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酸性多糖(SCP-A)对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75只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灌胃蒸馏水),模型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灌胃蒸馏水),5、10和20 mg·kg-1 SCP-A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灌胃SCP-A),每组15只。灌胃药物每日1次,连续14 d,于第8天给予Aβ25-35进行侧脑室注射。给药完毕后,第15天依次进行避暗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潜伏期、错误次数、找到平台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Tau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避暗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和20 mg·kg-1 SCP-A组小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Morris水迷宫,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找到平台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10和20 mg·kg-1 SCP-A组小鼠找到平台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过平台次数及平台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1SCP-A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蛋白Tau Ser199、Tau Ser396及Tau Ser40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GSK-3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磷酸化蛋白GSK-3β Tyr216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磷酸化蛋白GSK-3β Ser9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SCP-A具有抗AD作用,该作用与其调节GSK-3β活性进而降低海马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中存在异常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Aβ)。AD可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其中早老蛋白1(PS1)是家族性AD最主要的风险基因,PS1突变占已知致家族性AD突变的80%以上。PS1是构成γ-分泌酶的催化亚基,后者负责加工Aβ前体蛋白(APP)生成Aβ。虽然新型PS1突变日渐被报道,但其诱发家族性AD的分子机制仍无定论。由于90%的PS1突变降低γ-分泌酶活性,学术界提出了PS1功能缺失性突变假说,认为PS1突变通过显性负效应导致PS1功能下降或缺失是诱发家族性AD的关键。近年,大量实验研究支持了该假说。首先,PS1功能缺失性突变通过干扰γ-分泌酶在APP上的切割位点促进长链Aβ生成,进而增加Aβ42/Aβ40比率;其次,PS1功能缺失性突变可破坏神经细胞内质网中的钙离子稳态以及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自噬活性导致APP加工产物的异常聚集;再者,PS1功能缺失性突变可通过干扰神经元的内吞和转胞吞作用诱发神经元萎缩以及通过激活神经免疫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强神经炎症;最后,PS1功能缺失性突变降低糖酵解和乳酸输出,破坏机体对神经元的能量供应。本文总结了PS1功能缺失性突变诱发家族性AD的分子机制,并对今后潜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采用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离子(MPTP)处理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进一步设立姜黄素干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以及姜黄素和3-MA同时干预组。各组细胞在药物处理48 h后分别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α-Syn)、转录因子EB(TFEB)、自噬相关蛋白多克隆抗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α-Syn的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数增加(P < 0.01),α-Syn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均P < 0.01),TFEB以及自噬蛋白LAMP2A和LC3-Ⅱ表达上调(均P < 0.01);3-MA和姜黄素同时干预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数增加(P < 0.05),α-Syn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P < 0.05或P < 0.01),TFEB、LAMP2A和LC3-Ⅱ蛋白表达上调(均P < 0.01)。与姜黄素组比较,姜黄素和3-MA同时干预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数减少,LC3-Ⅱ和LAMP2A蛋白表达减少(均P < 0.05)。结论: 姜黄素可激活细胞自噬功能促进α-Syn自噬性清除,从而减轻MPTP所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芝麻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和能力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低剂量芝麻素组和高剂量芝麻素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采用侧脑室注射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的方法建立AD模型,24 h后,吡拉西坦组小鼠给予吡拉西坦灌胃,低和高剂量芝麻素组小鼠分别给予50和100 mg·kg-1芝麻素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小鼠在目标象限游程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目标象限游程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低剂量芝麻素组和高剂量芝麻素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目标象限游程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ROS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低和高剂量芝麻素组小鼠脑组织中ROS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芝麻素可能通过提高神经元抗氧化能力、抑制神经元凋亡而提高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菌毛蛋白1(NRP1)基因对放射性肺纤维化(RIPF)进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发展过程和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特异性敲除NRP1基因的转基因C57BL/6J小鼠并进行鼠尾鉴定,将160只小鼠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4周组、8周组、16周组和24周组,每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野生型(Con)组、野生型单纯照射(IR)组、NRP1基因特异性敲除(KO-Con)组和NRP1基因特异性敲除+照射(KO+IR)组,每亚组10只。KO-Con和KO+IR组小鼠腹腔注射他莫昔芬特异性敲除AT-Ⅱ细胞NRP1基因,IR组和KO+IR组小鼠采用20 Gy全胸照射建立RIPF小鼠模型。