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人 ,男性 ,4 7岁。主因查体B超发现左侧肝内胆管扩张 1个月入院。经CT检查发现左侧肝内胆管扩张 ,左肝管处 2cm× 3cm肿块 ,在我院化验AFP、CEA、CA19 9均为阴性 ,肝功能正常。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于 2 0 0 2年 11月 14日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手术。取头高脚低左侧稍斜体位 ,脐上缘切口进气腹针 ,CO2气腹压力 14mmHg ,拔除气腹针 ,置入10mmTrocar,置入 10mm 30°腹腔镜 ,再在直视下于剑突下 2cm和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 2cm处分别穿刺置入 12mmTrocar各 1只 ,在脐左侧 9cm处穿刺置入 5mmTrocar 1只 ,以五孔法操作。探查腹腔见 …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联合尾状叶根治性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尾状叶位于左右半肝之间,右界为下腔静脉窝,左界为静脉韧带,前界为肝门横沟。现代观点认为尾状叶分为3部分:(1)Spigel叶,即传统意义的尾状叶,也称Couinaud第Ⅰ段。(2)腔静脉旁部,也称Couinaud第Ⅸ段:位于门静脉右支和肝右、中及下腔静脉所包绕的近三角形区域内,与第Ⅰ、Ⅶ、Ⅷ肝段相邻。(3)尾状突,也称第X段:位于门静脉右干与腔静脉之间。 相似文献
3.
祝智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2):109-110
肝门胆管癌的切除术仍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首选外科治疗,手术切除的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切除者,而根治性切除的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则优于姑息性切除。近年来有资料表明,肝尾叶是否切除是影响肝门胆管癌疗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1989年1月-1998年1月采用各种类型的肝叶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情况,着重讨论了肝尾叶切除在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意义及肝尾叶切除的适应症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Klatskin tumor),是指位于胆囊管汇入肝总管处至二级胆管范围内肝外胆管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占所有胆管癌的60%左右。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唯一获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12个月,而获R0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46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25%~40%~([1-2])。由于肝门部胆管癌解剖部位特殊,肿瘤易沿胆管轴向和管周组织横 相似文献
5.
6.
肝门部胆管癌(Klaskin瘤)起源于左右肝管汇合处或左右肝管,邻近肝动、静脉和肝实质,易侵犯肝门部血管、神经、淋巴和周围肝组织,故根治性切除率低。临床上常用Bismuth-corlette分型,Bismuth-corletteⅢ型是指肿瘤已侵犯右肝管(Ⅲa)或左肝管(Ⅲb)。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经联合肝切除治疗的Ⅲ型肝门部胆管癌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完成4例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术中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显露出胆总管、肝总动脉、门静脉,低位横断胆总管,将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胆囊自肝床分离,切断显露的左右肝管,远端及近端切缘送冰冻病理,结果回报阴性。从肝固有韧带分离并切除肿瘤、胆囊及淋巴结。在消化道的重建步骤中,先进行左右肝管成型,然后将其与空肠施行Roux-en—Y吻合。总结病例资料及手术录像,进行分析。结果4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胆管切缘阴性,手术时间5.5~8.5h,平均6.4h,术中出血260~850ml,平均440ml,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由有丰富腹腔镜及肝胆外科经验的外科医师操作,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6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联合左半肝切除23例,右半肝切除9例,尾状叶切除3例,右三叶、右前叶切除各4例,姑息性切除15例,内引流术4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外引流术5例。结果死亡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7.31%(25/67)。联合肝叶切除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1.1个月,高于姑息性切除组(15.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组的1、3、5年存活率为78.5%、48.3%和29%,姑息性切除组的1、3、5年存活率为43.5%、6.8%、0。术后随访率67.16%(45/67)。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包括肿瘤切除的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患者存活期;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为13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RO切除率100%。均行区域淋巴结清扫,行肝外胆管切除2例,围肝门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5例,扩大左半肝切除1例,扩大右半肝切除1例。胆管断端数量1~6个,行胆管断端成形5例,胆肠吻合口数量1~3个。手术时间平均(560.3±210.2)min,出血量平均(400.0±260.9)mL。术中3例(23%)患者需要输血,无非计划再手术及死亡病例。术后住院9~31 d,中位住院时间14 d。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B级肝功能衰竭1例,A、B级胆漏各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3例均为胆管腺癌,其中中-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5例、中-高分化腺癌1例。