.69±0.87)d,纳差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5~15 d,平均(9.67±2.54)d。重型、危重型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36.60(19.57,57.50)]、谷草转氨酶(AST)[39.70(22.40,61.75)]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组患者[20.50(12.70,27.88),18.80(13.40,22.9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1,-5.36;均P<0.05),白蛋白(ALB)[33.35(30.02,35.30)]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型组患者[38.10(34.90,3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氧合指数(OR=0.99,95%CI:0.98~0.99)、焦虑或抑郁(OR=0.18,95%CI:0.03~0.97)对纳差产生显著的影响(均P<0.05)。COVID-19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发生率[28(32.94%),29(34.12%),40(47.0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10.59%),8(9.41%),10(11.7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15.23,25.50;均P<0.05)。 结论COVID-19患者消化道症状中以纳差最常见,部分COVID-19患者可伴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氧合指数、焦虑或抑郁是纳差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冠肺炎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分别从防、控、治三方面阐述充分发挥护士作用,给予护士处方权的必要性,并依据三重底线模型对护士授予处方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总结我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探索并实施的方舱医院护理工作模式。方法 在“国家医疗队+武汉医疗队”联合模式的管理下,我院迅速确立护理管理组织架构,开展基于岗位需求的强化培训,制订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流程,落实三级质控管理办法等。同时,要求加强护患协作,注重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开展一系列的关爱服务等措施,对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高效而有序的进行。结果 2月5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期间,武昌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124例,累积出院833例,累计转出291例,且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结论 逐步探索并实施合适的方舱医院护理工作模式,对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急诊一线护士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2月3日至11日,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广州市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急诊科为疑似或确诊的COVID-19患者提供护理的护士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心理健康状况、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工作年限、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共同作用。结果共263例急诊一线护士参与调查,其中66例(25.10%)具有心理健康风险(GHQ-12>3分);领悟社会支持为59.00(49.00,69.00)分,积极应对为1.67(1.17,2.08)分,消极应对为1.00(0.63,1.25)分。积极应对与社会支持存在较强的正相关(r=0.48,P<0.01),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负相关(r=-0.12,P<0.05);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负相关(r=-0.24,P<0.01);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正相关(r=0.1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69,95%CI:1.79~3.61),更长的工作年限(OR=1.53,95%CI:1.09~2.14),消极应对(OR=2.27,95%CI:1.27~4.05)以及较低的领悟社会支持(OR=0.95,95%CI:0.93~0.97)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均P<0.05),且领悟社会支持为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完全中介因素。结论COVID-19疫情防控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风险较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领悟社会支持较低,建议可通过减少一线护士的消极应对方式、提高社会支持降低一线护士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序贯超声检查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1月1日—2020年4月15日间武汉金银潭医院收治的232例行过超声检查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这段病程内超声检查的项目及检查结果。结果: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过的超声检查项目包括:床旁心脏心功能彩超(181例)、胸腔超声(131例)、肝胆胰脾、门静脉超声(134例)、双肾、输尿管超声(125例)、双下肢动脉、深静脉超声(75例)、腹部大血管超声(51例)、颈部血管超声(14例)、子宫及其附件超声(4例)、颌下腺超声(2例)、膀胱、前列腺超声(2例)、甲状腺超声(24例)、肾上腺超声(22例)、睾丸及附睾超声(1例)。阳性率分别是: 92%、100%、87%、68%、81%、61%、43%、75%、50%、50%、75%、9%、100%。结论:序贯超声对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贯穿危重症患者诊治全程,临床-序贯超声将以COVID-19为契机,拉开超声医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