模型构建完成后,利用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验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Ⅰ型胶原(Col 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RP1、β-catenin、TGF-β1和Smad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RP1、Col Ⅰ、α-SMA、β-catenin、TGF-β1、Smad2、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RIPF小鼠模型构建成功,IR组小鼠肺部主要为放射性肺炎病理形态表现。与Con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IR组小鼠肺组织中NR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24周时达到最高(P<0.01)。与Con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IR组和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Col Ⅰ、α-SMA、β-catenin、TGF-β1和Smad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与IR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Col Ⅰ、α-SMA、β-catenin、TGF-β1和Smad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仍高于Con组(P<0.05或P<0.01)。与Con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IR组和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但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或P<0.01),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P<0.05或P<0.01)。结论:NRP1基因敲除可抑制RIPF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鼠肺组织中Wnt/β-catenin和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表达进而抑制EMT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ether-a-go-go相关基因(ether-a-go-go related gene,ERG)通道在胰岛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野生型(wild type,WT)与ERG基因敲除型(knockout,KO)小鼠胰岛β-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钾离子电流与动作电位,分析敲除ERG基因后钾电流与动作电位的变化。对两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分析基因敲除后小鼠糖耐量的变化,探究ERG基因是否对体内血糖浓度有影响。结果 在两组小鼠胰岛β-细胞中记录到的钾离子电流均呈现内向整流趋势,KO组钾离子电流明显减小,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动物实验中,KO组小鼠糖刺激2 h后血糖浓度较WT组显著降低。结论 ERG通道电流是胰岛β-细胞中钾离子电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影响动作电位时程,进而影响体内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哺乳期铅暴露仔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的作用,及对β淀粉样蛋白、脑啡肽酶的影响。 方法 选取SPF级C57BL/6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铅暴露组。铅暴露组孕鼠在哺乳期饮用0.5%醋酸铅水溶液,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染铅结束后,取40只染铅雄性仔鼠(分为低、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铅暴露模型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10只雄性仔鼠,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GCG溶液和生理盐水等体积灌胃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组小鼠血铅含量,并对海马组织中Aβ1-40、Aβ1-42、AβPP mRNA、AβPP、脑啡肽酶( Nep)的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铅暴露模型组,低、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的血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低、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和铅暴露模型组血铅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0.086,0.071);铅暴露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01),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的逃避潜伏期低于铅暴露模型组(P<0.001);铅暴露模型组小鼠海马内Aβ1-40、Aβ1-42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Nep含量明显降低(P<0.001),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Aβ1-40、Aβ1-42的含量与铅暴露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Nep含量明显升高(P<0.001),其中以高剂量EGCG干预组效果最佳。 结论 EGCG干预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EGCG能够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Aβ1-40、Aβ1-42的含量,抑制Aβ相关基因AβPP的表达,上调Nep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枸杞多糖对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非依赖性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枸杞多糖影响TNF-α生成的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菌素诱导MyD88基因敲除小鼠形成2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枸杞多糖组,另取8只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干预三个月后,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TRAM、TRIF、TRAF6、RIP1和TNF-α基因和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枸杞多糖抑制了糖尿病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TramTrifTraf6Tnf-α的基因表达,激活了Rip1基因(均P < 0.05),但对TRAM、TRIF、TRAF6、RIP1和TNF-α蛋白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无影响(均P > 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能不能通过MyD88非依赖性信号通路抑制TNF-α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和厚朴酚对癫痫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5周龄雄性ICR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红藻氨酸(38 mg/kg)的方式建立癫痫模型。