淋巴结检出数量6~13枚,其中2例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12例(92%)患者获得随访,随访4~4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由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师施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扩大肝切除可提高部分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2013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1例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运用精准肝脏外科的现代理念与临床精细的手术操作完成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术中间断阻断第一肝门3次,手术历时8h,术中出血量约600 mL,患者于术后第14天出院.病理检查结果示右半肝肝门部胆管中高度分化腺癌,浸润管壁全层,切缘无癌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该手术是在综合应用三维立体重建技术、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以及精细肝切除操作技术下进行,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反复上腹疼痛不适,伴皮肤巩膜黄染二十余日”收住入院。入院B超提示:肝外胆管阻塞,左右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炎伴胆囊内泥沙淤积,胆总管内低回声。MRCP提示肝门部胆管狭窄,右肝管显示,左肝管未显示,考虑肝门部胆管癌(III b)。肝功能示ALT 188U/L,AST 111U/L,TB 277μmol/L, DB 209μmol/L,ALB 38.6 g/L,AKP 644 U/L,GGT 477 U/L;血CA19-9391.1 U/L。术前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III b)。于术中发现肝门部肿块3 cm×3 cm,延及十二指肠上方约1.5 cm处胆管,肝门部可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肿块向左肝侵犯,局部侵润左右肝动脉壁及门静脉左支,门静脉主干及右支未见肿瘤侵犯。逐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规则性左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尾状叶部分切除,显露二级右肝管的开口,整形后紧贴肝脏行右肝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左肝门肿块恶性肿瘤,胆管腺癌伴肉瘤样分化,侵润被膜,切缘阴性,肝尾状叶腺癌组织侵润,肝门部淋巴结转移,肝总动脉旁侵润性转移或转移性腺癌,侵犯神经。术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ALT、AST升高,术后24 h达到高峰,分别为344 U/L、272 U/L,术后20 d时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术后少量胆漏,每天100 mL,1月后自行愈合。至今已随访10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肝叶坏死、肝脓肿等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3.
正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ilar cholangiocarcinomectomy,LRHC)是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应用的拓展,主要由中国医生开创和发展。由于手术复杂性和HCCA预后不良的现状,使得LRHC极富挑战并充满争议。焦点集中在LRHC的适应证、安全性、根治性以及开展的价值。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LRHC现状和关注点进行述评。一、LRHC现状腹腔镜技术对于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方法对12例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施行包括部分肝脏、受侵门静脉和肝动脉在内的整块切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9例(75%)获根治性切除,3例(25%)为姑息性切除。术后发生胆漏、肝功能不全和肺部感染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中位随访5年。9例获根治性切除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8.8%(n=8)、55.6%(n=5)和44.4%(n=4),最长存活已达9年。获姑息性切除(n=3)和同期仅放置胆道内支架者(n=5),平均中位生存8.2和9.1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左肝叶和受侵门静脉干联合整块切除能显著提高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只有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才有可能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8.
<正>胆管狭窄原因有炎症病变、恶性肿瘤、医源性的损伤、免疫等因素等,由于术前取得病理学可能性小,其定性诊断困难。肝门区域是脉管进出肝脏的门户和枢纽,胆管、门静脉和肝动脉在此狭小的空间内密集交织分布,空间解剖关系复杂,并存在多种交汇方式和空间排布关系的变异[1]。故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处理更加困难,对胆道外科医师的经验要求更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门静脉尾状叶支是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术中处理尾状叶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明确。门静脉尾状叶支分布、走行于解剖结构复杂的H型横沟区域,涉及肝脏、胆囊、区域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和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及下腔静脉等脉管系统,是肝胆外科手术的难点区域,合理的手术入路至关重要。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预处理门静脉尾状叶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契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因此,在实施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时应强调门静脉尾状叶支预处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占胆道恶性肿瘤的1/2,大多数无法切除,并于诊断确立后3个月内死于肿瘤导致的严重合并症。我院于1992.2~1997.3月,手术治疗15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行减症内引流术,2例姑息性切除,7例根治性切除,其中行各种类型的肝叶切除术8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