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9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则应用利培酮治疗。以BPRS评分、MCCB评分、TESS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认知功能、安全性分别进行评价,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催乳素(PRL)、瘦素(L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BPRS评分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的MCCB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糖、血脂及BMI水平均较治疗前变化显著,且对照组在TC、TG、LDL-C方面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后的PRL、L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变化,且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相当,但奥氮平更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更少,并且对血脂、PRL、LP的影响轻于利培酮,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在联合抗生素应用基础上分别加用常规剂量(2 mg·kg-1·d-1)和小剂量(1 mg·kg-1·d-1)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D-二聚体、LDH及ESR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后各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临床疗效接近,但小剂量应用可有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免疫增强剂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山西省肿瘤医院2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其用药进行分组,各30例,均进行化疗治疗。A组为化疗同时给予免疫增强剂,给药方法为胸腺肽α1 3.2 mg·d-1,胸腺五肽20 mg·d-1,脾多肽8 mL·d-1,甘露聚糖肽10 mg·d-1,薄芝糖肽4 mL·d-1,胎盘多肽8 mL·d-1,B组单纯化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多肽联合化疗治疗前CD3+CD8+低于治疗后,CD3-CD19+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用药组间及其与B组免疫功能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化疗同时使用免疫增强剂未起到预期作用,其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医疗机构应该提高免疫增强剂的规范使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病患儿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某院精神科治疗的ASD和ADHD共病患儿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阿立哌唑组(n=34)和利培酮组(n=34)。阿立哌唑组患儿接受起始剂量为5 mg·d-1的阿立哌唑片口服治疗,最终剂量增加至15 mg·d-1。利培酮组患儿接受起始剂量为1 mg·d-1的利培酮片口服治疗,最终剂量增加至2 mg·d-1;2组患儿均治疗12周。在基线(T0)、治疗6周(T1)与12周(T2)时,采用注意缺陷/多动评定量表(ADHD-RS)评价患儿总体ADHD症状变化情况;采用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CRSR)教师用量表多动因子(CRSR-I)评价患儿多动症的改善情况;采用CRSR不注意缺陷-冲动因子(CRSR-H)评价患儿注意力缺陷的改善情况;采用临床整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及儿童总体评估量表(C-GAS)评分评价患儿整体功能。对患儿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常规监测,比较2组患儿药物不良事件与安全性。结果:与T0时比较,阿立哌唑组患儿T1与T2时,ADHD-RS、CRSR-I、CRSR-H与CGI-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C-GAS评分显著提高(P<0.05)。利培酮组患儿T2时,ADHD-RS、CRSR-I、CRSR-H与CGI-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C-GAS评分显著提高(P<0.05)。2组患儿的ADHD症状显著改善,多动症状与不注意缺陷-冲动症状显著改善,患儿的整体功能也显著改善。2组患儿主要的不良事件是食欲增加、体质量增加与嗜睡,但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T2时,利培酮组患儿催乳素水平显著提高(t=9.619,P<0.001),其他临床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能够通过减少ASD和ADHD共病患儿的注意力涣散和多动症症状来改善患儿整体功能,具有较高的疗效、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奥氮平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和PANSS、MCCB、WMS-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RPL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CCB评分中连线测试、操作速度与工作记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E2、TESTO水平与PANSS与WMS-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震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与嗜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氨磺必利、奥氮平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相较之下奥氮平可使患者机体血清PRL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湖北巴戟天是否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VitE)阳性对照组(100 mg·kg-1·d-1)和湖北巴戟天醇提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15,30,45 mg·kg-1·d-1)。除正常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建立衰老模型,为期60 d。统计各组小鼠在跳台和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错误次数或穿越次数,计算各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测量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和MDA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脑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湖北巴戟天醇提物3个剂量组均能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或P<0.01),增加水迷宫穿越次数(P<0.05或P<0.01);升高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P<0.01),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衰老小鼠脑、胸腺、脾脏和睾丸及附睾指数(P<0.05或P<0.01),减少细胞凋亡(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湖北巴戟天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小鼠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其体内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给予小鼠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造模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10,20,40,80 mg·kg-1),采用明暗箱行为学实验观察药物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通过检测小鼠杏仁核及海马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及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杏仁核以及海马中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变化来研究白藜芦醇抗焦虑作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80 mg·kg-1)48 h后能明显改善BSO引起的焦虑样行为,主要表现在明暗箱实验中小鼠穿梭明暗箱次数增多(P<0.05)以及停留在明箱中时间比变大(P<0.01),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SOD活力明显增加(P<0.05,P<0.01),此外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P<0.05,P<0.01)MAD含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BSO引起的杏仁核gp91phox表达增加(P<0.05,P<0.01,P<0.01),同时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海马中gp91phox表达(P<0.05,P<0.01,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逆转氧化应激引起的小鼠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和其改善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8例依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2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之上,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比分析2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CAP患者CD4+、CD4+/CD8+水平均与治疗前比显著升高(P<0.05),而CD8+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PTT、TT、DD水平显著高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而FIB水平显著低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PTT、TT、FIB、DD水平与治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80,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及病原学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22,P=0.727)。结论: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是治疗SCAP患者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同时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米那普仑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可选择的药物。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度洛西汀开放式6周对照研究。共收集抑郁症患者120例,米那普仑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度洛西汀组60例,男33例,女27例,米那普仑初始剂量是50 mg·d-1po,bid),度洛西汀的初始剂量是20 mg·d-1po,bid)。主要研究指标为基线到治疗6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总分的变化;次要研究指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价,并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试验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米那普仑组和度洛西汀组治疗6周末,米那普仑组HAMD-17总分下降了(14.56±3.25),度洛西汀组下降了(14.62±3.19);在各随访点,HAMD-17总分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米那普仑组和度洛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33%和76.67%,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2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米那普仑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8/60),度洛西汀组为21.67%(13/60),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整个研究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米那普仑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都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米那普仑出现的相关症状更少。  相似文献   