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和厚朴酚(3、10、30 mg/kg)10 d。Fluoro-Jade B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活性;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乙酰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和WST-1法分别测定丙二醛和SOD等氧化应激产物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乙酰化SOD和丙二醛表达量增加,SOD活性下降,LC3-Ⅱ和P62蛋白表达量增加(P < 0.05或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和厚朴酚10 mg/kg和30 mg/kg均可减少神经元凋亡数量,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并可逆转癫痫发作所致的丙二醛和SOD乙酰化水平,降低LC3-Ⅱ和P62的表达量(P < 0.05或P < 0.01),且药物剂量为30 mg/kg时效果更加显著。结论: 和厚朴酚可缓解癫痫发作导致的氧化应激和自噬降解障碍,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癫痫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的敲除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敲除食管鳞癌细胞(Kyse450,Kyse70)的DCLK1基因。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DCLK1敲除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CLK1敲除细胞系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TCG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食管鳞癌患者(n=95)中DCLK1表达和EMT相关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够有效地敲除食管鳞癌细胞系DCLK1基因并影响其表达。DCLK1缺失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并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如Vimentin、ZEB1、Slug和Snail的表达(P<0.05)。另外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食管鳞癌患者中DCLK1与EMT相关转录因子存在相关性。结论 DCLK1敲除可通过抑制EMT进程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α7nAchR基因713T>C突变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和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个月龄敲除α7nAchR基因的APPSwe转基因小鼠(APPa7KO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每组10只,分别在小鼠侧脑室注射突变型和野生型AVV-α7nAchR cDNA,1次/月,共6次.小鼠满12个月龄时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功能的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Aβ40、Aβ42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Aβ斑沉积情况.结果 与野生型组小鼠相比,突变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初次找到平台的时间延长,海马Aβ40、Aβ4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7nAchR基因713T>C突变加重了AD小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和海马神经元Aβ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 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内β-淀粉样蛋白(Aβ)和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水平的影响,阐明IL-33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Aβ的清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灌胃双蒸水),模型组,假手术组,极低、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0.01、0.10、1.00和10.00 mg·L-1),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和灌胃AlCl3,每日1次,连续60 d。末次给药后,进行大鼠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潜伏期、错误次数、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游泳距离。行为学检测结束后,IL-33各剂量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相应剂量IL-33,假手术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内Aβ和Th2水平。结果:跳台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错误次数增多(t=8.154,P<0.01),潜伏期明显缩短(t=4.579,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t=27.810,P<0.01),在目标象限内滞留时间和游泳距离明显缩短(t=3.767,P<0.01;t=1.973,P<0.05)。ELISA法检测,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A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3.222,P<0.05),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大鼠脑组织内Aβ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Th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t=4.646,P<0.01),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大鼠脑组织内Th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IL-33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Aβ有清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脑组织内Th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雷帕霉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SPF级成年健康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模型。治疗组在第7天MPTP注射后1 h开始腹腔注射雷帕霉素(3 mg/kg,1次/d,共7 d),模型组和对照组均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溶剂。