10.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分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分别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9.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奥氮平组体重增加比例高于利培酮组,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比例高于奥氮平组。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但不良反应有异同。奥氮平组体重增加较多,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较多。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不同剂量的地佐辛超前自控静脉镇痛用于骶管麻醉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的效果观察。方法:120例ASAⅠ~Ⅱ级骶管麻醉下PPH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分别在骶管麻醉之后,扩肛前从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负荷剂量,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液中地佐辛含量A组为0.015 mg·kg-1·h-1,B组为0.020 mg·kg-1·h-1,C组为0.025 mg·kg-1·h-1,术中持续监测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头晕、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3组之间MAP、HR比较: 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组之间SP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B、C组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12 h Ramsay镇静评分,B、C组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全程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且恶性呕吐、瘙痒、尿潴留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0.020 mg·kg-1·h-1用于骶管麻醉下PPH手术后超前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较好,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喂食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合并腹腔注射35 mg·kg-1链脲佐霉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400 mg·kg-1)、牛磺酸低剂量组(400 mg·kg-1)和牛磺酸高剂量组(60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7周。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系数(IRI);取肝、肾组织匀浆液,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对氧化应激与糖脂代谢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牛磺酸高、低剂量组均具有降低血糖、TC、TG的作用,对VLD、HDL有一定影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牛磺酸高剂量组可升高肝组织GSH、T-AOC(P<0.05),降低MDA(P<0.05),也可降低肾组织MDA(P<0.05)。牛磺酸低剂量组可升高肾组织GSH,T-AOC(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氧化应激水平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结论:牛磺酸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调节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胶囊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采用开放式截骨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3组,对照组(CK组)每日灌服蒸馏水,观察组(SIL组)给予水飞蓟素100 mg·kg-1·d-1灌胃,阳性对照组(JTG组)给予金天格0.48 g·kg-1·d-1灌胃,在术后2,4,6周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行血清生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行离体胫骨骨矿物质密度(BMD)测定。组织行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的病理变化,同时拍X线行影像学评估。结果:(1)血清ALP水平:在术后2周,表现出JTG组高于SIL组,并高于CK组(JTG vs. SIL,P<0.05;SIL vs. CK,P<0.05;JTG vs. CK,P<0.01)。但在第4、第6周,3组ALP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BMD值在3个时段均显示JTG组高于CK组(P<0.05),SIL组高于CK组(P<0.05),但JTG组与SIL组无统计学差异。(3)影像学评分:术后2周和4周,JTG组、SIL组高于CK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而术后6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4)HE染色:在第2,4周,骨折愈合评分JTG组高于SIL组,并高于CK组(JTG vs. SIL,P<0.05;SIL vs. CK,P<0.05;JTG vs. CK,P<0.01),而术后6周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IL组早期即出现肉芽组织纤维化过程,并在相同的时间点其软骨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结论:水飞蓟素在早期具有明显的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不同年龄段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癫痫患者123例,其中成人41例(成人组),儿童60例(儿童组),老人22例(老人组);3组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规律治疗(20~30 mg·kg-1·d-1,1~2次/d,po),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成人、老人癫痫疗效肯定(有效率分别达80.00%,95.12%与95.45%);药品不良反应(ADR)与血药浓度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血药浓度>100 mg·L-1时ADR明显增多,达60.00%;3组间比较ADR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各类型癫痫发作频次、疗效方面和血药浓度控制方面成人组和老人组均优于儿童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成人和老人癫痫均有效,但仍存差异。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成人和老人癫痫是适宜的,但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此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不良反应随血药浓度上升而明显增多,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5.
梁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1026-1029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泌尿外科收治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5 mg·d-1等常规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45例,予以口服非那雄胺1 mg·d-1,以及坦索罗辛0.2 mg·d-1,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尿流率参数、排尿日记参数、生活质量评估(QOL)、OABSS 评分以及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率参数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尿量均增加,且实验组(13.92±3.79)ml·s-1、(7.83±4.01)ml·s-1、(270.31±81.53)ml显著优于对照组(12.69±5.21)ml·s-1、(6.03±1.55)ml·s-1、(239.18±74.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排尿日记参数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以及夜尿次数均有所减少,且实验组(9.16±2.24,4.21±2.01,0.65±0.26,1.02±0.85)显著少于对照组(11.45±3.33,6.72±2.24,1.03±0.26,1.7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QOL)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且实验组(8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OABSS评分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OABSS 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2分)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实验组(89%)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能够明显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基于肝细胞膜转运体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 Mrp2)和Na+-牛磺酸钠共转运体(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初步探究甘草酸单铵(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MAG)对利福平(rifampicin,RIF)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RIF肝损伤组(RIF组):灌胃RIF 60 mg·kg-1·d-1;MAG治疗组(MAG+RIF组):灌胃MAG 45 mg·kg-1·d-1 3 h后灌胃RIF 60 mg·kg-1·d-1。给药第7,14,21天时,各组分别随机取5只大鼠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采用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Mrp2和Ntcp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IF组给药7,14,21 d时,其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呈明显上升趋势,肝脏病理学HAI分值显著增加(P<0.01);MAG+RIF组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与RIF组相比其H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给药7,14,21 d时,RIF组较对照组Mrp2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MAG+RIF组Mrp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RIF组(P<0.05)。给药期间,各组Ntcp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福平肝损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Mrp2有关,MAG可保护利福平诱导的肝损伤,且其保肝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rp2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