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分析小鼠运动功能;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脑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产物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行走速度和步频变慢,速度变化率增加(P < 0.05或P < 0.01),被系统识别的落脚模式减少;小鼠脑黑质中TH阳性染色神经元数量减少,Akt、S6K、S6及UNC-51样激酶(ULK)磷酸化水平升高,LC3-Ⅱ/Ⅰ比值降低,氧化应激相关的SOD和GSH-Px含量减少而丙二醛含量增加(均P < 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步态规律性恢复,落脚模式被系统识别的数量增加,行走速度和步频加快,速度变化率减小(P < 0.05或P < 0.01);小鼠脑黑质中TH阳性染色神经元数量增加,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ULK磷酸化水平降低,LC3-Ⅱ/Ⅰ比值升高,SOD、GSH-Px含量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减少(P < 0.05或P < 0.01)。结论: 雷帕霉素可以抑制帕金森病小鼠mTOR信号通路活性,通过增强大脑黑质部自噬活性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来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改善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ACNA1H基因敲除(knockout, KO)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25只3~4周龄C57BL/6背景的CACNA1H KO小鼠作为实验组,26只同年龄同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箱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社交、焦虑和重复刻板行为后测量其脑质量与脑体积,用尼氏染色法(Nissl staining)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将CACNA1H杂合子小鼠与Thy1-GFP-O小鼠杂交,构建CACNA1H-/--Thy1+(KO-GFP)及CACNA1H+/+-Thy1+(WT-GFP)小鼠,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成熟度。结果: 三箱实验中,社交测试阶段,KO小鼠在陌生鼠箱中的时间比空箱更长(F1,14=95.086,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P>0.05);新社交对象识别测试阶段,KO小鼠在新陌生鼠箱与陌生鼠箱中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18.062,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低于对照组(t=2.390,P<0.05)。旷场实验中,KO小鼠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2.503,P<0.05),自梳理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t=-2.299,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KO小鼠脑质量/体质量和脑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05;t=-0.660,P>0.05),但其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减少(t=2.323,P<0.05),且KO-GFP小鼠海马齿状回区树突棘密度较对照组增加(t=-2.374,P<0.05),而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5,P>0.05)。结论: CACNA1H KO小鼠具有孤独症样行为,可能与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减少及树突棘密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发生认知功能损伤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脑组织中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选取20只6周龄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0)和1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n=10)进行处理。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T1DM小鼠,造模成功8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随后收集小鼠脑组织采用宏代谢组学检测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并分析差异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结果 STZ腹腔注射后8周DM组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受损,表现为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01),平均游泳距离显著增加(P=0.001),目的象限所在时间(P=0.043)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04)。采用宏代谢组学鉴定了脑组织中123种肠道菌群代谢物并发现了谷氨酰胺(Log2FC=0.262,P=0.002)、酒石酸(Log2FC=0.847,P=0.017)、乳酸(Log2FC=0.326,P=0.002)和间氨基苯甲酸(Log2FC=1.028,P=0.046)、3-氨基异丁酸(Log2FC=-1.466,P=0.049)、葡萄糖酸内酯(Log2FC=-0.796,P=0.043)和苏糖酸(Log2FC=-0.310,P=0.042)、吲哚乳酸(Log2FC=-1.252,P=0.030)、酮亮氨酸(Log2FC=-0.922,P=0.040)、3-羟基丁酸(Log2FC=-0.372,P=0.009)以及肉豆蔻酸(Log2FC=-0.563,P=0.035)11种显著差异代谢物,涉及14个主要相关代谢通路,包括嘧啶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短链脂肪酸代谢等。结论 DM小鼠脑组织中多种肠道菌群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靶向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有望成为治疗T1DM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明5xFAD转基因小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大脑中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斑块特征的异同.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单克隆抗体(4G8)检测了5xFAD转基因小鼠与AD患者大脑中的Aβ 斑块,利用CaseViewer和GraphPad 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柚皮素对马凡综合征胸主动脉瘤的作用。方法:对马凡综合征模型Fbn1C1039G/+小鼠进行柚皮素灌胃,观察柚皮素对小鼠胸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并在体外利用生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子力显微镜、同位素标记配体-受体结合等技术探究柚皮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Fbn1C1039G/+小鼠予以柚皮素长期预防性给药(6~26周)或治疗性给药(20~26周)均显著抑制小鼠胸主动脉瘤的扩张和弹力板的断裂。同时,柚皮素喂养可降低小鼠血管壁Smad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ing kinase 1/2,ERK1/2)的磷酸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2/9的表达与活性。机制上,柚皮素处理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受体1(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 AT1)下游Gq蛋白介导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ERK1/2的磷酸化、钙离子信号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